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预习衔接】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统编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预习衔接】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统编版(201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1 15:3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两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 沧州二模)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湘淮军的军饷需由将帅“就地筹划”,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至同治年间,地方大吏几尽为湘淮军人物所占据,出现“典兵为地方疆吏当然之事,且有随意编练军队之权”的局面。这反映出(  )
A.清军近代化变革的推进
B.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C.晚清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D.清王朝内部守旧势力强大
2.(2024 重庆模拟)晚清台湾产樟脑每石售价50元,利润达30%以上,行销日广,价值日增,西人甚爱。清廷于是将樟脑贸易改为官办,引发洋人“自由贸易”之争。1868年,英军开往安平港口,闽浙总督被迫渡台与英方订立《樟脑条约》,废除樟脑官办并进行赔偿。这反映了当时(  )
A.洋务派官办产业路线已趋破产
B.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依附性
C.台湾地区近代化水平高于内地
D.清朝政府主动适应国际规则
3.(2024 九龙坡区校级模拟)清末维新人士谭嗣同针对某不平等条约指出“和约中通商各条将商务税务权利一网打尽,随地可造机器,可制土货,将来占尽小民生计,并小民一衣一食皆当仰之以给,自古取人之国,无此酷毒者”。据此判断该和约(  )
A.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损害中国的司法主权
C.使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D.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
4.(2024 张掖模拟)在近代的内陆城市中,武汉租界之多仅次于天津。下表是汉口各时期租界变化统计(比利时租界时间较短,未计入统计)。汉口租借地的变化(  )
1895年以前 1895 年以后 1917年 1924 年
英租界地 英、法、日、俄、德五个租界地 英、法、日、俄四个租界地 英、法、日三个租界地
A.反映了英法日独占中国的局面
B.表明了沿海经济发展超过内陆
C.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
D.体现了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
5.(2024 海淀区二模)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西方殖民者相继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及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家庭手工业者被雇佣,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到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约有10万人,其中在外国资本企业劳动的约占35%,在洋务企业中劳动的约占37%,在其他类型近代企业中劳动的约占28%。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产生(  )
A.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B.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变革
D.标志着中国工业体系建立起来
6.(2024 池州模拟)如表为1919年安徽省含山县人口统计。这说明当时含山地区(  )
含山县产业人口数及比例表( 1919年)
全县人口数 247100人 百分比例
直接生产人口 农业 129735人 75.9%
工业 12108人 71%
商业 19028人 11.1%
渔业 6650人 3.9%
牧业 3459人 2.0%
合计 170980人 100%
资料来源:李沽非:《含山风土志》,《学风》第3喜第8期。民国22年(1933年9月15日)。第51页。
A.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社会变迁源于外国侵略
C.民众就业观念发生改变
D.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有限
7.(2024春 乳山市校级月考)有资料显示,1872~1895年,官办或官商合办工业资本额占民族工业总资本额的64.56%,民营工业占33.01%,中外合办企业占2.43%。1896~1911年,上述数据分别为21.44%、57.88%、20.68%。这一变化反映(  )
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加剧
B.晚清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C.洋务运动工业成就显著
D.清末经济政策调整有一定成效
8.(2024 开福区校级模拟)1904年荣氏兄弟的茂新第一面粉厂不断增添新机器,使得面粉日产量提高到800包,并通过设在烟台的批发处扩大对东北地区的销售,到1905年获利达6.6万两。茂新厂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  )
A.清末新政执行奖励实业的政策
B.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清末民初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日俄战争使东北对面粉需求急剧增加
9.(2024春 泉州期末)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的中国茶叶价格的波动很难影响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70年代以后,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也随着伦敦市场的茶叶标价而变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中国外贸逆差局面扭转
C.中英协商解决贸易纠纷
D.中国出口茶叶质量下降
10.(2024 上高县模拟)据学者统计,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这一经济格局(  )
A.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布局
B.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主要得益于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一定保障
11.(2024春 慈溪市期末)如表是近代中国轻工业产品和重化工业品进出口比重(%)表。据此可推断出,民国时期(  )
进口轻工业产品 进口重化工业品 出口轻工业产品 出口重化工业品
1912年 54.7 13.7 10.9 3.6
1936年 14.3 47 25.2 6.5
A.中国工业布局得到了改善
B.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C.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社会经济结构渐趋失衡
12.(2024 小店区校级开学)如表为近代不同时期美国、英国、日本对华贷款总额相关数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份 1840—1911 1911—1927 1927—1949
国家 ① ② ③
金额(万元) 41981 69627 321983
占列强对华贷款的比重 55.3% 44.2% 60.3%
