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精 研 课 文
锻 炼 思 维整体
感知◆?背景链接
欧阳修入仕40年中,党争激烈,曾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逝世,无子嗣,侄子英宗继位;对于英宗该如何称呼自己的亲生父亲濮安懿王赵允让,就成了一个问题。宰相韩琦、副宰相欧阳修都认为应该称父亲,而司马光等大臣却认为应该按儒家的宗法制度称伯父。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退休;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整体
感知◆?文脉梳理文段
研读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职工因年老或因公致残等而离开工作岗位,按期领取生活费用
答案:辞退官职,隐退闲居文段
研读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自号醉翁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名词活用为动词,起……号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且
①既老而衰且病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
研读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且:①连词,表并列,又 ②连词,表递进,而且 ③连词,表递进,况且、再说 ④连词,表让步,尚且 ⑤副词,将要 ⑥副词,暂且、姑且文段
研读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被动句;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文段
研读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是为五一尔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累于此者既佚矣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答案:(1)“尔”通“耳”,罢了 (2)“佚”通“逸”,安逸文段
研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人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2)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符合心意,觉得满意
答案:(1)跑 (2)获得乐趣文段
研读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老于此五物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
(2)疾雷破柱而不惊
____________________
(3)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
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
研读 (5)累于彼者已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终老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3)使动用法,使……劳累 (4)使动用法,使……劳累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被……拖累0文段
研读文段
研读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置
①而常置酒一壶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沛公置车骑,脱身独骑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置之度外 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
①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
研读 ②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置:①动词,摆设 ②动词,放到一边 ③动词,放弃 ④动词,搁、安放
(2)之:①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结构助词,的 ③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④代词,我文段
研读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六一,何谓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
研读(3)老于此五物之间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
研读(6)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8)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
研读(9)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
研读 (12)累于彼者已劳矣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吾其何择哉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宾语前置句;六一,讲的是什么呢
(2)定语后置句;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千卷金石遗文
(3)状语后置句;在这五种物品中间终老文段
研读 (4)判断句、状语后置句;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在太阳下奔跑的人
(5)状语后置句;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
(6)状语后置句;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
(7)状语后置句;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
(8)状语后置句;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文段
研读 (9)状语后置句;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
(10)状语后置句;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
(11)定语后置句;使我劳累的世事太多了
(12)被动句;被官场拖累已经很劳苦了
(13)宾语前置句;我(对于它们)将选择哪方面呢文段
研读 ◎筛选概括
6.下列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作者渴望隐退的原因的一项是(D)
①予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②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③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 ④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⑤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⑥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文段
研读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一句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B.作者认为自己“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的原因是官场事务和忧患思虑。
C.作者已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天子“恻然哀之,赐之骸骨”,已准许了他的要求。
D.本文采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笔调悠闲诙谐,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文段
研读 解析:由课文“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可知,朝廷还未答应作者的请求。C项表达与原文内容不符。
8.下列对课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任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颍水之后。
B.“六一居士”中“六一”指的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翁一人。文段
研读 C.欧阳修不断更换称呼的原因是想借此扩大自己的名声。
D.欧阳修曾多次上表请求告老还乡,他对辞官归隐后的生活充满向往。
解析:由课文“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可知,作者改换称呼是想记录下自己的乐趣,而不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名声。文段
研读 9.“六一”能给居士怎样的快乐?
