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9 13:52:40

文档简介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学习目标】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说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比较、归纳和概括,阐明细胞有统一的结构模式。
聚焦·学案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基本知能]
1.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及其放大倍数
(1)表示物镜的是     ,表示目镜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物镜和目镜的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    。
2.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1)先用低倍镜观察
(2)后用高倍镜观察
[探究问题]
1.下图是在显微镜中所观察到的物像,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图实物的形状是哪种字母?B图实物的位置在哪里?
  
(2)C图物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
  
2.低倍镜和高倍镜视野的有关计算。
(1)若在目镜10×、物镜10×的低倍镜视野中看到呈一行排布的16个完整的细胞(如图1),将物镜换成40×的高倍镜之后,视野中能看到   个完整的细胞。
(2)若在目镜10×、物镜10×的低倍镜视野中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如图2),将物镜换成40×的高倍镜之后,视野中能看到   个完整的细胞。
[释解重难]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规律
3.使用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典例]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成高倍物镜后,异物观察不到了。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
A.目镜上 B.低倍物镜镜头上
C.实验材料中 D.高倍物镜镜头上
尝试解答:选________
[思维建模]
巧判异物位置
  
[迁移训练]
1.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图乙表示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选用甲图中的组合为②③⑥
B.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应调节光圈
C.乙图为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则装片上的实物应为“6>9”
D.用高倍镜观察物像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2.如图为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看到的图像,在装片中实际是p,图2中的d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角移动装片
B.若想在图4图像中只能看到2个细胞,则放大倍数只需增大为原来的2倍
C.图3看到的图像中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
D.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提升镜筒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高倍镜到位
聚焦·学案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学案设计]
(一)掌握分类依据和常见原核细胞的结构
1.分类依据
细胞内有无以   为界限的细胞核。
2.常见原核细胞的结构
(1)蓝细菌
(2)大肠杆菌
(二)准确区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探|究|学|习|
观察下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原核生物有哪些?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带“菌”字的都是细菌吗?请举例说明。
(3)结合上图分析,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能否修改为“一切生物”?

|认|知|生|成|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大小 一般较小 一般较大
细胞壁 有(支原体除外) 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都有,动物细胞无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该区域有环状DNA分子,无染色体 有核膜,核内有染色体(质)
常见类型
2.辨明真、原核生物的四个“不一定”
(1)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
(2)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
(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蓝细菌细胞。
(4)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3.生物类型的判断方法
[迁移训练]
1.概念理解判断
(1)蓝细菌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
(2)乳酸菌与动物相比,细胞内没有核糖体。(  )
(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4)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有核糖体。(  )
(5)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它是原核细胞。(  )
2.常见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连线)
3.(教材P11“图1-5”素材发掘)研究发现放养鲢鱼可有效控制由绿藻和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水华。鲢鱼、绿藻和蓝细菌共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膜
4.有诗云“鱼在在藻,依于其蒲”。“藻”多指水中藻类,“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实水中除“藻”“蒲”外,还有色球蓝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中提及的“藻”“蒲”及支原体都属于原核生物
B.大肠杆菌和色球蓝细菌都不含细胞器
C.色球蓝细菌和“藻”“蒲”都含有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D.上述生物都含有细胞质、细胞膜、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5.(教材P12“拓展应用T2”改编)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下图是其结构模式图。肺炎支原体能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从宿主细胞膜中获得脂质,并从胞内吸取营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肺炎支原体属于_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霉素可通过抑制细菌某种结构的形成来抑制其增殖,但却对肺炎支原体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推测青霉素可能抑制细菌形成________(填细胞结构)。
一、建构概念体系
二、融通科学思维
1.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含有 。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我们仍可能会见到水华等环境污染现象,水华形成的原因是                。
3.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                      。
三、综合检测反馈
1.生物学研究中常用到光学显微镜,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视野中,观察到黑藻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逆时针,其实际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需轻轻地转动物镜使高倍镜到位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可能在物镜上
D.转换为高倍镜时,为了避免高倍物镜压到玻片,需要先上升镜筒
2.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的生物属于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
B.b中只有蓝细菌是自养生物,因其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
C.c中生物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c中生物都有核糖体
3.南宋诗人陆游泛舟镜湖之畔,称其景为“镜湖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镜湖水资源曾经受到严重污染而出现水华现象,经过治理后又恢复了诗中的景观。如图是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4种生物中,除B外,A也属于自养生物,原因是其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__,故可以进行____________。
(2)D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________处,有同学认为B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类似之处,你认为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结构特征上分析)。
