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声现象
1、 (2025广州)AI智能音箱收到调低音量的指令时,就会自动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音调指的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相关,不受音量调节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调低音量时,音箱减小了扬声器的振幅,而振幅决定响度,因此改变的是响度,故B符合题意;
C.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不受音量调节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频率指的是振动的快慢,频率是音调的决定因素,但题目中“调低音量”并未直接改变频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5内蒙古)物理制作课上,同学们展示了各种材料制作的风铃。如图,风铃的坠饰相互碰撞发出动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铃声是由坠饰振动产生的
B. 坠饰振动越快,铃声的响度越大
C. 不同材质坠饰发出铃声的音色相同
D. 坠饰振动幅度越大,铃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风铃的坠饰相互碰撞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坠饰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而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速度有关,故坠饰振动越快,铃声的音调越高,不影响响度,故B错误;
C.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等不同,因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不同材质的坠饰发出铃声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发声体振动幅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3、 (2025辽宁)如图,陶笛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吹奏时,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是为了改变它发出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声速
【答案】C
【解析】
【详解】吹奏时,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则陶笛内部空气柱长度不同,则陶笛内部空气振动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这个过程,不能改变声音传播的速度,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 (2025广东深圳)志豪同学和铭泽同学听到“鼓声”和“英歌(潮汕英歌舞)鼓槌打声”的碰撞,分辨原因是( )
A. 音调 B. 音色 C. 频率 D. 响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鼓声”和“潮汕英歌舞鼓槌打声”,其发声体不同,鼓是鼓面振动发声,英歌舞鼓槌是鼓槌敲击物体发声,材料和结构等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声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2025山东威海)如图所示,体育场紧邻主干道,当运动员经过带有弧形顶棚的主席台时,听到的外面车辆声音总是比在体育场其他地方听到的车辆声音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声波在顶棚处发生了反射
B. 运动员能够区分不同车辆的声音,说明声波传递了信息
C. 道路旁的树木使声音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小
D. 听到车辆的声音很大说明车辆发声的频率很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弧形顶棚会导致声波反射,使声音在特定区域(主席台附近)增强,当运动员经过带有弧形顶棚的主席台时,听到的外面车辆声音总是比在体育场其他地方听到的车辆声音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运动员根据不同车辆的音色和响度等进行区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道路旁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声音的传播,使声音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听到车辆的声音很大,说明车辆发声的响度很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 (2025湖南长沙)古代常用敲钟的方式来报时、召集人群、发布消息。下列关于钟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钟声和琴声音色相同 B. 钟声可以传递信息
C. 响度越大,钟声传播速度越大 D. 钟声一定是噪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A.音色与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有关,钟和琴是不同物体,材料、形状差异大,因此音色不相同,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此题干中钟声用来报时、召集人群、发布消息,属于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主要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噪声通常指不悦耳、不需要的声音。但题干中说敲钟用于报时等,是有用、有目的的声音,所以不一定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7、(2025黑龙江伊春市)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振动时能产生声音
B. 声音可以从月球直接传播到地球
C. 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
D. 利用声呐可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时不能产生声音,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音不可以从月球直接传播到地球,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不同介质、温度下声音传播的速度不都是340m/s,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声呐可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8、(2025北京)如图所示的是编钟演奏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听众听到的编钟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编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只编钟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敲击编钟,声音是编钟振动产生,不是空气振动,故A错误;
B.听众听到编钟声,通过空气传播,故B正确;
C.声音传播需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不同力敲击同一编钟同一位置,改变的是响度(振幅不同),音调由编钟本身决定,故D错误。
故选B。
9、(2025四川宜宾)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主要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 医院里的常见医疗设备“B超” B. 探测鱼群所用的设备“声呐”
C. 中医诊病四个途径中的“闻” D. 清洗眼镜的设备“超声波清洗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超利用超声波反射成像,传递人体内部结构信息,属于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声呐通过接收反射声波探测鱼群位置,属于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医“闻”是通过听声音获取病情信息,属于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清洗机利用超声波振动能量去除污渍,属于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2025贵州)侗族大歌有其独有的“众低独高”演唱特色,即多人演唱低声部,一至三人轮换领唱高声部,这里的“低”“高”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声速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
【答案】D
【解析】
【详解】这里的低声部、高声部是指音调的高低,通过改变音调高低使歌曲旋律发生变化,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5黑龙江绥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C. 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 超声波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气温有关系,不为定值,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由于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故B正确;
