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生物真题
(2024·丰台)生物小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如下图),并通过实验研究两种培养液对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影响。请回答下面小题。
1.控制草履虫发育和遗传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B.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每天取样计数,统计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培养液 达到高峰时间/天 达到高峰数量/个
玉米粉培养液 7 576
酵母培养液 14 104
A.该实验的变量是草履虫培养液类型
B.两种草履虫培养液应置于相同环境
C.每种培养液做3组可以提高准确性
D.短期获得较多草履虫选酵母培养液
(2024·丰台)在永定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引入水生植物既能够吸收水中过多的氣、磷,也能吸引黑鹤等鸟类在此生活,增加生物多样性。请回答下面小题。
4.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吸收水中氮、磷,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
D.增加生物多样性,利于生态系统稳定
5.黑鹤以鲢鱼等鱼类为食,鲢鱼以水生植物为食。据此可写出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水生植物→鲢鱼→黑鹤
B.阳光→水生植物一链鱼一黑鹤
C.黑鹤→鲢鱼→水生植物
D.水生植物→鲢鱼→黑鹳→微生物
(2024·丰台)小林以花生为材料开展植物栽培实践活动,绘制并记录了花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面小题。
6.花生在植物分类上属于(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7.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
A.种皮 B.子叶 C.胚芽 D.胚轴
8.下列有关花生生长发育过程及管理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子房膨大形成种子
C.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光 D.适量施肥促进生长
(2024·丰台)生物小组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当LED灯管调至第1级时,
金鱼藻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量最多。请回答下面小题。
9.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节灯管的高度可以改变光照强度
B.水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影响光合作用
C.灯管调至第1级时,光合作用最强
D.该过程中金鱼藻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10.收集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氮气
(2024·丰台)同学们选用成本低、通体透明的斑马鱼幼鱼作为实验材料,观察其全身血管和血液
流动情况。观察结果及血液流动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如下图。请回答下面小题。
11.斑马鱼心脏不断跳动为血液流动提供了动力。在动物体结构层次中,心脏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2.血管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②是( )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无法判断
13.与金鱼相比,选择斑马鱼幼鱼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包括( )
A.成本较低,容易获得 B.通体透明,色素干扰少
C.个体小,易观察全身血液流动 D.观察无需借助工具
(2024·丰台)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绝大部分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请回答下面小题。
14.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15.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可滤过血浆中所有物质 B.②中的原尿中含有葡萄糖
C.③长而弯曲有利于重吸收 D.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2024·丰台)眼是感知光的器官,通过改变瞳孔大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量。请回答下面小题。
16.瞳孔的大小随入射光线的强弱发生改变,称为瞳孔对光反射。据下图分析,关于
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 B.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效应器主要是瞳孔括约肌 D.可减弱强光对视网膜的刺激
17.光线进入眼球后,形成物像的部位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视神经
18.下列做法不利于青少年眼健康的是( )
A.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阅读距离 B.在强光直射下看书
C.用眼一段时间后远眺几分钟 D.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2024·丰台)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请回答下面小题。
19.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下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B.果蝇体细胞中有3对染色体
C.该果蝇个体的性别为雄性 D.该果蝇可产生两种生殖细胞
20.果蝇翅型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组合和结果如下表所示。若用E、e表示控制翅型的基因,则II组中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 )
组别 亲本 子代
长翅 残翅
I 长翅X残翅 17 0
II 长翅X长翅 130 56
A.EE B.Ee C.ee D. EE 或Ee
(2024·丰台)小菜蛾幼虫专门啫食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西兰花等),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请回答下面小题。
21.小菜蛾的发育过程如右下所示,下列关于小菜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 B.生长发育的起点是①受精卵
C.②与④生活习性有一定差异 D.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2.从生态安全角度分析,下列防治小菜蛾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利用光线诱捕成虫 B.合理释放其天敌昆虫
C.长期大量喷洒农药 D.适量使用性外激素诱捕
(2024·丰台)微塑料(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机体损伤。请回答下面小题。
23.如图1所示,微塑料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不包括( )
A.食用含微塑料的食物 B.吸入空气中的微塑料
C.饮用含有微塑料的水 D.皮肤直接吸收微塑料
24.研究人员模拟含有微塑料的自来水煮沸过程,测量水中悬浮的微塑料浓度和沉淀物的沉淀效率,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温从90℃到100℃,沉淀效率迅速升高
B.将自来水煮沸,可完全去除水中的微塑料
C.煮沸过程中,悬浮的微塑料随沉淀物沉淀
D.去除沸水沉淀物后饮用可减少微塑料摄入
25.下列关于降低微塑料污染建议中不合理的是( )
A.不生产和使用塑料制品 B.对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
C.购物时使用布袋或纸袋 D.政府颁布相应“限塑令”
26.(2024·丰台)某校园池塘水体无机盐含量较高,为充分利用该水体资源,生物小组开展了“设计漂浮装置,无土栽培空心菜”实践活动。实践记录单如下,请将该记录单补充完整。
实践记录单
(1)探究空心菜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选用生长状况良好的空心菜幼苗分为两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1。
★通过测量空心菜植株的 等数据,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 组更利于空心菜生长。说明空心菜的生长需要一定量的 。
★由于实验期间未换水,实验后期有的空心菜根部出现腐烂情况。推测原因可能是水中 (填气体名称)含量不足,影响了其根部的 作用。
(2)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漂浮式无土栽培装置,如图2。
★该装置的主体是漂浮板,其材质的要求为: 。
★在漂浮板上定植空心菜幼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3)装置的改进与升级
★为进一步满足空心菜生长的需求,根据探究实验结果及相关知识,在图2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或改进的装置有: 。