(3)镜湖水华的出现是图中________(填序号)类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的。
(4)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目镜标有5×和15×字样。某同学为了尽可能清晰地观察C的形态特征,应选择的放大倍数组合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如果在放大倍数最低的视野中观察到一行24个细胞,则换为最大放大倍数后可以观察到约________个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基本知能]
1.(1)c、d a、b 物镜镜头上有螺纹,目镜镜头上无螺纹 (2)b、c
2.清水 生理盐水 盖玻片
3.(1)反光镜 粗 细准焦螺旋 
(2)视野中央 转换器 反光镜 细准焦螺旋
[探究问题]
1.(1)提示:q;左下方。
(2)提示:逆时针。
2.(1)4 (2)4
[释解重难]
[典例] 选B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即不在实验材料中;换成高倍镜后,异物观察不到了,说明异物很可能在低倍物镜镜头上。
[迁移训练]
1.选C 物像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为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要选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此目镜要选②;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与装片间距离越短,因此物镜要选③,此时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为⑤,A错误。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应调节反光镜,B错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像,把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水平转180度后所呈现的就是装片上实物的状态。乙图为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则装片上的实物应为“6>9”,C正确。用高倍镜观察物像时,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调粗准焦螺旋,D错误。
2.选C 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图1所看到的图像,在装片中实际是p;图2中的d位于左下角,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角移动,A错误。图4图像一列8个细胞,再放大4倍,看到的细胞数目是8÷4 = 2个,B错误。图像是实物的倒像,看到的图像相当于实物平面旋转180°,所以实物实际也是逆时针流动,C正确。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不需要提升镜筒,且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直接转动转换器,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D错误。
[学案设计]
(一)1.核膜 细胞核 拟核 2.(1)拟核 藻蓝素和叶绿素 (2)核糖体 拟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营腐生或寄生
(二)(1)提示:蓝细菌、大肠细菌、支原体。它们都有细胞结构,但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提示:不一定。真菌(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为真核生物,一般带有“球”“杆”“螺旋”“弧”的菌才是细菌(如大肠杆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肺炎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霍乱弧菌等)。
(3)提示:不能。因为一切生物包括病毒,但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迁移训练]
1.(1)√ (2)× (3)× (4)√ (5)×
2.①③⑤⑥⑦-A ②④⑧-B
3.选D 鲢鱼、绿藻和蓝细菌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有细胞膜,D符合题意。
4.选C “藻”多指水中藻类,属于真核生物;“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真核生物;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大肠杆菌和色球蓝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错误。色球蓝细菌和“藻”“蒲”都含有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C正确。上述生物都含有细胞质、细胞膜、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D错误。
5.解析:(1)由肺炎支原体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肺炎支原体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可判定为原核生物。(2)青霉素可通过抑制细菌某种结构的形成来抑制其增殖,但却对肺炎支原体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相比于细菌,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可推测青霉素可能抑制细菌形成细胞壁。
答案:(1)原核 肺炎支原体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细胞壁
二、融通科学思维
1.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其他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物质
2.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
3.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相似的基本结构
三、综合检测反馈
1.选C 光学显微镜成像是倒置的虚像,上下左右颠倒,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A错误;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需轻轻地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B错误;视野中的异物可能存在于装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可以通过移动装片、换用(转动)目镜和物镜判断异物的具体位置,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可能在物镜上,C正确;转换为高倍镜时,不需要升镜筒,转动转换器后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的清晰度即可,D错误。
2.选D a中的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A错误;b中蓝细菌是自养生物,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c中的衣藻和金鱼藻都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c中生物都是细胞生物,蓝细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衣藻和金鱼藻都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D正确。
3.解析:(1)A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2)D细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于拟核。B眼虫能借助鞭毛进行运动,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同之处。(3)镜湖水华主要与蓝细菌有关,即A类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的。(4)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为了尽可能清晰地观察C的形态特征,应使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最大,即②③(15×40=600倍)。在放大倍数最低,即50倍的视野中观察到一行24个细胞,则换为最大放大倍数600倍后,长度放大为原来的12倍,因此可以观察到约24÷12=2个细胞。
答案:(1)叶绿素和藻蓝素 光合作用 (2)拟核 眼虫有叶绿体,与植物类似;眼虫有鞭毛,能运动,与动物类似 (3)A (4)②③ 2(共89张PPT)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学习目标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说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比较、归纳和概括,阐明细胞有统一的结构模式。
CONTENTS
目录
1
2
3
4
聚焦·学案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聚焦·学案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课时跟踪检测
随堂小结 ——即时回顾与评价
NO.1
聚焦·学案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基本知能]
1.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及其放大倍数
(1)表示物镜的是______,表示目镜的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镜和目镜的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_______。
c、d
a、b
物镜镜头上有螺纹,目镜镜头上无螺纹
b、c
2.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1)先用低倍镜观察
(2)后用高倍镜观察
[探究问题]
1.下图是在显微镜中所观察到的物像,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图实物的形状是哪种字母?B图实物的位置在哪里?