C.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波获得工件内部信息,所以所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12、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2025年春晚的戏曲节目《声动梨园》中,多个剧种精彩纷呈,使观众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下列有关该节目中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内的
B. 乐曲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C. 演员通过改变击鼓的力度改变鼓声的音调
D. 观众能区分鼓声与锣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内的,故A正确;
B.乐曲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B错误;
C.演员通过改变击鼓的力度改变鼓声的振幅,从而改变鼓声的响度,故C错误;
D.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观众能区分鼓声与锣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D正确。
故选AD。
13、(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场合“请勿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 音色美 B. 音调低 C. 响度大 D. 声速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响度用来描述声音的大小,公共场合“请勿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5四川眉山) 如图所示是考古出土的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乐器,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编钟振动产生的
B. 编钟和骨笛都是乐器,它们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C. 能辨别编钟和骨笛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响度不同
D. 敲编钟发出的声音比吹骨笛发出的声音大,是因为编钟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敲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编钟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凡事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的声音都是噪声,编钟和骨笛都虽然是乐器,但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时也是噪声,故B错误;
C.音色能区分不同发声体,能辨别编钟和骨笛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音的大小指响度,敲编钟发出的声音比吹骨笛发出的声音大,是因为编钟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 A。
15、(2025四川德阳)我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展示了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人们能区分二胡和竹笛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A.音色是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二胡和竹笛是两种不同的乐器,它们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所以人们能区分二胡和竹笛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故A符合题意;
B.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响度并不能用来区分二胡和竹笛的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虽然二胡和竹笛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但音调不是区分它们声音的主要依据,故C不符合题意;
D.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它决定了声音的音调,而不是用来区分不同发声体声音的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6、(2025·泸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声音是我们感知缤纷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听到的铃声遂变小
B.图乙:用手动一端仲出桌边的塑料尺,伸出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C.图丙:福建舰毂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A.图甲: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内部传递声音的介质变少,听到的闹铃声逐渐变小,故A正确;
B.图乙:用手拨动一端伸出桌边的塑料尺,伸出长度越长,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故B错误;
C.图丙:福建舰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图丁: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伸出长度越长,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C.减弱噪声的方法: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声源处减弱;
D.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17、(2025·南充) 南充市各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强化五育并举要求,开展了各种活动。下列活动中有关物理量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图甲中挑货物的扁担长度约2dm
B.图乙中扔出的实心球质量约 2kg
C.图丙中大合唱的声音响度约10dB
D.图丁中画画的纸张面积约 10cm2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长度的估测;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 A.图甲中挑货物的扁担长度约和人的身高相近,约为1.6m=16dm,故A不正确;
B.中考体育测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kg,故B正确;
C.人正常说话的声音响度约为40-50dB,图丙中大合唱的声音响度约80-90dB,故C错误;
D.图丁中画画的纸张面积约为4个物理课本的面积,一个课本长为25cm、宽为18cm,面积约为450cm2,纸张面积约为1800cm2,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A.图甲中挑货物的扁担长度约和人的身高相近;
B.中考体育测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kg;
C.人正常说话的声音响度约为40-50dB;
D.图丁中画画的纸张面积约为4个物理课本的面积,一个课本长为25cm、宽为18cm,据此分析。
18、 (2025天津)《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一句,以“参差”形容水草长短不齐。我国传统管乐器排箫(图)因竹管长短错落,雅称“参差”。竹管“参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也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所以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2025陕西A卷)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某学校举行了红歌合唱比赛,通过传唱经典红色歌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唱团唱出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合唱团中不同同学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 演唱到高音部分时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降低 D. 礼堂的隔音墙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合唱团唱出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所以合唱团中不同同学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声音的高低是指音调,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快慢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所以演唱到高音部分时,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升高,故C错误;
