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六一居士传 课件 (1)

文档属性

名称 6. 六一居士传 课件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18:4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6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月下笛①
张炎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②,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归何暮③?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④?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注释:①月下笛:周邦彦创调。②连昌:唐宫名,高宗所置,在河南宜阳县西,多植柳,元稹有《连昌宫词》。③张绪:南齐吴郡人,字思曼,官至国子祭酒,风姿清雅,武帝置蜀柳于灵和殿前,尝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④杜曲:唐时杜氏世居于此,故名。赏析:这是首感怀之作。宋亡后,张炎怀着国破家亡的心情在各地漫游。此次北游,词人有寻故人踪迹的目的,却看到山舍门庭冷落,落叶满地,故为之怅然。他即景抒怀,宣泄君国之哀思,为自己的孤独而感伤。滞留天涯,更为孤苦。下阕词人以张绪自比,意谓漂泊已久,似无家可归,无路可投。昔日之友,已所剩无多,更显孤独。“问杜曲”代指故国,此句写出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孤独、怅怨之情更加浓重。最后以梅树自喻作结,表现自己的风骨与气节。全词运用有关典故,展开抒情描写,感情沉痛,风格凄婉。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准确翻译全文。
2.体会本文反映的欧阳修“优游田亩,尽其天年”的思想。
3.结合作者介绍,体会作者欲逃离官场,寄情山水的淡泊心志。基础梳理1.题目解说
熙宁三年(1070),欧阳修由青州改任蔡州,自号六一居士。作《六一居士传》以明改号之由。文章虽以“六一”命篇,中心意旨却并不在表现晚年徜徉于琴棋书酒之间的至乐,而在于表明亟于辞官归老的心情。因此,文章的题面虽是传,其实不是一篇记叙性的传文,而是一篇借议论以抒情的散文。2.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但四岁丧父,生活贫困。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秆代笔,在沙上写字。郑氏还常对欧阳修讲述其父生前廉洁仁慈的事迹。良好的家教对欧阳修成长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欧阳修24岁进士及第,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结识了尹洙、梅尧臣等人,声同气应,切磋诗文。后入京任职,勇于言事,风节凛然,一度被贬夷陵县令。仁宗庆历年间,他积极参加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又被贬往滁州等地。到48岁方召回京师,晚年官至参知政事。65岁致仕,定居颍州,次年病逝。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等。他状物写景及叙事的散文摇曳生姿,从容委婉。《释秘演诗集序》《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是这方面的佳作。欧阳修的赋也极具特色。他的《秋声赋》,采取散文句法,把秋夜写得生动可感,且变唐以来赋的“律体”为“散体”,在赋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欧阳修又是个博通古今的大学者。他与宋祁(998-1063)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欧阳修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但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散文内容充实,纡徐流畅;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又严密,语句轻快圆融而不滞涩、这种平实的散文风格在当时起了示范作用。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欧阳文忠公集》,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欧阳修全集》。
3.写作背景
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任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所以作者在文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4.基础字词
(1)字音识记
初谪滁山(zhé)   颍水(yǐnɡ)    此庄所诮(qiào)
涿鹿(zhuō) 轩裳珪组(ɡuī) 恻然(cè)
赐其骸骨(hái) 偿其夙愿(sù)
(2)通假字
①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
②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讫:通“迄”,到)
③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彊:即“强”,壮健、强壮)(3)古今异义
①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古义:辞退官职;今义: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
②此吾之所以志也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古义:过多的;今义: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5)词类活用
①世事为吾累者众也 (累:形容词用作动词,拖累)
②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③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④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累:使……劳累)
⑤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被拖累)5.特殊句式
