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朱德的扁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朱德的扁担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9 16:4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朱德的扁担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伟人”。《朱德的扁担》这一课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朱德和毛泽东同志会师井冈山,红军在山上,敌人在山下;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为了巩固井冈山根据地需要储备足够的军粮,红军战士们争着到宁冈的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述了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道儿挑粮,战士心疼他藏起了扁担,他却又找来一根;第四自然段讲战士们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朱、德”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书写一个生字,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
【教学重难点】
1.懂得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2.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
【教学过程】
一、初识朱德,了解扁担
1. (板书朱德)这是一个人名,齐读。想想:他为什么给自己取这样一个名字?
2. 同学们看黑板,师板书“扁担”。你们知道扁担是什么样子吗?看老师来画。为什么叫扁担? “担”是挑东西的用具。扁担是搬运货物便捷有些的工具。
3.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它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仔细看看,上面写着什么?边板书“的”,对,这就是朱德同志用过的扁担。在这根扁担的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介绍朱德同志的事迹,在学生心中树立朱德同志的伟大形象,了解扁担的作用,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了解背景,关注扁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读通了吗?你认为哪句话比较难读?
3.(1)谁来读读这句话?①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要想读好这个句子,我们要注意句中停顿。这句话中这几个字要求我们认读指小老师领读,生齐读。②同学们,你们知道会师是什么意思吗?会师就是两支队会汇合在一起,现在人数----更多了,力量----更强大了,所以他们心情怎么样?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③虽然两支队伍会师了,但并不代表着胜利,他们面临更多更大的困难,你们看:出示课件。这里的敌人是指谁?敌人在哪?背景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震惊了国民党当局,蒋介石调集重兵,发动“进剿”和“会剿”。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2)当时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仅面临着严重的敌情,而且经济十分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粮食。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把红军挑粮的原因用横线画出来。指生读挑粮原因。(3)红军要到哪里去挑粮,挑粮的路是什么样的呢?(这几个生字谁会读?① “难”是一个多音字。你能根据它的读音分别组一个词?本课中的读音是难(nán)。“难走”是意思? ②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挑粮的路不好走?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就是战士的挑粮路,你有什么感觉?是啊,走这样危险的道路,他们是空着手走的吗?他们挑着粮食,少则三十多斤,重则四十多斤,他们肩上的担子特别什么?联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山下不远处就是谁?所以他们挑粮的路上还可能遇到什么?他们挑粮还有生命危险。师:这么远,这么危险的挑粮路,每逢挑粮,战士们依然会“争”着去。从这个“争”字看出战士们的什么精神?再读句子,读出山路的远、道路的险,读出战士们的勇敢。同学们,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这一根根沉甸甸的扁担挑起的不仅仅是战士们的口粮,更是中国革命的未来。
【设计意图: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井冈山根据地情境的危急。找出战士们挑粮的原因,同时感受战士们挑粮的艰难,让学生感受战士们的勇敢,为下面朱德挑粮,感受朱德品质打下基础。】
三、朗读感悟,凸显扁担
1.挑粮的不光有战士们,还有谁?(1)观察图片,能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吗? “穿、戴、挑”都是动词,“斗笠、草鞋、粮食”都是名词,像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动宾短语,你还能用这样的词语说说图片上的朱德吗?(2)我们来看看课文怎样描写朱德同志挑粮时的情景的。这句话中哪个词出现了两次? “一块儿”是什么意思呢?朱德同志跟战士们一起干什么?朱德同志不是普通的战士,他是这支队伍的军长,是最高指挥官,但他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爬山,从这里看出朱德同志是一位怎样的指挥官?(3)当时井冈山上缺粮,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多好啊!可是,战士们却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了)①他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原因,用波浪线画下来。②白天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挑粮爬山,战士们为什么会独独心疼他呢?抓住具体词语说一说原因。从“常常”和“整夜整夜”你能体会到什么?作为军长,他只要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就可以了,可是他白天还要干什么?(跟战士挑粮爬山)。当时已经四十多岁的朱德肩负革命胜利的关键,却还要与普通战士一样去挑粮。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朱德同志?这个“藏”字中,体会出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什么之情?
2.战士们想让朱德同志休息的愿望实现了吗?“不料”是什么意思?让战士们没有想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写上“朱德的扁担”?同学们,这已经不是一根普通的扁担了,这是朱德同志不搞特殊,与战士们并肩战斗的标志啊。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能不让战士们敬佩,怎能不让战士们感动,怎么能不让战士们心疼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敬佩,带着满满的感动,读一读第三四自然段。
3. “越发”是什么意思?说说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师总结:因为大家知道,他就是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战士们在一起!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介绍背景,抓住关键词语,层层深入,从多个方面感受到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四、回顾整理,升华主题
1.同学们,当你再看到朱德的扁担这五个字时,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想起了朱德---,《朱德的扁担》这个感人的故事记住了,你还记得文中这些生字吗?
出示:“朱、德、扁、担、志、伍、泽、敌、陡、难、争、仗、疼、料、敬”开火车读。
2.这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示:“扁、担、志、伍、师、军、战、士”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战”字,说说想要写好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教师范写 生临写一个。评价生写的字。生比对调整再写一个。
3.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让我们不仅认识了一群以苦为乐的战士,更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可敬可爱的革命领导人-----朱德同志,他不搞特殊、辛苦工作,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正因为有像朱德这样的干部,感召着人民和军队,才能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建国以后,朱德同志依然保存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七十三岁的他还和百姓们一起在十三陵水库劳动。他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有一首歌就赞美了他。4.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去读一读《开国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故事》,从一个个的故事中更深入的了解朱德同志,回家后也可以把今天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回顾的课文内容,浅谈收获,巩固的知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学生了生字,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开国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故事》.
2、把故事讲给周围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