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黄州快哉亭记
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了解闽地的山水环境、人文氛围;体会程师孟处险境而自若的旷达胸襟。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程师孟处险境而自若的旷达胸襟。
2.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于仕宦之家。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授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不久,入京任馆阁校勘(kān)、集贤校理。熙宁初(1068年),任《英宗实录》检讨官,后出为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历任齐州(今山东济南市)、襄州(今湖北襄樊市)、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知州,皆有善政。著有《元丰类稿》传世,名列唐宋八大家。
2.
写作背景:
熙宁十年(1077)春,曾巩授直龙图阁,移知福州,他的前任程师孟请他为道山亭作记,他就从山水环境、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入手,写了一篇记以展现了程师孟治郡的种种业绩,并表达了对程师孟“抗其思于埃壒之外”的敬佩之情。这篇记就是《道山亭记》。《道山亭记》记述乌石山风景,描写福州城貌,涉及风土民俗,是一篇传诵相当普遍的名作,道山亭亦借此名垂千古。
二、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1段。
1.翻译第一段并概括段意:
1)闽,原来附属于周朝,到秦时,开辟了这方土地,列入中原,这才合并为闽中郡。从越国的太末县,和吴地的豫章郡,是(自中原通向)它的通道。这通道到了闽地,陆路就被阻塞在两山当中,而山相连没有间断,累计过了几个驿站才能见到一块平地,小的作为县,大的作为州,然而州、县(城)的四面也都是山。它的道路有的迎着山坡像攀援的粗绳,有的垂直在山崖上像一丝头发,有的斜路弯出在深不可测的溪流上,(路旁)都有石刃从峭壁上刺出,要看准了脚下的地方然后才可以举步。背着、顶着东西的人即使是本地人,也还要侧着脚然后才能够前进。不是那个地方的人很少不被绊倒的。走水路,水都是从高处奔流而下,岩石交错出于水中,如树木竖立,如兵马遍布野外,上下千里,见不到头尾。水流穿行在它的空隙间,有的曲折盘绕流淌,有的逆行侧射,它的形状像蚯蚓盘结,像虫形雕刻,旋涡像轮子,水流激射如箭。船逆行而上或顺流而下时,要善于利用水势,稍微有点差错,即刻船破溺水。即使是本地人,不是一生下来就练习水上功夫,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责。闽地水陆两路的艰险就是这样。汉代曾经把这里的人民迁徙到江淮之间,而使这地方空着,大概因为这地方险狭多阻,难道这是虚言吗?
2)写闽之历史,水陆山水之奇险。
2.作者是如何写闽地山水的?
明确:首先,抓住闽地山水奇险的特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细加描摹。(1)先写山之险。作者把写山和写路结合起来写,以山路之狭长来衬托群山之连绵不断。写行人的艰难行进,更加衬托山路的奇险。(2)再写水之险。作者先写水的千姿百态,然后勾勒了一个行船的惊险场景,最后用人不敢行舟来再一次强调水之险。其次,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3.福州的山水如此险,但是恶吗?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作者写福州山水时,强调险而不恶,怪而不凶,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奇、险、美。山是静的,但作者以路衬山,把山写活了;水是静的,作者肆意点染,让水赋予了生命。可以说,作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形”,也写出了山水之“神”。
(二)、分析第2段。
1.翻译并概括段意:
1)福州的州治所在侯官县,对闽地来说是土地的中央,所说的闽中就是这里。它是闽地最平坦宽广的地方,离四面的山都很远,而闽江就在它的南边,大海就在它的东边。城内外都有路,路旁有沟,沟可以沟通大海,用船载物的人白天黑夜都可以聚集(人或物)到自己家门。山上树木茂盛,工匠手艺良好,人们竞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华丽,即使是下等平苦的人也一定要扩大他们的住宅。而佛教、道教之徒,他们的庙观又特别壮丽。城中有三座山,西边的叫闽山,东边的叫九仙山,北边的叫越王山三座山鼎足而立。附靠着山的,佛教、道教的庙观有数十百处,它那宏伟诡异绝然不同的形状,大概(表明)已经用尽了人力。
2)写福州城的特点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2.本段从哪些方面来写福州城?各方面的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①地理位置(位于闽中)。②地势(平而广)。③地域风貌(枕江面海)。④城市风貌(路多,舟船交通便利)。⑤城市建筑(居室巨丽,寺院特盛)。⑥整体形象(三山鼎立,山上寺庙众多而奇美)。
(三)、分析第3、4段。翻译并概括段意:
1.第三段:①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主政福州,在闽地的高耸处,建了一座亭子,这里的山水胜景,城池的宏大,宫室的繁荣,不用走下竹椅而四面观望中,可尽收眼底。程公认为这里在江海之上,作登山四望的观看,所以比得上道家所说的蓬莱、方丈、赢州三座仙山,所以为它起名叫“道山之亭”。闽地因为道路险远,所以做官的常怕到此任职,程公能够依照这地方的长处筑亭,用来寄托他耳目的欢乐,不但忘掉了它路远而危险,又将他的思想提高出于尘埃之外,他的志向多么伟大啊!②写道山亭四周景色之美,交代了命名的缘由,赞扬了程公的知山乐水,建亭雅趣。半为写景,半为写人。
2.第四段:①程公在这里因为治理州郡而闻名,他既改造州城,又创办学校,而公事之余又建造了这座亭子。城公任期届满,改任广州知府,后任谏议大夫,之后升中书舍人,又入京任史馆修撰。现在担任越州知府,字公辟,名师孟。②总述程师孟的政绩和改任情况(新其城、新其学,点破其余功在于建道山亭,介绍程公的官职、名字。整段全是写人)。点破其余功在于建道山亭。
四、思考讨论:文章的中心是称赞程师孟的政绩,为什么要去描绘山水之险和介绍建筑之美?
明确:山水险要,建筑不易;此处民居美,宫殿盛更是难得;难得而有成;说明此处政通人和,官员治理有方。作者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赞美了程公的政绩之高。
五、探讨写作特点。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②构思严谨朴实,文风纡徐和缓。③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和排比。
后记:本文的构思独特,学生不易理解其写法,教师要善于指点学生抓住要领,深入理解文章构思的精妙。
六、作业: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累数驿乃一得平地 2.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3.岂虚也哉 4.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5.
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
答案:1.
累:累积、连接;2.
踬:跌倒;3.
虚:虚假、不真实;4.
属:聚集,集中;5.
成为
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