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9 19:0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抽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1.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10分)
(1)诗人喜欢登高望远,感慨人生与自然。陈子昂登台远眺,写下“ , ”(《登幽州台歌》),抒发了他感怀时光流逝、生命孤独的悲戚之情;杜甫仰望泰山之巅,写下了“ , ”(《望岳》),展现了他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的高远之志;王安石登上飞来峰顶,写下了“ , ”(《登飞来峰》),体现了他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人生之志。
(2)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木兰诗》中“ , ”两句夸张地写出木兰千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英姿,表现了她为国征战的赤子之心;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 写下“ , ”两句,以新奇的比喻,移情于物,表达了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大事,不忘报国之志。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小题。(13分)
青春获得了胜利。伤寒没能夺走他的生命。这已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他已能够miǎn强站起来,chàn巍巍地扶着墙壁,试着在房间里走动了。他让母亲搀扶着走到窗口,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已开始融化,雪水汇成的小水洼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外面已经是冰雪消融的早春天气了。
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麻雀,它不时用机敏的小眼睛偷看他一眼。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miǎn( )强 chàn( )巍巍 搀( )扶 胸脯( )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扶着墙壁 ”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苍白消瘦 B. 闪闪发亮
C. 紧靠窗户 D. 冰雪消融
(3)下列诗句与文段中画横线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明月来相照 B. 回乐烽前沙似雪
C. 造化钟神秀 D. 草树知春不久归
(4)以上文段节选自小说《 》,作者是苏联作家 ,文段中的“他”是 (人物)。小说写了他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展现了他 、 的精神品质。(5分)
3. 育才中学开展“走进语文生活·传承文化瑰宝”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2分)
(1)【寻最美对联】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下面是小包从合肥的各个旅游景点搜集到的对联,可是粗心的小包却将四副对联抄错了三副。请你根据所学的对联知识,选出这四副对联中抄写正确的一副。( )(2分)
A. 清风净宇宙,月明朗乾坤。(包公园)
B. 风调雨顺福滔天,金玉满堂祈福报。(城隍庙)
C. 常留正气阅沧桑,试掬清泉荐华藻。(包公园)
D. 威风几度雄江左,豪气千秋贯日间。(逍遥津公园)
(2)【写最炫广告】小和想在学校附近开一家书店,店名为“和州书屋”,请你帮他写一则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3)【赏最美招牌】小包走上街头去寻找有特色的招牌,发现了如下两个,请你从中任选一个,说说它的特点。(3分)
①花点时间 ②阳光书吧
(4)【话最美语文】本次活动后,小包同学写了一段心得,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修改。(4分)
【甲】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乙】街道的各色招牌里,暗含了汉字的奥秘;商品的多彩广告里,充满了文化的意蕴。景点的精妙对联,更是把传统文化感拉满。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习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①【甲】句有语病,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句有一处标点错误,你的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枣 花
魏来安
①我的家乡素有“枣乡”之美誉,打小时候起,我就喜欢吃枣子。工作后,有了自己的天地,我便在自家宅院中种了一棵枣树。
②待院中的枣树开花时,我端详起枣花。它很独特,似五角星,花蕾只有米粒般大小,花瓣瘦小,花心毛茸茸的,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③枣花太不起眼了,它既没有桃花的艳、梨花的白,更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它的长相貌似桂花,但没有桂花迷人的香气。它总是无声无息地开放,似乎生怕惊动了谁。它给人们的惊喜,就是那累累硕果。在月明风清的夜晚,满树的枣子就像琳琅满目的明珠。说来惭愧,我酷爱吃枣,也曾攀枝摘过枣,但从未细看过枣花,也没听到别人谈论过枣花。只记得有句农谚:“麦子黄,枣花香。”
④我有一次出差去山东,正值麦梢发黄的时候,路过一片枣林,嗅到了枣花的香气,无比喜悦。于是我在路旁停车,走进枣林。此时的枣花正挨挨挤挤地开着。这是我第一次欣赏这样大面积的枣花。我被它们的清新、自然、朴实迷住,也被它们的芳香所陶醉。
⑤举目远眺,一片枣林一望无际。幽香阵阵飘来,沁入肺腑,尘世的烦忧也被清新的花香所荡涤。在这里,你注意不到一朵朵细小的花,平实是枣花的特点,只有走近细看,才见叶子下密密麻麻的全是花,它们羞羞答答地藏在叶间。
⑥枣花开得晚。一般在桃花艳、梨花白、杏花闹嚷嚷时,枣树还是一叶未发。只有百花吐艳、万木争春之后,枣树才悄悄地发芽抽叶,孕育自己的花蕾。枣花开时,是枣叶最美之时,绿油油的带着点嫩黄,犹如刚刚长成的少女,不施粉黛也美丽动人。而枣花,却隐藏着自己,任由枣叶出尽风头。它知道,痴心的小蜜蜂终究会找到它,用它的花粉酿造出香甜的蜜。枣花的花期很短,它们竭尽全力地孕育果实,没有几天便结出一个个尖尖的小青枣。等到秋风乍起,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便会挂满枝头。
