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9 13:53:26

文档简介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糖类是生命活动重要的能源物质;;
2.举例说出脂质的主要种类和作用;
3.举例说出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4.关注糖类、脂肪等的过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
聚焦·学案一 细胞中的糖类
[学案设计]
1.糖类的元素组成
一般由     三种元素组成。
2.糖类的主要作用
细胞生命活动重要的   物质。
微点拨:①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②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淀粉。
③参与构成细胞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几丁质。
3.糖类的种类
(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
常见种类:五碳糖——核糖、      ;六碳糖——葡萄糖、   、半乳糖。
(2)二糖(由两分子单糖     而成的糖)
种类:蔗糖和     (植物);    (动物)。
(3)多糖
种类 作用 分布
淀粉 植物体内的 粮食作物的   中,植物变态的茎或根以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
糖原 是人和动物细胞的     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      中
纤维素 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植物茎秆和枝叶中的纤维及所有植物细胞的    
几丁质 是甲壳类动物和昆虫    的重要组成成分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    中
4.辨清淀粉“水解”与“氧化分解”产物的区别
5.关于糖类物质的四个认识误区
(1)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如纤维素没有甜味。
(2)不是所有的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如蔗糖、淀粉等非还原糖不能和斐林试剂反应。
(3)不是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不是能源物质。
(4)并不是糖原都能水解为葡萄糖,糖原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两种,其中肝糖原能水解为葡萄糖。
|情|境|思|考|探|究|
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据图思考讨论:
(1)①②③代表糖的种类依次是     、    和     ;④代表     ;⑤代表    。
(2)既然人类很难消化纤维素,为什么一些科学家还将纤维素等其他糖类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

(3)葡萄糖可以口服和注射,但蔗糖只能口服而不能注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细胞中的糖类按化学性质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请分别列举。
①还原糖:        。
②非还原糖:   。
[迁移训练]
1.概念理解判断
(1)细胞内的糖类都有甜味,其水解都可产生葡萄糖。(  )
(2)存在于植物细胞,而不存在于动物细胞的单糖是葡萄糖。(  )
(3)构成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相同。(  )
(4)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
2.(教材P24“旁栏思考”发掘训练)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限制有甜味糖的摄入,米饭和馒头等主食也需定量摄入,原因是(  )
A.纤维素参与构成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B.纤维素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C.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分子
D.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
3.(教材P25“批判性思维”发掘训练)蔬菜水果中的纤维素、果胶等属于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参与构成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B.纤维素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C.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分子
D.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
4.细胞中有多种糖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分子葡萄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一分子二糖
B.肝糖原分解可补充人和动物血液中的葡萄糖
C.糖类不仅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也参与构成细胞
D.淀粉、纤维素、糖原因含有相同的元素和基本单位而功能相似
5.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葡萄糖”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逐步转化为糖原
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过程可能发生在该生物的消化道内
C.“葡萄糖→糖原”可以发生在肝脏和肌肉中
D.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它们的结构是相同的
聚焦·学案二 细胞中的脂质
[学案设计]
(一)认识脂质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特点
1.脂质的元素组成
主要是     ,有些还含有    。
2.脂质的分子特点
元素含量 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   含量低,   含量高
理化性质 不同的脂质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         
(二)理清脂质的种类、作用及其与糖类相互转化
|探|究|学|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成为困扰某些人的难题。肥胖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5~10倍。因此,减肥就成了某些肥胖者热衷的话题。
(1)俗话说“瘦子怕撞,胖子怕热”,这反映出脂肪有        的作用。
(2)与糖原相比,脂肪作为良好的储能物质的原因是什么?

(3)在减肥时,若只是限制肉和脂肪的摄入,而没有限制淀粉和其他糖类的摄入,不但不能有效减肥,甚至还会更加肥胖。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4)从糖类和脂质转化角度分析“增肥容易减肥难”的科学道理。

|认|知|生|成|
1.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微点拨:①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熔点高,室温时呈固态。②蜡也是一类脂质,比脂肪的疏水性更强。它们通常分布于生物体的表面,具有保护作用。例如,许多果实(如苹果和梨)的表面有一层蜡,以避免水分的散失。
2.有关脂质的几个易错点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脂肪。
(2)脂肪≠脂质,脂肪只是脂质的一种,除了脂肪,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
(3)胆固醇≠固醇,胆固醇只是固醇的一种,除了胆固醇,固醇还包括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4)脂质中并非只有磷脂参与构成细胞膜,胆固醇也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5)脂质中只有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1)转化示意图
(2)转化的条件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    ;脂肪一般只在                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4.葡萄糖与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异同
[迁移训练]
1.概念理解判断
(1)在动物体内作为储能物质的主要是脂肪和糖原。(  )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细胞膜中都含磷脂。(  )
(3)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4)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
2.(教材P26“楷体字”发掘训练)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脂肪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脂肪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形成的
B.根据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可把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C.饱和脂肪酸室温常呈液态,原因是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
D.磷脂分子也有甘油和脂肪酸的结合
3.(教材P27“旁栏问题”发掘训练)北京鸭在育肥期要填喂过量的含糖高的饲料(如淀粉),减少运动,从而使北京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
B.北京鸭的培育说明糖类物质和脂肪之间可以相互的大量转化
C.脂肪既具有保温功能,也具有储能功能
D.葡萄糖和脂肪均可为生命活动供能
4.下表分析了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氢的比例是12%
C.X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较多
5.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B.质量相同的脂肪与糖原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耗氧少
C.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但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一、建构概念体系
二、融通科学思维
1.大量食用淀粉等糖类物质能导致肥胖的原因是