答案:①“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六一”能使作者专心至极,不受任何外物干扰。②“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六一”能使作者快乐闲适。
10.文中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没有。“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文段
研读三、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而讫无称焉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答案:(1)“讫”通“迄”,迄今、到现在
(2)“彊”通“强”,强壮、强硬文段
研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
答案:超越职位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壮犹如此,今既老而衰且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强壮的时候文段
研读文段
研读 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其
①赐其骸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庶几偿其夙愿焉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其何择哉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皆出于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其孰能讥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其:①第一人称代词,我 ②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③副词,表未来时,将 ④副词,大概 ⑤副词,表反问文段
研读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吾尝用于时矣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何道哉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被动句;我曾经被当朝任用
(2)宾语前置句;还要再说什么呢文段
研读 ◎筛选概括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作者结合自己一生的经历,从自己晚年更号“六一居士”的来由说起,叙说自己的爱好情趣以及渴望隐退的心情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B.引用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为了引出欧阳修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不是矫情的表现。文段
研读 C.作者选择沉醉于“五物”之中,是因为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D.本文作者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逐层阐述自己的思想和情趣,直抒胸臆地讲出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情感变化更有层次。
解析:原文中作者没有写自己的经历,故A项表述错误。文段
研读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第一段交代了作者谪居滁山,改号为“六一居士”的情况,直接点题。
B.作者把“三宜去”放到结尾,感动人心,引起同情,求得宋神宗“恻然哀之”,从而能够得到皇帝的怜悯,重新起用他。
C.全文的主旨,其实就是文章的结尾,这篇文章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D.文章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不贪恋富贵,向往隐居生活的愿望。文段
研读 8.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当作者对“客”说明更名“六一居士”的含义后,“客”指出他企图“逃名”,并引《庄子·渔父》的话,讥诮他这样做是“畏影而走乎日中”,将“疾走大喘渴死”,而名终不可逃。
B.第二段以主客对答的形式说明作者晚年内心追求的变化——变得消沉、畏祸、明哲保身。
C.从全文来看,文中的客人是一个虚拟的人物,作者借以展开文章,表达观点。文段
研读 D.辞官归隐这话虽从客人引述道家之言中隐约地泄露出来,其实就是欧阳修对人生哲理的清醒体认。这段主客问答,是十分含蓄的悟道之言,妙在引而不发,言而未尽,特别耐人咀嚼。
9.本段中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答案:作者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隐退的三条理由:①“老而休”,是必然规律。②“讫无称”。③“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归纳
探究 【上下求索】
苏轼认为欧阳修是“有道之人”,有人则认为他需要借助“五物”来让自己快乐,所以还是为物所累。对此你怎么看?
【探究思路】
名家观点→传主信息→个人理解。
【探究结论】
答案:(示例)苏轼曾说“今居士自谓六一,是其身均与五物为一也,不知其有物邪?物有之也?居士与物均为不能有,其孰能置得丧于其间?”因此,我认为欧阳修的乐是把自身也融于这“五物”之中,这也就无所谓为物所累了。拓展
思维 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一样,苏辙、苏轼、范仲淹、欧阳修在文章中都表达了他们对于快乐的理解。你又是如何理解快乐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
思维 答案:参考提示: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苏轼《超然台记》: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外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结合这些文句说明自己对快乐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课文
翻译 【退休:古指辞退官职;今指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课文
翻译课文
翻译课文
翻译课文
翻译课文
翻译 【置:摆设。尔:通“耳”,罢了。奈何:为什么。其①:代词,自己的。诮:责备、讥讽。志:记述、表明。其②:指作者自己。太山:泰山。九奏:即“九韶”,虞舜时的音乐,后人视为至美的音乐。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拖累。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的方面。轩裳珪组:总指官场事务。轩:古代大臣所乘车马。裳:官服。珪:官员参加朝会时手里拿的一种玉制的礼器。组:印绶。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虽然:虽然这样。乞其身:即要求告老还乡。一日:某一天。恻然:动了恻隐之心的样子。庶几:大概、差不多。佚:通“逸”,安逸。其③:副词,表未来时,将。区区:指数量少。】课文
翻译课文
翻译 【已而:不久之后。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士:读书人。仕:名词作动词,做官。盖:大概。不待七十:不一定要等到七十岁才退休。古制,朝官七十岁退职。去:离开,此指离职。用于时:被当时朝廷所用。讫:通“迄”,迄今,到现在。无称: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乃:连词,表假设,如果。以:凭借。彊:通“强”,强壮,强硬。筋骸:身体。过分:超越职位。负:担负,引申为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