A.1840—1911年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率先侵略中国
B.1911—1927年趁欧洲国家忙于一战美国加紧对中国侵略
C.1927—1949年日本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海外殖民
D.1927—1949年美国为转嫁经济危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13.(2023秋 广州期末)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警醒,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4.(2024 铜川一模)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英、法、美三国公使先后到天京访问,要挟太平天国承认他们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坚决拒绝接受,对于擅自闯进境内的外国兵舰开炮射击,对于走私贸易的商船加以制裁。太平天国的这一对外政策(  )
A.遏制了鸦片贸易的发展
B.彰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
C.成为其最终失败的根源
D.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15.(2024春 清远期末)英国布莱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中说:“与土棉工业有关的一个最奇怪的现象是,和其他农产品相比,原棉价格高昂。”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中国自然经济无变化
C.战争导致交通运输瘫痪
D.洋布已失去中国市场
16.(2024春 南岗区校级期末)如表是1862﹣1911年中国工业发展初期的资本结构形式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资本类型 资本形式 资本载体 资本来源
官僚资本 官办 “洋务运动”之初开办军事企业 海军、新陆军军费和政府拨款
官督商办 民用企业 由官僚买办、商人出资兴办、官府督办
外国资本 外资企业 主要集中在银行、航运等重要领域 外国洋行出资兴办
民族资本 民营企业 主要集中在纺织、粮油加工、日用生活品、水厂、电厂及公用事业等领域 民间商人(少数合伙)
A.工业化走出了困境 B.土业资本被西方垄断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D.工业资本来源多样化
17.(2024春 沈阳期末)如表表明(  )
时间 商业通例 公司条例 矿业条例 商会条例
1911年 9条 67条 35条 26条
1921年 73条 251条 111条 46条
增加 64条 184条 76条 20条
A.辛亥革命推动了宪法完善
B.社会变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C.北洋军阀颁布了重商国策
D.第一次国共合作提高了经济效益
18.(2024 河南模拟)1841年,中国某部著作对当时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概况、山川河流、民情风俗、政治制度、物产税饷、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种族隔阂等进行了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三个国家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该著作的撰写目的最有可能是(  )
A.迎合禁烟斗争的需要
B.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C.总结强国御侮的办法
D.适应当时海禁大开的局面
19.(2024 九江模拟)如表为1929~1932年全国纱厂用棉分类占比(%),由如表可知(  )
年份 中国棉 美棉 印度棉 埃及棉 其他
1929 68.25 13.66 17.99 0.04 0.06
1930 63.11 13.60 22.76 0.21 0.32
1931 49.67 26.43 23.29 0.43 0.18
1932 52.13 38.58 8.81 0.45 0.03
资料来源:朱仙舫《吾国纺织今后所需要原棉之质与量》,中国纺织学会编《纺织年刊》,1933年,第7页。
A.中国成为外国列强原料产地
B.外国大量对中国进行资本的输出
C.中国棉纺织业开始独立发展
D.棉纺织业与世界市场有一定联系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0.(2024 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
材料一 如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
(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 (小敏——弟弟,育才小学学生) 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 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 小敏:那么,怎么会同英国人打起来的呢? 大聪: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 小敏:林则徐就吃了败仗? 大聪:不!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清朝皇帝就和他们订立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小敏:……
材料二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
(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 沧州二模)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湘淮军的军饷需由将帅“就地筹划”,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至同治年间,地方大吏几尽为湘淮军人物所占据,出现“典兵为地方疆吏当然之事,且有随意编练军队之权”的局面。这反映出(  )
A.清军近代化变革的推进
B.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C.晚清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D.清王朝内部守旧势力强大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湘淮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由于清政府财政危机,只能让湘淮官僚集团自主建军筹饷,导致清朝军政权力下移,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项正确;
题干只涉及湘淮军的筹饷方式和湘淮集团军政权力的膨胀,无法体现清军的近代化,排除A项;
近代军阀割据局面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B项;
清王朝内部守旧势力强大,但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4 重庆模拟)晚清台湾产樟脑每石售价50元,利润达30%以上,行销日广,价值日增,西人甚爱。清廷于是将樟脑贸易改为官办,引发洋人“自由贸易”之争。1868年,英军开往安平港口,闽浙总督被迫渡台与英方订立《樟脑条约》,废除樟脑官办并进行赔偿。这反映了当时(  )
A.洋务派官办产业路线已趋破产
B.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依附性
C.台湾地区近代化水平高于内地
D.清朝政府主动适应国际规则
【分析】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据材料可知,台湾的樟脑主要销往西方国家,且西方国家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反对清政府插手和限制樟脑贸易,目的是将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反映列强的经济侵略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依附性,B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将樟脑贸易改为官办是洋务派的主张,且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处于刚刚开始的时期,尚未到已趋破产的阶段,排除A项;