2.相比于淀粉类作物种子,种植油料作物种子时要播种得浅一些,原因是 

3.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在一般情况下脂肪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原因是 

三、综合检测反馈
1.“三减三健”是国家开展的一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三减”指减盐、减油、减糖。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和脂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脂肪和糖类均含有C、H、O三种元素
B.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C.等质量的糖原比脂肪储存的能量多
D.人体细胞中多余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2.纱布是一种常用的伤口敷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普通纱布只能吸收已经流出的血液,但阻止血液继续流出的效果有限。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由几丁质[(C8H13O5N)n]加工而成的新型伤口敷料,它可有效阻止血液继续流出并启动凝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多糖
B.几丁质是一种多糖,由C、H、O三种元素构成
C.几丁质和纤维素是基本组成单位不同的两种多糖
D.几丁质能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
3.由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肥胖与长期糖摄入量超标有关,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高糖类副食的摄入,是防止肥胖发生的有效手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B.糖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等
C.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也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D.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中不能含任何糖类
4.图甲和图乙是油菜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相比,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多于可溶性糖,这是因为与糖相比,脂肪中氢的含量高
B.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大量转变为脂肪,种子中的氧元素含量随之增加
C.与富含淀粉的小麦种子相比,油菜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氧更多
D.播种时,油脂含量较高的种子应适当浅播
5.肥胖、高血压、龋齿、某些糖尿病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糖摄入量超标有关,摄入适量的糖等营养物质并合理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泛存在于蔬菜中的几丁质是多糖,需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
B.食用植物油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C.脂肪在体内很容易转化为糖类消耗,因而只要管住嘴就能轻易减肥
D.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且有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学案设计]
1.C、H、O 2.能源 3.(1)脱氧核糖 果糖 (2)脱水缩合 
麦芽糖 乳糖 (3)储能物质 种子 储能物质 肝脏和肌肉 细胞壁 外骨骼 外骨骼
[情境思考探究]
(1)单糖 二糖 多糖 纤维素 肌糖原
(2)提示:虽然人类很难消化纤维素,但是纤维素等能够刺激胃肠蠕动,改善胃肠环境,有利于排出有害物质。
(3)提示: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蔗糖是二糖,注射到体内后细胞无法直接吸收。
(4)①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等 
②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等
[迁移训练]
1.(1)× (2)× (3)√ (4)×
2.选D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有甜味的糖,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要定量摄入,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经过消化分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大量吸收进入血液会引起血糖水平上升,而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调节机制障碍,进而导致血糖水平居高不下,会加重病情,因此对于米饭、馒头等主食也要定量摄入,D正确。
3.选B 纤维素是所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正确;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B错误;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分子,C正确;虽然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但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D正确。
4.选D 两分子葡萄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一分子二糖,失去一个水分子,二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A正确;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脏中的糖原便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B正确;糖类不仅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也参与构成细胞,C正确;淀粉、纤维素、糖原含有相同的元素和基本单位,但是功能不同,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D错误。
5.选D 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该生物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应是动物,A正确;“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过程是糖的水解过程,过程可能发生在该生物的消化道内,B正确;肝脏中的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原,肌肉中的葡萄糖可以合成肌糖原,C正确;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但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D错误。
[学案设计]
(一)1.C、H、O P和N 2.氧 氢 脂溶性有机溶剂
(二)探究学习:(1)缓冲、减压和保温
(2)提示:①脂肪中含H的比例高,等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比糖类消耗的氧气更多,释放的能量也更多。②脂肪可以以无水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占据的体积小。
(3)提示: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摄入的糖类过多时,就可以大量转变成脂肪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导致肥胖。
(4)提示:糖类和脂肪的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糖类在供应充足时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认知生成:1.脂肪酸 甘油 储能 保温 缓冲和减压 
细胞膜 脂质 钙和磷 3.(1)脂肪 (2)脂肪 糖类供能不足
[迁移训练]
1.(1)√ (2)√ (3)√ (4)×
2.选C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A正确。脂肪酸的碳链中存在双键,这样的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不易凝固;脂肪酸的碳链中不存在双键,这样的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易凝固,B正确,C错误。形成一个磷脂分子中的甘油有2个羟基与脂肪酸结合,D正确。