D.礼堂的隔音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20、 (2025陕西B卷)如图,是“祖脉秦岭,诗意长安”主题文化活动的场景。活动中颂诗、乐器演奏、歌曲演唱等多种文艺创演,彰显了陕西文化特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的
B. 朗诵者的声带振动时,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 演唱者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
D. 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的,故A正确;
B.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朗诵者的声带振动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声音在同一物质(温度相同)中传播时速度不变,因此演唱者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不变,故C错误;
D.音色是声音特有的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所以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21、(2025山东)“五四”来临之际,学校举办了“青春与祖国共成长”校园合唱比赛。某班合唱队有高音、中音、低音三个声部。这里的“高”“中”“低”是指声音的( )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在本题中,合唱队的高音、中音、低音声部,这里的 “高”“中”“低” 描述的是声音的高低,即音调。故ABD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22、(2025山西)如图所示,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琴身通常由梧桐木制成,琴弦常采用丝弦。演奏时,通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弹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 )
A. 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改变 B. 琴弦振动的幅度发生了变化
C. 琴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D. 琴身和琴弦的材质比较特殊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一温度下,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C.通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琴弦的长度,琴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不会改变琴弦振动的幅度大小,即琴弦振动的音调发生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琴身和琴弦的材质影响的是声音的音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20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们能够区分琵琶、二胡和编钟发出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音色反映发声体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够区分琵琶、二胡和编钟发出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B符合题意;
C.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古C不符合题意;
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 (2025河北)古琴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弦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琴声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 琴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被拨动的琴弦越粗,音调越高 D. 拨动琴弦的力度越大,响度越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琴声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被拨动的琴弦越粗,琴弦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故C错误;
D.拨动琴弦的力度越大,琴弦振动幅度较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25、(2025湖南)如图,这是湖南省博物馆内保存的一把西汉古瑟,瑟是我国原始的弹拨丝弦类乐器。当琴瑟合奏时,人们能够分辨出瑟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答案】C
【解析】
【详解】A.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不同乐器的音调可能相同,因此音调不是区分瑟和其他乐器的依据,故A不符合题意;
B.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不同乐器的响度可以调节到相同水平,因此响度无法用于辨别瑟的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因此人们能通过音色分辨出瑟的声音,故C符合题意;
D.声速是指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发声体无关,不能用于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2025福建) 用智能手机监测噪声,显示的“50.6dB”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噪声等级用分贝表示,单位为dB,用来反映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 (2025四川乐山)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 倒车雷达,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D.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小纸片将振动放大,运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尺子伸出桌面越长,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倒车雷达,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防止噪声产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 (2025江苏扬州)“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敢高声语”指的是不敢大声说话,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响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9、(2025四川自贡)第九届亚冬会主题歌在开幕式现场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我们能通过响度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 麦克风的主要功能是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D. 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歌手发出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同乐器因材料和结构不同,音色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
C.麦克风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放大,提高响度,不改变频率,即不改变音调,故C错误;
D.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后排距离远,响度小,故D正确。
30、(2025四川凉山) 月琴是凉山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如图)。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弹奏,琴声清脆悦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月琴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 现场听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 演奏时右手拨弦的力越大,琴声传播得越快
D. 演奏时改变左手按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月琴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听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演奏时右手拨弦的力越大,响度越大,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无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演奏时改变左手按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1、(2025四川广安) 下列关于声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空能够传声
