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9 22:12:13

文档简介

材料三:宋初“始置诸州适别,几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我决,
与守巨(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的目的是什么?(1分)后来
有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1分)
材料四:元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4)为解决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元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1分)元朝负责管辖澎湖和疏球的
机构是什么?(1分)
18.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第一个
第二个
高峰

高峰
发展
指数
184
58975496012791368
年份
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第一个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结合所学指出,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第一个高峰的结束与哪一事件有关?(1分)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了哪一局面的
形成?(1分)
材料二:中国人口变动数据表(局部)
时间
北方人口
南方人口
280年
149万人
65万人
742年
493万人
257万人
1080年
459万人
830万人
(2)根据材料二,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主要原因。(5分)
概括280年以来我国人口情况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4页共6而
材料三:
妆富三足樽承盆
定密孩儿忧
哥富琴瓣口洗
钩密圆花盆
官富贯耳瓶
图一秧马(宋朝时长江中下游
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
图二宋代五大名窑烧制的瓷器
图三北宋纸币
铜板拓片
(3)根据材料三,分领域说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3分)
材料四: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准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一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4)综合以上材料,对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你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或结论。(2分)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19。历史跳动着文化传承的脉搏,让我们穿越历史沧桑,去感悟生生不息的文化之美。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器物之美】
材料一:
①骨耜
②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③宋代蹴鞠铜镜
④清朝金奔巴瓶
(1)请把材料一种相应的图片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中。(4分)
A.反映我国古代开放包容风貌的是(
)
B.反映我国古代竞技健身活动的是(
)
C.反映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D.反映我国古代加强边疆治理的是(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5页共6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抽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6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A
B
C
C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A
C
二、辨析改错(12分)
16.(1)【×】(1分):将“长安”改为“洛阳”(2分)。
(2)【×】(1分):将“风力转动”改为“水力转动”(2分)。
(3)【X】(1分):将“雕版印刷术”改为“活字印刷术”(2分)。
(4)【√】(3分)。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7.(1)科举制:(2分)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
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4分,任意两点即可)
(2)三省六部制。(1分)分化事权。(1分)
(3)与知州分权或防止知州权力过大。(1分)转运使(1分)。
(4)行省制度。(1分)澎湖巡检司。(1分)
18.(1)主要原因: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②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经济快
速发展;③生产技术改进与发展;④人民的辛勤劳作等等(4点,4分)
事件:安史之乱(1分);局面:藩镇割据。(1分)
(2)变化:①总人口不断增加(1分):②北方人口先升后降,南方人口不断增加(1
分);③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超过北方(1分)。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使得总人口增加;魏晋时期和唐宋时期北方
人口大量南迁(2分,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3)①农业方面出现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秧马(1分);②手工业方面是我国瓷器的发展
史上的辉煌时代(1分):③商业方面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1分)。
(4)认识: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2分)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19.(1)A:②B:③C:①D:④(4分)
(2)丝绸之路、“开元盛世”、开封。(3分)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1分)
(3)苏轼:豪迈飘逸。(2分)《红楼梦》。(1分)
(4)王绾:分封制;(1分)李斯:郡县制。(1分)
秦始皇支持李斯。(1分)分封制易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有利于政权稳固。(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