3.选B 淀粉和脂肪都含有C、H、O三种元素,A正确;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错误;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C正确;葡萄糖和脂肪均属于能源物质,均可氧化分解供能,D正确。
4.选C 脂肪中含C、H、O三种元素,根据表格可知,脂肪中H的比例为12%,比糖类高,氧化分解时,耗氧量较多,H与O结合生成水,所以X>Y。
5.选B 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此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A正确;脂肪的含H量高于糖,O含量低于糖,质量相同的脂肪与糖原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耗氧多,产能多,B错误;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但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C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二、融通科学思维
1.糖类在供应充足时,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2.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需要的O2多,产生的H2O多
3.与糖类氧化相比,脂肪在细胞内的氧化速率慢,耗氧量大,此外,糖类既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分解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分解
三、综合检测反馈
1.选C 脂肪和糖类均含有C、H、O三种元素,但脂肪中氢的比例较高,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储存的能量多,A正确,C错误;细胞不能直接吸收二糖,其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B正确;在一定条件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正确。
2.选B 纤维素是一种多糖,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A正确;几丁质是一种多糖,由C、H、O、N四种元素构成,B错误;几丁质是多糖,但其基本组成单位不是葡萄糖分子,C正确;几丁质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D正确。
3.选B 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A错误;糖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等,如几丁质,B正确;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可分解供能,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不应该含有过多的糖类,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含任何糖类,D错误。
4.选B 与糖相比,由于脂肪中的氢多氧少,所以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相比,脂肪储存的能量多于糖,同理,在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的过程中,种子中的氧元素含量随之减少,A正确,B错误;与富含淀粉的小麦种子相比,油菜种子中脂肪含量多,与糖相比,由于脂肪中的氢多氧少,萌发时消耗的氧更多,播种时应适当浅播,C、D正确。
5.选D 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其基本组成单位不是葡萄糖,A错误;食用植物油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B错误;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在体内不容易转化为糖类消耗,管住嘴也不能轻易减肥,C错误;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还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预防糖尿病和维持正常体重,D正确。(共89张PPT)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糖类是生命活动重要的能源物质;
2.举例说出脂质的主要种类和作用;
3.举例说出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4.关注糖类、脂肪等的过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
CONTENTS
目录
1
2
3
4
聚焦·学案一 细胞中的糖类
聚焦·学案二 细胞中的脂质
课时跟踪检测
随堂小结 ——即时回顾与评价
NO.1
聚焦·学案一 细胞中的糖类
学案设计
1.糖类的元素组成
一般由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
2.糖类的主要作用
细胞生命活动重要的______物质。
微点拨:①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②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淀粉。
③参与构成细胞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几丁质。
C、H、O
能源
3.糖类的种类
(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
常见种类:五碳糖——核糖、__________;六碳糖——葡萄糖、______、半乳糖。
(2)二糖(由两分子单糖__________而成的糖)
种类:蔗糖和________ (植物);_____ (动物)。
脱氧核糖
果糖
脱水缩合
麦芽糖
乳糖
(3)多糖
种类 作用 分布
淀粉 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 粮食作物的______中,植物变态的茎或根以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
糖原 是人和动物细胞的__________ 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
_____________中
纤维素 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植物茎秆和枝叶中的纤维及所有植物细胞的_________
几丁质 是甲壳类动物和昆虫_______的重要组成成分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_________中
储能物质
种子
储能物质
肝脏和肌肉
细胞壁
外骨骼
外骨骼
4.辨清淀粉“水解”与“氧化分解”产物的区别
5.关于糖类物质的四个认识误区
(1)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如纤维素没有甜味。
(2)不是所有的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如蔗糖、淀粉等非还原糖不能和斐林试剂反应。
(3)不是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不是能源物质。
(4)并不是糖原都能水解为葡萄糖,糖原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两种,其中肝糖原能水解为葡萄糖。
|情|境|思|考|探|究|
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据图思考讨论:
(1)①②③代表糖的种类依次是______、 ______和______ ;④代表________;⑤代表________。
(2)既然人类很难消化纤维素,为什么一些科学家还将纤维素等其他糖类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
提示:虽然人类很难消化纤维素,但是纤维素等能够刺激胃肠蠕动,改善胃肠环境,有利于排出有害物质。
单糖
二糖
多糖
纤维素
肌糖原
(3)葡萄糖可以口服和注射,但蔗糖只能口服而不能注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蔗糖是二糖,注射到体内后细胞无法直接吸收。
(4)细胞中的糖类按化学性质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请分别列举。
①还原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非还原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半乳糖等
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等
迁移训练
1.概念理解判断
(1)细胞内的糖类都有甜味,其水解都可产生葡萄糖。 ( )
(2)存在于植物细胞,而不存在于动物细胞的单糖是葡萄糖。 ( )
(3)构成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相同。 ( )
(4)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 )
×
×

