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飞夺泸定桥》精读1课时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飞夺泸定桥》精读1课时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9 14:2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课时
飞夺泸定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字词,梳理文章脉络,理解题目含义。
2.借助文中的场景描写、人物描写等感受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相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3.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本节难点
本节重点
新课导入
在1935年5月的一天,一支红军队伍冒着大雨走在长征路上,他们日夜赶路,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他们要去哪里?他们要去干什么呢?
新课导入
彭加伦(1906-1970),江西奉新人,长征中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杨成武(1914-2004),福建长汀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长征中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治委员。
作者介绍
新课导入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面临极其严峻的生存环境,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了围追堵截。在这样的形势下,红军需要寻找突破点以摆脱敌人的追击,而大渡河成为了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重要障碍。1935年5月26日,中革军委负责人在安顺场渡口召集刘伯承、聂荣臻、罗荣桓等开了一个小会,研究全军渡过大渡河的问题。由于渡船太少,水流很急,架桥又不可能,架了许多次,都被冲塌。红军在岸边越聚越多,而尾追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五十三师,其时已经到达西昌北部,正向红军赶来。杨森的二十军和“川康边防军”的追击部队,离红军也只有几天路程。如果几万红军仅仅在安顺场一船一船地渡,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据此情况,中革军委做出了迅速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事件背景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tuān
整体感知
jùn
yuán
guǐ
随文识字
【妄想】
【诡计】
【击溃】
【翻山越岭】
【心惊胆寒】
【狼狈】
【霎时间】
【奋不顾身】
整体感知
狂妄地打算;不能实现的打算。
狡猾的计策。
打垮;打散。
翻越一道又一道山岭。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形容非常害怕。
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文中指敌人惨败的样子。
极短时间。
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理解词语意思
根据学习提示,尝试梳理课文内容。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
(2)借助这些词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4)
第三部分(5-7)
第四部分(8)
介绍了飞夺泸定桥的背景。
红军跟敌人的增援部队抢时间,抢先赶到泸定桥。
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红军的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整体感知
说一说,文中哪一部分令你印象最为深刻,简要说说理由。
本文第二部分,红军跟敌人的增援部队抢时间,抢先赶到泸定桥这一部分令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在这一部分中我看到了红军战士们面对敌人非常机智而且不怕吃苦、坚决完成任务的可敬品质!
本文第三部分,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这一部分令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在这一部分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为了革命胜利视死如归、奋不顾身的精神。
勾画文中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说说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及精神品质。
(1)学生自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将自己从中感受到的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及精神品质批注在旁边。
(2)组长分工,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员将结论记录好。
(3)选派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方法
聚焦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深入感受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及精神品质。
问题探究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了大雨,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战士们为了战胜敌人,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尽管下着大雨,战士们被淋透,但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红军战士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选择点起火把照亮道路,这不仅为他们自己提供了前行的光明,还巧妙地利用了这一举动来迷惑对岸的敌人。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的机智灵活、勇敢果断、团结协作和高度的战术素养。
探究活动
问题探究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撒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红军战士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选择点起火把照亮道路,这不仅为他们自己提供了前行的光明,还巧妙地利用了这一举动来迷惑对岸的敌人。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的机智灵活、勇敢果断、团结协作和高度的战术素养。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了大雨,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战士们为了战胜敌人,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尽管下着大雨,战士们被淋透,但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红四团战士在黑夜和暴雨中持续前进,没有因为恶劣的天气和艰难的路况而退缩。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无畏、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出色的战略战术。
聚焦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深入感受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及精神品质。
探究活动
问题探究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红四团战士在黑夜和暴雨中持续前进,没有因为恶劣的天气和艰难的路况而退缩。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无畏、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出色的战略战术。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撒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红军战士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选择点起火把照亮道路,这不仅为他们自己提供了前行的光明,还巧妙地利用了这一举动来迷惑对岸的敌人。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的机智灵活、勇敢果断、团结协作和高度的战术素养。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面对高高的吊桥只剩下铁链这样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勇敢地接受挑战,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坚忍不拔、勇于挑战和高度的革命战斗精神。
聚焦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深入感受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及精神品质。
探究活动
问题探究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面对高高的吊桥只剩下铁链这样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勇敢地接受挑战,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坚忍不拔、勇于挑战和高度的革命战斗精神。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红四团战士在黑夜和暴雨中持续前进,没有因为恶劣的天气和艰难的路况而退缩。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无畏、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出色的战略战术。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22位英雄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毫不畏惧地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而且他们还为后来的战士们铺桥。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团结协作、机智灵活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聚焦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深入感受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及精神品质。
