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1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1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1 12:3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202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导学
能力提升·导思
靶向锤炼·测评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标 解读
方法 列举
夯实基础·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文明产生的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①早期人类生活: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____________为生,没有
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
②农业的出现: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______、小麦和豆类作物,稍后,南亚、
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
南美洲的______和南瓜等。
③畜牧业的出现: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采集和渔猎
大麦
玉米
④深远影响: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______生活出现,一些较大的
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社会分工的发展
①原因:随着______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
品。
②表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________的
分工。
③影响: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
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定居
农业
手工业
2.文明的产生
(1)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
前提 条件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有了__________
私有制 的产生 ①过程:__________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
②表现: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富人的房屋宽敞,墓中随葬品丰富;穷人的房屋狭小,墓中很少有或几乎没有随葬品
剥削的 产生 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
隶,________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剩余产品
部落首领
奴隶制
(2)国家的形成
社会 分化 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________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阶级 对抗 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__________形式
国家 形成 ①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______、军队和
监狱等强制机关
②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________
③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______产生了
统治者
阶级对抗
政府
统治者
文字
【以图解史】
文明的产生
【概念释意】
阶级
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特征: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__________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
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交通条件
2.表现
(1)西亚两河流域
地理条件 政治特色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大部分 地区干旱少雨,但 ____________和 底格里斯河提供 了充足的水源 ①文明兴起:____________年左右产生了 最初的文明 ②较早形成政治统一:____________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 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③制定了完备的法典:《______________》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①文字: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
古老的文字
②文学:《____________》是目
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③科技:苏美尔人发明了____进制
④神话: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幼发拉底河
公元前3500
约公元前18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60
(2)北非尼罗河流域
地理条件 政治特色 文化成就
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 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 __________的发展。 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 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①文明兴起:____________年左右 埃及文明兴起 ②____________年左右,埃及初步 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 系统。______掌握着政治、经济 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 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 事务 ①文学: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

②文字:__________几乎和楔形文字
一样古老
③科技: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______
____;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
到了较高的水平;莎草被加工成莎草
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
要的出口物资
农业生产
公元前3500
公元前3100
法老
象形文字
太阳

(3)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地理条件 政治特色 文化成就
①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 ②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 ①文明兴起: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 明诞生于____________的大平原上 ②种姓制度:在国家形成过程中逐渐形 成,婆罗门主掌__________;________负 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 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______ ____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 ①宗教:__________的说教,为种姓制
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______对
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文学:《摩诃婆罗多》和《______
______》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③科技:成就突出,创造了从1到9的数
字,发明了“0”,提出了__________的
方法
印度河流域
宗教祭祀
刹帝利
首陀

婆罗门教
佛教
罗摩
衍那
按位计值
(4)古代希腊
地理条件 政治特色 文化成就
古代希腊______ ________,陆上交 通不便,不利于地 区性大国的兴起 ①文明兴起:公元前2千纪,诞生了克里特 文明和________文明 ②主要城邦:城邦的典型特征是________ ____,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和 ______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斯巴 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______政治的代 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______政治的 典型 ①文学:古希腊的______、悲剧和
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
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史学: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
在西方,他被认为是“__________”;
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______
________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多山
少平原
迈锡尼
小国寡

雅典
寡头
民主
神话
史学之父
亚里
士多德
【教材补遗】
请阅读教科书第二子目第一段文字与第3页“学习聚焦”,结合“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回答:古代文明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表现出怎样的特征
【解读】区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巴尔干半岛南部与爱琴海地区。特征:独立发展,多元特征。
【以图解史】
【名师点拨】
人类文明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人类最初的文明受制于不同地区的时空条件,越是文明初期,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越大,但自然地理环境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先后建立起地区性大国,古希腊建立起城邦国家。
【概念释意】——城邦
城邦或称城市国家,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典型特征。
易错辨析 
(1)农业和手工业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的前提。( )
提示: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的前提。
(2)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
(3)地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
提示:地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不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4)古代印度文明发明0-9的数字。( )
(5)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
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
×