27.(2024·丰台)为了有效利用盐碱地,我国科研人员选择了高梁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研究。
(1)高粱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将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供植株利用。
(2)收集不同品种的高粱进行实验。
①分别提取细胞核中的 ,通过对其上的基因进行比较分析,推测基因T与高梁的耐盐碱性有关。
②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将高粱品种a的基因T去除,获得高粱品种a',然后将生长情况相同的品种a和a'幼苗种植在 (填“高盐碱”或“低盐碱”)环境中
③14天后,记录它们在该环境中的生长情况(如图1)和成活率(如图2)。据此分析,实验结果支持推测,理由是 。
(3)科研人员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研究,其中合理的是 (多选)。
a.在盐碱地试验田大面积种植高粱品种a',监测其生长状况和产量
b.在高粱中寻找并验证是否还有其他与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
c.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中寻找与基因T类似的基因,并验证其功能
28.(2024·丰台)地铁出行是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之一。在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高发季节,地铁站存在一定的流感传播风险,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当流感患者进入地铁站内时,患者咳嗽或打喷嚏会导致流感病毒通过 或接触等途径传播,流感患者会成为站内流感传播的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为研究地铁站内流感病毒传播,科研人员建构了下图所示模型。
①分析模型可知,行人感染概率与 有关,且其中 对感染概率的影响相对更大。
②为检验该模型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完善模型,可以开展的工作包括: (多选)。
a.在多个地铁站内收集数据进行验证
b.与其他已验证的模型进行比较
c.分析行走速度与病毒传播关系
d.分析环境对病毒存活和传播的影响
(3)基于上述模型,为了降低行人感染概率,可以改善站内通风系统、定期消毒,切断 。此外,在高峰时段可对行人采取的措施有: 。
29.(2024·丰台)医者云“膳馔有度千般好,饮食失宜百病生”。适量、有规律的饮食是健康的重要基础。研究者将招募的志愿者先后进行两次实验,研究就餐时间对血糖调节的影响,过程如图1。
(1)研究者应招募 (填“健康人”或“糖尿病患者”作为志愿者,最符合本研究开展的要求。
(2)据图1可知,该实验研究 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3)研究者测定得到两次实验志愿者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的结果,如图2。
①据图2结果分析,志愿者口服葡萄糖后,葡萄糖主要在 内被吸收进入血液,引起血糖浓度快速升高。这种变化会引起 (填“胰腺”或“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以调节血糖稳定。
②通过对比图2实验结果,推测若长期按照图1实验时间就餐,哪种情况更易患糖尿病,并阐述理由: 。
(4)结合上述研究,从健康生活的角度提出一条生活中预防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
30.(2024·丰台)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打鼾背后的科学
打鼾,这种在睡眠中常见的现象,意味着睡得香吗?其实不然,这是睡眠呼吸障碍
的典型症状。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的。此时,吸入的气流受阻形成涡流,振动软组织,形成鼾声,如图1所示。
如果打鼾伴随着呼吸暂停,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简称“OSAHS”)的表现。这是一种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疾病。
OSAHS会诱发多个器官功能的损伤,且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统计,患该病的人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3倍。患者不仅影响旁人睡眠,自己的睡眠质量也不好——经常会出现困倦、嗜睡、乏力、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
对于OSAHS严重的患者,医生建议睡眠时佩戴无创式呼吸机止鼾,如图2所示。这一辅助设备能够持续将气流送入呼吸道,给其一个压力支撑。相当于打通呼吸道中的阻塞,使患者在睡觉时不再打鼾、憋气,从而改善其睡眠质量。
引发上述病症并打鼾的原因其实很复杂,与肥胖、饮酒、吸烟、年龄增长、过敏、空气干燥等因素有关。了解打鼾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止鼾方法,对于促进健康睡眠至关重要。
(1)OSAHS患者打鼾,通常是由于 堵塞,使外界与肺的受阻,从而导致血液中的含氧量 ,引起机体不良症状。
(2)无创式呼吸机工作时将气流送入呼吸道,此时通气管内气压 (填“小于”或“大于”呼吸道内气压。
(3)结合呼吸道的功能,并考虑呼吸监测等因素,分析无创式呼吸机可以增加的功能有 。
(4)根据文章信息,提出预防打鼾的建议: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D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1.A、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壁,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主要起控制物质进出等作用,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但不是控制发育和遗传的结构,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所以控制草履虫发育和遗传的结构是细胞核,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2.A、草履虫通过表膜(细胞膜 )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A 正确 。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B 正确 。
C、草履虫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异养,C 错误 。
D、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3.A、实验研究两种培养液对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影响,变量是培养液类型(玉米粉培养液和酵母培养液 ),A正确。
B、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培养液不同,其他环境条件(温度、光照等 )应相同,两种培养液置于相同环境,B正确 。
C、每种培养液做 3 组,进行重复实验,可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准确性,C正确 。
D、从表格看,玉米粉培养液中草履虫达到高峰时间是 7 天,数量 576 个;酵母培养液达到高峰时间 14 天,数量 104 个。所以短期(如 7 天内 )要获得较多草履虫应选玉米粉培养液,不是酵母培养液,D错误 。
故答案为:D。
【答案】4.C
5.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4.A、水生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正确 。
B、水生植物吸收水中氮、磷,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B 正确 。
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促进能量流动,不是能量循环,C 错误 。
D、水生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利于生态系统稳定,D 正确 。
故答案为:C。
5.A、食物链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水生植物 ),接着是初级消费者(鲢鱼 ),然后是次级消费者(黑鹳 ),即水生植物→鲢鱼→黑鹳,符合题意。
B、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箭头应指向捕食者,C 选项箭头方向错误,不符合题意。
D、微生物属于分解者,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6.D
7.B
8.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被子植物
【解析】(1)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或胚乳吸收或转运营养物质给胚芽、胚根和胚轴,所以,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6.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花生有根、茎、叶等器官,不是藻类植物,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花生靠种子繁殖,不是蕨类植物,不符合题意。
