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 海南学业考试)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 )
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2.(2024 延吉市校级月考)“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中国社会实质问题是( )
A.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矛盾缓和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C.义和团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认识不清
D.义和团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
3.(2024 宣威市校级期中)下表是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种类和资本额。甲项应该是何种产业( )
种类 企业数目 资本额(银元) 百分比
甲 19 69 643 461 71.4%
乙 7 12 508 702 12.8%
丙 7 2 716 228 2.8%
丁 9 6 637 250 6.7%
戊 5 6 103 803 6.2%
合计 47 97 909 444 100%
A.军事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煤工业 D.纺织工业
4.(2024 上海)以下对上海租界的描述中,最能说明租界为“国中之国”的事实是( )
A.租界内公园禁止让华人入内,引发华人抗议
B.美英等国联手成立了工部局
C.租界内租地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D.租界有下水道、自来水、路灯和平整的街道
5.(2024 遂宁期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6.(2024 成都模拟)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2024 嘉定区期末)卢沟桥事变是因日本驻军挑衅而起。日军有权在北平附近驻军依据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2024 福建模拟)淮军将领宋庆统率诸军时,只有身边的“毅军”各营听从调度,而“新募之伍,集不以时。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即关外从征之师,又或瞻徇依违,败不相救”。与材料相关的战争所造成的影响是( )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导致宗藩关系进一步解体
C.引发晚清权力结构变化
D.清廷成为列强的提线木偶
9.(2024 慈溪市期末)1864年,李鸿章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完全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
B.完全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确实的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D.开始了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10.(2024 潮阳区校级期中)咸丰以前,整个国家的税收款项由户部统一调拨安排。1853年,为解决地方军饷的厘金制度创设,但“厘金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当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上交北京的只占百分之二十”。税收领域的这一变化( )
A.加速了中央权威的衰落
B.导致了政府收入的锐减
C.造成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D.反映了忠君观念的崩溃
11.(2024 红塔区校级开学)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场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扶清灭洋”
C.“中体西用” D.“民主与科学”
12.(2024春 合川区校级期末)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严复提出“增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严复旨在( )
A.宣传进化论思想 B.动摇封建统治根基
C.为维新变法造势 D.鼓励百姓参与变法
13.(2024春 十堰期末)曾国藩讲求理学,但他主张“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问于当局,则知其甘苦;问于旁观,则知其效验”。这促使他摆脱“夷夏大防”的心理障碍,而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又坚定了他“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决心,从而由理学家变成洋务派。这反映出( )
A.经世思想推动洋务运动兴起
B.洋务运动旨在镇压太平天国
C.曾国藩率先倡导向西方学习
D.造炮制船是学习西方的核心
14.(2024 江西模拟)如表为19世纪40年代中国士人翻译引用或自编书籍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部分表述。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作品 路易十六的评价 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分析
《万国地理全图集》 国主好色 正义 妾妇弄权,庶民怨之,废戕其主,而自择君。
《地理备考》 正义 国势大乱、国人拥藏拿破仑。
《外国史略》 不修政事,国主好色 正义 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
《瀛寰志略》 王好渔色,内宠擅权扰民 正义 民不能堪。
A.开放与保守并存的时代烙印
B.学术研究视野得到拓展
C.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渐进性
D.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曲折
15.(2024 丰台区二模)1863年,曾国藩派容闳赴美采购工作母机,而后用于生产枪炮、机车、农机等;1872年,侨商陈启沅携资归国,引进国外机器缫丝新理念,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79年,左宗棠从德国购买全套设备,兴建兰州机器织呢局;1897年,汉冶萍公司聘请德国技师担任总工程师,用西法采煤。上述做法( )
①对西方技术的引进方式多样
②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独立发展
③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④推动了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2024 杭州二模)晚清报纸曾经报道:“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这反映出( )
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B.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最早发行股票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在中国有所发展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时方兴未艾
17.(2024 红桥区期末)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协议互保,在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之际,更是公然宣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表明( )
A.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B.列强势力加速渗透
C.义和团运动以失败告终
D.地方督抚势力扩张
18.(2024 石景山区期末)1848年,徐继畬荟萃采择”中西文献资料,撰成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该著作是( )
A.《四洲志》 B.《瀛寰志略》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19.(2024春 合川区校级期末)2024年5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巴黎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发表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署名文,文章中写到“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150多年前发生的事( )
A.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B.促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D.民族资本主义取得较快发展
20.(2024 济南期末)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说“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但同时强调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张之洞在创办企业时声称“华商陋习,常有藉招股欺骗之事,若无官权为之惩罚,则公司资本无一存者矣。”这反映了( )
A.官商关系制约商业运营
B.近代股份制经营方式引入中国
C.官督商办模式广泛推行
D.封建因素影响企业经营近代化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1.(2024 全椒县校级期末)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3)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4)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5)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 海南学业考试)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 )