提示:q;左下方。
(2)C图物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
提示:逆时针。
2.低倍镜和高倍镜视野的有关计算。
(1)若在目镜10×、物镜10×的低倍镜视野中看到呈一行排布的16个完整的细胞(如图1),将物镜换成40×的高倍镜之后,视野中能看到____个完整的细胞。
(2)若在目镜10×、物镜10×的低倍镜视野中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如图2),将物镜换成40×的高倍镜之后,视野中能看到___个完整的细胞。
4
4
[释解重难]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规律
3.使用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比较项目 物像大小 观察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典例]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成高倍物镜后,异物观察不到了。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
A.目镜上 B.低倍物镜镜头上
C.实验材料中 D.高倍物镜镜头上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即不在实验材料中;换成高倍镜后,异物观察不到了,说明异物很可能在低倍物镜镜头上。
[答案] B
[思维建模]
巧判异物位置
迁移训练
1.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图乙表示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选用甲图中的组合为②③⑥
B.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应调节光圈
C.乙图为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则装片上的实物应为“6>9”
D.用高倍镜观察物像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物像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为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要选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此目镜要选②;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与装片间距离越短,因此物镜要选③,此时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为⑤,A错误。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应调节反光镜,B错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像,把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水平转180度后所呈现的就是装片上实物的状态。乙图为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则装片上的实物应为“6>9”,C正确。用高倍镜观察物像时,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调粗准焦螺旋,D错误。
2.如图为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看到的图像,在装片中实际是p,图2中的d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角移动装片
B.若想在图4图像中只能看到2个细胞,则放大倍数只需增大为原来的2倍
C.图3看到的图像中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
D.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提升镜筒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高倍镜到位

解析: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图1所看到的图像,在装片中实际是p;图2中的d位于左下角,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角移动,A错误。图4图像一列8个细胞,再放大4倍,看到的细胞数目是8÷4 = 2个,B错误。图像是实物的倒像,看到的图像相当于实物平面旋转180°,所以实物实际也是逆时针流动,C正确。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不需要提升镜筒,且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直接转动转换器,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D错误。
NO.2
聚焦·学案二 原核细胞和 真核细胞
[学案设计]
(一)掌握分类依据和常见原核细胞的结构
1.分类依据
细胞内有无以_____为界限的细胞核。
核膜
2.常见原核细胞的结构
(1)蓝细菌
(2)大肠杆菌
(二)准确区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探|究|学|习|
观察下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原核生物有哪些?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提示:蓝细菌、大肠细菌、支原体。它们都有细胞结构,但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带“菌”字的都是细菌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真菌(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为真核生物,一般带有“球”“杆”“螺旋”“弧”的菌才是细菌(如大肠杆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肺炎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霍乱弧菌等)。
(3)结合上图分析,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能否修改为“一切生物”?
