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 Happy Holiday Section B(3a-3c)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英语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1 Happy Holiday Section B(3a-3c)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英语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7-09 15: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Unit1 Happy holiday.Section B(3a-3c)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主题分析
本课时聚焦 新课标“人与自我”主题语境 下的 “个人经历(Personal Experiences)——假期故事” 子主题,通过阅读Gina的苏格兰假期故事,引导学生掌握**“提取信息→梳理经历→创作故事”** 的语言实践路径,体现“以读促写、读写融合”的语用逻辑,培养学生用英语叙事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素养维度 具体目标
语言能力 1. 能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事件、感受);2. 能运用“时间顺序+细节描写”结构创作假期故事,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
文化意识 感知中西方“假期体验分享”的文化共性(如亲近自然、记录经历),培养对多元生活方式的包容与欣赏。
思维品质 1. 通过“提问-分析-归纳”阅读策略,培养逻辑思维;2. 通过“故事创作”,激发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学习能力 1. 掌握“从输入到输出”的语言学习策略(读前预测、读中提取、读后应用);2. 借助小组合作,提升写作互评与修改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 阅读文本,提取Gina假期经历的关键信息(3a任务);② 构建“时间→地点→事件→感受”的故事框架,完成假期故事创作(3b→3c任务)。
难点:① 写作中细节描写(如环境、动作、心理)的丰富性;② 故事逻辑衔接(如过渡词 first, then, finally 的运用)与语法准确性(一般过去时)。
四、教法学法
教法:
任务型教学法(TBL):以“阅读→构思→写作→展示”为主线,驱动语言学习;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通过“问题链→思维导图→句子模板”,为写作搭建阶梯;
情境教学法:创设“分享难忘假期”的真实交流情境。
学法:
自主探究:独立阅读提取信息,构思个人经历;
合作学习:小组互评写作内容,修改完善故事;
迁移应用:将阅读所学结构迁移到自主创作中。
五、教学过程(表格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Step 1: 情境导入——激活背景 展示苏格兰风景图(如高地、森林),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Scotland Would you like to spend a holiday there 2. 呈现3a文本标题 My Holiday in Scotland,引导预测:What might Gina do there 1. 观察图片,分享对苏格兰的认知;2. 预测文本内容(如“see animals, explore nature”)。 ① 激活背景知识,降低阅读难度; ② 培养“读前预测”策略,提升阅读思维。
Step 2: 阅读探究——提取信息(3a) 发放阅读任务单:“用横线标出Gina的动作(took, stayed...)和细节(时间、地点、事件)”; 2. 巡视指导,聚焦难点(如 explore, surprised 等词汇);3. 组织核对答案,引导总结“故事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受”。 1. 自主阅读,圈画关键信息; 2. 小组核对答案,补充遗漏细节; 3. 归纳故事结构:Last autumn(时间)→ Scotland(地点)→ saw a deer(事件)→ wonderful(感受)。 ① 掌握“信息提取”策略,突破3a任务; ② 构建“叙事结构”认知,为写作铺垫。
Step 3: 写作准备——头脑风暴(3b) 呈现问题链:When Where What did you do How did you feel What did you learn 示例个人经历(如:Last summer, I went to Qingdao. I swam in the sea and felt excited...); 3. 组织小组交流,记录成员的“难忘假期”关键词。 1. 独立思考,填写3b问题; 2. 小组分享,提炼“独特经历”(如 met a star, saved a lost dog 等); 3. 标注“可扩展细节”(如环境、对话、心理)。 ① 激活个人经历,丰富写作素材; ② 学习“从‘事件’到‘细节’”的拓展方法,突破写作空洞问题。
Step 4: 写作实践——故事创作(3c) 提供写作支架: - 结构模板:Time → Place → Activity (with details) → Feeling → Lesson - 句子模板:Last..., my family and I... / When I..., I saw... / I felt... because... 强调语法重点:一般过去时(规则/不规则动词变化)、过渡词(at first, suddenly, finally); 3. 巡视指导,针对语法错误、逻辑断裂等问题给予一对一反馈。 1. 参照支架,整合3b内容,撰写故事; 2. 自查语法(如动词过去式)、结构(是否完整); 3. 标记存疑处,待互评解决。 ① 借助支架降低写作难度,确保“有话可写”; ② 强化语法意识,提升写作准确性。
Step 5: 展示评价——多元反馈 组织“故事分享会”:学生上台朗读作品,其余同学填写评价表(从“结构、细节、语法”三维度打分); 教师示范评价(如:Your story is clear, but adding how the deer looked would make it better.); 3. 引导学生依据反馈修改作文,强调“修改也是学习”。 1. 上台展示,倾听互评; 2. 结合评价表和教师建议,修改故事; 3. 二次提交“优化版”作品。 ① 通过“互评+师评”,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审美能力;② 落实“以评促改”,提升写作质量。
Step 6:总结升华——迁移拓展 用思维导图总结“假期故事写作公式”: * 结构:时间→地点→事件(细节)→感受→收获 * 语言:一般过去时、描述性词汇(beautiful, excited, unexpected) 2. 布置拓展任务:采访家人的“难忘假期”,用英语记录并分享。 1. 梳理写作要点,强化知识体系; 2. 课后完成拓展任务,实现“课堂→生活”迁移。 ① 构建系统写作方法,提升元认知能力;② 拓展语言运用场景,深化主题理解。
六、教学反思(具体详实)
优点:
支架设计有效:从“阅读提取”到“写作支架”,逐步拆解难度,多数学生能完成故事创作,体现“以学定教”。
素养融合深入:通过“预测→提取→创作→评价”,同步培养语言能力(读写)、思维品质(逻辑+创造)与学习能力(自主+合作)。
评价闭环完整:“写作→展示→互评→修改”形成闭环,学生在反馈中明确提升方向。
不足:
细节指导不足:部分学生的“细节描写”仍停留在“做了什么”,未拓展“如何做、为何难忘”(如仅写 saw a deer,未描述鹿的样子、当时的心情)。
分层支持欠缺:基础薄弱学生对“复杂句式(如定语从句 The forest where I went...)”运用困难,课堂指导未充分分层。
文化挖掘浅显:对“中西方假期文化差异”(如西方更注重“冒险/自然体验”,中方更注重“家庭团聚”)的探讨较少,文化意识培养未深入。
改进措施:
细化细节训练:增设“细节拓展”微练习(如给句子 I saw a deer. 添加“外貌、动作、心理”描写),提供范例(I saw a deer with big eyes. It looked at me curiously, and I froze, afraid to move.)。
实施分层任务:设计“基础版”(用简单句完成故事)和“提升版”(尝试复合句、修辞),满足不同水平需求;针对薄弱学生,课前提供“语法锦囊”(如过去式变化表)。
深化文化探究:补充中西方假期故事对比阅读(如“中国春节团圆” vs “西方露营冒险”),组织小组讨论“文化差异背后的价值观”,丰富文化意识维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