⑦在北方,枣花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蒸一种有着各种漂亮造型、以红枣装饰的面食,叫“枣花”,象征着吉祥如意。在山东半岛,不仅在过春节时蒸,建房上梁、乞巧节以及婚嫁等大事也要制作“枣花”。一笼“枣花”出锅,花团锦簇,面白枣红,香气四溢,让人们在浓浓的喜庆气氛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甜蜜。
⑧每当院中枣花满地时,我便会想起南梁萧纲的《枣下何纂纂》:“垂花临碧涧,结翠依丹巘①。非直入游宫,兼期植灵苑。落日芳春暮,游人歌晚吹。弱刺引罗衣,朱实凌还愧。且欢洛浦词,无羡期子。”我也无所羡,因为有这一株枣树相伴。
(《光明日报》2023年03月24日)
【注】①巘:读yǎn,山峰、山顶。
4. 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枣花似五角星,花瓣瘦小,能散发出淡淡幽香,很独特。
B. “而枣花,却隐藏着自己,任由枣叶出尽风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C. “犹如刚刚长成的少女,不施粉黛也美丽动人”,形象地写出枣叶正值最美之时。
D. “痴心”的小蜜蜂终究会找到枣花,正面表现出枣花的香甜。
5. 根据文章主要情节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在表格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事件 酷爱吃枣却从未细看过枣花 出差路过一片枣林,嗅到了枣花的香气 ③
情感 ① ② 陶醉
6.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等到秋风乍起,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便会挂满枝头。
7. 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枣花”,作者还多次写到其它花,这有何用意?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6分)
8. 本文通过对“枣花”细腻的描写,寄寓了作者的情思。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5分)
【二】(17分)
材料一:①一段时间以来,国潮风劲吹,国潮经济火热。从国货“潮品”走红,到汉服热销、国风妆造频频出圈,再到非遗“守艺人”、传统文化博主在网络上收获大批粉丝……国潮扎根中国本土,传承中华文化,催生新的消费需求,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展现出古老又现代的独特魅力,彰显了文化自信。
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从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来看,2023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为20517.4亿元,同比增长9.44%。国货“潮品”浓缩文化吸引力、产品创新力、品牌营销力,有助于让中国品牌走得更远、中华文化传播得更广。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1日)
材料二:①随着产业规模与日俱增,国潮文创在火热之后出现了阶段性瓶颈,一部分曾经火爆的国潮品牌销量开始走下坡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国潮起万物生”,却在路上遭遇了重重阻碍,逐渐“走偏”。
②不少国潮营销对文化元素的应用只是一种符号挪用的实践,并没有对传播、传承优秀文化产生实质影响,导致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与差异性逐渐被消解,演变成了一种明确的商业趋势和无厘头的形式主义。部分商家在打造国潮IP时(国潮IP是指具有国潮特色的、有独特价值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形象或品牌。)往往习惯直接套用现成的固定模板,选择了相似甚至雷同的创意,存在模仿、抄袭、无逻辑、蹭热度等行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层出不穷。一些文创产品也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提炼,忽略了对文化资源中极具商业潜力部分的筛选,导致表达手段单一,容易沦为形式。
(选自“半月谈网”,2024年04月11日,有删改)
材料三:①推动国潮跳出“潮起潮落”,就不能满足于“一时火”,而要苦练内功、增强定力,争取“持续潮”。打造经久不衰的国货“潮品”,要有文化传承的定力,避免一哄而上的冲动;要引领和创造新需求,避免空有符号没有内涵;要有对传统文化的敬畏,避免滥竽充数。坚定文化自信,遵循市场规律,精心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展现更加旺盛的活力。
②国潮流行,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的精神根脉,也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国潮一定能不断焕发时代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1日,有删改)
9.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国潮经济新的消费增长点可能是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
B. 国潮文创在爆火之后出现了阶段性瓶颈,曾经火爆的那些国潮品牌销量都开始走下坡路。
C. 不少国潮产品的创意存在相似甚至雷同的现象。
D. 国潮兴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独特价值与深厚底蕴。
10. 阅读材料二概括“国潮”文创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分)
11. 围绕“如何推动国潮发展”,请从上面每则材料中各提炼一条建议。(6分)
12. 请你为和县设计一款“国潮”产品,阐述其构成元素和设计意图。(5分)
资料助读:“国潮”产品是指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的本土化潮流产品,其核心在于通过创新手法将文化符号、技艺或美学融入商品,覆盖服饰、美妆、食品、电子数码等领域。
【三】(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牡丹(其一)
明·李梦阳
自知国色无伦比,放遍群花每后开。
独艳不教霜雪妒,先春甘让冻园梅。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
(2)亭亭净植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
(4)放遍群花每后开__________
