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探界者“钟扬》课件(共44张PPT)2024-2025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探界者“钟扬》课件(共44张PPT)2024-2025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9 15:3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把握作者观点。
语言构建与运用
掌握文章行文线索,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悟细节描写的魅力,分析张秉贵的精神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思考其时代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1988年,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百货大楼前举行了一个铜像落成揭幕仪式。黑色大理石基座的正面镌刻着“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他就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一名售货员——张秉贵。2017年,王府井集团将每年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以传承和发扬他的“一团火”精神。
课程导入
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劳动者,为何有这样的殊荣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劳模张秉贵,感受他的“一团火”精神。
走近作者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我国台湾,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林为民自18岁起,先后就职于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直至退休。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
1918年,张秉贵出生在北京一个贫寒家庭,10岁开始打工谋生,17岁到北京东单的杂货商店“德昌厚”做学徒。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让张秉贵感受到新的希望。
1955年,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的北京百货大楼开业,36岁的张秉贵因为有丰富的售货经验而被破格录取,从此开启了30多年的柜台生涯。
劳动模范张秉贵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
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
2009——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王府井百货大楼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为缩短顾客等待的时间,他练就了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活;发明了“接一、问二、联三”的售货方法。在热情接待第一位顾客时,不但与第二位顾客打招呼问好,还用微笑及眼神同第三位顾客沟通交流,使排队的顾客感受到售货员服务的热情。
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张秉贵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
劳动模范张秉贵
燕京八景
太液秋风
蓟门烟树

bào
卢沟晓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昂扬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张秉贵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写作背景
梳理文章结构,划分自然段,概括文中张秉贵的事迹并分析其精神品质。
第二部分(14-16段)
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第三部分(17段):
不断提高自己服务水平的匠心精神。
第四部分
(18-20段)
赢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3段)
细心体贴耐心地对待顾客。
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概括文中张秉贵的事迹并分析其精神品质。
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体贴入微、急人所急
接待并开解不讲道理的女顾客
热情大度、主动耐心
女儿生病,他仍以笑容迎接顾客
隐忍克制、爱岗敬业
照顾买得多的顾客遭质问后受到触动
自我反省、不断成长
忆往昔,想而今,感慨不已
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业余时间参观糖果厂,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主动求知、严于律己
在吃宵夜的特殊待遇下受到启发
善于剖析、觉悟很高
总而言之,张秉贵是一个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乐于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售货员。
概括文中张秉贵的事迹并分析其精神品质。
这篇文章是如何塑造张秉贵这一人物的?
任务二
文章在描写张秉贵时,使用了许多细节描写。请大家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①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
一系列动作描写,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用小纸袋装好几块,塞给孩子: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的认真负责。
细节描写
②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
照顾赶火车的顾客,也没有冷落其他顾客。先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是在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的前提下才进行的。这一细节体现出张秉贵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是体贴周到的。
细节描写
③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
为做好工作,自己花钱购买了数量不少的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
细节描写
④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是遇到了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相结合,表现了他的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⑤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
细节描写
②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文中描写了张秉贵并不是一开始就如现在一样,他也是经过一番变化才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样描写人物显得更真实可感。
除了细节描写,作者还从哪些角度对张秉贵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③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多处写他人对张秉贵的态度和看法,从他人口中说出对人物的评价与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除了细节描写,作者还从哪些角度对张秉贵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④以张秉贵的事例为主体,写了多个事例。
这些事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张秉贵的为人、精神品质以及他是如何用心中的一团火去温暖众人心的。这样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读者,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物的难能可贵之处,人在事中,事中见人。
除了细节描写,作者还从哪些角度对张秉贵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找出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
任务三
找出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
①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p2
②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p17
找出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
③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p19
④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p20
①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
②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方式,叙述了张秉贵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其“一团火“般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
“彩线串珠”法是写文章时常用的技法之一,“彩线”即线索,“珠”即材料。
彩线串珠”就是以一个具体的人、事、物或者感情为线索,把多个散乱的生活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形散神聚,脉络清晰。
本文结构特点:倒叙写法

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的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赞扬他的,也有不讲道理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
这样的结构安排更能突出张秉贵如一团火一般 ,无论何时何境都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品质。
这是一团( )之火?
一团火,星星之火,始于京华,光耀神州。
一团火,忠心之火,牢记使命,恪尽职守;
一团火,匠心之火,专注品质,铸就经典;
一团火,爱心之火,燃烧自己,温暖他人;
①选择典型人物,未必是崇高伟大的人物。
②精选表现人物崇高品格和精神品质的事例。
③用合适的线索将材料贯穿起来,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④注重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真实可感。
通过学习,你觉得人物通讯在写作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结合所学,说说文章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题目有何好处?
任务四
结合所学,说说文章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题目有何好处?
①标题句式整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意蕴丰富,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心中一团火”运用比喻写张秉贵接待顾客时饱满的工作热情。“温暖众人心”写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
结合所学,说说文章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题目有何好处?
③歌颂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先锋人物似火一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的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和付出的精神。
①这首诗抒发了他对张秉贵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②这首诗是对张秉贵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时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③以诗歌结尾,富有文学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让通讯变得生动活泼。
文章以一位青年农民写的一首诗结尾,有什么深意?
总结文章
张秉贵为全社会展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这种“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给了你什么启发?
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位杰出的劳动模范,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像他那样刻苦勤奋,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像他那样助人为乐!
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已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时代,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光辉典范。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给了你什么启发?
时代在不断进步,商品和服务方式也在更新,“一团火”式的服务态度是不是不需要了?
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商品和服务方式也在更新,但那份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应该一直传承至今,张秉贵式“一团火”精神从未熄灭,如今愈发明亮。这份精神的背后,是张秉贵也是我们对党和人民深深的热爱,是对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期盼。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带给你什么启发?
张秉贵为全社会展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这种“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我们应该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像他那样刻苦勤奋,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像他那样助人为乐!
结束语
假如我是一束光,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芬芳。
假如我是一棵树,就要给别人送来一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首歌,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