提示:不能。因为一切生物包括病毒,但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认|知|生|成|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大小 一般较小 一般较大
细胞壁 有(支原体除外) 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都有,动物细胞无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该区域有环状DNA分子,无染色体 有核膜,核内有染色体(质)
常见 类型
续表
2.辨明真、原核生物的四个“不一定”
(1)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
(2)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
(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蓝细菌细胞。
(4)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3.生物类型的判断方法
迁移训练
1.概念理解判断
(1)蓝细菌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 )
(2)乳酸菌与动物相比,细胞内没有核糖体。 ( )
(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
(4)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有核糖体。 ( )
(5)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它是原核细胞。 ( )

×
×

×
2.常见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连线)
3.(教材P11“图1-5”素材发掘)研究发现放养鲢鱼可有效控制由绿藻和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水华。鲢鱼、绿藻和蓝细菌共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膜
解析:鲢鱼、绿藻和蓝细菌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有细胞膜,D符合题意。

4.有诗云“鱼在在藻,依于其蒲”。“藻”多指水中藻类,“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实水中除“藻”“蒲”外,还有色球蓝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中提及的“藻”“蒲”及支原体都属于原核生物
B.大肠杆菌和色球蓝细菌都不含细胞器
C.色球蓝细菌和“藻”“蒲”都含有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D.上述生物都含有细胞质、细胞膜、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解析:“藻”多指水中藻类,属于真核生物;“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真核生物;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大肠杆菌和色球蓝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错误。色球蓝细菌和“藻”“蒲”都含有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C正确。上述生物都含有细胞质、细胞膜、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D错误。
5.(教材P12“拓展应用T2”改编)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下图是其结构模式图。肺炎支原体能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从宿主细胞膜中获得脂质,并从胞内吸取营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肺炎支原体属于_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霉素可通过抑制细菌某种结构的形成来抑制其增殖,但却对肺炎支原体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推测青霉素可能抑制细菌形成________(填细胞结构)。
解析:(1)由肺炎支原体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肺炎支原体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可判定为原核生物。(2)青霉素可通过抑制细菌某种结构的形成来抑制其增殖,但却对肺炎支原体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相比于细菌,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可推测青霉素可能抑制细菌形成细胞壁。
答案:(1)原核 肺炎支原体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细胞壁
随堂小结 ——即时回顾与评价
NO.3
一、建构概念体系
二、融通科学思维
1.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含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我们仍可能会见到水华等环境污染现象,水华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藻蓝素和叶绿素
及其他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物质
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相似的
基本结构
三、综合检测反馈

1.生物学研究中常用到光学显微镜,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视野中,观察到黑藻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逆时针,其实际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需轻轻地转动物镜使高倍镜到位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可能在物镜上
D.转换为高倍镜时,为了避免高倍物镜压到玻片,需要先上升镜筒
解析:光学显微镜成像是倒置的虚像,上下左右颠倒,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A错误;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需轻轻地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B错误;视野中的异物可能存在于装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可以通过移动装片、换用(转动)目镜和物镜判断异物的具体位置,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可能在物镜上,C正确;转换为高倍镜时,不需要升镜筒,转动转换器后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的清晰度即可,D错误。
2.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的生物属于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
B.b中只有蓝细菌是自养生物,因其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
C.c中生物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c中生物都有核糖体

解析:a中的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A错误;b中蓝细菌是自养生物,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c中的衣藻和金鱼藻都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c中生物都是细胞生物,蓝细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衣藻和金鱼藻都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D正确。
3.南宋诗人陆游泛舟镜湖之畔,称其景为“镜湖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镜湖水资源曾经受到严重污染而出现水华现象,经过治理后又恢复了诗中的景观。如图是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4种生物中,除B外,A也属于自养生物,原因是其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____,故可以进行____________。
(2)D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________处,有同学认为B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类似之处,你认为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结构特征上分析)。
(3)镜湖水华的出现是图中________(填序号)类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的。
(4)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目镜标有5×和15×字样。某同学为了尽可能清晰地观察C的形态特征,应选择的放大倍数组合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如果在放大倍数最低的视野中观察到一行24个细胞,则换为最大放大倍数后可以观察到约________个细胞。