樟脑属于原料,其生产需要的技术水平和工业实力要求不高,仅凭此不能断定台湾近代化水平高,排除C项;
清政府是在英国的胁迫之下废除樟脑官办的,并非“主动适应”,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4 九龙坡区校级模拟)清末维新人士谭嗣同针对某不平等条约指出“和约中通商各条将商务税务权利一网打尽,随地可造机器,可制土货,将来占尽小民生计,并小民一衣一食皆当仰之以给,自古取人之国,无此酷毒者”。据此判断该和约(  )
A.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损害中国的司法主权
C.使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D.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该条约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资本输出,损害中国的贸易主权,对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造成极大冲击,也挤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A项正确;
该和约并未损害中国的司法主权,排除B项;
该条约是指向甲午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在此条约前列强就已经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排除C项;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是《南京条约》,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24 张掖模拟)在近代的内陆城市中,武汉租界之多仅次于天津。下表是汉口各时期租界变化统计(比利时租界时间较短,未计入统计)。汉口租借地的变化(  )
1895年以前 1895 年以后 1917年 1924 年
英租界地 英、法、日、俄、德五个租界地 英、法、日、俄四个租界地 英、法、日三个租界地
A.反映了英法日独占中国的局面
B.表明了沿海经济发展超过内陆
C.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
D.体现了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抗争,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解答】据材料中汉口各时期租界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汉口开埠通商,划分租界;1895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汉口划分势力范围,汉口租借地的数量达到顶峰;1917年中国向德、奥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收回了德国在汉口的租界;1924年,包含俄国在内的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联盟,放弃在中国的租借地,由此可知汉口租借地的变化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C项正确;
此时的中国并不是英法日独占,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材料中汉口租借地的变化与沿海和内陆的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
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抗争,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阅读史料、历史解释能力。
5.(2024 海淀区二模)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西方殖民者相继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及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家庭手工业者被雇佣,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到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约有10万人,其中在外国资本企业劳动的约占35%,在洋务企业中劳动的约占37%,在其他类型近代企业中劳动的约占28%。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产生(  )
A.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B.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变革
D.标志着中国工业体系建立起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产业工人最早在外资企业中产生,后来出现在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这体现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即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西方工业品的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不同性质的近代企业得到发展,A项正确;
工人阶级真正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而非19世纪中期,排除B项;
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变革指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事件,这与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产生之间关系不大,排除C项;
中国工业体系建立起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4 池州模拟)如表为1919年安徽省含山县人口统计。这说明当时含山地区(  )
含山县产业人口数及比例表( 1919年)
全县人口数 247100人 百分比例
直接生产人口 农业 129735人 75.9%
工业 12108人 71%
商业 19028人 11.1%
渔业 6650人 3.9%
牧业 3459人 2.0%
合计 170980人 100%
资料来源:李沽非:《含山风土志》,《学风》第3喜第8期。民国22年(1933年9月15日)。第51页。
A.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社会变迁源于外国侵略
C.民众就业观念发生改变
D.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有限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材料中,含山县的农业人口居多,综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的传统农业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解体程度有限,D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涉及人口增长,排除A项;
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变迁,排除B项;
仅凭产业人口数不能得出民众的就业观念改变,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24春 乳山市校级月考)有资料显示,1872~1895年,官办或官商合办工业资本额占民族工业总资本额的64.56%,民营工业占33.01%,中外合办企业占2.43%。1896~1911年,上述数据分别为21.44%、57.88%、20.68%。这一变化反映(  )
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加剧