C、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花生种子外有果皮(花生壳等 )包被,不是裸子植物,不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花生符合,属于被子植物,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7.花生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中子叶储存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营养来自子叶,B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8.A、幼苗有叶,叶中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 正确 。
B、子房膨大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不是子房膨大形成种子,B 错误 。
C、合理密植可保证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利于生长,C 正确 。
D、适量施肥能为花生提供无机盐,促进生长,D 正确 。
故答案为:B。
【答案】9.D
10.A
【知识点】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9.A、调节灯管高度,改变灯管与金鱼藻距离,能改变光照强度,A 正确 。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水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影响光合作用,B 正确。
C、灯管调至第 1 级时,金鱼藻每分钟产生气泡(氧气 )数量最多,说明光合作用最强,C 正确 。
D、金鱼藻在有光时,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D 错误 。
故答案为:D。
10.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收集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11.C
12.B
13.D
【知识点】血管;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动物体的器官
【解析】(1)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动物的器官举例:心脏、唾液腺、一块骨、一块肌肉、皮肤等都是器官。
(2)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
11.A、细胞是基本单位,心脏由多种细胞组成,不是单一细胞,A不符合题意。
B、组织是形态功能相似的细胞群,心脏有心肌、结缔等多种组织,并非单一组织,B不符合题意。
C、心脏由心肌(收缩 )、结缔(支撑 )、神经(调节 )等组织构成,能完成泵血功能,符合 “器官” 定义,C符合题意。
D、系统是多个器官协同工作的组合,心脏只是一个器官,不是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A、动脉管壁厚、血流快,管腔相对粗,允许多种血细胞通过,A不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管壁极薄、管腔细,仅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利于物质交换,符合描述,B符合题意。
C、静脉管壁薄、管腔粗,血流慢,允许多种血细胞通过,C 不符合题意。
D、依据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的特点,可判断是毛细血管,不是无法判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A、斑马鱼幼鱼的成本较低,容易获得,这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一个显著优点,不符合题意。
B、斑马鱼幼鱼通体透明,色素干扰少,这使得在实验中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内部结构和生理过程,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另一个优点,不符合题意。
C、斑马鱼幼鱼个体小,这使得在实验中可以更容易地观察全身血液流动等生理现象,这也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一个优点,不符合题意。
D、观察斑马鱼幼鱼的实验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因此说观察无需借助工具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4.A
15.A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
(2)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4.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等作用,形成尿液,符合题意。
B、输尿管是输送尿液到膀胱的管道,不符合题意。
C、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不符合题意。
D、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15.A、①是肾小球,滤过作用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不是滤过所有物质,A 错误 。
B、②是肾小囊,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 ②中的原尿中含有葡萄糖 ,B 正确 。
C、③是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其重吸收营养物质,C 正确 。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D 正确 。
故答案为:A。
【答案】16.B
17.C
18.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眼的卫生保健
【解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16.A、瞳孔对光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非条件 )反射,A 正确 。
B、从图中可知,神经中枢位于脑干,不是大脑皮层,B 错误 。
C、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此反射中效应器主要是瞳孔括约肌,C 正确 。
D、强光下瞳孔缩小,可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弱强光对视网膜的刺激,D 正确 。
故答案为:B。
17.A、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结构,起折射作用,不是成像部位,不符合题意。
B、晶状体起折射光线、调节焦距作用,帮助成像,但不是成像部位,不符合题意。
C、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光线经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符合题意。
D、视神经是传导神经冲动的,不是成像部位,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18.A、保持正确坐姿和阅读距离,利于预防近视,不符合题意。
B、在强光直射下看书,光线过强会损伤视网膜等,不利于眼健康,符合题意。
C、用眼后远眺,能放松睫状体,缓解眼疲劳,不符合题意。
D、定期视力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9.B
20.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9.A、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果蝇体细胞也不例外,A 正确 。
B、由图可知,果蝇体细胞有 4 对染色体(3 对常染色体 + 1 对性染色体 ),不是 3 对,B 错误 。
C、性染色体组成为 XY,该果蝇为雄性,C 正确 。
D、雄性果蝇可产生含 X 和含 Y 的两种生殖细胞,D 正确
故答案为:B。
20.Ⅱ 组亲本都是长翅,子代出现残翅,说明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 ee ),亲本长翅都含 e 基因,且长翅是显性性状,所以亲本长翅基因型都是 Ee 。遗传图解:
所以子代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 EE 或 Ee,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21.A
22.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防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1)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21.A、小菜蛾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不是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体节构成,如蚯蚓 ),A 错误 。
B、生物生长发育起点是①受精卵,小菜蛾也不例外,B 正确 。
C、②幼虫和④成虫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C 正确 。
D、小菜蛾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 正确 。
故答案为:A。
22.A、利用光线诱捕成虫,属于物理防治,对生态安全影响小,不符合题意。
B、释放天敌昆虫,属于生物防治,能控制小菜蛾数量且环保,不符合题意 。
C、长期大量喷洒农药,会污染环境、杀死害虫天敌、使害虫抗药性增强,还可能残留危害人体,不利于生态安全,符合题意 。
D、适量使用性外激素诱捕,属于生物防治手段,干扰交配,减少繁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23.D
24.B