×
2.(教材P24“旁栏思考”发掘训练)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限制有甜味糖的摄入,米饭和馒头等主食也需定量摄入,原因是(  )
A.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功能不好
B.糖尿病患者的吸收功能不好
C.米饭和馒头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D.米饭、馒头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解析: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有甜味的糖,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要定量摄入,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经过消化分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大量吸收进入血液会引起血糖水平上升,而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调节机制障碍,进而导致血糖水平居高不下,会加重病情,因此对于米饭、馒头等主食也要定量摄入,D正确。
3.(教材P25“批判性思维”发掘训练)蔬菜水果中的纤维素、果胶等属于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参与构成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B.纤维素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C.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分子
D.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

解析:纤维素是所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正确;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B错误;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分子,C正确;虽然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但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D正确。
4.细胞中有多种糖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分子葡萄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一分子二糖
B.肝糖原分解可补充人和动物血液中的葡萄糖
C.糖类不仅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也参与构成细胞
D.淀粉、纤维素、糖原因含有相同的元素和基本单位而功能相似

解析:两分子葡萄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一分子二糖,失去一个水分子,二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A正确;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脏中的糖原便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B正确;糖类不仅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也参与构成细胞,C正确;淀粉、纤维素、糖原含有相同的元素和基本单位,但是功能不同,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D错误。
5.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葡萄糖”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逐步转化为糖原
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过程可能发生在该生物的消化道内
C.“葡萄糖→糖原”可以发生在肝脏和肌肉中
D.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它们的结构是相同的

解析: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该生物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应是动物,A正确;“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过程是糖的水解过程,过程可能发生在该生物的消化道内,B正确;肝脏中的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原,肌肉中的葡萄糖可以合成肌糖原,C正确;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但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D错误。
NO.2
聚焦·学案二 细胞中的脂质
[学案设计]
(一)认识脂质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特点
1.脂质的元素组成
主要是 ___________,有些还含有_______。
C、H、O
P和N
2.脂质的分子特点
元素含量 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_____含量低,_____含量高
理化性质 不同的脂质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________________


脂溶性有机溶剂
(二)理清脂质的种类、作用及其与糖类相互转化
|探|究|学|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成为困扰某些人的难题。肥胖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5~10倍。因此,减肥就成了某些肥胖者热衷的话题。
(1)俗话说“瘦子怕撞,胖子怕热”,这反映出脂肪有_____________
______的作用。
缓冲、减压和
保温
(2)与糖原相比,脂肪作为良好的储能物质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脂肪中含H的比例高,等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比糖类消耗的氧气更多,释放的能量也更多。②脂肪可以以无水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占据的体积小。
(3)在减肥时,若只是限制肉和脂肪的摄入,而没有限制淀粉和其他糖类的摄入,不但不能有效减肥,甚至还会更加肥胖。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提示: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摄入的糖类过多时,就可以大量转变成脂肪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导致肥胖。
(4)从糖类和脂质转化角度分析“增肥容易减肥难”的科学道理。
提示:糖类和脂肪的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糖类在供应充足时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认|知|生|成|
1.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续表
微点拨:①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熔点高,室温时呈固态。②蜡也是一类脂质,比脂肪的疏水性更强。它们通常分布于生物体的表面,具有保护作用。例如,许多果实(如苹果和梨)的表面有一层蜡,以避免水分的散失。
2.有关脂质的几个易错点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脂肪。
(2)脂肪≠脂质,脂肪只是脂质的一种,除了脂肪,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
(3)胆固醇≠固醇,胆固醇只是固醇的一种,除了胆固醇,固醇还包括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4)脂质中并非只有磷脂参与构成细胞膜,胆固醇也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5)脂质中只有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1)转化示意图
(2)转化的条件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______;脂肪一般只在______________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脂肪
糖类供能不足
4.葡萄糖与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异同
项目 葡萄糖 脂肪
相同 元素组成 C、H、O 作用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不同 元素含量 C、H比例较低 C、H比例较高
能量多少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少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
功能 主要的能源物质 良好的储能物质
1.概念理解判断
(1)在动物体内作为储能物质的主要是脂肪和糖原。 ( )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细胞膜中都含磷脂。 ( )
(3)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
(4)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 )
迁移训练



×
2.(教材P26“楷体字”发掘训练)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脂肪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脂肪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形成的
B.根据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可把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
不饱和脂肪酸
C.饱和脂肪酸室温常呈液态,原因是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
D.磷脂分子也有甘油和脂肪酸的结合

解析: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A正确。脂肪酸的碳链中存在双键,这样的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不易凝固;脂肪酸的碳链中不存在双键,这样的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易凝固,B正确,C错误。形成一个磷脂分子中的甘油有2个羟基与脂肪酸结合,D正确。
3.(教材P27“旁栏问题”发掘训练)北京鸭在育肥期要填喂过量的含糖高的饲料(如淀粉),减少运动,从而使北京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
B.北京鸭的培育说明糖类物质和脂肪之间可以相互的大量转化
C.脂肪既具有保温功能,也具有储能功能
D.葡萄糖和脂肪均可为生命活动供能

解析:淀粉和脂肪都含有C、H、O三种元素,A正确;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错误;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C正确;葡萄糖和脂肪均属于能源物质,均可氧化分解供能,D正确。
4.下表分析了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时 C O 耗氧量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
脂肪 75% 13% 较多 较多 X
糖类 44% 50% 较少 较少 Y
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氢的比例是12%
C.X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较多