B.晚清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C.洋务运动工业成就显著
D.清末经济政策调整有一定成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重点掌握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因素。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后,民营工业资本额占比迅速提高,官办或官商合办工业资本额迅速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说明了清末经济政策调整有一定成效,D项正确;
题干中中外合办企业的工业资本额占比也有较大提高,这说明列强加大对华资本输出,排除A项;
材料只有各种类型的工业资本额的占比变化情况,未涉及自然经济的发展状况,不能说明晚清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B项;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与1896年后发生变化的时间不符;并且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与题干中民营工业发展壮大的内容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4 开福区校级模拟)1904年荣氏兄弟的茂新第一面粉厂不断增添新机器,使得面粉日产量提高到800包,并通过设在烟台的批发处扩大对东北地区的销售,到1905年获利达6.6万两。茂新厂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  )
A.清末新政执行奖励实业的政策
B.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清末民初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日俄战争使东北对面粉需求急剧增加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解答】根据题干“1904年荣氏兄弟的茂新第一面粉厂不断增添新机器,使得面粉日产量提高到800包,并通过设在烟台的批发处扩大对东北地区的销售,到1905年获利达6.6万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东北地区爆发了日俄战争使面粉需求量急剧增加,D项正确;
清末实行奖励实业的政策和清末民初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不是推动1904和1905年茂新厂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排除AC项;
此时一战尚未爆发,排除B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24春 泉州期末)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的中国茶叶价格的波动很难影响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70年代以后,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也随着伦敦市场的茶叶标价而变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中国外贸逆差局面扭转
C.中英协商解决贸易纠纷
D.中国出口茶叶质量下降
【分析】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力等科技的使用,使世界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促使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也随着伦敦市场的茶叶标价而变动,A项正确;
中国外贸逆差局面扭转,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B项;
中英协商解决贸易纠纷,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
中国出口茶叶质量下降,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024 上高县模拟)据学者统计,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这一经济格局(  )
A.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布局
B.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主要得益于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一定保障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结合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
【解答】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因此美国经济危机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危机,而材料“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说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制造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比较大,出口比重较小,说明中国当时对世界市场依赖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经济大危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D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信息,排除A项;
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
结合所学可知,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和材料并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024春 慈溪市期末)如表是近代中国轻工业产品和重化工业品进出口比重(%)表。据此可推断出,民国时期(  )
进口轻工业产品 进口重化工业品 出口轻工业产品 出口重化工业品
1912年 54.7 13.7 10.9 3.6
1936年 14.3 47 25.2 6.5
A.中国工业布局得到了改善
B.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C.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社会经济结构渐趋失衡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进口轻工业产品的比重下降、出口轻工业产品的比重上升,表明中国轻工业生产能力提高,重化工业品进出口比重的增加和轻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反映了中国工业化规模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C项正确;
仅根据表格内容不能得出中国工业布局情况,排除A项;
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不完全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排除B项;
材料强调经济的进出口比重,并未涉及各行业的比重,不能得出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失衡的结论,社会经济结构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导,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24 小店区校级开学)如表为近代不同时期美国、英国、日本对华贷款总额相关数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份 1840—1911 1911—1927 1927—1949
国家 ① ② ③