B.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进入教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上自习时,教室禁止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就知道应该进入教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教室禁止喧哗是阻止发出声音,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32、 (2025四川达州)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有关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B.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鼓声是空气振动产生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通过音调来识别“蛙声”
D.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利用转轴改变声音的音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故B错误;
C.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利用音色可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通过音色来识别“蛙声”的,故C错误;
D.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利用转轴调节弦的松紧来改变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A。
33、(2025四川成都) 成都天府广场上,喷泉的水柱伴随音乐舞动,如图。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乐曲的声音是由水柱振动产生
B. 根据音调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C. 距广场越远,听到音乐响度越小
D. 水柱形状只受行人音色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喷泉的乐曲来自音响播放的录制声音,由电子设备的音响振动发声,与水柱无关,故A错误;
B.我们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响度与振幅还有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所以离广场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故C正确;
D.水柱形态由喷泉的控制系统调节,受播放音乐的响度、音调等因素影响,与行人音色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4、(2025江西)如图所示,是华夏先民用飞禽的翅骨制作的古老的笛子——“贾湖骨笛”,对研究中国文化、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吹奏骨笛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量 D. 音调
【答案】D
【解析】
【详解】吹奏骨笛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即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5、 (2025江苏连云港)音乐课上两位同学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仅凭声音就能够分辨出不同的乐器,主要是因为它们声音的( )
A. 音色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调不同 D. 声速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我们仅凭声音就能够分辨出不同的乐器,主要是因为它们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6、 (2025甘肃武威)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音乐教室墙壁安装消音棉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吹笛子时,笛子发出声音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D. 宇航员在空间站核心舱内能直接对话是因为舱内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能量,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音乐教室墙壁安装消音棉是为了减少声音的反射,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间站的舱内有气体,所以宇航员在空间站核心舱内能直接对话,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7、(2025年上海)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是因为(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因此即使响度、音调相同,也能通过音色区分乐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8、 (2025安徽)如图所示,用橡胶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用话筒接收,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个带有声音特征的电信号通过示波器中的波形图显示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将声波的振动转化为电信号,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振幅不同,则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不同,故D 错误。
故选A。
3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音乐教室墙壁安装消音棉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吹笛子时,笛子发出声音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D. 宇航员在空间站核心舱内能直接对话是因为舱内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能量,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音乐教室墙壁安装消音棉是为了减少声音的反射,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间站的舱内有气体,所以宇航员在空间站核心舱内能直接对话,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0、如图所示,用橡胶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用话筒接收,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个带有声音特征的电信号通过示波器中的波形图显示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将声波的振动转化为电信号,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振幅不同,则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不同,故D 错误。
故选A。
41、(2025甘肃武威)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改变声音的特性。某段声音的波形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声后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①. 不变 ②. 变大
【解析】
【详解】[1][2]由图可知,B段与A段相比,声波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变,说明频率不变,则变声后声音的音调不变;声波的振幅增大、响度变大。
42、(2025江苏苏州)苏州评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中常用到琵琶、三弦等乐器,如图所示.当演奏者拨动琴弦时,弦因_________而发出声音,且拨的力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越大;听众能分辨出琵琶和三弦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答案】 ①. 振动 ②. 响度 ③. 音色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演奏者拨动琴弦时,弦会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拨的力度越大,琴弦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即振幅越大,所以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琵琶和三弦的材料、结构不同,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听众能分辨出琵琶和三弦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43、 (2025山东烟台)为保护听力,我们可以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控制噪声。射击运动员训练时戴耳罩是从声音的______方面进行控制;图书馆中规定不能大声喧哗是从声音的______方面进行控制;家庭窗户安装真空双层玻璃是从声音的______方面进行控制。
【答案】 ①.
接收 ②.
产生 ③.