解析:脂肪中含C、H、O三种元素,根据表格可知,脂肪中H的比例为12%,比糖类高,氧化分解时,耗氧量较多,H与O结合生成水,所以X>Y。
5.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B.质量相同的脂肪与糖原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耗氧少
C.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但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解析: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此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A正确;脂肪的含H量高于糖,O含量低于糖,质量相同的脂肪与糖原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耗氧多,产能多,B错误;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但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C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随堂小结 ——即时回顾与评价
NO.3
一、建构概念体系
二、融通科学思维
1.大量食用淀粉等糖类物质能导致肥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比于淀粉类作物种子,种植油料作物种子时要播种得浅一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类在供应充足时,
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需要的O2多,产生的H2O多
3.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在一般情况下脂肪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速率慢,耗氧量大,此外,糖类既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分解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分解
与糖类氧化相比,脂肪在细胞内的
三、综合检测反馈

1.“三减三健”是国家开展的一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三减”指减盐、减油、减糖。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和脂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脂肪和糖类均含有C、H、O三种元素
B.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C.等质量的糖原比脂肪储存的能量多
D.人体细胞中多余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解析:脂肪和糖类均含有C、H、O三种元素,但脂肪中氢的比例较高,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储存的能量多,A正确,C错误;细胞不能直接吸收二糖,其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B正确;在一定条件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正确。
2.纱布是一种常用的伤口敷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普通纱布只能吸收已经流出的血液,但阻止血液继续流出的效果有限。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由几丁质[(C8H13O5N)n]加工而成的新型伤口敷料,它可有效阻止血液继续流出并启动凝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多糖
B.几丁质是一种多糖,由C、H、O三种元素构成
C.几丁质和纤维素是基本组成单位不同的两种多糖
D.几丁质能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

解析:纤维素是一种多糖,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A正确;几丁质是一种多糖,由C、H、O、N四种元素构成,B错误;几丁质是多糖,但其基本组成单位不是葡萄糖分子,C正确;几丁质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D正确。
3.由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肥胖与长期糖摄入量超标有关,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高糖类副食的摄入,是防止肥胖发生的有效手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B.糖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等
C.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也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D.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中不能含任何糖类

解析: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A错误;糖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等,如几丁质,B正确;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可分解供能,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不应该含有过多的糖类,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含任何糖类,D错误。
4.图甲和图乙是油菜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相比,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多于可溶性糖,这是因为与糖相比,脂肪中氢的含量高
B.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大量转变为脂肪,种子中的氧元素含量随之增加
C.与富含淀粉的小麦种子相比,油菜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氧更多
D.播种时,油脂含量较高的种子应适当浅播

解析:与糖相比,由于脂肪中的氢多氧少,所以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相比,脂肪储存的能量多于糖,同理,在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的过程中,种子中的氧元素含量随之减少,A正确,B错误;与富含淀粉的小麦种子相比,油菜种子中脂肪含量多,与糖相比,由于脂肪中的氢多氧少,萌发时消耗的氧更多,播种时应适当浅播,C、D正确。
5.肥胖、高血压、龋齿、某些糖尿病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糖摄入量超标有关,摄入适量的糖等营养物质并合理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泛存在于蔬菜中的几丁质是多糖,需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
B.食用植物油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C.脂肪在体内很容易转化为糖类消耗,因而只要管住嘴就能轻易减肥
D.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且有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