金额(万元) 41981 69627 321983
占列强对华贷款的比重 55.3% 44.2% 60.3%
A.1840—1911年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率先侵略中国
B.1911—1927年趁欧洲国家忙于一战美国加紧对中国侵略
C.1927—1949年日本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海外殖民
D.1927—1949年美国为转嫁经济危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分析】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40—1911年,英国对华贷款最多。这是因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强大,最先侵略中国,在中国拥有强大影响力,A项正确;
1911—1927年,日本对华贷款最多。这是因为欧洲国家忙于一战,日本加紧对中国侵略,暂时独霸中国。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1927—1949年,美国对华贷款最多,这是由于20世纪上半期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强国,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联系密切,实行亲美政策;日本对华侵略,美国对国民党予以援助;解放战争期间扶蒋反共政策等等,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023秋 广州期末)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警醒,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促进清廷向西方学习、汉族士大夫觉醒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进入政治权力中心产生重大影响“革命”是太平天国运动,B选项正确;
鸦片战争与汉族官僚地主地位上升等没有关系,A选项错误;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进行的洋务运动是这场革命推动的结果,C选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时,曾国藩等人推行的洋务运动已经破产,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理解材料的能力。
14.(2024 铜川一模)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英、法、美三国公使先后到天京访问,要挟太平天国承认他们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坚决拒绝接受,对于擅自闯进境内的外国兵舰开炮射击,对于走私贸易的商船加以制裁。太平天国的这一对外政策(  )
A.遏制了鸦片贸易的发展
B.彰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
C.成为其最终失败的根源
D.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及其特点解答。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国拒绝接受列强侵犯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这体现了太平天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故B项正确;
“遏制了”的说法绝对化,故A项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非其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是在18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2024春 清远期末)英国布莱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中说:“与土棉工业有关的一个最奇怪的现象是,和其他农产品相比,原棉价格高昂。”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中国自然经济无变化
C.战争导致交通运输瘫痪
D.洋布已失去中国市场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原棉价格相比其他农副产品较高,说明市场销售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大量收购原棉,A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而非“无变化”,排除B项;
1896—1897年中国未发生导致交通运输瘫痪的大规模战争,排除C项;
当时洋布大量销往中国,而非“已失去中国市场”,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024春 南岗区校级期末)如表是1862﹣1911年中国工业发展初期的资本结构形式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资本类型 资本形式 资本载体 资本来源
官僚资本 官办 “洋务运动”之初开办军事企业 海军、新陆军军费和政府拨款
官督商办 民用企业 由官僚买办、商人出资兴办、官府督办
外国资本 外资企业 主要集中在银行、航运等重要领域 外国洋行出资兴办
民族资本 民营企业 主要集中在纺织、粮油加工、日用生活品、水厂、电厂及公用事业等领域 民间商人(少数合伙)
A.工业化走出了困境 B.土业资本被西方垄断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D.工业资本来源多样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要求学生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工业资本类型和资本形式多样,说明工业资本来源多样化,D项正确;
1862 1911年中国工业化还在困境中,排除A项;
材料并没有外国资本与中国资本之间的比较内容,无法说明工业资本被西方垄断,排除B项;
材料信息不能得知政府态度,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7.(2024春 沈阳期末)如表表明(  )
时间 商业通例 公司条例 矿业条例 商会条例
1911年 9条 67条 35条 26条
1921年 73条 251条 111条 46条
增加 64条 184条 76条 20条
A.辛亥革命推动了宪法完善
B.社会变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C.北洋军阀颁布了重商国策
D.第一次国共合作提高了经济效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要求学生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题中材料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颁发了许多工商业条例,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有助于经济发展,B项正确;
商业条例与矿业条例并不是宪法,排除A项;
北洋军阀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并没有颁布重商策略,排除C项;
国共合作是从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之后才正式开始的,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8.(2024 河南模拟)1841年,中国某部著作对当时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概况、山川河流、民情风俗、政治制度、物产税饷、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种族隔阂等进行了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三个国家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该著作的撰写目的最有可能是(  )
A.迎合禁烟斗争的需要
