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六一居士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 六一居士传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18:2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二单元
6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zhéyǐnɡqiàoZhuōɡuīcèháisù尔耳罢了讫迄到强彊壮健、强壮辞退官职……的原因过多的说路道理风尚主张方法摆,设放弃放弃代词,这代词,这正确急速快速,急速疾病厌恶,憎恨标明标明志向形容词用作动词,拖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名词作动词,生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容词作动词,被拖累宾语前置,宾语“何”前置,“六一,谓何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状语后置,状语“于五物”后置,“方其于五物得意也” 状语后置,状语“于洞庭之野”后置,“虽于洞庭之
野响九奏” 定语后置,定语“为吾累者”后置,“为吾累者
之世事众也”题 目
解 说宋熙宁三年(1070),欧阳修由知青州改任蔡州,自号六一居士。作《六一居士传》以明改号之由。文章虽以“六一”命篇,中心意旨却并不在表现晚年徜徉于琴棋书酒之间的至乐,而在于表明亟于辞官归老的心情。因此,文章的题面虽是传,其实不是一篇记叙性的传文,而是一篇借议论以抒情的散文。走 近
作 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24岁进士及第,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结识了尹洙、梅尧臣等人,声同气应,切磋诗文。后入京任职,勇于言事,风节凛然,一度被贬夷陵县令。仁宗庆历年间,他积极参加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又被贬往滁州等地。到48岁方召回京师,晚年官至参知政事。65岁致仕,定居颍州,次年病逝。
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欧阳文忠公集》,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欧阳修全集》。写 作
背 景宋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任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其思想中的主导。所以作者在文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内 容
理 解1.文中的客是虚拟还是真实?借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作用?明确:文中的客是虚拟的。作者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形式,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他的思想和情趣,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实。
内 容
理 解2.请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什么事情让欧阳修快乐?而什么事情让其不快乐?
明确:“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五物”让欧阳修快乐,而“世事之累”让他忧愁。内 容
理 解 3.第3段中,作者讲了退休的三点原因是什么?这与前面“六一” 是什么关系?
明确:原因:①老而休,是必然规律。②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③“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关系:“三宜去”是“六一”的前提。写 作
特 色1.巧妙的谋篇。
本文以“六一”命篇,中心意旨却并不在表现作者晚年徜徉琴棋书酒之间的至乐,而在于表明亟于辞官归老的心情;结尾“三宜去”,才是作者的归趣。前面写“六一”之乐,只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这种“乐”只有在辞官归老后才能变为现实,预想“六一”之乐,旨在求得“三宜去”之早日得到理解和实现;把“三宜去”安排在结尾处,才能感动人心,引起同情,求得宋神宗及其执政者“恻然哀之”。写 作
特 色2.隐喻的哲理。
本文中欧阳修的人生哲理从客人引述道家之言中隐约其辞地泄露出来,这段客主问答,是十分含蓄的悟道之言,妙在引而不发,言而未尽,特别引人寻绎,耐人咀嚼。结 构
框 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