1.《小石城山记》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
能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
合作探究中国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2.
培养“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探究文人被贬的相关课题。
【教学难点】
1.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是他被贬永州时的游记。作者在描写小石城山土堡、山石、山洞的同时,赞叹天地造化的神奇,更抒发了身世的感慨。放情山水,寄托情志,借对山水的感慨来浇胸中的块垒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虽短小,但旨趣深远;既可陶冶性情,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该文的特点。
这篇文章也是《唐宋散文选读》的第一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指导学生进行选修课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设计采用“发现(iscover)-探究(develop)-表达(describe)”(简称“3D”)的探究学习方式。
文言文教学,不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都应该注意文言词语的积累,文言句式的学习,加强文言课文的诵读和翻译,让学生具备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设置了词语积累、句子翻译、课文诵读的环节。
我们认为,选修课的教学毕竟不同于必修课的教学,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选修课更应当注意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联系学过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重视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在培养目标方面,选修课更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将“夯实基础,注重拓展,突出探究,落实人文”作为选修课教学的主要策略。
本设计的思路是,在落实文言词语和翻译重点句子的基础上,从课文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话题(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然后拓展视野,回忆学过的作品,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被贬文人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从而认识到写作是排遣忧愁、抒发情志的重要工具,也认识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集体朗读课文。
2.问题:柳宗元在《小石城山记》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明确: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贬斥,谪居荒蛮,壮志难酬的悲愤。寄情山水,曲折达情。
二、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发现(discover)】
1.
提出话题,揭示现象
教师引导:中国历史上,著名文人当中,是不是只有柳宗元一人被贬过?还有哪些著名文人被贬?
明确:不是。柳宗元、苏轼、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王安石,杜甫,欧阳修,张九龄,范仲淹等都被贬过。(PPT展示:中国被贬文人名单。)
中国古代文人,比较多的接受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他们的仕途却坎坷异常。文人被贬,不是个别现象,许多著名文人都曾有被贬的经历,不少人客死贬所。柳宗元的母亲死于永州,他本人死于贬所柳州。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广东省常常是文人的贬所,根据材料记载说,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湛江或在湛江逗留的名人就不下20人。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秦观、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大文豪们先后接踵而至。
由此,我们不得不想到这样一个话题: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并认为是“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看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围绕“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想到许多问题。那么,您对这个话题的哪些方面感兴趣呢?您希望探究哪个方面的问题呢?
2.
提出问题,确立课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把它提升为一个课题,并板书。(讨论充分,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形成课堂高潮)
教师总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10个问题都来得更有价值。我们提出问题,然后就可以用叙述式的语言表述成一个课题。我也想了几个课题,供大家参考:
(1)
中国古代文人被贬的原因。
(2)
古代文学作品中被贬文人的形象。
(3)
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与其文学成就的关系。
(4)
古代文人被贬与寄情山水的关系。
(5)
被贬广东的文人研究。
(6)
广东贬官文化研究。
(7)
古代文人被贬前后的变化。
(8)
古代被贬文人排遣内心忧愁和愤怒的方式。
(9)
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10)
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
(11)
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3.分析课题,选择课题
教师引导:研究课题要考虑到主观和客观的条件。由于条件限制,在课堂里,我们选择“中国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为课题,来熟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为大家课后研究做示范。
三、合作探究,寻找规律【探究(develop)】
1.回忆知识,拓展材料
教师提问:
(1)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他们在被贬期间创作的?
教师提供拓展资料:(发被贬文人的简历与作品给学生探究)
(1)
中国被贬文人被贬期间的作品。
确定研究对象:
柳宗元、苏轼、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王安石,杜甫,欧阳修,张九龄,范仲淹。
2.小组讨论,寻找规律
小组讨论,以上面作家为对象,每个小组讨论一到两个作家,注意结合作品来探究规律。(讨论充分,结合作品,形成课堂高潮)
(1)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有哪些?
(提示:先回忆或阅读相关的作品,然后思考这些文人抒发了哪些感慨,最后分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交流成果,教师板书。
明确:
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1)
缅怀伟人,羡慕赞叹。
(2)
批判现实,幽愤不满。
(3)
远离现实,淡泊人生。
(4)
蔑视权贵,洁身自好。
(5)
寄情山水,曲折达情。
(6)
自伤身世,顾影自怜。
(7)
同病相怜,感叹命运。
四、独立创作,表达交流【表达(describe)】
(一)书面表达: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和交流,发现了很多的表达方式,现在,请大家根据上面的探究,写一段100字以上的议论性文字,分析他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要求:
(1)
有自己的观点,可以是上面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新的观点。
(2)
用诗文句子做材料。
(3)
对诗文材料进行分析来证明您的观点。
(二)口头表达:学生朗读自己作品,大家共同点评。(从观点、材料、分析三个角度。)
五、
总结全文,提升境界(5分钟)
古代被贬文人,具有独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他们寄情山水,以文显情。既排遣了心中忧愤,也成就了自己的文学大业,更为中国文学增添绚烂的光彩。
我想,这些被贬的文豪们,他们真正把写作当成了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超越了功利。写作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真不知道,没有写作习惯的人,不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情志的人,怎么渡过这样寂寞、悲愤、抑郁的谪居生活啊!
同学们,让我们像古人那样,我手写我心,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吧!
我又想,柳宗元被贬永州,乃有《永州八记》;苏轼被贬黄州,乃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白居易被贬江州,乃有《琵琶行》;欧阳修被贬滁州,乃有《醉翁亭记》。真是“诗人不幸,诗家幸”;文人不幸,文学幸啊。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确实是这样啊。假如我们的人生总是一马平川,那将会是怎样枯燥、黯淡的人生呢?由此,我想到著名史学家史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一段精彩论述。让我们一起背诵这一著名的论断来结束这一课吧?