解析: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其基本组成单位不是葡萄糖,A错误;食用植物油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B错误;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在体内不容易转化为糖类消耗,管住嘴也不能轻易减肥,C错误;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还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预防糖尿病和维持正常体重,D正确。
课时跟踪检测
NO.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级 强基固本
1.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一般以红糖、白糖和少量饴糖(主要是麦芽糖)为原料进行绘画创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糖、白糖的构成元素为C、H、O
B.红糖、白糖和饴糖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
C.红糖、白糖和饴糖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D.人体内的糖类和脂肪可以大量地相互转化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解析:红糖、白糖都是蔗糖,蔗糖的构成元素为C、H、O,A正确;红糖、白糖和饴糖都是二糖,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B错误;红糖、白糖和饴糖均是人工加工形成的二糖,C错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2.中医视甘薯为良药,《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以下糖类中甘薯细胞和人体细胞所共有的是(  )
A.淀粉 B.核糖
C.糖原 D.乳糖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解析: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A错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有核糖,B正确;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C错误;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D错误。
3.脂质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是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的物理形态与甘油分子的种类有关
B.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
C.所有细胞都含有的脂质是磷脂
D.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解析: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甘油的结构简单,脂肪的物理状态与脂肪酸的种类有关,A错误;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的含有N、P,B正确;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所以所有细胞都含有的脂质是磷脂,C正确;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4.蟹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丰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细胞的碳、氢、氧、氮等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蟹壳含有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
C.蟹肉中不同脂质的组成元素可能不同
D.秋季母蟹因其含量较高的脂肪而黄多油满,因此脂肪是蟹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解析:构成细胞中的元素(比如碳、氢、氧、氮等)大多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可以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B正确;磷脂含有N、P,与脂肪等不同,C正确;葡萄糖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5.细胞中存在多种糖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所有糖类都能为细胞供能
B.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在水浴加热时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解析: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所有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A正确;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时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C错误;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动物体内主要是糖原,植物体内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D正确。
6.棕熊在冬季来临前会大量进食浆果类食物,体重增加迅速,脂肪层可厚达15 cm,主要靠脂肪供能度过寒冷的冬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棕熊体重的增加是糖类大量积累的结果
B.脂肪分子储能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其中氧的含量较高
C.对于人类来说,应合理摄入糖类和脂肪
D.棕熊脂肪层的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解析: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储存能量的物质,糖摄取量过多会转化成脂肪。所以,入冬前棕熊摄入食物中的糖类会大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棕熊身体中,A错误;脂肪分子中的碳、氢比例较糖中含量高,而氧含量少,B错误;对于人类来说,应合理摄入糖类和脂肪,C正确;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常呈固态,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7.甘油分子有3个—OH,每个—OH和一个脂肪酸的—COOH脱水结合而形成一个酯键,就形成一个脂肪分子,如下面的反应式所示,其中R代表脂肪酸的碳氢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A.糖类供应充足时会大量转化为脂肪,必要时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B.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
C.组成脂肪与核糖的元素种类不同
D.动物体内的脂肪能保温,且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应多摄入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解析:糖类供应充足时会大量转化为脂肪,但是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磷脂中甘油的一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B正确;组成脂肪与核糖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C、H、O,C错误;动物体内的脂肪能保温,且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但是不能过多摄入,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8.桑葚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A.据图分析可知,果实中淀粉水解是葡萄糖增加的主要原因
B.此实验中,需在果实发育的五个阶段各取一个果实进行打孔取样
C.果实中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的连接方式相同
D.淀粉水解的过程,需要水分子参与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解析:据图分析,淀粉含量下降的幅度远远小于葡萄糖含量增加的幅度,说明果实中淀粉水解不是葡萄糖增加的主要原因,A错误;为减少实验误差,在果实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应该取多个果实进行打孔取样,B错误;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分子,但是淀粉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结构决定功能,则果实中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的连接方式不同,C错误;水解属于分解反应,该过程中需要消耗水分子,故淀粉水解的过程,需要水分子参与,D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9.(12分)北京烤鸭是北京传统特色美食。饲喂选作食材用的北京鸭时,主要以玉米、谷类和菜叶为饲料,使其肥育,这样烤出的鸭外观饱满,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北京烤鸭通常的食用方法是取一张用小麦粉制作的荷叶饼,用筷子挑一点甜面酱,抹在荷叶饼上,夹几片烤鸭片盖在上面,放上几根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将荷叶饼卷起后食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张鸭肉卷饼中至少包含了三类多糖,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包含的脂质除脂肪外还有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2)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等蔬菜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与人体大体相同,但在元素的________上有差异。蔬菜里富含无机盐,机体中无机盐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北京鸭食用玉米、谷类等能迅速育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解析:(1)一张鸭肉卷饼中,小麦粉制作的荷叶饼含有淀粉,烤鸭片含有糖原,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含有纤维素,因此一张鸭肉卷饼中多糖包括糖原、淀粉、纤维素。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2)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等蔬菜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与人体大体相同,但在元素的含量上有差异。蔬菜里富含无机盐,机体中的无机盐是许多化合物的成分,如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还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北京鸭食用玉米、谷类和菜叶能迅速育肥的原因是玉米、谷物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在北京鸭体内转变成脂肪,而食物中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可以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以脂肪组织的形式储存起来。