25.A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3.A、从图中 “食物” 途径可知,食用含微塑料的食物是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A 不符合题意。
B、图中 “空气” 途径表明,吸入空气中的微塑料可进入人体,B 不符合题意。
C、依据图中 “饮用水” 途径,饮用含有微塑料的水是进入人体的方式,C 不符合题意。
D、皮肤一般不能直接吸收微塑料(微塑料无法通过皮肤的屏障作用进入人体 ),图中也未体现该途径,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4.A、从图中看,水温从 90℃到 100℃,沉淀效率折线迅速上升,说明沉淀效率迅速升高,A 正确 。
B、即使煮沸,水中仍有悬浮微塑料(如 100℃时还有一定浓度 ),不能完全去除,B 错误 。
C、煮沸时沉淀效率上升,说明悬浮微塑料随沉淀物沉淀,C 正确 。
D、沉淀物含微塑料,去除后饮用可减少摄入,D 正确 。
故答案为:B。
25.A、塑料制品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完全不生产和使用不现实(如医疗、科技等领域需合理使用 ),A 不合理 。
B、对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可减少塑料垃圾,降低微塑料污染,B 合理 。
C、购物用布袋或纸袋,减少塑料袋使用,进而减少微塑料产生,C 合理 。
D、政府颁布 “限塑令”,能从政策层面减少塑料使用和污染,D 合理 。
故答案为:A。
26.【答案】(1)株高、生物量(或鲜重);乙(含无机盐的培养液);无机盐;氧气;呼吸
(2)轻质、可漂浮且无毒性;间距合理(避免遮光)、固定稳固
(3)增氧装置或定期换水系统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 要判断空心菜生长情况,可测量株高、生物量(或鲜重 ) 等数据,因为这些指标能直观反映植物生长状态 。 甲组用蒸馏水(几乎无无机盐 ),乙组用池塘水(含无机盐 )。实验结果乙组 “长势旺盛、叶片鲜绿”,说明乙组(含无机盐的池塘水 ) 更利于生长,进而推知空心菜生长需要无机盐 。 实验未换水,水中氧气会因根的呼吸作用消耗而减少。根部缺氧会影响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为根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导致根部无法正常代谢,出现腐烂。
(2)装置要漂浮在水面,所以材质需轻质、可漂浮 ;同时接触植物和水体,不能有毒害,需无毒性 ,这样才不会影响空心菜生长和污染环境。间距方面,要间距合理 ,避免幼苗间遮光,保证每株都能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上,需固定稳固 ,防止幼苗倒伏,保障其正常生长。
(3) 空心菜生长需要氧气(之前实验中根部腐烂因缺氧 ),以及持续的营养供应。所以可增加增氧装置 (补充水中氧气,避免根部缺氧腐烂 );或设置定期换水系统 (更新水体,补充氧气和无机盐,维持适宜生长环境 ),满足空心菜长期生长需求。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27.【答案】(1)导管
(2)DNA(或遗传物质);高盐碱性;品种 a(含基因 T)在高盐碱环境成活率显著高于 a'(无基因 T),证明基因 T 增强 耐盐碱性
(3)b、c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1) 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高粱通过导管将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
(2) ①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要比较基因,需提取细胞核中的DNA(或遗传物质 ) 。
② 实验目的是验证基因 T 与耐盐碱性的关系,所以应将幼苗种植在高盐碱环境中(模拟盐碱地条件,凸显基因 T 的作用 )。
③ 从图 1 看,品种 a(含基因 T )生长状况好于 a’(无基因 T );图 2 中 a 成活率显著高于 a’。说明品种 a(含基因 T )在高盐碱环境成活率显著高于 a’(无基因 T ),证明基因 T 增强耐盐碱性 ,支持推测。
(3)a 选项:品种 a’无基因 T,耐盐碱性弱,在盐碱地大面积种植可能生长不良,不合理。
b 选项:寻找其他耐盐碱相关基因,能丰富耐盐碱机制研究,合理。
c 选项: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中找类似基因并验证功能,可拓展基因 T 的应用,利于改良其他作物耐盐性,合理。
故答案为:b、c 。
【分析】(1)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细胞,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28.【答案】(1)飞沫;传染源
(2)行人密度、行走速度;行人密度;a、b、c、d
(3)传播途径;限流、佩戴口罩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 (咳嗽、打喷嚏产生 )或接触传播;流感患者能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 (病原体是病毒本身,患者是传播源头 )。
(2) ① 模型中横轴体现 “行人停留时间、病毒传播距离” 等(关联行人密度、行走速度 ),所以行人感染概率与行人密度、行走速度有关;从曲线变化看,行人密度的影响更显著,故行人密度对感染概率影响更大。
② 验证模型可靠性需多场景数据(a:多个地铁站验证 )、与其他模型对比(b:参考已验证模型 );完善模型要考虑更多变量,如行走速度(c )、环境因素(d:温度、湿度对病毒的影响 ),所以选a、b、c、d 。
(3) 改善通风、定期消毒,能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高峰时段行人密集,限流可降低密度,戴口罩能减少病毒吸入,所以措施是限流、佩戴口罩 。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9.【答案】(1)健康人
(2)晚餐时间(或饮食规律)
(3)小肠;对比图2实验结果:第一次实验(睡前4小时口服葡萄糖)中,血糖浓度更高且下降更慢,胰岛素浓度相对较低。长期如此,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使血糖调节能力下降,所以长期睡前4小时口服葡萄糖(即第一次实验的就餐模式)更易患糖尿病,理由是这种情况下血糖浓度过高且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长期会损伤血糖调节机制。;实验时间 B(不规则就餐)更易患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延迟且浓度低,长期致胰岛功能受损
(4)规律饮食,避免餐间长时间空腹
【知识点】激素调节;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1)本实验研究就餐时间对血糖调节的影响,应招募健康人作为志愿者。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存在异常,会干扰实验结果,健康人能更准确反映就餐时间对正常血糖调节的影响。
(2)据图1可知,两次实验的区别在于口服葡萄糖(替代晚餐)的时间,第一次是睡前4小时,第二次是睡前1小时,所以该实验研究口服葡萄糖(替代晚餐)的时间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3)①葡萄糖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这是因为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糖浓度快速升高会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调节血糖稳定。
②对比图2实验结果:第一次实验(睡前4小时口服葡萄糖)中,血糖浓度更高且下降更慢,胰岛素浓度相对较低。长期如此,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使血糖调节能力下降,所以长期睡前4小时口服葡萄糖(即第一次实验的就餐模式)更易患糖尿病,理由是这种情况下血糖浓度过高且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长期会损伤血糖调节机制。
(4)从健康生活角度,预防糖尿病应饮食规律,避免长时间空腹后大量进食或合理安排就餐时间,保持规律进餐,这样能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减轻胰岛负担。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30.【答案】(1)上呼吸道;气体交换
(2)大于
(3)加湿空气、过滤灰尘(基于呼吸道清洁功能);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4)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空气湿润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呼吸系统的作用
【解析】【解答】(1) OSAHS 患者打鼾,通常是由于上呼吸道堵塞,使外界与肺的气体交换受阻。气体交换不畅,氧气进入减少,从而导致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引起机体不良症状。
(2)无创式呼吸机工作时将气流送入呼吸道,要实现气流送入,此时通气管内气压大于呼吸道内气压,这样才能推动气体进入呼吸道。
(3) 呼吸道具有清洁、湿润空气等功能。基于此,无创式呼吸机可以增加加湿空气(起到湿润空气的作用 )、过滤灰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 )的功能;同时,为了更好地监测患者呼吸相关情况,还可以增加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患者血液中氧气含量等信息 。
(4) 文章中提到引发打鼾的原因与肥胖、饮酒、吸烟、空气干燥等因素有关。那么针对这些原因,就可以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比如控制体重(针对肥胖因素 )、戒烟限酒(针对饮酒、吸烟因素 )、保持空气湿润(针对空气干燥因素 )等 。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 / 1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生物真题
