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课件2024-2025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秋天的怀念 课件2024-2025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9 12: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新课导入
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
坐轮椅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
走进作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初读课文
示例:我在秋天怀念已经离我而去的母亲。
美读课文,走进秋天的故事,将题目扩写成一句话
朗读要求:要注意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重音、认知文字、感受音韵、体味词语、领悟情感、充满情致、声情并茂、拨动心弦。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方法指导: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2.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母亲说“北海的花儿开了,我推你去走走”我喊着:“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4.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的!”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资料袋:史铁生是一个运动健儿,尤其擅长80米跨栏。18岁上山下乡,那些谷堆、麦垛,山坡上的胡蒿和沟壑里的狼牙刺,成了史铁生最后用脚走出的风景。经历了暴雨和冰雹,卧床不起。刚过21岁生日,被命运无情地宣判了“他将终身瘫痪。”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的残废了双腿。
整体感知
资料袋:当医生对她说:“经检查,铁生后半生无法行走。”她疯狂地责备道:“不可能!你们肯定搞了!”
整体感知
资料袋:史铁生的妹妹史岚后来回忆道:“我亲眼看见他把一整瓶药一口吞下,然后疼得在床上打滚,看见他一把摸向电源,全院电灯瞬间熄灭,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恐惧和绝望。”
整体感知
1.哪个“插叙”让人心疼;
2.哪串“省略号”让人动心;
3.有一种母爱叫“隐忍”(叠词、动词角度)
4.哪句话让我铭记一生。
要求:赏读课文,请从文中找出最能触动你的细节,任选一题进行赏析,用深情的文字读懂母爱的内涵。
整体感知
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母亲得了肝癌,已经是晚期
整体感知
这些痛苦她的儿子是知道。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疼痛,更重要的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即将要死去。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也没有把玻璃砸碎,也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也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
思考: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
为了儿子着想
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第一、三段:
思考: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母爱是商量,是理解
母爱是急切,是热烈
整体感知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爱是细心,是宽容
整体感知
思考:在母亲的动作描写中,有哪一个词重复用了很多次?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
母爱是小心翼翼
整体感知
咱娘俩儿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心灵总会为细节留一处存放的空间
整体感知
思考:这“好好儿活”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绚烂。
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
现实已经这样了,未来还长着呢,儿子,你一定要好好活。
正值壮年,你的路还长呢,更要坚强起来啊。
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一起好好儿活。 
她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发脾气,要找到一条好好活的路,让他笑看人生,不要被病痛压倒。
她要告诉儿子面对生活的打击要学会忍受。
整体感知
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没有说完的话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整体感知
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因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特点,母亲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心灵里、在人间绽放出属于自己美丽的花,也就是母亲让儿子选择自己的人生。
整体感知
思考: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
悔恨
悲痛
怀念
越是懂得越是怀念啊,越是怀念就越是深深的自责啊,越是自责就越要好好儿的活啊。
整体感知
我母亲去世的时候,这个家好像疲于应付了,哪儿哪儿都是窟窿的感觉,就是残缺不全的,简直不像样子了,十年了没有谈起过我母亲,不是没有想过他,而是不敢谈。
——史铁生谈起对母亲的愧疚
整体感知
思考: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秋天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
1.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2.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不仅自己会好好儿活,还要带着妹妹好好儿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3.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鲜艳、灿烂,让“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概括主题
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却仍体贴人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并在临终前还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
总结全文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