14.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6. 同一个事物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或志趣。两位作者借“牡丹”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志,请结合上面的诗文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55分)
1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读懂四季变换,你会珍惜不同时节的美景;读懂亲人的唠叨,你会明白语言背后的真情;读懂百变的自己,你会领略未来路上的风景;读懂一段经历,你会收获一份成长……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请以“读懂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抽测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13分)(1)(4分)勉 颤 chān pú(每空1分)
(2)(2分)C
(3)(2分)B
(4)(5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 勇敢、顽强(乐观、坚韧等均可)(每空1分)
3.(12分)(1)(2分)D
(2)(3分)示例:读和州书,行万里路。(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即可)
(3)(3分)示例一:①花点时间:“花”一层理解为鲜花,鲜花点缀生活;另一层理解为花费,花费点滴时间,却能扮靓生活。示例二:②阳光书吧:“阳光”既可以指自然界的太阳光,代表书吧环境美好,可以在阅读的时候享受日光浴;“阳光”也可理解为一种向阳、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即能够带给人积极向上力量的书吧,可以让我们通过阅读点亮自己的人生。(任选一个,言之有理即可)
(4)(4分)①删掉“通过”或“让”(抄写修改后的句子也可以)(2分)②将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或将第一个“。”改为“;”)(2分)
二、阅读(55分)
【一】(22分)4.(3分)D
5.(4分)①惭愧 ②喜悦 ③走进枣林,欣赏大面积的枣花(①②每空1分,③2分)
6. (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枣子”比作“红玛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枣子的颜色鲜红、圆润饱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枣子的喜爱和赞美。(修辞手法1分,分析2分,情感1分,共4分)
7. (6分)对比(反衬)。(1分)第③段将枣花和桃花、梨花、牡丹对比,突出枣花的花朵平实、不起眼;将枣花和桂花对比,突出它的香气不够迷人;第⑥段将枣花和桃花、梨花、杏花对比,突出枣花开得晚,悄然绽放的特点。(分析一处得2分,分析两处得4分)突出作者对枣花的喜爱与赞美。(1分)
8. (5分)示例:①枣花外表不起眼、平实不张扬,但是却能结出累累硕果,给人们带来实在的收获和喜悦,所以,生活中的美好常常不只存在于表面的华丽,而在于内在,要具有实际的价值。②枣花花期很短,但它们竭尽全力孕育果实,告诉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奋斗。(或人生因无私奉献而精彩)(答出一点得3分,内容1分,启示2分,答出两点得5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二】(17分)9.(3分)B
10. ①文化元素被简单挪用,没有实质影响文化的传播和传承;②国潮IP创意雷同,存在模仿、抄袭等行为;③文创产品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提炼,表达手段单一。(每点1分,共3分)
11. ①要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国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②要尊重文化,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避免简单模仿和抄袭。③要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并转化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其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每点2分,共6分)
12. 示例:产品名称:和县古韵潮T恤
构成元素:选取和县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镇淮楼或文昌塔、陋室公园、霸王祠等,采用手绘或剪纸艺术形式进行再创作,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形成独特的国潮风格图案。以传统水墨色调为主,如墨黑、朱砂红、赭石等,搭配现代流行的亮色点缀,如金黄、翠绿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古典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在T恤上加入和县的历史故事、诗词歌赋或地方谚语,以书法形式呈现,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设计意图:通过T恤上的图案和文字,传递和县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让穿着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现代审美和流行元素,打造具有时尚感和潮流感的国潮文创产品,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通过穿着这款T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县,提高和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品名称1分,构成元素2分,设计意图2分,适当阐述即可)
【三】(16分)13.(4分)(1)洗 (2)耸立的样子 (3)少 (4)常常
14.(2分)予 / 独 爱 /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每处1分)
15.(6分)(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6.(4分)【甲】文:作者借牡丹贪慕名利、“世人甚爱”的特点,批判追名逐利的世风,赞美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之风。
【乙】诗:作者借牡丹不与群芳争艳、甘愿让春于梅花的形象,表达对谦逊豁达人格的追求。
三、写作(5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