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程:初中历史
教材: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章节: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英国近代早期历史,主要讲述了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及其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本课上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思想解放的影响,下启工业革命前英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基础,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与议会的冲突、光荣革命及《权利法案》的制定等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及其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帮助学生从权力制约的角度认识现代民主制度的起源,为后续学习世界近代史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大致过程,对君主专制与议会制度有初步认识。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具备一定的史料分析能力,但对政治制度演变的理解仍较薄弱。本课重点在于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对限制王权的意义,难点在于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与影响,要求学生能结合材料分析议会与王权斗争的实质,并理解制度变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与王权斗争的根源及结果,使学生理解社会变革是阶级利益冲突与经济发展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时空观念】通过梳理17世纪英国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与政治制度变迁的空间背景。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等史料片段,使学生学会从文献中提取有效信息,论证议会限制王权的历史依据。
【历史解释】通过比较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与威廉、玛丽统治方式的不同,使学生解释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历史必然性与局限性。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英国议会为争取民主权利所作的斗争,使学生感悟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维护法治与民主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君权神授、《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
难点:王权与议会的关系演变、光荣革命的实质、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一幅17世纪英国乡村的图片,并简要描述画面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当时英国的社会面貌。
【展示材料】
(假设教材中有此图)
▲17世纪英国乡村景象,农民在田间劳作,远处可见一座庄园。
“在这个时期,英国虽然还是以农业为主,但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有了自己的声音。” ——《剑桥插图英国史》
【提出问题】
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能看出当时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吗?
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年轻人,你更愿意住在乡下还是城里?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通俗史料,帮助学生建立对17世纪英国社会的基本印象,激发他们对历史人物生活状态的兴趣,为理解后续政治变革的背景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教师活动】
材料1:
“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
——詹姆士一世关于“君权神授”的言论
材料2:
“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
——《大宪章》(1215年)
▲图片注释: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
问题:
为什么詹姆士一世的行为会引起议会的不满?他与英国传统政治制度之间存在哪些冲突?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阅读材料1和材料2,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詹姆士一世主张什么思想?他的行为是否符合英国的政治传统?
《大宪章》对英国王权有何限制?
英国议会拥有哪些权力?它在国家政治中扮演什么角色?
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可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
【教师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结合史料和图片讲解:
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不受法律和议会约束。这种思想与英国自《大宪章》以来形成的“王权有限”“王在法下”原则相违背。
《大宪章》确立了国王不能随意征税的原则,征税权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标志着议会制度的雏形。
到13世纪末,议会制度基本确立,分为上院和下院,成为制约王权的重要力量。
詹姆士一世强行征税、不尊重议会的做法,加剧了王权与议会之间的矛盾,为后来的内战埋下伏笔。
总结知识点:
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主张王权至高无上。
《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原则。
英国议会制度在13世纪末基本确立,掌握征税权。
詹姆士一世的行为违背英国政治传统,导致议会与王权对立。
【设计意图】
通过史料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詹姆士一世与英国政治传统的冲突,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借助图片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直观认识,提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革命的发生
生成失败,请重新生成
《权利法案》
生成失败,请重新生成
课后任务
【任务主题】探究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及其制度变革
【基础任务】(知识巩固类)
【史料整理】 阅读教材内容,梳理17世纪英国议会与王权斗争的关键事件时间轴,包括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等重要节点,标注每位君主在位时间及主要政策,理解“王权有限”理念的发展过程。
【进阶任务】(能力提升类)
【角色扮演】 模拟1628年议会呈递《权利请愿书》的场景,学生分角色扮演议员与国王,围绕征税权、司法权展开辩论,体会当时政治冲突的核心矛盾,提升历史思辨与表达能力。
【拓展任务】(跨学科探究类)
【图文分析+艺术创作】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如威廉和玛丽加冕图、议会开会场景),分析图像中人物姿态、服饰、背景等细节,推测当时的政治氛围;尝试绘制一幅反映“光荣革命”或“议会限制王权”的历史场景画,并附简要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梳理强化基础知识,借助角色扮演深化对政治斗争的理解,结合图像分析与绘画创作实现历史与艺术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一、斯图亚特王朝与君权神授
二、《大宪章》与议会制度
三、《权利请愿书》与查理一世专断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五、克伦威尔统治与共和国困境
六、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
七、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围绕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展开,历史线索清晰,但涉及较多政治制度演变和抽象概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示辅助,帮助学生梳理时间脉络,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增强直观认知。语言上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王权为何受限”。优点在于结构清晰、重点突出,但部分学生对《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等内容理解仍显吃力,互动深度不足。今后应加强史料分析训练,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