(1)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为“六一,谓何也”)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者也,表判断)
(3)方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4)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定语后置,应“为吾累者之世事”)2.主旨感悟
欧阳修这篇自传文,通过对自己更名“六一居士”的陈述,对理想中“六一”之乐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应该归老的分析,表现了自己为官场世务所累的苦闷和对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3.句段剖析
(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剖析:欧阳修写自己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用了连串的比喻,既比喻为自然界的多种事物和声响,又比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物,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而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2)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
剖析:作者由此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三宜”)。笫一条,“老而休”,是必然规律;第二条,“讫无称”,表面上是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第三条,“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因此,最后归结到即使没有五物可以欣赏,他也要归隐。4.写作特点
(1)巧妙的谋篇。
善于谋篇的作家,都重视文章的结尾。举凡一篇的胜义,全文的主旨,精辟的议论,乃至警策的语言,往往安排在结尾处,使人读完全文,或留下深刻的印象,或产生无穷的感慨,或引起联翩的浮想。所谓掩卷沉思,低回击节,起坐彷徨,种种艺术效果的取得,虽不能说完全系于一结,那精辟的一结却起了重要的作用。像这篇散文,以“六一”命篇,中心意旨却并不在表现作者晚年徜徉琴棋书酒之间的至乐,而在于表明亟于辞官归老的心情;结尾“三宜去”,才是作者的归趣。前面写“六一”之乐,只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这种“乐”只有在辞官归老后才能变为现实,预想“六一”之乐,旨在求得“三宜去”之早日得到理解和实现;把“三宜去”安排在结尾处,才能感动人心,引起同情,求得宋神宗及其执政者“恻然哀之”。因此,文章的题面虽然是“传”,其实不是一篇记叙性的传文,而是一篇借议论以抒情的散文。(2)真挚的情感。
欧阳修的抒情散文,其独到之处,在于“美”而且“真”。他写的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王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3)隐喻的哲理。
这篇文章除了感情真挚动人之外,还深寓人生哲理。当作者对“客”说明更名“六一居士”的含义后,“客”指出他企图“逃名”,并引《庄子·渔父篇》的话,讥诮他这样做是“畏影而走乎日中”必将“疾走大喘渴死”,而名终不可逃。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在青年时代,无不想捷高科,干名位,汲汲于事功。一旦有了高科名位,才发现名位与劳苦忧患俱来,名愈高忧劳愈甚,居位愈久愈不能自拔,真所谓春蚕作茧,徒以自缚。欧阳修在北宋中期享大名数十年,深谙个中消长盈虚之理。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客”所引《庄子·渔父篇》那段话,还有两句没有直接说出来,这就是“处阴可以休影,处静可以息迹”。人要逃避自己的影子,最简单的办法是从阳光下站到阴处来;人要是怕见自己的脚印,只需停下来不走,那脚印自然消失。这里的“处阴”“处影”,隐喻息影林泉,摆脱物累世虑;对于欧阳修来说,便是辞官归田。这话虽从客人引述道家之言中隐约其辞地泄露出来,其实就是欧阳修对人生哲理的清醒体认。这段客主问答,是十分含蓄的悟道之言,妙在引而不发,言而未尽,特别引人寻绎,耐人咀嚼。5.探究拓展
(1)传记形式别具一格。它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2)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个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地的嘈杂事物,用语明白晓畅,同时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积累应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     )
(2)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     )
(3)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     )
(4)子欲逃名者乎? (     )(1)贬谪。(2)改。(3)收集,抄录。(4)名声。(5)讥诮。(6)记下。
(7)担心,尽情享受。(8)早时的。(5)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     )
(6)聊以志五之乐尔 (     )
(7)然常患不得极五乐于其间者 (     )
(8)庶几偿其夙愿焉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
(1)既老而衰且病 (     )
(2)是岂不为六一乎 (     )
(3)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     )
(4)太山在前而不见 (     )
(5)其大者有二焉 (     )
(6)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     )
(7)此吾之所以志也 (     )(1)连词,并列关系。(2)难道。 (3)当……时。
(4)却,转折关系。 (5)者字结构的名词词组。
(6)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7)……的原因。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