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课件 (3)

文档属性

名称 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课件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20:4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王 维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王维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
3、品味文中生动优美的写景句子。教学进程图片欣赏基础过关文段解读诗歌鉴赏理解品味习题巩固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关于书信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
其名有:书、启、笺、简、帖、教、状等。
分类:
一类叙写生活琐事,往来应酬,一般是短函,也就是所谓的“尺牍”;
一类涉及社会民生、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等有关问题,叙事说理或抒情言志而又篇幅舒展,即“书”。
书信的特点1、内容广泛。议论、叙事、抒情、写景,无所不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2、富于抒情性。能鲜明地表现作者的个性和风格,写作时随意挥洒,尽情倾吐,能使读者感到如见其人。
3、表现手法灵活。无成法,无定体,或寥寥数语,或洋洋千言,不需雕琢,率真自然,活泼自由,语言不避方言俗语。
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裴 迪 其 人盛唐山水诗人
生卒年不详
关中人
早年与王维同隐终南山
天宝中为王缙幕僚
共游辋川,时相唱和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王维多才多艺,是著名的画家,还兼通音乐。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且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他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写作背景:
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王维的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王维 辋川图(部分) (日)圣福寺藏终南山,位于西安西南30公里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太乙峰上一劲松幽深的山谷这里曾是道教
的发祥地之一山中有许多修炼
者留下的茅房木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接舆:楚国佯狂避世的隐士。孔子适楚,接舆游其门而歌。这里指裴迪。zxxkw 请从意象和意境的角度,欣赏这首诗的景物描写。
诗歌选取了“寒山”“秋水”“茅舍”“暮蝉”“落日”“炊烟”一系列意象,构筑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秋日黄昏山林幽居图:寒山随着季节变得郁郁苍苍,秋水每天舒缓的流向远方,诗人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门口,迎风细听着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就要落山,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的飘起来。自然风景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令人陶醉。文题解析1、文体知识:
刘勰《文心雕龙》有云:“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牍。”就是说,把想要说的话写简册上,于是语言变成了文字。中国的古人对书信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书”、“简”、“札”、“启”、“笺”、“帖”(“贴”)“表”、“疏”、“函”、“上书”、“奏议”、“封事”、“尺牍”、“尺素”、“尺翰”等等。
2、裴迪:
同王维来往最多的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3、秀才:唐代对未中进士者的通称。
猥(wěi) 憩(qì) 饭讫(qì) 玄灞(bà) 辋(wǎng)水 沦(lún)涟(lián) 舂(chōng) 相间(jiàn) 曩(nǎng)昔 仄(zè)径 蔓(màn)发 轻鯈(tiáo) 青皋(gāo) 朝雊(gòu) 黄檗(bò)
注意读音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重点词语:
近:接近。 下:下旬。
殊:副词,很。 过:名词作动词,游览。
足下:敬辞,对对方的敬称。
方:正。 猥:鄙,自我谦称。
憩:休息。 与:介词,跟。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讫:完,毕。
去:离开。
参考译文:
现在接近农历十二月末,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游览。你正在温习经书,不敢轻易打扰,就独自到山中去了,在感配寺休息,跟山僧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重点词语:
涉:渡。 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郭:外城。在古代,内城曰城,外城曰郭。
夜:在夜里。   上下:名词作动词,上下波动。
沦涟:水起微波涟涟。 间:夹杂。
静默:入睡。     曩昔:过去。
步:名词作动词,走。 临:来到。参考译文:
等我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自静坐,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手牵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重点字词:
当待:等到。 出:浮出。 矫:举。
湿:打湿。  斯:这。
倘:倘或,表示商量语气。 以:用。
然:然而。  是中:这当中。
无忽:无,通“毋”,不要;忽,不注意,轻视。
因:凭借。  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参考译文: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野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你)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天性高洁出尘的话,难道我能用这等闲事来相邀吗?然而这当中有着很浓郁的情趣啊!千万不要忽略。托运送黄檗的人顺便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山中人王维说。 1、这是王维写给裴迪的一封信,你能简要说说王维这封信的内容吗? 第一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
第二段:描写故山冬夜的美景及对往昔的回忆。
第三段:描绘故山春日的美景,对好友发出热情邀请。理解品味 目的是邀好友裴迪同游故山。找出文中描绘自然风景的两处文字,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北涉玄灞……复与疏钟相间。”

“当待春中……麦陇朝雊。”
天上的明月,清光朗朗。月光下,轻风吹过,辋水柔波潋滟。远望,一抹远山的暗影,村河边点点渔火。寂静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并疏疏落落的寺庙钟声,时断时续的舂米声,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 春天的蓝田山,风景绝佳。树木青青,芳草碧碧,游鱼嬉戏于清流,白鸥展翅与晴空。早晨,珠露圆润, 闪亮在草尖、麦苗上,清晨野鸡在麦地里鸣叫。 2、找出文章中写景的句子,并尝试从描写对象、描写手法及给人的感受三方面,品味他们的不同之处。描写对象:
描写手法:
感  受:2、春日图1、冬夜图1、以动衬静,以声写静2、动静结合,色彩明快1、寂静而清幽2、轻快、生机勃勃 实写 虚写山




景波光月影的荡漾寒山远火的明灭深巷寒犬的吠叫夜舂疏钟的相间近
远山
水视


觉色
声幽寂 清寥 隽永故 山 殊 可 过山



图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生机勃勃斑斓夺目从我游
(1)足下方温经
(2)与山僧饭讫而去
(3)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4)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5)山中人王维白正,正在
罢,结束
以往,从前
这当中。 不注意,忘记
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练一练:解释下列红体词的意思 A“景气”:古:景色,气候;今: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
B“足下”:古今意义相同,均是对别人的敬称,现不常用。
C“静默”:古:指入睡;今:指不作声。
D“天机”:古:天性;今:一般指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练一练:句中红色词语的含义, 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B写作特色1、文中有画。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两幅色调各异的水墨山水画:冬夜图、春日图。2、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本文的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3、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抒情议论,多用散句,信笔抒写,或直抒胸臆,或点明主旨,轻灵自由。全文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读来活泼明快,于清词俪句中现故山美景,于长短变化中表厚意深情。zxxkwzxx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