(学生集体背诵《报任安书》中“盖文王拘¨¨¨”一段。)(学生朗读有气势,形成课堂高潮)
(: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六、课后探究,完成作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课题,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确立你的观点,应用材料证明观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1.《小石城山记》第1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
能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
合作探究中国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2.
培养“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探究文人被贬的相关课题。
【教学难点】
1.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想】
《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是他被贬永州时的游记。作者在描写小石城山土堡、山石、山洞的同时,赞叹天地造化的神奇,更抒发了身世的感慨。放情山水,寄托情志,借对山水的感慨来浇胸中的块垒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虽短小,但旨趣深远;既可陶冶性情,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该文的特点。
这篇文章也是《唐宋散文选读》的第一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指导学生进行选修课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设计采用“发现(discover)-探究(develop)-表达(describe)”(简称“3D”)的探究学习方式。
文言文教学,不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都应该注意文言词语的积累,文言句式的学习,加强文言课文的诵读和翻译,让学生具备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设置了词语积累、句子翻译、课文诵读的环节。
我们认为,选修课的教学毕竟不同于必修课的教学,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选修课更应当注意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联系学过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重视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在培养目标方面,选修课更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将“夯实基础,注重拓展,突出探究,落实人文”作为选修课教学的主要策略。
本设计的思路是,在落实文言词语和翻译重点句子的基础上,从课文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话题(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然后拓展视野,回忆学过的作品,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被贬文人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从而认识到写作是排遣忧愁、抒发情志的重要工具,也认识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对对联: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山?明确:庐山,泰山,华山,雁荡山,峨嵋山,白云山。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水?明确:天池,西湖,太湖,青海湖,千岛湖,日月潭。
请拟一幅对联表达对锦绣河山的赞美:(要求宽对,PPT播放风景名称。)
参考:
庐山,泰山,华山,雁荡山,峨嵋山,白云山,山山明秀。
天池,西湖,太湖,千岛湖,青海湖,日月潭,水水瑰奇。
2.教师引导: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历代文人,纵情山水之间,徜徉松林之中,汲取创作灵感,感悟人生哲理,抒发胸中郁闷。李白气壮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苏轼意怀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柳永神伤于“杨柳岸,晓风残月”。华夏河山,哺育了一代代文豪;而文人墨客,又发掘了中华一处处胜景的情韵。
今天,让我们和唐代宗师柳宗元一起,发现永州小石城山的美景。
二、
检查预习,把握整体
1.
集体朗读全文。
2.
检查重点词语的读音。每组派一个人上黑板,写出正确答案,然后订正。
明确:
瑰(guī)玮
横(héng)
垠(yín)
窥视(kuī)
睥睨(pìnì)
疏数(shuò)
偃仰(yǎn)
贬谪(zhé)
3.
整体把握:
(1)
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明确:游记)
(2)
思路:第一段主要写什么?(明确:写景)
第二段主要写什么?(明确:引发身世之慨)
三、
学习课文,夯实基础
(一)合作翻译课文
1.分小组翻译课文。两个人翻译,其他成员纠正,将有问题的地方或大家都不能翻译的句子记录下来。
2.交流翻译情况。各组提出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检查(指名回答,每大组一个人)
①.
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关键实词“类”、“数”、“施”的翻译。)
②.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关键虚词“以”、“夫”、“而”、“于”。)
③.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句式:状语后置,注意调整语序。)
④.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句式:被动句,判断句,要翻译出句式特点。)
翻译指导:翻译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注意常用实词、虚词的的积累;句式的翻译要体现特点,倒装句注意调整。
(二)落实文言实词与虚词
明确:(练习)
(1)文言实词:(集体回答)
①.
自西山道口径北
(一直)
②.
环之可上(盘旋攀登)
③.
及是,愈以为诚有(确实)
④.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技艺,指美景)
⑤.
其一少北而东(向东)
⑥.
是固劳而无用(实在)
(2)文言虚词“而”(集体回答)
①.
其一少北而东(并列连词,并且)
②.
土断而川分(承接连词,不翻译)
③.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转折连词,却)
④.
益奇而坚(并列连词,并且)
⑤.
是固劳而无用(转折连词,却)
⑥.
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转折连词,却)
(三)分析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
1.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集中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妙处。
明确:
(1)
山石:横当其垠。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形态之美、奇)
(2)
土堡: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形象之美)
(3)
山洞: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激越,良久乃已。(有情趣,声音之美)
(4)
树竹:嘉树美箭,益奇而坚。(简洁,生动)
(5)
特点:简明、生动,突出了形象美。
2.找出文章中反映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提供背景:柳宗元,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但不久即告失败。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司马,编外闲职,实为流放;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湖南零陵,在古代,这里偏远荒凉,素为贬官谪居之地。柳宗元和他的67岁的老母,刚到永州,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幸亏重巽和尚相助,在龙兴寺住下。
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不能窥见柳宗元被贬谪居时的思想、情感呢?
明确:
①.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别人观点,作者反对)
②.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别人观点,作者反对)
③.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自己观点)
第③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呢
明确:
绝佳美景,千年无售,作者认为造物者是劳而无用。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贬斥,谪居荒蛮,壮志难酬的悲愤。真是“一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啊!
四、
再读课文,教师总结
这篇游记跌宕开合,尺幅千里,“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通过对景物的议论,曲折表达思想情感。
五、
作业
1.
书面翻译课文第二段。
2.
阅读《永州八记》,体会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