传播
【解析】
【详解】[1][2][3]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射击运动员戴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即声音接收方面控制;图书馆中规定不能大声喧哗,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即声音的产生方面进行控制;家庭窗户安装真空双层玻璃,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声音的传播方面进行控制。
44、(2025四川自贡)如图,舰载机在甲板上起飞时,发动机的轰鸣声能传入引导员耳中。是因为声音的传播______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引导员配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 ①. 需要 ②. 人耳处
【解析】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引导员配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5、 (2025云南)骨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人用它能模仿鹿的声音,表明它的声音与鹿发出声音的______相似。图中骨哨的长度为______cm。
【答案】 ①. 音色 ②. 6.39
【解析】
【详解】[1]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古人用骨哨能模仿鹿的声音,表明它的声音与鹿发出声音的音色相似。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骨哨左端对准零刻线,右端的读数为6.39cm,所以骨哨的长度为6.39cm。
46、(2025重庆)2025年5月20日,我国大型音乐舞蹈《编钟乐舞》在法国巴黎上演。美妙的编钟乐声是由编钟___________产生的,观众能分辨数十种伴奏古乐器演奏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的___________不同。
【答案】 ①. 振动 ②. 音色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编钟发声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
[2]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观众能分辨出演奏同一首乐曲中的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47、 (2025福建)仿生海洋机器鱼模仿鱼类的游动方式,与螺旋桨推进方式相比,噪声小,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机器鱼游动时,相对于海岸是______的。
【答案】 ① 声源 ②. 运动
【解析】
【详解】[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仿生海洋机器鱼模仿鱼类的游动方式,与螺旋桨推进方式相比,发出的声音小,减小了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机器鱼游动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机器鱼与海岸的位置发生变化,则机器鱼相对于海岸是运动的。
48、 (2025河南)如图描绘了古诗《所见》中的田园意境。“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中,若以黄牛为参照物,牧童是______的;歌声是由牧童的声带______产生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中,牧童能识别出蝉的声音,主要是依据了声音的______(填“响度”或“音色”)。
【答案】 ①. 静止 ②. 振动 ③. 音色
【解析】
【详解】[1]牧童与黄牛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黄牛为参照物,牧童是静止的。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牧童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3]牧童能识别出蝉的声音,是因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9、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科技改变生活,一种新型防盗门的门锁采用声纹识别技术,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该门的夹层内填充新型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弱通过门传播到室内的声音,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是______。
【答案】 ①. 信息 ②. 阻断噪声的传播
【解析】
【详解】[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新型防盗门的门锁采用声纹识别技术,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2]该门的夹层内填充新型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弱通过门传播到室内的声音,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是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50. (2025广东)粤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粤剧表演时,琴声是由琴弦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播到观众处。观众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分辨不同的乐器。
【答案】 ①. 振动 ②. 空气 ③. 音色
【解析】
【详解】[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琴弦振动发出琴声。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中。
[3]不同乐器因材料和结构差异,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观众可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不同的乐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声现象
1、 (2025广州)AI智能音箱收到调低音量的指令时,就会自动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2025内蒙古)物理制作课上,同学们展示了各种材料制作的风铃。如图,风铃的坠饰相互碰撞发出动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铃声是由坠饰振动产生的
B. 坠饰振动越快,铃声的响度越大
C. 不同材质坠饰发出铃声的音色相同
D. 坠饰振动幅度越大,铃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
3、 (2025辽宁)如图,陶笛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吹奏时,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是为了改变它发出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声速
4、 (2025广东深圳)志豪同学和铭泽同学听到“鼓声”和“英歌(潮汕英歌舞)鼓槌打声”的碰撞,分辨原因是( )
A. 音调 B. 音色 C. 频率 D. 响度
5、 (2025山东威海)如图所示,体育场紧邻主干道,当运动员经过带有弧形顶棚的主席台时,听到的外面车辆声音总是比在体育场其他地方听到的车辆声音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声波在顶棚处发生了反射
B. 运动员能够区分不同车辆的声音,说明声波传递了信息
C. 道路旁的树木使声音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小
D. 听到车辆的声音很大说明车辆发声的频率很高
6、 (2025湖南长沙)古代常用敲钟的方式来报时、召集人群、发布消息。下列关于钟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钟声和琴声音色相同 B. 钟声可以传递信息
C. 响度越大,钟声传播速度越大 D. 钟声一定是噪声
7、(2025黑龙江伊春市)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振动时能产生声音
B. 声音可以从月球直接传播到地球
C. 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