(2024·丰台)生物小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如下图),并通过实验研究两种培养液对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影响。请回答下面小题。
1.控制草履虫发育和遗传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B.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每天取样计数,统计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培养液 达到高峰时间/天 达到高峰数量/个
玉米粉培养液 7 576
酵母培养液 14 104
A.该实验的变量是草履虫培养液类型
B.两种草履虫培养液应置于相同环境
C.每种培养液做3组可以提高准确性
D.短期获得较多草履虫选酵母培养液
【答案】1.D
2.C
3.D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1.A、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壁,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主要起控制物质进出等作用,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但不是控制发育和遗传的结构,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所以控制草履虫发育和遗传的结构是细胞核,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2.A、草履虫通过表膜(细胞膜 )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A 正确 。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B 正确 。
C、草履虫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异养,C 错误 。
D、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3.A、实验研究两种培养液对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影响,变量是培养液类型(玉米粉培养液和酵母培养液 ),A正确。
B、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培养液不同,其他环境条件(温度、光照等 )应相同,两种培养液置于相同环境,B正确 。
C、每种培养液做 3 组,进行重复实验,可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准确性,C正确 。
D、从表格看,玉米粉培养液中草履虫达到高峰时间是 7 天,数量 576 个;酵母培养液达到高峰时间 14 天,数量 104 个。所以短期(如 7 天内 )要获得较多草履虫应选玉米粉培养液,不是酵母培养液,D错误 。
故答案为:D。
(2024·丰台)在永定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引入水生植物既能够吸收水中过多的氣、磷,也能吸引黑鹤等鸟类在此生活,增加生物多样性。请回答下面小题。
4.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吸收水中氮、磷,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
D.增加生物多样性,利于生态系统稳定
5.黑鹤以鲢鱼等鱼类为食,鲢鱼以水生植物为食。据此可写出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水生植物→鲢鱼→黑鹤
B.阳光→水生植物一链鱼一黑鹤
C.黑鹤→鲢鱼→水生植物
D.水生植物→鲢鱼→黑鹳→微生物
【答案】4.C
5.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4.A、水生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正确 。
B、水生植物吸收水中氮、磷,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B 正确 。
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促进能量流动,不是能量循环,C 错误 。
D、水生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利于生态系统稳定,D 正确 。
故答案为:C。
5.A、食物链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水生植物 ),接着是初级消费者(鲢鱼 ),然后是次级消费者(黑鹳 ),即水生植物→鲢鱼→黑鹳,符合题意。
B、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箭头应指向捕食者,C 选项箭头方向错误,不符合题意。
D、微生物属于分解者,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4·丰台)小林以花生为材料开展植物栽培实践活动,绘制并记录了花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面小题。
6.花生在植物分类上属于(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7.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
A.种皮 B.子叶 C.胚芽 D.胚轴
8.下列有关花生生长发育过程及管理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子房膨大形成种子
C.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光 D.适量施肥促进生长
【答案】6.D
7.B
8.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被子植物
【解析】(1)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或胚乳吸收或转运营养物质给胚芽、胚根和胚轴,所以,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6.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花生有根、茎、叶等器官,不是藻类植物,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花生靠种子繁殖,不是蕨类植物,不符合题意。
C、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花生种子外有果皮(花生壳等 )包被,不是裸子植物,不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花生符合,属于被子植物,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7.花生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中子叶储存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营养来自子叶,B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8.A、幼苗有叶,叶中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 正确 。
B、子房膨大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不是子房膨大形成种子,B 错误 。
C、合理密植可保证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利于生长,C 正确 。
D、适量施肥能为花生提供无机盐,促进生长,D 正确 。
故答案为:B。
(2024·丰台)生物小组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当LED灯管调至第1级时,
金鱼藻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量最多。请回答下面小题。
9.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节灯管的高度可以改变光照强度
B.水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影响光合作用
C.灯管调至第1级时,光合作用最强
D.该过程中金鱼藻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10.收集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氮气
【答案】9.D
10.A
【知识点】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9.A、调节灯管高度,改变灯管与金鱼藻距离,能改变光照强度,A 正确 。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水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影响光合作用,B 正确。
C、灯管调至第 1 级时,金鱼藻每分钟产生气泡(氧气 )数量最多,说明光合作用最强,C 正确 。
D、金鱼藻在有光时,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D 错误 。
故答案为:D。
10.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收集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4·丰台)同学们选用成本低、通体透明的斑马鱼幼鱼作为实验材料,观察其全身血管和血液
流动情况。观察结果及血液流动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如下图。请回答下面小题。