答案:(1)淀粉、糖原、纤维素 磷脂、固醇 
(2)含量 是许多化合物的成分;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酸碱平衡 (3)玉米和谷物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在北京鸭的体内转变成脂肪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B级 发展提能
10.研究表明,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根据这一理论,以下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糖尿病人因糖类供能不足,引起脂肪分解供能,其皮下脂肪一般会变薄
B.只要运动和多吃瘦肉类食物就可以减少脂肪的堆积,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C.因为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所以糖尿病人不必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D.糖类和脂肪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它们的组成元素和单体完全相同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解析:糖尿病人因糖类供能不足,引起脂肪分解供能,其皮下脂肪一般会变薄,A正确;细胞内的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不摄入脂肪的情况下,人体也可以通过物质转化形成脂肪,所以只运动和多吃瘦肉类食物不一定能减少脂肪的堆积,B错误;虽然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但过多摄入会造成脂肪在体内堆积,引发健康问题,所以糖尿病人也需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C错误;糖类一般由C、H、O组成,单体是葡萄糖等单糖,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组成元素为C、H、O,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1.在临床诊断中对肝脂肪变性和肝细胞水样变性两种病变组织切片采用常规的H-E染色通过镜检均可见圆形空泡,无法区分病因。我国科研团队开创的苏丹Ⅲ染色诊断试验法能精准分辨这两种病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肝脂肪病变组织切片可以把其中的脂肪滴通过橘黄色展示出来
B.诊断法中使用的苏丹Ⅲ染液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脂肪
C.推测苏丹Ⅲ染色诊断试验法会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切片上多余的染料
D.胆固醇与卵磷脂、某些蛋白质一起参与肝脏中脂肪的向外运输有助于缓解肝脂肪变性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解析:使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肝脂肪病变组织切片可以把其中的脂肪滴通过橘黄色展示出来,因为苏丹Ⅲ染液可用于检测脂肪的存在,A正确;诊断法中使用的苏丹Ⅲ染液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脂肪,因而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B正确;推测苏丹Ⅲ染色诊断试验法会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切片上多余的染料,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C错误;胆固醇与卵磷脂、某些蛋白质一起参与肝脏中脂肪的向外运输可以减少肝脏中脂肪的含量,因而有助于缓解肝脂肪变性,D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2.(14分)位于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历来有种植花生(油料作物)的农业习惯,通过冷榨法的出油率可高达40%以上。某研究小组进行了花生种子在春季萌发过程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前)主要有机物的含量和干重的物质变化的探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脂肪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各种农作物种子中储存的大多是____________(填“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糖原相比,脂肪更适合作储能物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可知,种子萌发初期干重增加,推测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H”或“O”),请从脂肪和糖类的转化及元素组成和比例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别山区历来有春季在冬小麦行间套种花生的种植习俗,对于油料作物种子花生的播种你建议是种浅一些还是深一些?______,
请从元素组成和物质氧化分解的角度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解析:(1)脂肪又称为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农作物种子中储存的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与糖原相比,单位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远多于糖原,更适合作为储能物质。(2)种子萌发初期干重增加,是因为脂肪不断转变成糖类进行供能,而糖类分子中氧的含量远高于脂肪,此时O增加,使得种子干重增加。(3)花生富含脂肪,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所以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需要的O2多,而浅层更容易获得O2。
1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答案:(1)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 不饱和脂肪酸 单位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远多于糖原 (2)O 脂肪不断转变成糖类,而糖类分子中氧的含量远高于脂肪 (3)浅一些 因为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所以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需要的O2多,而浅层更容易获得O2课时跟踪检测(五)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A级 强基固本
1.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一般以红糖、白糖和少量饴糖(主要是麦芽糖)为原料进行绘画创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糖、白糖的构成元素为C、H、O
B.红糖、白糖和饴糖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
C.红糖、白糖和饴糖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D.人体内的糖类和脂肪可以大量地相互转化
2.中医视甘薯为良药,《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以下糖类中甘薯细胞和人体细胞所共有的是(  )
A.淀粉 B.核糖
C.糖原 D.乳糖
3.脂质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是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的物理形态与甘油分子的种类有关
B.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
C.所有细胞都含有的脂质是磷脂
D.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4.蟹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丰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细胞的碳、氢、氧、氮等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蟹壳含有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
C.蟹肉中不同脂质的组成元素可能不同
D.秋季母蟹因其含量较高的脂肪而黄多油满,因此脂肪是蟹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5.细胞中存在多种糖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所有糖类都能为细胞供能
B.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在水浴加热时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6.棕熊在冬季来临前会大量进食浆果类食物,体重增加迅速,脂肪层可厚达15 cm,主要靠脂肪供能度过寒冷的冬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棕熊体重的增加是糖类大量积累的结果
B.脂肪分子储能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其中氧的含量较高
C.对于人类来说,应合理摄入糖类和脂肪
D.棕熊脂肪层的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7.甘油分子有3个—OH,每个—OH和一个脂肪酸的—COOH脱水结合而形成一个酯键,就形成一个脂肪分子,如下面的反应式所示,其中R代表脂肪酸的碳氢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供应充足时会大量转化为脂肪,必要时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B.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
C.组成脂肪与核糖的元素种类不同
D.动物体内的脂肪能保温,且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应多摄入
8.桑葚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分析可知,果实中淀粉水解是葡萄糖增加的主要原因
B.此实验中,需在果实发育的五个阶段各取一个果实进行打孔取样
C.果实中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的连接方式相同
D.淀粉水解的过程,需要水分子参与
9.
得分
(12分)北京烤鸭是北京传统特色美食。饲喂选作食材用的北京鸭时,主要以玉米、谷类和菜叶为饲料,使其肥育,这样烤出的鸭外观饱满,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北京烤鸭通常的食用方法是取一张用小麦粉制作的荷叶饼,用筷子挑一点甜面酱,抹在荷叶饼上,夹几片烤鸭片盖在上面,放上几根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将荷叶饼卷起后食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张鸭肉卷饼中至少包含了三类多糖,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包含的脂质除脂肪外还有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2)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等蔬菜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与人体大体相同,但在元素的________上有差异。蔬菜里富含无机盐,机体中无机盐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北京鸭食用玉米、谷类等能迅速育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B级 发展提能