D. 利用声呐可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8、(2025北京)如图所示的是编钟演奏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听众听到的编钟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编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只编钟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9、(2025四川宜宾)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主要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 医院里的常见医疗设备“B超” B. 探测鱼群所用的设备“声呐”
C. 中医诊病四个途径中的“闻” D. 清洗眼镜的设备“超声波清洗机”
10. (2025贵州)侗族大歌有其独有的“众低独高”演唱特色,即多人演唱低声部,一至三人轮换领唱高声部,这里的“低”“高”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声速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
11、(2025黑龙江绥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C. 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 超声波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12、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2025年春晚的戏曲节目《声动梨园》中,多个剧种精彩纷呈,使观众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下列有关该节目中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内的
B. 乐曲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C. 演员通过改变击鼓的力度改变鼓声的音调
D. 观众能区分鼓声与锣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13、(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场合“请勿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 音色美 B. 音调低 C. 响度大 D. 声速小
14.(2025四川眉山) 如图所示是考古出土的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乐器,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编钟振动产生的
B. 编钟和骨笛都是乐器,它们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C. 能辨别编钟和骨笛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响度不同
D. 敲编钟发出的声音比吹骨笛发出的声音大,是因为编钟声音的音调高
15、(2025四川德阳)我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展示了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人们能区分二胡和竹笛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16、(2025·泸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声音是我们感知缤纷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听到的铃声遂变小
B.图乙:用手动一端仲出桌边的塑料尺,伸出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C.图丙:福建舰毂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17、(2025·南充) 南充市各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强化五育并举要求,开展了各种活动。下列活动中有关物理量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图甲中挑货物的扁担长度约2dm
B.图乙中扔出的实心球质量约 2kg
C.图丙中大合唱的声音响度约10dB
D.图丁中画画的纸张面积约 10cm2
18、 (2025天津)《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一句,以“参差”形容水草长短不齐。我国传统管乐器排箫(图)因竹管长短错落,雅称“参差”。竹管“参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19、 (2025陕西A卷)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某学校举行了红歌合唱比赛,通过传唱经典红色歌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唱团唱出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合唱团中不同同学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 演唱到高音部分时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降低 D. 礼堂的隔音墙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 (2025陕西B卷)如图,是“祖脉秦岭,诗意长安”主题文化活动的场景。活动中颂诗、乐器演奏、歌曲演唱等多种文艺创演,彰显了陕西文化特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的
B. 朗诵者的声带振动时,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 演唱者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
D. 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
21、(2025山东)“五四”来临之际,学校举办了“青春与祖国共成长”校园合唱比赛。某班合唱队有高音、中音、低音三个声部。这里的“高”“中”“低”是指声音的( )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22、(2025山西)如图所示,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琴身通常由梧桐木制成,琴弦常采用丝弦。演奏时,通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弹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 )
A. 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改变 B. 琴弦振动的幅度发生了变化
C. 琴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D. 琴身和琴弦的材质比较特殊
23、(20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们能够区分琵琶、二胡和编钟发出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24、 (2025河北)古琴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弦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琴声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 琴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被拨动的琴弦越粗,音调越高 D. 拨动琴弦的力度越大,响度越小
25、(2025湖南)如图,这是湖南省博物馆内保存的一把西汉古瑟,瑟是我国原始的弹拨丝弦类乐器。当琴瑟合奏时,人们能够分辨出瑟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26、(2025福建) 用智能手机监测噪声,显示的“50.6dB”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7、 (2025四川乐山)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 倒车雷达,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D.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8、 (2025江苏扬州)“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9、(2025四川自贡)第九届亚冬会主题歌在开幕式现场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我们能通过响度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 麦克风的主要功能是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D. 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30、(2025四川凉山) 月琴是凉山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如图)。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弹奏,琴声清脆悦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月琴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 现场听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 演奏时右手拨弦的力越大,琴声传播得越快