×


能力提升·
素养探究
任务1 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古代文明多元发展的特点
史料 
思考: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主要文明的特点。
提示:最早起源于大河流域;形成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印度、西亚两河流域、北非的埃及、欧洲的希腊罗马等几个文明中心;文明范围不断扩展;主要分布在自然地理条件相对优越、气候相对适宜的地区;不同文明基本独立发展,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
任务2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
史料 随着农耕和畜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私有制逐渐产生……男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有了变更……原来的部落管理机关为一种新的由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公共权力所代替。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提示: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任务3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早期文明国家的演变
史料一 所谓小国寡民,乃是城市国家的基本特点。埃及的城市国家是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某些乡村的分散独立、各自为政的,狭小的城乡结合体。由于城市国家之间的领土、水源、资源等在占有和使用上的矛盾,特别是政治权力的争夺,常常引起城市国家之间的斗争……城市国家之间的争霸,伴随着某些城市国家之间的同盟或联盟的形成,是埃及早期国家由城市国家走向统一王国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埃及早期国家发展、演变的必然规律。
——摘编自徐建新等《世界历史:古代国家的起源
和早期发展》
史料二 集权国家消失了,在希腊重新恢复的政治秩序中,地方组织成了领袖。最重要的组织是城邦,即polis。polis一词最初是指战时或非常时期能为人们提供保护的城堡或防御要塞。这些要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渐渐变成繁荣的商业中心,它们具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特征,并且向周围地区扩张势力……随着城邦的繁荣发展,希腊人在地中海世界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加。他们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起了殖民地,同这些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最终,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与不断扩张的波斯帝国发生了冲突。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思考: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古代埃及和希腊国家演变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差异。
提示:过程:古代埃及最早出现的是城市国家,在城市国家的争霸过程中城市国家联盟出现,进而走向统一王国、帝国阶段;古代希腊在集权国家消失后兴起了一系列城邦,这些城邦积极进行殖民活动,与已经迈入帝国阶段的波斯帝国发生了冲突。
差异:古代埃及较早出现国家,进入文明社会,而古代希腊城邦兴起的时间则远远迟于古代埃及文明的兴盛期;古代希腊文明兴起较晚,但却在短时间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并在走向帝国阶段的过程中吞并了古代埃及,埃及文明逐渐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
史论阐释
全面理解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及成因
1.多元格局的特点
文明区域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
典型 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发源地区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
文明基础 发达的农业 繁荣的工商业、航海业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对外交往 很少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基本特征 经济上:农业文明 政治上:中央集权 经济上: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上:民主政治
发展特点 封闭型 开放型
2.形成原因
(1)生产方式:
①不同的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
②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
③以畜牧业见长的游牧民族则形成杀伐奔袭的特点。
(2)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影响。
(3)周边环境:
①西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文明的稳定,朝代更替频繁。
②中国、印度文明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相对稳定。
(4)宗教思想:
①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也反过来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
②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和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3.认识
(1)文明是平等、多样的,各民族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2)文明是包容的,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3)“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借鉴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
本课小结
课堂·清 体系·构
靶向锤炼·
题组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了(  )
A.大麦、豆类、水稻
B.大麦、小麦、豆类
C.玉米、甘薯、马铃薯
D.芋头、水稻、粟
【解析】选B。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B正确。中国培育出水稻和粟,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和南瓜等,南亚培育出芋头,排除A、C、D。
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
【解析】选B。原始社会后期,富人、穷人居住的房屋和墓葬中随葬品出现了明显区别,说明已经出现私有产品,出现贫富差别,私有制已经产生,故选B;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材料未体现,排除D。
3.(2024·徐州模拟)考古发现,公元前6500年至公元前3500年的西亚早期城市里面有农民居住,还住着少量工匠和商人,但城市里显要的人物是职业武士、行政官员和祭司,他们的存在决定了城市和村落的差异。这表明当时的西亚(  )
A.社会分工明确
B.城乡之间差别明显
C.形成统治集团
D.开始出现贫富分化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古代西亚早期城市中的职业武士、行政官员和祭司决定“城市和村落的差异”,表明其已形成统治集团,C正确。材料强调城市社会分工的影响,排除A;“城乡之间差别明显”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开始”表述绝对且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题组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这个文明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国家和文字,最早的较为完善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冶铁技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诗。据此判断,该文明出现于(  )
A.尼罗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两河流域
【解析】选D。根据“最古老的城市国家和文字,最早的较为完善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冶铁技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文明指的应该是古巴比伦王国,属于两河流域,故选D。
5.(2024·淮安模拟)古代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君主制国家;古代希腊发展起众多的城邦,有的实行民主政治。这反映出(  )
A.欧洲文明领先世界
B.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C.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联系
D.非洲文明相对落后
【解析】选B。依据材料,古代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君主制国家,古代希腊发展起众多的城邦,有的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可知古代不同地区的文明有其不同的特点,体现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故选B;材料呈现的是古埃及和古希腊不同的特点,并没有对其进行比较,排除A;材料反映不同文明的特点,未涉及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联系,排除C;文明的发展受其自身的地理环境、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有其不同的特点,不能说明非洲文明相对落后,排除D。
6.(2024·宿迁模拟)在印度文化体系中,包含有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成分。如果从宗教派别区分的话,印度文化可分为婆罗门教文化、佛教文化、印度伊斯兰教文化、耆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和近代发展起来的巴哈伊教文化。这反映了印度文明(  )
A.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B.推动世界文明的融合
C.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
D.包含世界所有的文化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印度文明的多样性,即丰富多彩的特征,C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印度文明的多样性,不涉及其统一性,排除A;材料反映了印度文明包含各种不同的文明,而没有涉及对这些文化的融合发展,排除B;“包含世界所有的文化”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