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第3课 道山亭记诗海探珠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诗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思考】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寓意?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第3课 道山亭记基础自主学案基础自主学案三、一词多义华夏族统辖区域指闽江在这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闽,故隶周者也(……也)
(2)状语后置句
为亭于其处(应为“于其处为亭”)
(3)定语后置句
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应为(胜)山川,(大)城邑,(荣)宫室)]七、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曾巩(1019—1083),字____,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学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早年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1057),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子固熙宁二年(1069)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绩。元丰三年(1080),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著有《________》。元丰类稿2.资料链接
熙宁十年(1077)春,曾巩授直龙图阁,移知福州,他的前任程师孟请他为道山亭作记,他就从山水环境、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入手,写了一篇记以展现了程师孟治郡的种种业绩,并表达了对程师孟“抗其思于埃壒之外”的敬佩之情。这篇记就是《道山亭记》。文中作者以雄伟奇崛的文笔,巧妙地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先描写了福建的山川形势、水陆交通以及风土民情,然后点出道山亭的景状及其寓意,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是一篇经典佳作。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此处介绍了“闽”的历史及其交通状况。“闽”原隶属于周朝,到秦朝时统归华夏,开始并为“闽中郡”,从越国的太末县到吴国的豫章郡,为它开通了道路。由此引出下文对陆路的描述。【提示】 此处形象地说明在山路上行走的艰险。这里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地点明山路之险。“或逆坂如缘 ,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这三个比喻句写出行走山间的艰险,令人提心吊胆,且四周是锋利的峭壁,只能谨慎择步前行,可谓举步维艰。3.“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这句话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提示】 这里写水流曲折多变的特点。因为山间多石头,水穿行其间,必受阻隔。有时水势曲折奔流,有时向旁边逆流喷射而出,“状若蚓结,若虫镂”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突出水流曲折多变的特点。又连用两个比喻“其旋若轮,其激若矢”,突出水流旋转如车轮、激射如箭的特点。4.福州的山水如此险,但是恶吗?这样写有何好处?
【提示】 作者写福州山水时,强调险而不恶,怪而不凶,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奇、险、美。山是静的,但作者以路衬山,把山写活了;水是静的,作者肆意点染,让水赋予了生命。可以说,作者不仅写出了山水之“形”,也写出了山水之“神”。5.第2段从哪些方面来写福州城?各方面的特点是怎样的?
【名师点拨】 第2段文字从以下六个方面写了福州城的特点:①地理位置——位于闽中;②地势——平而广;③地域风貌——枕江面海;④城市风貌——路多,舟船交通便利;⑤城市建筑——居室巨丽,寺院特盛;⑥整体形象——三山鼎立,山上寺庙众多而奇美。6.文章的中心是称赞程师孟的政绩,为什么要去描绘山水之险和介绍建筑之美?
【名师点拨】 山水险要,建筑不易;此处民居美,宫殿盛更是难得;难得而有成;说明此处政通人和,官员治理有方。作者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赞美了程公的政绩之高。[细剖·深析]
[楼主]
读完曾巩的《道山亭记》,你认为这篇文章吸引人的地方在何处?谈谈理由。[三楼]
古人很善于在山水游记中歌颂政绩,这篇也是这样。但是曾巩将这个歌颂的主旨处理得很完美,将溢美之词渗透于山水的描写中,文章看似避重就轻,重于描写山水,展现闽地的山水人文,而实则采用“寓主观于客观”的写法,在山水人文描写中展现了人物及其政绩。写作素材积累铺张渲染
《道山亭记》极状闽郡“水陆之险如此”,陆行四顾皆山,道路峭狭曲折,“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水行则“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文章开头具体详尽地描绘闽地的险且远,“或逆坂如缘 ,或垂崖如一发”,“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极为具体,读之使人惊心动魄。次段又极言福州人力的瑰诡殊绝,但这些都不是此篇的主旨。后面叙写福州郡守程师孟处于偏僻险远、一般做官的皆视为畏途的闽地而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且为亭曰道山,以表示他“抗其思于埃壒之外”。亭名道山,是说登临之胜,可比于道家所说的蓬莱仙山。因其亭而“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这一段短短百余字,才是这篇文章的主意。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用了寓主意于客位的手法,写闽地山水之险不是主意,写程师孟不畏其地险远,而能安于其居,抗思尘外,这样好整以暇,才能做出政绩来,才是全文的主心骨。而这一层却没有明说,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在客位上铺张渲染,将背后的含义蕴于其中,这就是这篇文章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运用的寓主意于客位的方法。本文运用了寓主于客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论说文的写作范式,文章显得新颖别致,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随堂练笔
运用铺张渲染的方法,通过景物的铺张渲染,突出一个人物。1.课内素材开发
曾巩将福州的山险水恶、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侃侃道来,写得纡徐和缓、儒雅醇厚,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了福州特有的险恶地形,曲折地表达对程师孟治郡业绩的赞美,高度评价了程师孟的旷达脱俗,赞扬了程师孟身处险境而能坦然自若的胸襟。[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责任”“旷达”“面对险境”等话题和材料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
官员政绩不能只看GDP高低
“不能光看GDP,提高GDP要注意发展质量。”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在宁夏团参与小组讨论时透露,前不久他到一些地方视察,有9个省称计划十二五期间GDP要翻一番(这9个省分别是黑龙江、广西、贵州、河南、江西、安徽、山西、福建、云南,均提出了GDP总量甚至人均GDP 5年翻番的目标)。他对此十分不解,“有些地方发展的的速度已经不慢了,结果还追求GDP翻番,你的资源、环境能承载得了吗?”陈昌智指出,追求政绩要有正确的政绩观。地方官员当然要有政绩,但政绩不能仅看GDP高低,环保做得怎么样、能耗降低、经济发展的效益怎么样,这些都是政绩。没有效益的发展,发展越快,对资源的浪费越大。[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发展和环境”“失与得”“在利益面前”“经济牺牲了什么”等相关话题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