10.研究表明,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根据这一理论,以下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糖尿病人因糖类供能不足,引起脂肪分解供能,其皮下脂肪一般会变薄
B.只要运动和多吃瘦肉类食物就可以减少脂肪的堆积,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C.因为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所以糖尿病人不必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D.糖类和脂肪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它们的组成元素和单体完全相同
11.在临床诊断中对肝脂肪变性和肝细胞水样变性两种病变组织切片采用常规的H-E染色通过镜检均可见圆形空泡,无法区分病因。我国科研团队开创的苏丹Ⅲ染色诊断试验法能精准分辨这两种病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肝脂肪病变组织切片可以把其中的脂肪滴通过橘黄色展示出来
B.诊断法中使用的苏丹Ⅲ染液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脂肪
C.推测苏丹Ⅲ染色诊断试验法会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切片上多余的染料
D.胆固醇与卵磷脂、某些蛋白质一起参与肝脏中脂肪的向外运输有助于缓解肝脂肪变性
12.
得分
(14分)位于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历来有种植花生(油料作物)的农业习惯,通过冷榨法的出油率可高达40%以上。某研究小组进行了花生种子在春季萌发过程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前)主要有机物的含量和干重的物质变化的探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脂肪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各种农作物种子中储存的大多是____________(填“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糖原相比,脂肪更适合作储能物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可知,种子萌发初期干重增加,推测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H”或“O”),请从脂肪和糖类的转化及元素组成和比例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别山区历来有春季在冬小麦行间套种花生的种植习俗,对于油料作物种子花生的播种你建议是种浅一些还是深一些?______,请从元素组成和物质氧化分解的角度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跟踪检测(五)
1.选A 红糖、白糖都是蔗糖,蔗糖的构成元素为C、H、O,A正确;红糖、白糖和饴糖都是二糖,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B错误;红糖、白糖和饴糖均是人工加工形成的二糖,C错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2.选B 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A错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有核糖,B正确;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C错误;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D错误。
3.选A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甘油的结构简单,脂肪的物理状态与脂肪酸的种类有关,A错误;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的含有N、P,B正确;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所以所有细胞都含有的脂质是磷脂,C正确;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4.选D 构成细胞中的元素(比如碳、氢、氧、氮等)大多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可以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B正确;磷脂含有N、P,与脂肪等不同,C正确;葡萄糖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5.选C 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所有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A正确;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时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C错误;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动物体内主要是糖原,植物体内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D正确。
6.选C 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储存能量的物质,糖摄取量过多会转化成脂肪。所以,入冬前棕熊摄入食物中的糖类会大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棕熊身体中,A错误;脂肪分子中的碳、氢比例较糖中含量高,而氧含量少,B错误;对于人类来说,应合理摄入糖类和脂肪,C正确;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常呈固态,D错误。
7.选B 糖类供应充足时会大量转化为脂肪,但是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磷脂中甘油的一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B正确;组成脂肪与核糖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C、H、O,C错误;动物体内的脂肪能保温,且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但是不能过多摄入,D错误。
8.选D 据图分析,淀粉含量下降的幅度远远小于葡萄糖含量增加的幅度,说明果实中淀粉水解不是葡萄糖增加的主要原因,A错误;为减少实验误差,在果实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应该取多个果实进行打孔取样,B错误;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分子,但是淀粉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结构决定功能,则果实中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的连接方式不同,C错误;水解属于分解反应,该过程中需要消耗水分子,故淀粉水解的过程,需要水分子参与,D正确。
9.解析:(1)一张鸭肉卷饼中,小麦粉制作的荷叶饼含有淀粉,烤鸭片含有糖原,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含有纤维素,因此一张鸭肉卷饼中多糖包括糖原、淀粉、纤维素。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2)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等蔬菜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与人体大体相同,但在元素的含量上有差异。蔬菜里富含无机盐,机体中的无机盐是许多化合物的成分,如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还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北京鸭食用玉米、谷类和菜叶能迅速育肥的原因是玉米、谷物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在北京鸭体内转变成脂肪,而食物中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可以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以脂肪组织的形式储存起来。
答案:(1)淀粉、糖原、纤维素 磷脂、固醇 (2)含量 是许多化合物的成分;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酸碱平衡 (3)玉米和谷物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在北京鸭的体内转变成脂肪
10.选A 糖尿病人因糖类供能不足,引起脂肪分解供能,其皮下脂肪一般会变薄,A正确;细胞内的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不摄入脂肪的情况下,人体也可以通过物质转化形成脂肪,所以只运动和多吃瘦肉类食物不一定能减少脂肪的堆积,B错误;虽然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但过多摄入会造成脂肪在体内堆积,引发健康问题,所以糖尿病人也需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C错误;糖类一般由C、H、O组成,单体是葡萄糖等单糖,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组成元素为C、H、O,D错误。
11.选C 使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肝脂肪病变组织切片可以把其中的脂肪滴通过橘黄色展示出来,因为苏丹Ⅲ染液可用于检测脂肪的存在,A正确;诊断法中使用的苏丹Ⅲ染液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脂肪,因而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B正确;推测苏丹Ⅲ染色诊断试验法会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切片上多余的染料,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C错误;胆固醇与卵磷脂、某些蛋白质一起参与肝脏中脂肪的向外运输可以减少肝脏中脂肪的含量,因而有助于缓解肝脂肪变性,D正确。
12.解析:(1)脂肪又称为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农作物种子中储存的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与糖原相比,单位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远多于糖原,更适合作为储能物质。(2)种子萌发初期干重增加,是因为脂肪不断转变成糖类进行供能,而糖类分子中氧的含量远高于脂肪,此时O增加,使得种子干重增加。(3)花生富含脂肪,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所以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需要的O2多,而浅层更容易获得O2。
答案:(1)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 不饱和脂肪酸 单位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远多于糖原 (2)O 脂肪不断转变成糖类,而糖类分子中氧的含量远高于脂肪 (3)浅一些 因为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所以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需要的O2多,而浅层更容易获得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