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方山子传 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8. 方山子传 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20:1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方山子传 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探究作者的写作原因。
3、鉴赏文章独特的结构艺术。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鉴赏文章独特的结构艺术
【教学难点】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探究作者的写作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知道“河东狮吼”这个成语的意思吗?知道这个成语的来源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知道这个可怜的“龙丘居士”是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先生的《方山子传》,全面了解一下方山子的人物形象。板书:《方山子传》
二、自主探究?
(1)组成学习小组。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向本组提出,由本组成员互相解答。能够自己解决最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到全体同学面前,再讨论。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各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各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3)检查合作学习的效果,出示多媒体画面,学生当堂回答以下问题,老师点评。
课堂检测:
1、通假字
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显现)
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
2、古今异义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
2、重点字词
与公侯等(等同,相似)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神色)
见其所著帽(戴)
3、词类活用
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
见方山子从两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4、文言句式
然终不遇(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三、合作探究
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并填写下表:?
方山子档案
姓名
陈慥
绰 号
方山子
职 业
隐士
籍贯
洛阳
现住址
光、黄间岐亭穷山间
家庭情况
家庭背景
世有勋阀,当得官。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当前状况
徒步往来山中。庵居蔬食。环堵萧然。
成长历程
少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稍壮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纵马射鹊,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晚年
遁光黄间,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人莫识也。
显闻富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的之意。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2、文中苏轼对方山子“耸然而异之”,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
明确:
(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3、“前侠后隐”可以概括方山子的行迹,那么“侠”生动地体现在哪个情节?如此豪侠之人,为何要隐? 明确:①?“侠”?体现在——方山子西山怒马射鹊,与作者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②为何要隐:原文——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
4、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明确: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隐约折射,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的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寓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但方以文为祸,不便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深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明确: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写法:平铺、直叙)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
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四、课堂小结
对照方山子,作者找到了人生失意时的生命抉择。我们的人生也应该向方山子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该坚守生命的清白与达观。
五、布置作业
翻译下列句子:?
(1)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六、板书设计
方山子传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