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荷(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必修第三册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9.1电荷(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必修第三册人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9 21: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电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4 青羊区校级开学)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众多科学家的贡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人类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探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法拉第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的值
B.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理论,“月一地检验”可进一步验证其正确性
C.卡文迪什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静电力常量
D.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说明经典力学已经没有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2.(2024 长安区校级开学)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正电,将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则(  )
A.验电器的金属箔不会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C.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的箔片都带上了正电
D.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3.(2024 重庆模拟)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因为电荷的转移
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摩擦起电是在摩擦的过程中分别创造了正电荷与负电荷
4.(2024 碑林区学业考试)关于点电荷、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和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
B.一个物体带负电,这是它失去电子的缘故
C.电荷不能够创造,但可以消灭
D.只有很小的球形带电体才叫做点电荷
5.(2024春 唐县校级期末)关于点电荷和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和元电荷都是指电量小体积小的带电体
B.点电荷带电量通常取e=1.60×10﹣19C
C.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也能看成是点电荷,带电量可以是4.0×10﹣17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科学家库仑用实验测得的
6.(2024 大通县期末)为了研究起电方式;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了三个不带电的物体A、B、C,然后进行了如下顺序的操作:①使A、B相互摩擦;②使B、C相互接触;③测出A物体的带电荷量为+3.2×10﹣17C,最终C物体的带电荷量为8.0×10﹣18C(电性未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①时,从B物体向A物体转移了3.2×10﹣17C的正电荷
B.操作②时,从B物体向C物体转移了8.0×10﹣18C的正电荷
C.最终C物体带8.0×10﹣18C的负电荷
D.最终B物体带2.4×10﹣17C的正电荷
7.(2024 扬州期末)如图所示,用一对绝缘柱支持的不带电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现将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则(  )
A.此时A、B都带负电
B.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
C.先移去C,再分开A、B,金属箔仍然张开
D.先分开A、B,再移去C,金属箔仍然张开
8.(2024 宁江区校级期末)关于元电荷、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
B.元电荷是指电子,电量等于电子的电量,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是指点电荷
C.单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带电体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
D.利用静电感应可使任何物体带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比荷也相等
9.(2024 宝山区校级期末)如图,将摩擦起电的塑料丝靠近带电的PVC管,塑料丝“躲开”状似章鱼,所以称为“静电章鱼”。由此现象可以判断(  )
A.塑料丝和PVC管都带正电
B.塑料丝和PVC管都带负电
C.塑料丝和PVC管带同种电荷
D.塑料丝和PVC管带异种电荷
10.(2024 罗湖区校级期中)M和N是两个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M
B.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C
C.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
D.元电荷就是电子,元电荷数值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二.多选题(共5小题)
(多选)11.(2024 江门期末)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  )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接触起电 D.感应起电
(多选)12.(2024 长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荷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时,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减小,则金属球A(  )
A.可能不带电 B.可能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 D.一定带负电
(多选)13.(2024 鼎湖区校级月考)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
B.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为元电荷的205.5倍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
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多选)14.(2024 桂平市校级期中)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把质子或电子称为元电荷
B.元电荷是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没有正负之分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荷量的绝对值称为元电荷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称为元电荷
(多选)15.(2024 红塔区校级期末)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
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
新课预习衔接 电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4 青羊区校级开学)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众多科学家的贡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人类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探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法拉第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的值
B.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理论,“月一地检验”可进一步验证其正确性
C.卡文迪什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静电力常量
D.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说明经典力学已经没有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考点】电荷量与元电荷;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推导及适用范围;引力常量及其测定.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推理能力.
【答案】B
【分析】本题是物理学史问题,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答题。
【解答】解: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的值,不是法拉第,故A错误;
B、“月一地检验”是牛顿根据物体的相互作用分析地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的重要实验,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的物体与地上的物体的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月—地检验”第一次检验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故B正确;
C、卡文迪什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故C错误;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没有否定经典力学,经典力学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在低速、宏观状态下的特殊情形,对于高速、微观的情形经典力学不适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属于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2.(2024 长安区校级开学)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正电,将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则(  )
A.验电器的金属箔不会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C.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的箔片都带上了正电
D.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考点】静电感应与感应起电.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金属小球B,由于静电感应,验电器的金属小球会带上与A球电荷电性相反的负电荷,金属箔会带上等量正电荷,所以验电器的金箔张开,而整个验电器不带电,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静电感应现象,在静电感应中,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导体上靠近带电体的一端感应出和带电体异种的电荷,远离带电体一端感应出和带电体同种的电荷,这一点我们务必要记住。可简记为“近异远同”。
3.(2024 重庆模拟)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因为电荷的转移
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摩擦起电是在摩擦的过程中分别创造了正电荷与负电荷
【考点】物体起电的实质.