D. 演奏时改变左手按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31、(2025四川广安) 下列关于声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空能够传声
B.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进入教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上自习时,教室禁止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32、 (2025四川达州)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有关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B.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鼓声是空气振动产生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通过音调来识别“蛙声”
D.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利用转轴改变声音的音色
33、(2025四川成都) 成都天府广场上,喷泉的水柱伴随音乐舞动,如图。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乐曲的声音是由水柱振动产生
B. 根据音调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C. 距广场越远,听到音乐响度越小
D. 水柱形状只受行人音色的影响
34、(2025江西)如图所示,是华夏先民用飞禽的翅骨制作的古老的笛子——“贾湖骨笛”,对研究中国文化、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吹奏骨笛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量 D. 音调
35、 (2025江苏连云港)音乐课上两位同学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仅凭声音就能够分辨出不同的乐器,主要是因为它们声音的( )
A. 音色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调不同 D. 声速不同
36、 (2025甘肃武威)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音乐教室墙壁安装消音棉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吹笛子时,笛子发出声音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D. 宇航员在空间站核心舱内能直接对话是因为舱内有气体
37、(2025年上海)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是因为(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38、 (2025安徽)如图所示,用橡胶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用话筒接收,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个带有声音特征的电信号通过示波器中的波形图显示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相同
3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音乐教室墙壁安装消音棉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吹笛子时,笛子发出声音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D. 宇航员在空间站核心舱内能直接对话是因为舱内有气体
40、如图所示,用橡胶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用话筒接收,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个带有声音特征的电信号通过示波器中的波形图显示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相同
41、(2025甘肃武威)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改变声音的特性。某段声音的波形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声后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2、(2025江苏苏州)苏州评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中常用到琵琶、三弦等乐器,如图所示.当演奏者拨动琴弦时,弦因_________而发出声音,且拨的力度越大,声音的_________越大;听众能分辨出琵琶和三弦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43、 (2025山东烟台)为保护听力,我们可以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控制噪声。射击运动员训练时戴耳罩是从声音的______方面进行控制;图书馆中规定不能大声喧哗是从声音的______方面进行控制;家庭窗户安装真空双层玻璃是从声音的______方面进行控制。
44、(2025四川自贡)如图,舰载机在甲板上起飞时,发动机的轰鸣声能传入引导员耳中。是因为声音的传播______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引导员配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45、 (2025云南)骨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人用它能模仿鹿的声音,表明它的声音与鹿发出声音的______相似。图中骨哨的长度为______cm。
【答案】 ①. 音色 ②. 6.39
【解析】
【详解】[1]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古人用骨哨能模仿鹿的声音,表明它的声音与鹿发出声音的音色相似。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骨哨左端对准零刻线,右端的读数为6.39cm,所以骨哨的长度为6.39cm。
46、(2025重庆)2025年5月20日,我国大型音乐舞蹈《编钟乐舞》在法国巴黎上演。美妙的编钟乐声是由编钟___________产生的,观众能分辨数十种伴奏古乐器演奏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的___________不同。
47、 (2025福建)仿生海洋机器鱼模仿鱼类的游动方式,与螺旋桨推进方式相比,噪声小,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机器鱼游动时,相对于海岸是______的。
48、 (2025河南)如图描绘了古诗《所见》中的田园意境。“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中,若以黄牛为参照物,牧童是______的;歌声是由牧童的声带______产生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中,牧童能识别出蝉的声音,主要是依据了声音的______(填“响度”或“音色”)。
49、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科技改变生活,一种新型防盗门的门锁采用声纹识别技术,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该门的夹层内填充新型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弱通过门传播到室内的声音,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是______。
50. (2025广东)粤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粤剧表演时,琴声是由琴弦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播到观众处。观众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分辨不同的乐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