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黄炎培先生在《永远纪念着的一九四九年》中写道:“这一年‘人’的地位被发现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这能够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A.祖国的统一大业已完成 B.旧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山河如愿,英雄归家。2024年11月28日,搭载着43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空军运-20专机在两架歼-20战斗机的护航下降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身躯铸就的精神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C.重于求实,独立自主 D.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3.下面是1949年和1952年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变化表,这说明土地改革( )
时间 粮食 棉花 油料 糖料
1949年 11320 44 256 283
1952年 16391 130 419 760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B.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 D.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
4.“一五”计划规定,这五年中国家计划投资总额766.4亿元,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在基建总投资中,工业部门占58.2%,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农林水利部门占7.6%;邮电运输部门占19.2%,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建设规模巨大,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C.体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争取外援为辅
5.下面是我国1953—1956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这能够说明当时我国(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道路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百姓谁不爱好官?……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这里的“好官”指的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孔繁森
7.从这次会议开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8.1979年,中国农村家庭在食用油、肉禽蛋类等主要副食品的消费比上年增加了10%,呈现出主食消费减少、副食消费增加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9.20世纪90年代,我国不少知识分子开始投身工商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海”。当时,促使他们作出决定的应是( )
A.抗美援朝胜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土地改革完成 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10.以下三幅图片能够反映出我国( )
A.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推开 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 D.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11.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热词。下列时代热词与相应时期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时代热词 时期
A 新政协、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走合作化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苏联老大哥、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一带一路”、为我们的祖国工业化而奋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探索社会主义时期
D 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强国有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A.A B.B C.C D.D
12.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实践,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13.下面示意图的主题应为( )
A.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C.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郑州管城回族区、许昌艾庄回族乡、新乡荆乡回族乡的设置,反映了我国( )
A.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益 D.民族团结呈现新气象
15.下列图片反映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升级 B.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
C.海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守护人民健康与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16.2025年,新一批18家重点企业签约落户香港,加上早前引进的66家重点企业,未来数年它们会在香港共投资约500亿港元,创造超过20000个就业机会。这说明香港( )
A.坚持勤政务实 B.经济繁荣稳定 C.“九二共识”达成 D.实行高度自治
17.《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由此可见(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B.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唯一任务
C.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当前最主要任务 D.和平统一是实现两岸统一的唯一途径
18.2025年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某历史展览中陈列了万隆会议10周年纪念邮票和纪念铜章(如下图),纪念铜章上面两个大写字母A分别代表亚洲(Asia)与非洲(Africa)。这些纪念物共同反映的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D.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9.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因此,我国( )
A.必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追求内涵式发展 B.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发展模式
C.关键要不断地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D.需要大力培育未来产业,以取代既有产业
20.从1905年到2025年,从《定军山》到《哪吒2》,两个甲子120年的曲折激荡,广泛传播的中国故事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如戏曲、神话),又融入了现代技术(如动画特效)。这表明中国电影艺术( )
A.守正创新中取得丰硕成果 B.完全依赖于西方技术发展
C.一味固守传统而缺乏创新 D.始终领先了世界电影行业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54年申纪兰在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到表上签字 申纪兰,女,山西省平顺县人。1951年任西沟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她提出男女干一样的活儿,赚一样的工分,组织开展了男女劳动竞赛。1954年她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同工同酬”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元纸币上的女拖拉机手(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 1959年,为祖国耕耘拓荒的女拖拉机手梁军试驾了我国国产的第一批“东方红—54”拖拉机。梁军之前开的都是苏联的拖拉机,看到中国自己生产的拖拉机,她按捺不住兴奋,跳上拖拉机就试了一圈,这一幕刚好被拍到了。女拖拉机手的飒爽英姿与第三套人民币上的武汉长江大桥、车床工人等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共和国科学英才》丛书之一) 何泽慧,中国核物理学家,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夫人。何泽慧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世纪50年代成功研制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乳胶,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研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氢弹研发时,何泽慧带领团队耗时数月修改了错误数据,保证了氢弹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1)材料中三位伟大的女性分别见证了我国哪些领域的重大成就?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女性模范人物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她们的事迹激励后人不断奋斗和前进。请你再举一位新中国成立后的杰出女性,并简要说明其相关事迹。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王宗术 1966年首次参与铁路建设,那时候十八九岁,山区里根本不知道火车是啥,但国家号召,我们就去干了。当年修的是一条从云南沾益至贵州火铺的煤炭专用运输线2008线。那时候近150公里的铁路线,参与修建的人数多达一万五千人。一人一辆架子车、一把镐,从早干到黑
王丹(王宗术之子) 退伍转业到铁路系统后,参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京九线。……专门的铺轨机、大型的装载设备已经上道,扫码轨道板,可以看到原材料信息和生产信息,产品质量可追溯。……连接北京至香港的南北大动脉,2550多公里的距离,从开工到建成通车不到4年
王庆林(王丹之子) 以前修一条铁路至少得五六年,甚至七八年,如今,省内铁路一般两年就能完成。从2008年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至2018年末,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已超2.9万公里,是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2018年末,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2万公里,这个数字比1949年增长了5倍。2023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4.5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从三代中国“筑路人”眼中感受铁路建设巨变》
(1)据材料中王宗术、王丹、王庆林这三代筑路人的工作经历,概括我国铁路建设方面发生的变化。
(2)据三代筑路人工作经历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建
设方面发生变化的原因。
(3)“铁路助力经济大发展,生活奔小康”,请结合你家乡的发展谈谈这一观点。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2764.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7.52亿元,增长11.5%;第二产业增加值1016.07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501.35亿元,增长4.5%。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在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人口特少的乡、民族乡、镇至少有代表一人。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细则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西藏2024年的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是如何保障西藏发展的。
(3)结合自身实际想一想,作为当代中学生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三、材料题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
——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童谣(杜鲁门时任美国总统)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红杉树》(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时带来了4棵美国红松和1棵美国红杉)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想要联合中国对付苏联。尼克松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20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中国始终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处理中美关系,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谈,我们大门敞开,打,中国也将奉陪到底,施压和威胁绝不是同中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中国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美国关税冲击,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国家安全将变压力为动力,把应对美国冲击视为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机遇。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5年5月12日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答记者问
(1)据材料一中的两首歌谣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当今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25.请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围绕其中的观点,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习近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B
6.B
7.B
8.A
9.D
10.B
11.D
12.D
13.B
14.C
15.D
16.B
17.A
18.D
19.A
20.A
21.(1)政治制度领域;重工业领域;国防科技领域(或政治领域、工业领域、科技领域)。
(2)人物:屠呦呦
事迹: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2.(1)建设速度提升、高质量发展、智能化、铁路营运里程增加。(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党和政府的重视;科技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广大铁路工作者勤奋努力;等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郑州“米”字型高铁网。在河南省内高效串联18个地市,1小时覆盖全省省辖市,促进了省内资源要素快速流动;对全国经济辐射,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主要经济区,形成“四面八方”轴带发展格局,推动中原城市群与全国经济一体化。(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3.(1)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均呈现增长趋势。(意思相近即可)
(2)制度保障,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颁布法律法规;交通保障,如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人才援藏;等等。(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通过学习、交流等方式积极宣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及民族政策,增强社会认同感;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主动帮助学习、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同学,参与民族团结活动;勇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发现相关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等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24.(1)从敌对到友好;从对立到走向正常化。(意思相近即可)
(2)美苏争霸中,当时的美国处于不利局势,欲拉拢中国,遏制苏联;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综合国力;国家利益;国家政策;国际形势变化;等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5.【示例】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创新引领社会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