解析:(1)A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2)D细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于拟核。B眼虫能借助鞭毛进行运动,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同之处。(3)镜湖水华主要与蓝细菌有关,即A类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的。(4)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为了尽可能清晰地观察C的形态特征,应使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最大,即②③(15×40=600倍)。在放大倍数最低,即50倍的视野中观察到一行24个细胞,则换为最大放大倍数600倍后,长度放大为原来的12倍,因此可以观察到约24÷12=2个细胞。
答案:(1)叶绿素和藻蓝素 光合作用 (2)拟核 眼虫有叶绿体,
与植物类似;眼虫有鞭毛,能运动,与动物类似 (3)A (4)②③ 2
课时跟踪检测
NO.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级 强基固本
1.实验小组同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视野越亮,越便于后续观察
B.换高倍镜后,迅速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C.应转动遮光器来完成换高倍镜的操作
D.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比低倍镜少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解析:显微镜视野的亮度要根据观察材料的厚度、颜色等确定,并不是视野越亮就越方便观察,A错误;换高倍镜后,应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若用粗准焦螺旋,则极易损坏物镜或装片,B错误;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应转动转换器完成操作,C错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下看到的细胞数越少,所以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比低倍镜少,D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2.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先后用如图所示的物镜①、
物镜②进行两次观察。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体移到中央,应把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B.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换用凹面反光镜
C.一般情况下,两次观察过程中细准焦螺旋只需使用1次
D.第一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的物像面积为第二次观察时的1/16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要将视野左上方(实物在右下方)的物体移到中央,应把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A正确;高倍镜镜头的通光孔较小,视野较暗,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来增强视野亮度,B正确;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使模糊的物像变得更加清晰,每次观察都需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由题图可知,①放大倍数为10倍,②放大倍数为40倍,由①换为②在原有基础上放大了4倍,放大倍数是指长度和宽度,所以第一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的物像面积为第二次观察时的1/16,D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3.下列信息依次与图中a、b、c、d相对应的一组是(  )
A.真核生物、动物、植物、蘑菇
B.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变形虫
C.系统、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群落
D.原核生物、细菌、蓝细菌、噬菌体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由题图可知,a包含b、c、d,b包含d,b和c之间是并列关系。蘑菇不属于动物,A错误;生物包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等,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系统包括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其中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群落,C错误;噬菌体是侵染细菌的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蓝细菌属于细菌,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4.科学家在加勒比海红树林滩涂中发现一种尺寸2厘米,肉眼轻松可见的巨型单细胞生物,经鉴定是一种新型细菌(巨大嗜硫珠菌)。下列不能作为鉴定依据的是(  )
A.有细胞壁 B.DNA裸露呈环状
C.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细胞膜外包裹着一层细胞壁的不一定是细菌,如真菌、植物细胞也有细胞壁,A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与真核生物细胞相比,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染色体,遗传物质为裸露的环状DNA分子,B、C、D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5.有诗云“惊鱼跳藻荇,戏蝶上菰蒲”,其实水中除“藻荇”“菰”和“蒲”(均为水生植物)外,还有色球蓝细菌等生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藻荇”和“蒲”属于原核生物
B.色球蓝细菌和“藻荇”都是自养型生物
C.色球蓝细菌的结构简单,不含细胞器
D.上述生物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水生植物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色球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藻荇”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B正确;色球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但含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C、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6.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部分真核细胞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原核细胞没有
B.真核细胞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部分真核细胞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如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某些原核细胞中也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如蓝细菌细胞,A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B错误;绝大多数真核细胞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是细胞结构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7.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某种乳白蚁排出的粪便具有一种特殊的功效,其含有一种细菌,可阻止能杀死乳白蚁的真菌入侵,对乳白蚁起保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乳白蚁、细菌和真菌三种生物都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对乳白蚁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乳白蚁属于真核生物
D.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含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细菌属于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乳白蚁为动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核糖体,故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含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D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8.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10×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 cm,若改用30×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在1.5 cm左右