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维新思想。解题关键是对掌握民族危机下民族资产阶级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解答】通过材料的叙述“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可以看出,材料的主旨不是在叙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上升到制度层面是以戊戌变法的开始为标志的,排除B;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但这不是材料所需要反映的主旨,排除C;
通过材料中的叙述“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他们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为资产阶级代言人,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时,需要能够准确分析材料中的主旨,只有找准材料的主旨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2.(2024 延吉市校级月考)“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中国社会实质问题是( )
A.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矛盾缓和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C.义和团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认识不清
D.义和团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
【分析】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社会实质问题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解答】A.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矛盾缓和不符合史实,排除;
B.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正确;
C.与题意不符且并非实质问题,排除;
D.材料中未体现义和团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扶清灭洋”口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3.(2024 宣威市校级期中)下表是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种类和资本额。甲项应该是何种产业( )
种类 企业数目 资本额(银元) 百分比
甲 19 69 643 461 71.4%
乙 7 12 508 702 12.8%
丙 7 2 716 228 2.8%
丁 9 6 637 250 6.7%
戊 5 6 103 803 6.2%
合计 47 97 909 444 100%
A.军事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煤工业 D.纺织工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甲项企业所占资本百分比为百分之71,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与题干材料不符。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4.(2024 上海)以下对上海租界的描述中,最能说明租界为“国中之国”的事实是( )
A.租界内公园禁止让华人入内,引发华人抗议
B.美英等国联手成立了工部局
C.租界内租地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D.租界有下水道、自来水、路灯和平整的街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清末英美等国侵略者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置租界并成立行使行政权的机构﹣﹣工部局,独立于中国司法行政之外,说明租界成为“国中之国”,B项最准确。
在租界内外国拥有以系列特权,许多地方禁止华人入内,并且华人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A、C、D项只是说明租界内的建设情况,不能说明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国中之国”的含义。
5.(2024 遂宁期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还主张发展工商业。
【解答】解题关键是注意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他们宣扬的思想应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因此他要求的科举制度改革,建立新式学校主要是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播服务。因此他所说的“中体西用”与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本质是不同的,故D正确;
ABC项均错误,并未真正的理解康有为的思想,排除。
故选:D。
【点评】维新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题和政治要求。
6.(2024 成都模拟)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维新变法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反对旧事物,实行新法。
【解答】捉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19世纪40年代,故A错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年代,故B错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19世纪90年代,故C正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20世纪20年代末,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7.(2024 嘉定区期末)卢沟桥事变是因日本驻军挑衅而起。日军有权在北平附近驻军依据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甘当“洋人的朝廷“,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答】《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军有权在北平附近驻军依据的条约是《辛丑条约》,故D正确;
ABC均未涉及“在北平附近驻军”问题,故ABC错误。
故选:D。
【点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8.(2024 福建模拟)淮军将领宋庆统率诸军时,只有身边的“毅军”各营听从调度,而“新募之伍,集不以时。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即关外从征之师,又或瞻徇依违,败不相救”。与材料相关的战争所造成的影响是( )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导致宗藩关系进一步解体
C.引发晚清权力结构变化
D.清廷成为列强的提线木偶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题关键信息是“新募之伍,集不以时。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即关外从征之师,又或瞻徇依违,败不相救”。
【解答】A.A项指鸦片战争,排除;
B.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淮军将领”是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的,淮军将领宋庆统率的各支军队出现军纪涣散,不肯积极出山海关,清军出山海关作战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军出关去帮助藩属国朝鲜来抗击日军侵略,但甲午战败后藩属国朝鲜被日本占领,脱离中国,这场战争导致了宗藩关系进一步解体,正确;
C.C项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排除;
D.D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9.(2024 慈溪市期末)1864年,李鸿章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完全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
B.完全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确实的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D.开始了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结合题干“李鸿章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自建了中国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及洋务运动的历程进行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李鸿章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自建了中国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引进机器,开始了早期工业化的尝试,D项正确;
材料未反映洋务企业的经营形式,排除A项;
“完全抵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