11.斑马鱼心脏不断跳动为血液流动提供了动力。在动物体结构层次中,心脏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2.血管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②是( )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无法判断
13.与金鱼相比,选择斑马鱼幼鱼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包括( )
A.成本较低,容易获得 B.通体透明,色素干扰少
C.个体小,易观察全身血液流动 D.观察无需借助工具
【答案】11.C
12.B
13.D
【知识点】血管;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动物体的器官
【解析】(1)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动物的器官举例:心脏、唾液腺、一块骨、一块肌肉、皮肤等都是器官。
(2)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
11.A、细胞是基本单位,心脏由多种细胞组成,不是单一细胞,A不符合题意。
B、组织是形态功能相似的细胞群,心脏有心肌、结缔等多种组织,并非单一组织,B不符合题意。
C、心脏由心肌(收缩 )、结缔(支撑 )、神经(调节 )等组织构成,能完成泵血功能,符合 “器官” 定义,C符合题意。
D、系统是多个器官协同工作的组合,心脏只是一个器官,不是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A、动脉管壁厚、血流快,管腔相对粗,允许多种血细胞通过,A不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管壁极薄、管腔细,仅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利于物质交换,符合描述,B符合题意。
C、静脉管壁薄、管腔粗,血流慢,允许多种血细胞通过,C 不符合题意。
D、依据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的特点,可判断是毛细血管,不是无法判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A、斑马鱼幼鱼的成本较低,容易获得,这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一个显著优点,不符合题意。
B、斑马鱼幼鱼通体透明,色素干扰少,这使得在实验中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内部结构和生理过程,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另一个优点,不符合题意。
C、斑马鱼幼鱼个体小,这使得在实验中可以更容易地观察全身血液流动等生理现象,这也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一个优点,不符合题意。
D、观察斑马鱼幼鱼的实验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因此说观察无需借助工具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4·丰台)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绝大部分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请回答下面小题。
14.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15.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可滤过血浆中所有物质 B.②中的原尿中含有葡萄糖
C.③长而弯曲有利于重吸收 D.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答案】14.A
15.A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
(2)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4.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等作用,形成尿液,符合题意。
B、输尿管是输送尿液到膀胱的管道,不符合题意。
C、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不符合题意。
D、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15.A、①是肾小球,滤过作用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不是滤过所有物质,A 错误 。
B、②是肾小囊,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 ②中的原尿中含有葡萄糖 ,B 正确 。
C、③是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其重吸收营养物质,C 正确 。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D 正确 。
故答案为:A。
(2024·丰台)眼是感知光的器官,通过改变瞳孔大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量。请回答下面小题。
16.瞳孔的大小随入射光线的强弱发生改变,称为瞳孔对光反射。据下图分析,关于
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 B.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效应器主要是瞳孔括约肌 D.可减弱强光对视网膜的刺激
17.光线进入眼球后,形成物像的部位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视神经
18.下列做法不利于青少年眼健康的是( )
A.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阅读距离 B.在强光直射下看书
C.用眼一段时间后远眺几分钟 D.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答案】16.B
17.C
18.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眼的卫生保健
【解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16.A、瞳孔对光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非条件 )反射,A 正确 。
B、从图中可知,神经中枢位于脑干,不是大脑皮层,B 错误 。
C、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此反射中效应器主要是瞳孔括约肌,C 正确 。
D、强光下瞳孔缩小,可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弱强光对视网膜的刺激,D 正确 。
故答案为:B。
17.A、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结构,起折射作用,不是成像部位,不符合题意。
B、晶状体起折射光线、调节焦距作用,帮助成像,但不是成像部位,不符合题意。
C、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光线经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符合题意。
D、视神经是传导神经冲动的,不是成像部位,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18.A、保持正确坐姿和阅读距离,利于预防近视,不符合题意。
B、在强光直射下看书,光线过强会损伤视网膜等,不利于眼健康,符合题意。
C、用眼后远眺,能放松睫状体,缓解眼疲劳,不符合题意。
D、定期视力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丰台)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请回答下面小题。
19.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下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B.果蝇体细胞中有3对染色体
C.该果蝇个体的性别为雄性 D.该果蝇可产生两种生殖细胞
20.果蝇翅型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组合和结果如下表所示。若用E、e表示控制翅型的基因,则II组中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 )
组别 亲本 子代
长翅 残翅
I 长翅X残翅 17 0
II 长翅X长翅 130 56
A.EE B.Ee C.ee D. EE 或Ee
【答案】19.B
20.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9.A、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果蝇体细胞也不例外,A 正确 。
B、由图可知,果蝇体细胞有 4 对染色体(3 对常染色体 + 1 对性染色体 ),不是 3 对,B 错误 。
C、性染色体组成为 XY,该果蝇为雄性,C 正确 。
D、雄性果蝇可产生含 X 和含 Y 的两种生殖细胞,D 正确
故答案为:B。
20.Ⅱ 组亲本都是长翅,子代出现残翅,说明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 ee ),亲本长翅都含 e 基因,且长翅是显性性状,所以亲本长翅基因型都是 Ee 。遗传图解:
所以子代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 EE 或 Ee,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4·丰台)小菜蛾幼虫专门啫食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西兰花等),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请回答下面小题。