B.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下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
C.若载玻片上有字 “上”,则视野下该字呈现为“下”
D.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需要调粗准焦螺旋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离玻片的距离越近,将10倍物镜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小于0.5 cm,A错误;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物像向左方移动,B正确;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倒像,不仅左右倒置,而且上下倒置,因此载玻片上有字 “上”,则视野下该字呈现不是“下”,C错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9.下图a~d表示四种类型的细胞,其中图a和图b分别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小麦叶肉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b表示的细胞为真核细胞,图c、d表示的细胞为原核细胞
B.图示四种细胞都有核糖体
C.图示四种细胞都含DNA
D.图c和图d表示的细胞和酵母菌细胞一样,都无细胞核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图a和图b分别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小麦叶肉细胞,两者均为真核细胞;图c和图d分别表示蓝细菌细胞和某种细菌细胞,两者均为原核细胞,A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含有核糖体,B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含有DNA,C正确。酵母菌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图c和图d表示的细胞只有拟核,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0.(11分)螺旋藻属于颤蓝细菌,物质组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特点,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黑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其嫩茎和嫩叶可用于制作沙拉、炒菜、汤等美食,亦能入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藻细胞和螺旋藻细胞都有相似的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而黑藻细胞和螺旋藻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它们的差异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等方面。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2)一般来说,螺旋藻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时我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螺旋藻和黑藻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属于________生物。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黑藻在个体层次以下既有细胞层次,也有________层次;螺旋藻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4)下列生物中,细胞结构与螺旋藻最相似的一组是________。
A.褐藻、红藻、绿藻
B.乳酸菌、支原体、酵母菌
C.衣藻、大肠杆菌、霍乱弧菌
D.大肠杆菌、发菜、根瘤菌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1)黑藻细胞(真核细胞)和螺旋藻细胞(原核细胞)都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且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而黑藻细胞和螺旋藻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除此之外,它们的差异还体现在细胞器的种类(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的细胞器种类多种多样)、细胞的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真核细胞一般较大)、细胞壁的成分(黑藻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螺旋藻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等方面。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2)螺旋藻是单细胞生物,一般来说,螺旋藻以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时我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螺旋藻和黑藻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3)黑藻是植物,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黑藻在个体层次以下既有细胞层次,也有组织、器官层次;螺旋藻是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理由是螺旋藻是单细胞生物,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为细胞。(4)褐藻、红藻、绿藻均为真核生物,A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B错误;衣藻为真核生物,C错误;大肠杆菌、发菜、根瘤菌为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与螺旋藻最相似,D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答案:(1)细胞膜、细胞质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器的种类、细胞的大小、细胞壁的成分 (2)细胞群体 自养 (3)组织、器官 是 螺旋藻是单细胞生物,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4)D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B级 发展提能
11.下图中甲、乙两种生物均可引起肺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甲引起的肺炎,效果显著
B.乙可不依赖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C.将甲、乙作为人工合成生命的结构原因之一是结构相对简单
D.甲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甲是原核生物,乙是病毒,故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甲引起的肺炎,效果不显著,A错误;乙是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B错误;将甲、乙作为人工合成生命的结构,原因之一是结构相对简单,C正确;甲没有成形细胞核,为原核细胞,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2.下列有关下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注:①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②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硝化细菌;③酵母菌、硝化细菌、衣藻、金鱼藻;④酵母菌、硝化细菌。
A.①中都是原核生物
B.②中都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C.③中生物都有细胞壁,且细胞壁成分相同
D.④中生物都有核糖体,都含有DNA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①中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均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②中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属于细胞结构生物,B错误;③中生物都有细胞壁,但成分不同,酵母菌细胞壁成分主要为几丁质,硝化细菌细胞壁成分主要为肽聚糖,衣藻和金鱼藻细胞壁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C错误;④中硝化细菌和酵母菌都有核糖体和DNA,D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3.(12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某流感患者体内已经分离出了细菌和病毒,并分别制成溶液,为了探究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还是由病毒引起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注射器、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悬液和病毒悬液、小鼠食物等。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实验步骤:
①取12只生长健壮且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
