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7
0
CG
说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
某些问题的看法。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
发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篇幅一般
不长,跟现代的杂文大致相似。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思
想家、教育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
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
“韩柳”。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为“唐宋
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请求被提拔任
用,但结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
门,而阁人辞焉”。此后,他不得不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
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郁郁不乐,加上当时奸佞当权,
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韩愈痛感明主难遇,所以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在这种情况下,韩愈写下了这篇文章
以此表达内心的愤懑。本文可以说是他的一篇“不平则鸣
之作。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名马,抵(z)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干里称也。
马之干里者,一食或/尽粟(sù)一石。食(s)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
食(s)也。是马也,虽/有干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x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哪(y)?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an)死于槽枥(I)之
间,不以千里称也。
作用:提出中心论点
关系: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
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性
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
骈死于槽
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
也
马之王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s)马者不知其能王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