21.小菜蛾的发育过程如右下所示,下列关于小菜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 B.生长发育的起点是①受精卵
C.②与④生活习性有一定差异 D.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2.从生态安全角度分析,下列防治小菜蛾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利用光线诱捕成虫 B.合理释放其天敌昆虫
C.长期大量喷洒农药 D.适量使用性外激素诱捕
【答案】21.A
22.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防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1)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21.A、小菜蛾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不是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体节构成,如蚯蚓 ),A 错误 。
B、生物生长发育起点是①受精卵,小菜蛾也不例外,B 正确 。
C、②幼虫和④成虫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C 正确 。
D、小菜蛾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 正确 。
故答案为:A。
22.A、利用光线诱捕成虫,属于物理防治,对生态安全影响小,不符合题意。
B、释放天敌昆虫,属于生物防治,能控制小菜蛾数量且环保,不符合题意 。
C、长期大量喷洒农药,会污染环境、杀死害虫天敌、使害虫抗药性增强,还可能残留危害人体,不利于生态安全,符合题意 。
D、适量使用性外激素诱捕,属于生物防治手段,干扰交配,减少繁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4·丰台)微塑料(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机体损伤。请回答下面小题。
23.如图1所示,微塑料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不包括( )
A.食用含微塑料的食物 B.吸入空气中的微塑料
C.饮用含有微塑料的水 D.皮肤直接吸收微塑料
24.研究人员模拟含有微塑料的自来水煮沸过程,测量水中悬浮的微塑料浓度和沉淀物的沉淀效率,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温从90℃到100℃,沉淀效率迅速升高
B.将自来水煮沸,可完全去除水中的微塑料
C.煮沸过程中,悬浮的微塑料随沉淀物沉淀
D.去除沸水沉淀物后饮用可减少微塑料摄入
25.下列关于降低微塑料污染建议中不合理的是( )
A.不生产和使用塑料制品 B.对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
C.购物时使用布袋或纸袋 D.政府颁布相应“限塑令”
【答案】23.D
24.B
25.A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3.A、从图中 “食物” 途径可知,食用含微塑料的食物是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A 不符合题意。
B、图中 “空气” 途径表明,吸入空气中的微塑料可进入人体,B 不符合题意。
C、依据图中 “饮用水” 途径,饮用含有微塑料的水是进入人体的方式,C 不符合题意。
D、皮肤一般不能直接吸收微塑料(微塑料无法通过皮肤的屏障作用进入人体 ),图中也未体现该途径,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4.A、从图中看,水温从 90℃到 100℃,沉淀效率折线迅速上升,说明沉淀效率迅速升高,A 正确 。
B、即使煮沸,水中仍有悬浮微塑料(如 100℃时还有一定浓度 ),不能完全去除,B 错误 。
C、煮沸时沉淀效率上升,说明悬浮微塑料随沉淀物沉淀,C 正确 。
D、沉淀物含微塑料,去除后饮用可减少摄入,D 正确 。
故答案为:B。
25.A、塑料制品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完全不生产和使用不现实(如医疗、科技等领域需合理使用 ),A 不合理 。
B、对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可减少塑料垃圾,降低微塑料污染,B 合理 。
C、购物用布袋或纸袋,减少塑料袋使用,进而减少微塑料产生,C 合理 。
D、政府颁布 “限塑令”,能从政策层面减少塑料使用和污染,D 合理 。
故答案为:A。
26.(2024·丰台)某校园池塘水体无机盐含量较高,为充分利用该水体资源,生物小组开展了“设计漂浮装置,无土栽培空心菜”实践活动。实践记录单如下,请将该记录单补充完整。
实践记录单
(1)探究空心菜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选用生长状况良好的空心菜幼苗分为两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1。
★通过测量空心菜植株的 等数据,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 组更利于空心菜生长。说明空心菜的生长需要一定量的 。
★由于实验期间未换水,实验后期有的空心菜根部出现腐烂情况。推测原因可能是水中 (填气体名称)含量不足,影响了其根部的 作用。
(2)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漂浮式无土栽培装置,如图2。
★该装置的主体是漂浮板,其材质的要求为: 。
★在漂浮板上定植空心菜幼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3)装置的改进与升级
★为进一步满足空心菜生长的需求,根据探究实验结果及相关知识,在图2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或改进的装置有: 。
【答案】(1)株高、生物量(或鲜重);乙(含无机盐的培养液);无机盐;氧气;呼吸
(2)轻质、可漂浮且无毒性;间距合理(避免遮光)、固定稳固
(3)增氧装置或定期换水系统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 要判断空心菜生长情况,可测量株高、生物量(或鲜重 ) 等数据,因为这些指标能直观反映植物生长状态 。 甲组用蒸馏水(几乎无无机盐 ),乙组用池塘水(含无机盐 )。实验结果乙组 “长势旺盛、叶片鲜绿”,说明乙组(含无机盐的池塘水 ) 更利于生长,进而推知空心菜生长需要无机盐 。 实验未换水,水中氧气会因根的呼吸作用消耗而减少。根部缺氧会影响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为根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导致根部无法正常代谢,出现腐烂。
(2)装置要漂浮在水面,所以材质需轻质、可漂浮 ;同时接触植物和水体,不能有毒害,需无毒性 ,这样才不会影响空心菜生长和污染环境。间距方面,要间距合理 ,避免幼苗间遮光,保证每株都能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上,需固定稳固 ,防止幼苗倒伏,保障其正常生长。
(3) 空心菜生长需要氧气(之前实验中根部腐烂因缺氧 ),以及持续的营养供应。所以可增加增氧装置 (补充水中氧气,避免根部缺氧腐烂 );或设置定期换水系统 (更新水体,补充氧气和无机盐,维持适宜生长环境 ),满足空心菜长期生长需求。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27.(2024·丰台)为了有效利用盐碱地,我国科研人员选择了高梁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研究。
(1)高粱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将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供植株利用。
(2)收集不同品种的高粱进行实验。
①分别提取细胞核中的 ,通过对其上的基因进行比较分析,推测基因T与高梁的耐盐碱性有关。
②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将高粱品种a的基因T去除,获得高粱品种a',然后将生长情况相同的品种a和a'幼苗种植在 (填“高盐碱”或“低盐碱”)环境中
③14天后,记录它们在该环境中的生长情况(如图1)和成活率(如图2)。据此分析,实验结果支持推测,理由是 。
(3)科研人员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研究,其中合理的是 (多选)。
a.在盐碱地试验田大面积种植高粱品种a',监测其生长状况和产量
b.在高粱中寻找并验证是否还有其他与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
c.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中寻找与基因T类似的基因,并验证其功能
【答案】(1)导管
(2)DNA(或遗传物质);高盐碱性;品种 a(含基因 T)在高盐碱环境成活率显著高于 a'(无基因 T),证明基因 T 增强 耐盐碱性
(3)b、c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1) 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高粱通过导管将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
(2) ①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要比较基因,需提取细胞核中的DNA(或遗传物质 ) 。
② 实验目的是验证基因 T 与耐盐碱性的关系,所以应将幼苗种植在高盐碱环境中(模拟盐碱地条件,凸显基因 T 的作用 )。
③ 从图 1 看,品种 a(含基因 T )生长状况好于 a’(无基因 T );图 2 中 a 成活率显著高于 a’。说明品种 a(含基因 T )在高盐碱环境成活率显著高于 a’(无基因 T ),证明基因 T 增强耐盐碱性 ,支持推测。
(3)a 选项:品种 a’无基因 T,耐盐碱性弱,在盐碱地大面积种植可能生长不良,不合理。
b 选项:寻找其他耐盐碱相关基因,能丰富耐盐碱机制研究,合理。