②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向乙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丙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3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2)结果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3)若经证实,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请回答:
①病毒在细胞外能独立生存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生物致病 D.能增殖产生后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解析:(1)②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一个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所以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向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细菌悬液,向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病毒悬液。(2)将3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如果乙组患病,而甲组、丙组不患病,说明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如果丙组患病,而甲组、乙组不患病,说明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3)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②病毒可以增殖产生后代,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D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答案:(1)②注射等量的细菌悬液 注射等量的病毒悬液 (2)①若乙组患病而甲组、丙组不患病 ②若丙组患病而甲组、乙组不患病 (3)①不能,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D课时跟踪检测(二)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A级 强基固本
1.实验小组同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视野越亮,越便于后续观察
B.换高倍镜后,迅速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C.应转动遮光器来完成换高倍镜的操作
D.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比低倍镜少
2.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先后用如图所示的物镜
①、物镜②进行两次观察。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体移到中央,应把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B.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换用凹面反光镜
C.一般情况下,两次观察过程中细准焦螺旋只需使用1次
D.第一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的物像面积为第二次观察时的1/16
3.下列信息依次与图中a、b、c、d相对应的一组是(  )
A.真核生物、动物、植物、蘑菇
B.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变形虫
C.系统、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群落
D.原核生物、细菌、蓝细菌、噬菌体
4.科学家在加勒比海红树林滩涂中发现一种尺寸2厘米,肉眼轻松可见的巨型单细胞生物,经鉴定是一种新型细菌(巨大嗜硫珠菌)。下列不能作为鉴定依据的是(  )
A.有细胞壁 B.DNA裸露呈环状
C.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5.有诗云“惊鱼跳藻荇,戏蝶上菰蒲”,其实水中除“藻荇”“菰”和“蒲”(均为水生植物)外,还有色球蓝细菌等生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藻荇”和“蒲”属于原核生物
B.色球蓝细菌和“藻荇”都是自养型生物
C.色球蓝细菌的结构简单,不含细胞器
D.上述生物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6.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部分真核细胞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原核细胞没有
B.真核细胞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7.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某种乳白蚁排出的粪便具有一种特殊的功效,其含有一种细菌,可阻止能杀死乳白蚁的真菌入侵,对乳白蚁起保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乳白蚁、细菌和真菌三种生物都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对乳白蚁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乳白蚁属于真核生物
D.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含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
8.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10×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 cm,若改用30×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在1.5 cm左右
B.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下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
C.若载玻片上有字 “上”,则视野下该字呈现为“下”
D.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需要调粗准焦螺旋
9.下图a~d表示四种类型的细胞,其中图a和图b分别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小麦叶肉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b表示的细胞为真核细胞,图c、d表示的细胞为原核细胞
B.图示四种细胞都有核糖体
C.图示四种细胞都含DNA
D.图c和图d表示的细胞和酵母菌细胞一样,都无细胞核
10.
得分
(11分)螺旋藻属于颤蓝细菌,物质组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特点,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黑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其嫩茎和嫩叶可用于制作沙拉、炒菜、汤等美食,亦能入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藻细胞和螺旋藻细胞都有相似的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而黑藻细胞和螺旋藻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它们的差异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等方面。
(2)一般来说,螺旋藻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时我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螺旋藻和黑藻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属于________生物。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黑藻在个体层次以下既有细胞层次,也有________层次;螺旋藻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生物中,细胞结构与螺旋藻最相似的一组是________。
A.褐藻、红藻、绿藻
B.乳酸菌、支原体、酵母菌
C.衣藻、大肠杆菌、霍乱弧菌
D.大肠杆菌、发菜、根瘤菌
B级 发展提能
11.下图中甲、乙两种生物均可引起肺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甲引起的肺炎,效果显著
B.乙可不依赖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C.将甲、乙作为人工合成生命的结构原因之一是结构相对简单
D.甲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
12.下列有关下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注:①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②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硝化细菌;③酵母菌、硝化细菌、衣藻、金鱼藻;④酵母菌、硝化细菌。
A.①中都是原核生物
B.②中都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C.③中生物都有细胞壁,且细胞壁成分相同
D.④中生物都有核糖体,都含有DNA
13.