探究活动
问题探究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22位英雄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毫不畏惧地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而且他们还为后来的战士们铺桥。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团结协作、机智灵活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面对高高的吊桥只剩下铁链这样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勇敢地接受挑战,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坚忍不拔、勇于挑战和高度的革命战斗精神。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团长和政委的喊声“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红军战士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团结协作、英勇无畏、忠诚于党、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
聚焦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深入感受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及精神品质。
探究活动
问题探究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团长和政委的喊声“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红军战士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团结协作、英勇无畏、忠诚于党、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22位英雄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毫不畏惧地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而且他们还为后来的战士们铺桥。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团结协作、机智灵活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聚焦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深入感受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及精神品质。
探究活动
从文中的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无畏、机智灵活、勇敢果断、勇于挑战、团结协作、坚定的革命信念、忠诚于党、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战术素养、出色的战略战术、高度的革命战斗精神等。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问题探究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聚焦战斗时的场面描写,直接感悟红军战士的英雄精神。
探究活动
面对敌人早已筑好的工事和天险,红军战士没有退缩,反而立即发起总攻,而且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从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们团结一致、英勇无畏、迅猛果断的品质和高度的革命信念。
在桥头被大火包围的千钧一发之际,红军战士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更加奋不顾身地冲向火海,团长和政委的喊声更加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他们为了党的号召和革命事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从中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对党的忠诚和信仰,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勇于牺牲。
问题探究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聚焦战斗时的场面描写,直接感悟红军战士的英雄精神。
探究活动
在桥头被大火包围的千钧一发之际,红军战士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更加奋不顾身地冲向火海,团长和政委的喊声更加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他们为了党的号召和革命事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从中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对党的忠诚和信仰,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勇于牺牲。
从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场面中我们再一次被红军战士们对党的忠诚和信仰,以及他们英勇无畏、团结协作、迅猛果断、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折服。
(1)结合全文思考:本文题目为什么叫“飞夺”泸定桥?“飞”和“夺”有哪些含义?
(2)尝试为夺取泸定桥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写一篇祭文,表达自己的心声。
(1)学生默读全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和“飞”“夺”相关的内容。
(2)联系全文文,小组讨论“飞”“夺”两字字面的含义、在文中的含义,结合文章表达的思想讨论其深层含义。
(3)选派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4)尝试书写祭文(100字左右),抒发对伟大的红军战士们的情感。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方法
问题探究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快,行军如飞
突破、跨越了难以逾越的天险
一个“飞”字高度概括和赞扬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神速与惊险。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跟敌人争夺时间
在泸定桥展开激战,从守军手中拿下泸定桥
“夺”是“争夺、夺取”的意思,文中指的是要把控制在敌人手中的泸定桥攻占下来。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飞”,形容极快;“夺”,指强取,抢;“泸定桥”,又名大渡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大渡河上,是一座铁索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标题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同时也突出了红军突破、跨越难以逾越的天险的神速与惊险,让我们体会到战斗的激烈和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成果展示
请你为此战中牺牲的红军战士们写一篇祭文,表达自己的哀思与对他们遗志的继承。
在飞夺泸定桥之战中,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奋勇向前,不畏艰难困苦,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革命的先锋,是民族的英雄。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深切缅怀他们的崇高精神,向这些伟大的红军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伟大的革命先辈们学习!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
在飞夺泸定桥之战中,英勇的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奋勇向前,他们的牺牲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长征的道路。我们深感痛惜,永记他们的英勇与牺牲,我辈也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遗志,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愿他们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问题探究
成果展示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飞夺泸定桥》
课堂小结
飞夺泸定桥
背景——长征途中 必须夺桥
抢时间
攻天险
团结一心 不怕艰险
克敌制胜 勇往直前
结果——渡过天险 继续前进
翻山越岭 不顾饥劳
冒着大雨 摸黑前进
团长政委 亲自指挥
突击队员 英勇无畏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
标题“丰碑”有什么含义?
拓展延伸
同学们,长征中发生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丰碑》,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吧!
拓展延伸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 .....”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地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本文主要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在严寒的冬天,把棉衣全部发给了战士们,而自己却因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的故事。“丰碑”本义指高大的石碑,这里象征红军战士们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军需处长的精神成为了不朽的丰碑。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堂演练
收集长征途中的英雄人物及故事,和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