c 选项: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中找类似基因并验证功能,可拓展基因 T 的应用,利于改良其他作物耐盐性,合理。
故答案为:b、c 。
【分析】(1)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细胞,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28.(2024·丰台)地铁出行是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之一。在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高发季节,地铁站存在一定的流感传播风险,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当流感患者进入地铁站内时,患者咳嗽或打喷嚏会导致流感病毒通过 或接触等途径传播,流感患者会成为站内流感传播的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为研究地铁站内流感病毒传播,科研人员建构了下图所示模型。
①分析模型可知,行人感染概率与 有关,且其中 对感染概率的影响相对更大。
②为检验该模型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完善模型,可以开展的工作包括: (多选)。
a.在多个地铁站内收集数据进行验证
b.与其他已验证的模型进行比较
c.分析行走速度与病毒传播关系
d.分析环境对病毒存活和传播的影响
(3)基于上述模型,为了降低行人感染概率,可以改善站内通风系统、定期消毒,切断 。此外,在高峰时段可对行人采取的措施有: 。
【答案】(1)飞沫;传染源
(2)行人密度、行走速度;行人密度;a、b、c、d
(3)传播途径;限流、佩戴口罩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 (咳嗽、打喷嚏产生 )或接触传播;流感患者能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 (病原体是病毒本身,患者是传播源头 )。
(2) ① 模型中横轴体现 “行人停留时间、病毒传播距离” 等(关联行人密度、行走速度 ),所以行人感染概率与行人密度、行走速度有关;从曲线变化看,行人密度的影响更显著,故行人密度对感染概率影响更大。
② 验证模型可靠性需多场景数据(a:多个地铁站验证 )、与其他模型对比(b:参考已验证模型 );完善模型要考虑更多变量,如行走速度(c )、环境因素(d:温度、湿度对病毒的影响 ),所以选a、b、c、d 。
(3) 改善通风、定期消毒,能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高峰时段行人密集,限流可降低密度,戴口罩能减少病毒吸入,所以措施是限流、佩戴口罩 。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9.(2024·丰台)医者云“膳馔有度千般好,饮食失宜百病生”。适量、有规律的饮食是健康的重要基础。研究者将招募的志愿者先后进行两次实验,研究就餐时间对血糖调节的影响,过程如图1。
(1)研究者应招募 (填“健康人”或“糖尿病患者”作为志愿者,最符合本研究开展的要求。
(2)据图1可知,该实验研究 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3)研究者测定得到两次实验志愿者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的结果,如图2。
①据图2结果分析,志愿者口服葡萄糖后,葡萄糖主要在 内被吸收进入血液,引起血糖浓度快速升高。这种变化会引起 (填“胰腺”或“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以调节血糖稳定。
②通过对比图2实验结果,推测若长期按照图1实验时间就餐,哪种情况更易患糖尿病,并阐述理由: 。
(4)结合上述研究,从健康生活的角度提出一条生活中预防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
【答案】(1)健康人
(2)晚餐时间(或饮食规律)
(3)小肠;对比图2实验结果:第一次实验(睡前4小时口服葡萄糖)中,血糖浓度更高且下降更慢,胰岛素浓度相对较低。长期如此,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使血糖调节能力下降,所以长期睡前4小时口服葡萄糖(即第一次实验的就餐模式)更易患糖尿病,理由是这种情况下血糖浓度过高且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长期会损伤血糖调节机制。;实验时间 B(不规则就餐)更易患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延迟且浓度低,长期致胰岛功能受损
(4)规律饮食,避免餐间长时间空腹
【知识点】激素调节;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1)本实验研究就餐时间对血糖调节的影响,应招募健康人作为志愿者。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存在异常,会干扰实验结果,健康人能更准确反映就餐时间对正常血糖调节的影响。
(2)据图1可知,两次实验的区别在于口服葡萄糖(替代晚餐)的时间,第一次是睡前4小时,第二次是睡前1小时,所以该实验研究口服葡萄糖(替代晚餐)的时间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3)①葡萄糖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这是因为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糖浓度快速升高会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调节血糖稳定。
②对比图2实验结果:第一次实验(睡前4小时口服葡萄糖)中,血糖浓度更高且下降更慢,胰岛素浓度相对较低。长期如此,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使血糖调节能力下降,所以长期睡前4小时口服葡萄糖(即第一次实验的就餐模式)更易患糖尿病,理由是这种情况下血糖浓度过高且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长期会损伤血糖调节机制。
(4)从健康生活角度,预防糖尿病应饮食规律,避免长时间空腹后大量进食或合理安排就餐时间,保持规律进餐,这样能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减轻胰岛负担。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30.(2024·丰台)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打鼾背后的科学
打鼾,这种在睡眠中常见的现象,意味着睡得香吗?其实不然,这是睡眠呼吸障碍
的典型症状。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的。此时,吸入的气流受阻形成涡流,振动软组织,形成鼾声,如图1所示。
如果打鼾伴随着呼吸暂停,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简称“OSAHS”)的表现。这是一种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疾病。
OSAHS会诱发多个器官功能的损伤,且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统计,患该病的人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3倍。患者不仅影响旁人睡眠,自己的睡眠质量也不好——经常会出现困倦、嗜睡、乏力、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
对于OSAHS严重的患者,医生建议睡眠时佩戴无创式呼吸机止鼾,如图2所示。这一辅助设备能够持续将气流送入呼吸道,给其一个压力支撑。相当于打通呼吸道中的阻塞,使患者在睡觉时不再打鼾、憋气,从而改善其睡眠质量。
引发上述病症并打鼾的原因其实很复杂,与肥胖、饮酒、吸烟、年龄增长、过敏、空气干燥等因素有关。了解打鼾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止鼾方法,对于促进健康睡眠至关重要。
(1)OSAHS患者打鼾,通常是由于 堵塞,使外界与肺的受阻,从而导致血液中的含氧量 ,引起机体不良症状。
(2)无创式呼吸机工作时将气流送入呼吸道,此时通气管内气压 (填“小于”或“大于”呼吸道内气压。
(3)结合呼吸道的功能,并考虑呼吸监测等因素,分析无创式呼吸机可以增加的功能有 。
(4)根据文章信息,提出预防打鼾的建议: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上呼吸道;气体交换
(2)大于
(3)加湿空气、过滤灰尘(基于呼吸道清洁功能);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4)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空气湿润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呼吸系统的作用
【解析】【解答】(1) OSAHS 患者打鼾,通常是由于上呼吸道堵塞,使外界与肺的气体交换受阻。气体交换不畅,氧气进入减少,从而导致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引起机体不良症状。
(2)无创式呼吸机工作时将气流送入呼吸道,要实现气流送入,此时通气管内气压大于呼吸道内气压,这样才能推动气体进入呼吸道。
(3) 呼吸道具有清洁、湿润空气等功能。基于此,无创式呼吸机可以增加加湿空气(起到湿润空气的作用 )、过滤灰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 )的功能;同时,为了更好地监测患者呼吸相关情况,还可以增加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患者血液中氧气含量等信息 。
(4) 文章中提到引发打鼾的原因与肥胖、饮酒、吸烟、空气干燥等因素有关。那么针对这些原因,就可以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比如控制体重(针对肥胖因素 )、戒烟限酒(针对饮酒、吸烟因素 )、保持空气湿润(针对空气干燥因素 )等 。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