得分
(12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某流感患者体内已经分离出了细菌和病毒,并分别制成溶液,为了探究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还是由病毒引起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注射器、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悬液和病毒悬液、小鼠食物等。
实验步骤:
①取12只生长健壮且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
②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向乙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丙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3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2)结果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3)若经证实,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请回答:
①病毒在细胞外能独立生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生物致病 D.能增殖产生后代
课时跟踪检测(二)
1.选D 显微镜视野的亮度要根据观察材料的厚度、颜色等确定,并不是视野越亮就越方便观察,A错误;换高倍镜后,应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若用粗准焦螺旋,则极易损坏物镜或装片,B错误;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应转动转换器完成操作,C错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下看到的细胞数越少,所以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比低倍镜少,D正确。
2.选C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要将视野左上方(实物在右下方)的物体移到中央,应把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A正确;高倍镜镜头的通光孔较小,视野较暗,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来增强视野亮度,B正确;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使模糊的物像变得更加清晰,每次观察都需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由题图可知,①放大倍数为10倍,②放大倍数为40倍,由①换为②在原有基础上放大了4倍,放大倍数是指长度和宽度,所以第一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的物像面积为第二次观察时的1/16,D正确。
3.选B 由题图可知,a包含b、c、d,b包含d,b和c之间是并列关系。蘑菇不属于动物,A错误;生物包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等,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系统包括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其中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群落,C错误;噬菌体是侵染细菌的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蓝细菌属于细菌,D错误。
4.选A 细胞膜外包裹着一层细胞壁的不一定是细菌,如真菌、植物细胞也有细胞壁,A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与真核生物细胞相比,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染色体,遗传物质为裸露的环状DNA分子,B、C、D正确。
5.选B 水生植物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色球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藻荇”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B正确;色球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但含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C、D错误。
6.选D 部分真核细胞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如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某些原核细胞中也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如蓝细菌细胞,A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B错误;绝大多数真核细胞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是细胞结构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7.选A 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细菌属于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乳白蚁为动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核糖体,故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含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D正确。
8.选B 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离玻片的距离越近,将10倍物镜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小于0.5 cm,A错误;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物像向左方移动,B正确;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倒像,不仅左右倒置,而且上下倒置,因此载玻片上有字 “上”,则视野下该字呈现不是“下”,C错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D错误。
9.选D 图a和图b分别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小麦叶肉细胞,两者均为真核细胞;图c和图d分别表示蓝细菌细胞和某种细菌细胞,两者均为原核细胞,A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含有核糖体,B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含有DNA,C正确。酵母菌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图c和图d表示的细胞只有拟核,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10.解析:(1)黑藻细胞(真核细胞)和螺旋藻细胞(原核细胞)都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且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而黑藻细胞和螺旋藻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除此之外,它们的差异还体现在细胞器的种类(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的细胞器种类多种多样)、细胞的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真核细胞一般较大)、细胞壁的成分(黑藻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螺旋藻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等方面。(2)螺旋藻是单细胞生物,一般来说,螺旋藻以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时我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螺旋藻和黑藻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3)黑藻是植物,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黑藻在个体层次以下既有细胞层次,也有组织、器官层次;螺旋藻是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理由是螺旋藻是单细胞生物,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为细胞。(4)褐藻、红藻、绿藻均为真核生物,A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B错误;衣藻为真核生物,C错误;大肠杆菌、发菜、根瘤菌为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与螺旋藻最相似,D正确。
答案:(1)细胞膜、细胞质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器的种类、细胞的大小、细胞壁的成分 (2)细胞群体 自养 (3)组织、器官 是 螺旋藻是单细胞生物,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4)D
11.选C 据题图分析可知,甲是原核生物,乙是病毒,故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甲引起的肺炎,效果不显著,A错误;乙是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B错误;将甲、乙作为人工合成生命的结构,原因之一是结构相对简单,C正确;甲没有成形细胞核,为原核细胞,D错误。
12.选D ①中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均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②中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属于细胞结构生物,B错误;③中生物都有细胞壁,但成分不同,酵母菌细胞壁成分主要为几丁质,硝化细菌细胞壁成分主要为肽聚糖,衣藻和金鱼藻细胞壁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C错误;④中硝化细菌和酵母菌都有核糖体和DNA,D正确。
13.解析:(1)②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一个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所以向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向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细菌悬液,向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病毒悬液。(2)将3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如果乙组患病,而甲组、丙组不患病,说明该“流感”是由细菌引起的;如果丙组患病,而甲组、乙组不患病,说明该“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3)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②病毒可以增殖产生后代,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D正确。
答案:(1)②注射等量的细菌悬液 注射等量的病毒悬液 (2)①若乙组患病而甲组、丙组不患病 ②若丙组患病而甲组、乙组不患病 (3)①不能,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