洋务运动并未真正下起到维护清朝统治的作用的,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10.(2024 潮阳区校级期中)咸丰以前,整个国家的税收款项由户部统一调拨安排。1853年,为解决地方军饷的厘金制度创设,但“厘金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当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上交北京的只占百分之二十”。税收领域的这一变化( )
A.加速了中央权威的衰落
B.导致了政府收入的锐减
C.造成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D.反映了忠君观念的崩溃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解题关键信息是“咸丰以前,整个国家的税收款项由户部统一调拨安排”“厘金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当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
【解答】A.根据材料“咸丰以前,整个国家的税收款项由户部统一调拨安排”“厘金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当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结合所学可知,咸丰之前税收领域恪守中央集权原则。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实行厘金制度,使督抚势力扩大,进而会造成中央权威的衰落,正确;
B.根据“上交北京的只占百分之二十”可知,上交中央政府的厘金虽然少,但是相对于之前,政府收入是有所增加的,排除;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进行制度变革,与厘金制度无直接必然的关系,排除;
D.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忠君观念的崩溃”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1.(2024 红塔区校级开学)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场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扶清灭洋”
C.“中体西用” D.“民主与科学”
【分析】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解答本题需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口号的意义进行分析。
【解答】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抵抗派并不能让洋人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被消灭的,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运动使列强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B项正确;
“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活动并没有给外国人以重创,排除C项;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并没有与洋人血战的经历,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2.(2024春 合川区校级期末)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严复提出“增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严复旨在( )
A.宣传进化论思想 B.动摇封建统治根基
C.为维新变法造势 D.鼓励百姓参与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了的是维新变法,解答本题需结合维新变法宣传的背景及相关史实进行分析。
【解答】宣传进化思想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项;
严复是维新派代表,宣传这些思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变法,并非动摇封建统治根基,排除B项;
根据材料可知,严复宣传西方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提出“增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这些都是为维新变法造势,提供舆论环境,故C项正确;
提出“增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是为了解放民众思想,扩大变法的群众基础,并非鼓励民族直接参与变法,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的是维新变法,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3.(2024春 十堰期末)曾国藩讲求理学,但他主张“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问于当局,则知其甘苦;问于旁观,则知其效验”。这促使他摆脱“夷夏大防”的心理障碍,而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又坚定了他“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决心,从而由理学家变成洋务派。这反映出( )
A.经世思想推动洋务运动兴起
B.洋务运动旨在镇压太平天国
C.曾国藩率先倡导向西方学习
D.造炮制船是学习西方的核心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据材料可知,曾国藩主张“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问于当局,则知其甘苦;问于旁观,则知其效验”,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使他能够根据现实的需要,摆脱传统的“夷夏大防”心理障碍,坚定“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决心,从理学家转变为洋务派,反映出经世思想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A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排除B项;
林则徐、魏源率先倡导向西方学习,曾国藩并非率先倡导向西方学习的人物,排除C项;
造炮制船只是学习西方的一个途径,而不是学习西方的核心,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学生需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结果、失败原因及认识。
14.(2024 江西模拟)如表为19世纪40年代中国士人翻译引用或自编书籍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部分表述。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作品 路易十六的评价 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分析
《万国地理全图集》 国主好色 正义 妾妇弄权,庶民怨之,废戕其主,而自择君。
《地理备考》 正义 国势大乱、国人拥藏拿破仑。
《外国史略》 不修政事,国主好色 正义 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
《瀛寰志略》 王好渔色,内宠擅权扰民 正义 民不能堪。
A.开放与保守并存的时代烙印
B.学术研究视野得到拓展
C.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渐进性
D.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曲折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思想萌发,解答本题需结合新思想萌发的时代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步人士的著作一方面体现了当时他们“开眼看世界”的努力,将救亡图存的目光投向西方,加深了对西方国情和历史的认识,另一方面他们理解中的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君主无道——臣弑君”的历史,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归因于路易十六的暴政,是民众对暴君的反抗,这表明儒家伦理道德标准是他们评价法国大革命或选编法国大革命内容时的立足点,其认识未突破传统伦理道德从而达到阶级革命的高度,这折射出时代局限性,A项正确;
学术研究视野得到拓展不能完全反映材料主旨,排除B项;
材料未反映出近代民族意识,排除C项;
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始于洋务运动,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思想萌发,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5.(2024 丰台区二模)1863年,曾国藩派容闳赴美采购工作母机,而后用于生产枪炮、机车、农机等;1872年,侨商陈启沅携资归国,引进国外机器缫丝新理念,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79年,左宗棠从德国购买全套设备,兴建兰州机器织呢局;1897年,汉冶萍公司聘请德国技师担任总工程师,用西法采煤。上述做法( )
①对西方技术的引进方式多样
②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独立发展
③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④推动了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西方技术的引进来看,包括政府采购后自主生产、侨民引进、系统引进整套设备及聘请外国技术人员等多种方式,表明对西方技术的引进方式多样,①正确;
中国技术的主要从国外引进,对外具有依赖性,不利于近代工业的独立发展,②错误;
着重引进西方的技术,仍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③错误;