B.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C.总结强国御侮的办法
D.适应当时海禁大开的局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及开眼看世界,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中“1841年”“对当时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概况、山川河流、民情风俗、政治制度、物产税饷、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种族隔阂等进行了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三个国家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列强船坚炮利,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其目的是总结强国御侮的办法,C项正确;
此时的禁烟斗争在1839年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鸦片战争失败在18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适应当时海禁大开的局面”的表述与材料要求“目的”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及开眼看世界,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9.(2024 九江模拟)如表为1929~1932年全国纱厂用棉分类占比(%),由如表可知(  )
年份 中国棉 美棉 印度棉 埃及棉 其他
1929 68.25 13.66 17.99 0.04 0.06
1930 63.11 13.60 22.76 0.21 0.32
1931 49.67 26.43 23.29 0.43 0.18
1932 52.13 38.58 8.81 0.45 0.03
资料来源:朱仙舫《吾国纺织今后所需要原棉之质与量》,中国纺织学会编《纺织年刊》,1933年,第7页。
A.中国成为外国列强原料产地
B.外国大量对中国进行资本的输出
C.中国棉纺织业开始独立发展
D.棉纺织业与世界市场有一定联系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A.材料未涉及棉花出口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中国成为外国列强原料产地的结论,故A项错误;
B.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或私人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和对外扩张而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进口棉花不属于资本输出的内容,故B项错误;
C.材料仅涉及棉纺织业进口棉花的信息,无法说明棉纺织业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1929~1932年全国纱厂用棉分类占比(%)”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企业进口了相当份额的棉花,说明棉纺织业与世界市场有一定联系,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0.(2024 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
材料一 如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
(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 (小敏——弟弟,育才小学学生) 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 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 小敏:那么,怎么会同英国人打起来的呢? 大聪: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 小敏:林则徐就吃了败仗? 大聪:不!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清朝皇帝就和他们订立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小敏:……
材料二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
(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
【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要结合鸦片战争的特征来解答。(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要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来解答。
【解答】(1)据材料一“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决心禁烟遭到英国商人拒绝而引发英军侵略。据材料一“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可知,侵略者是来自印度殖民地的军队,印度总督支援英商而发动的战争。据材料一“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可知,这场战争中只有林则徐抵抗获胜,其余地方清军反击都失败。据材料一“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可知,林则徐被革职,而琦善的无能作为是英军再次进攻的罪魁祸首。
(2)战争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来分析。如:战争的导火索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英国殖民者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战争过程主要表现:结合所学从清政府内部的杰出将领抵抗、皇帝的懦弱等角度分析,如: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英国远征军率军侵略。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涌现许多抗英的杰出将领。林则徐被革职暴露道光皇帝的懦弱,但琦善的议和不应背负战败的罪名,而是要晚清封建政府中国仍然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等。战争结果:结合所学从晚清封建政府的落后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比分析。如: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当时中国落后世界大势。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决心禁烟遭到英国商人拒绝而引发英军侵略;侵略者是来自印度殖民地的军队,印度总督支援英商而发动的战争;这场战争中只有林则徐抵抗获胜,其余地方清军反击都失败。琦善是英军再次进攻的罪魁祸首。
(2)鸦片战争的书写要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客观的分析。首先,战争的导火索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英国殖民者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其次,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英国远征军率军侵略。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涌现许多抗英的杰出将领。林则徐被革职暴露道光皇帝的懦弱,但琦善的议和不应背负战败的罪名,而是要晚清封建政府中国仍然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等;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当时中国落后世界大势。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