【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
【答案】C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解答】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两个过程都没有产生电荷,故AB错误;
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都电子发生了转移,只是感应起电是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4.(2024 碑林区学业考试)关于点电荷、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和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
B.一个物体带负电,这是它失去电子的缘故
C.电荷不能够创造,但可以消灭
D.只有很小的球形带电体才叫做点电荷
【考点】电荷量与元电荷.
【专题】参照思想;推理法;电荷守恒定律与库仑定律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带电体可以看作点电荷。
【解答】解:A、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电子和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数值等于元电荷,故A正确;
B、一个物体带负电,电子带负电,所以这是它得到电子的缘故,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够创造,也不能消灭,故C错误;
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但不一定是体积很小,带电体自身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时就可以看成是点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考查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以及元电荷的概念,需要正确区分这几个概念,定性分析各选项。
5.(2024春 唐县校级期末)关于点电荷和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电荷和元电荷都是指电量小体积小的带电体
B.点电荷带电量通常取e=1.60×10﹣19C
C.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也能看成是点电荷,带电量可以是4.0×10﹣17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科学家库仑用实验测得的
【考点】电荷量与元电荷.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一个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无具体关系。
【解答】解:A、由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无具体关系;而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故A错误。
B、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带电量的大小无具体关系,故B错误。
C、物体的带电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4.0×10﹣17 C是1.60×10﹣19C的整数倍,故C正确。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及其特点,同时理解理想化模型的内涵,注意元电荷与电子,及质子的区别。
6.(2024 大通县期末)为了研究起电方式;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了三个不带电的物体A、B、C,然后进行了如下顺序的操作:①使A、B相互摩擦;②使B、C相互接触;③测出A物体的带电荷量为+3.2×10﹣17C,最终C物体的带电荷量为8.0×10﹣18C(电性未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①时,从B物体向A物体转移了3.2×10﹣17C的正电荷
B.操作②时,从B物体向C物体转移了8.0×10﹣18C的正电荷
C.最终C物体带8.0×10﹣18C的负电荷
D.最终B物体带2.4×10﹣17C的正电荷
【考点】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电荷的分配情况;摩擦起电.
【专题】定量思想;归纳法;电荷守恒定律与库仑定律专题;分析综合能力.
【答案】C
【分析】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即可判定。
【解答】解:A.操作①时,A物体带正电,B物体带负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则从A物体向B物体转移了3.2×10﹣17C的负电荷,A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
B.操作②前,B物体带负电,C不带电,当B、C相互接触,最终C物体的带电荷量为8×10﹣18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可知从B物体向C物体转移了8×10﹣18C的负电荷,故B错误;
CD.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最终C物体带8.0×10﹣18C的负电荷,B物体带2.4×10﹣17C的负电荷,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荷守恒定律,解题关键是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和电量分配原则。
7.(2024 扬州期末)如图所示,用一对绝缘柱支持的不带电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现将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则(  )
A.此时A、B都带负电
B.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
C.先移去C,再分开A、B,金属箔仍然张开
D.先分开A、B,再移去C,金属箔仍然张开
【考点】接触起电.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据静电感应规律可明确AB两端所带电性;
再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先移去C,再分开A、B,正负电荷相互中和,金箔闭合;
先分开A、B,根据静电感应判断出A、B的带电情况,再判断属箔是否张开。
【解答】解:AB.带正电的物体C靠近A附近时,由于静电感应,A带上负电,B带上正电,故AB错误;
C.先移去C,再分开A、B,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重新中和后A、B不带电,金属箔均闭合,故C错误;
D.先分开A、B,则A带负电,B带正电,再移去C,电荷不能再进行中和,A、B带电,金属箔仍然张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静电现象,要注意理解感应起电的性质,并明确正负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带来的现象,能通过所学物理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8.(2024 宁江区校级期末)关于元电荷、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
B.元电荷是指电子,电量等于电子的电量,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是指点电荷
C.单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带电体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
D.利用静电感应可使任何物体带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比荷也相等
【考点】比荷及其计算;电荷守恒定律;电荷量与元电荷.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当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可看作点电荷;电荷守恒定律指总的电荷量保持不变;静电感应不能使绝缘体带电;静电感应不能使绝缘体带电。
【解答】解: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故A正确;
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电子,当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可看作点电荷,物体是否可以看作点电荷与体积无关,故B错误;
C、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总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故C错误;
D、静电感应不能使绝缘体带电,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相等,但它们的质量不相等,比荷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元电荷、点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和静电感应。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认识。
9.(2024 宝山区校级期末)如图,将摩擦起电的塑料丝靠近带电的PVC管,塑料丝“躲开”状似章鱼,所以称为“静电章鱼”。由此现象可以判断(  )
A.塑料丝和PVC管都带正电
B.塑料丝和PVC管都带负电
C.塑料丝和PVC管带同种电荷
D.塑料丝和PVC管带异种电荷
【考点】物体起电的实质;静电的利用和防止;静电平衡现象、等势体.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推理能力.