技术引进之后,成立各种机器生产企业,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的发展,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024 杭州二模)晚清报纸曾经报道:“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这反映出( )
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B.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最早发行股票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在中国有所发展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时方兴未艾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解题关键信息是“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解答】A.材料体现了洋务运动促进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传播,无关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排除;
B.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材料强调的是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发行股票的影响,排除;
C.根据“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强调洋务运动促使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在中国迅速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C正确;
D.材料无关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7.(2024 红桥区期末)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协议互保,在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之际,更是公然宣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表明( )
A.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B.列强势力加速渗透
C.义和团运动以失败告终
D.地方督抚势力扩张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题关键信息是“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协议互保”“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解答】A.《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
B.东南互保导致清廷中央集权的削弱,无法凭此得出列强势力加速渗透的历史结论,排除;
C.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D.据本题材料“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协议互保”,“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互保将东南各省与中央政府进行了分割,实质上是加强了地方自治,否认了中央权威,严重动摇清政府的统治,说明地方督抚势力扩张,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8.(2024 石景山区期末)1848年,徐继畬荟萃采择”中西文献资料,撰成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该著作是( )
A.《四洲志》 B.《瀛寰志略》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思想的萌发,解题关键信息是“徐继畲”。
【解答】A.林则徐组织撰写了《四洲志》,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B.根据“徐继畲”分析可知,与之相符合的是《瀛寰志略》,正确;
C.《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D.《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思想的萌发,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9.(2024春 合川区校级期末)2024年5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巴黎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发表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署名文,文章中写到“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150多年前发生的事( )
A.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B.促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
D.民族资本主义取得较快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依据材料“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和所学可知,该事件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C项正确;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排除A项;
五四运动促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
洋务运动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而不是较快发展,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20.(2024 济南期末)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说“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但同时强调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张之洞在创办企业时声称“华商陋习,常有藉招股欺骗之事,若无官权为之惩罚,则公司资本无一存者矣。”这反映了( )
A.官商关系制约商业运营
B.近代股份制经营方式引入中国
C.官督商办模式广泛推行
D.封建因素影响企业经营近代化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解题关键信息是“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华商陋习,常有藉招股欺骗之事,若无官权为之惩罚,则公司资本无一存者矣”。
【解答】A.材料强调要实行官督商办的模式,因此不能说明官商关系制约商业运营,排除;
B.材料并不是强调股份制,排除;
C.“广泛推行”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D.根据材料“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华商陋习,常有藉招股欺骗之事,若无官权为之惩罚,则公司资本无一存者矣”分析可知,李鸿章和张之洞都主张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这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1.(2024 全椒县校级期末)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3)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4)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5)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近代化过程。考查破屋子的含义、裱糊匠的含义、裱糊匠们东贴西补材料的含义以及“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的具体表现;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共同之处。需要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指导思想;维新思想的背景;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近代的时代特点。
【解答】(1)本小问的含义,整体把握材料一可知,破屋子是指腐朽的清政府。
(2)第一小问的含义,结合所学可知,裱糊匠指的是洋务派。第二小问的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因此材料是指西方先进技术。
(3)本小问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造成不能放手的是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4)本小问的表现,材料中的时间是在1902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西学的传播,向外学习的结果,政治角度等方面回答即可。
(5)本小问的共同之处,题干中的时代都是转型时期,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来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腐朽的清政府。
(2)洋务派。
西方先进技术。
(3)遇到顽固派的阻挠。
(4)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5)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的近代化过程。考查对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近代的时代特点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