【答案】C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由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根据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此可知塑料丝“躲开”是塑料丝和PVC管带同种电荷;由于不知道塑料丝与哪一种物体摩擦,所以不能判断出塑料丝带正电还是带负电,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物体的受力分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度不大,要掌握。
10.(2024 罗湖区校级期中)M和N是两个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M
B.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C
C.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
D.元电荷就是电子,元电荷数值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考点】摩擦起电;电荷量与元电荷.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电荷守恒定律与库仑定律专题;推理能力.
【答案】B
【分析】摩擦带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由此可判定各个选项。
【解答】解:A.M和N摩擦后M带正电荷,说明M失去电子,电子从M转移到N,故A错误;
B.根据电荷守恒定律,M和N这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原来电荷量的代数和为0,摩擦后电荷量的代数和应仍为0,所以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C,故B正确;
C.元电荷e的值为1.60×10﹣19C,摩擦后M带正电荷且所带电荷量Q为1.6×10﹣10C,由于M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个数为:
代入数据得:n=109
所以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09个电子,故C错误;
D.元电荷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不是电子,元电荷数值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各种带电现象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即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转移过程中总量不变。
二.多选题(共5小题)
(多选)11.(2024 江门期末)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  )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接触起电 D.感应起电
【考点】判断物体的起电方式.
【专题】定性思想;实验分析法;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
【答案】AC
【分析】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会发生静电感应,当接触不带电的导体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接触时,带电体上的电荷会传到不带电的导体上,会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相同的电荷.
【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球带上正电荷,是接触带电,实质是金属球的部分自由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点评】带电体靠近导体和接触导体,是不同的两个意义,靠近属于静电感应,接触属于电荷转移.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多选)12.(2024 长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荷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时,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减小,则金属球A(  )
A.可能不带电 B.可能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 D.一定带负电
【考点】验电器与静电计.
【答案】AB
【分析】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原理制成的,金属箔片是否张开角度说明物体是否带电,金属箔片张开角度的大小反映了物体带电的多少.
【解答】解: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要使张角减小,则应使B处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处,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A球可能带负电;
若A球不带电时,则由于感应,A球左侧也会带上负电,故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故A球可以带负电,也可以不带电;
故选:AB。
【点评】对于金属而言能够移动的自由电荷是带负电的电子,而不是带正电的质子.
(多选)13.(2024 鼎湖区校级月考)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
B.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为元电荷的205.5倍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
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考点】电荷量与元电荷.
【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电荷守恒定律与库仑定律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CD
【分析】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等于元电荷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解答】解:A、由元电荷定义,可知将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称为元电荷,故A错误;
B、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或者等于e,所以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为元电荷的205.5倍是不可能的,故B错误;
CD、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量叫做元电荷,其没有正负之分,常用符号e表示,故CD正确。
故选:CD。
【点评】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本身不是电荷,所带电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且知道电子的电量与元电荷的电量相等,电荷量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
(多选)14.(2024 桂平市校级期中)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把质子或电子称为元电荷
B.元电荷是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没有正负之分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荷量的绝对值称为元电荷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称为元电荷
【考点】电荷量与元电荷.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BC
【分析】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等于元电荷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点电荷是指忽略大小的电荷,带电量可以是任意值。
【解答】解:A、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不是指质子或者是电子,故A错误;
BC、元电荷是一个电荷量,不分正负,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荷量的绝对值称为元电荷;故BC正确;
D、带电体的带电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元电荷及电点荷的定义;注意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的带电量。
(多选)15.(2024 红塔区校级期末)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
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
【考点】验电器与静电计.
【答案】BD
【分析】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分析即可,但应注意的是:若两小球相斥,则表明其一定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若两小球相吸,则有两种可能,即可能都带电,且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解答】解: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小球可以不带电,故A错误;
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故B正确;
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角度变小,小球可能不带电,故C错误;
D、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此题很容易漏掉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这种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