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学案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内容赏析】
这首诗所要极力表现得是辋川的秋景。首联和颈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
景物:苍翠的寒
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颔联和尾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字音辨识
猥(wěi) 青皋(ɡāo) 夜舂(chōnɡ)
朝雊(ɡòu) 辋水(wǎnɡ) 黄蘗(bò)
鯈(tiáo) 麦陇(lǒnɡ) 曩昔(nǎnɡ)
灞(bà) 憩(qì)
2.一词多义
(1)矫
(2)是
(3)过
(4)发
3.词类活用
(1)夜登华子冈(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与山僧饭讫而去(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4.古今异义
(1)景气和畅
古义:气候。
今义:①指经济繁荣现象;②兴旺,繁荣。多用于否定式
(2)非子天机清妙者
古义:天性。
今义:比喻自然界的秘密以及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
5.文言句式
(1)憩感配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感配寺休息。
(2)明灭林外(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林外明灭可见。
(3)步仄径(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狭窄的小路上行走。
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擅长诗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诗、山水诗等都有广为流传的佳篇。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确实有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还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抑或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练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其代表作有《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著有《王右丞集》。现存诗歌400余首,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天宝年间,唐玄宗沉溺于声色骄奢之中,“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宰相李林甫是个口蜜腹剑的奸臣,媚上欺下,制造冤狱,许多正直有为之士,都纷纷遭到排挤,甚至无辜被迫害致死,朝廷被恐怖气氛笼罩着。王维不愿意与之同流合污,又不敢与之决裂,便采取了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他先是隐居终南山,裴迪亦曾与之一起隐居。后又购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的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仍在辋川别墅,便写了这封信,邀裴迪明年再来山乡,共赏自然风光。信中极写山中的静美境界、如画景物,并追忆彼此的昔游之乐,抒发了隐者的清高恬淡情趣。
1.文章第二段、第三段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寒山月夜图和山村春色图。请从描写的手法与给人的感受两个方面比较其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图画
描写手法
感受
寒山月夜图
实写
寂静而静幽
山村春色图
虚写
轻快,生机勃勃
2.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说这样的句式在此文中有何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抒情议论,多用散句,信笔抒写,或直抒胸臆,或点明主旨,轻灵自由。全文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读来活泼明快,于清词俪句中现故山美景,于长短变化中表厚意深情。
3.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共赏的风景和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串始终的线索。像第一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第二段对往昔的回忆,第三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总是在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4.作为一封书信,作者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冬日景色,遥想春天的美景,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的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的邀请。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与朋友分享美景的真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要注意的是,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于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山殊可过 过:越过
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间:疏远
D.与山僧饭讫而去 讫:说话
【解析】 A项,过:过访,游览。C项,间:错杂、交错。D项,讫:结束。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而:表顺承/表修饰。B项,辄:于是/常常。C项,相:相互/第二人称代词,你。D项,临:靠近。
【答案】 D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气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区很值得一游。
(2)更多地想起了从前,(那时)我们一起赋诗,走在狭窄的小路上,走到清清的小河边。
名师讲坛
文言文翻译方法(一)
1.留(原文保留):各类专用名词和各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爵名、国名、朝代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要保留。
2.换(古今词代替):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例1:吾本布衣,女亦黎民。(吾——我;布衣、黎民——平民;女——汝——你)
3.补(成分补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补出。
例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如弃草弃。(苏洵《六国论》)
?请完成“课后知能检测”第11题第(2)小题
以动衬静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为了突出冬夜山间的幽静,竟写了三种声音:犬吠声、夜舂声、疏钟声。吠声如豹,更反衬了山村的宁静。夜舂声与疏钟相间,则构成多重奏的夜曲。且这三种声音与人的活动有关,既写出了宁静,又不失温馨。
定义: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在动态描写、渲染中反衬出静态。“以动衬静”中静为主,动为次,“动”是衬托“静”的,其目的是为了让“静”更突出。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噪”“鸟鸣”的动,是为了衬托“山更幽”,是为了衬托静。
作用:诗词如书画,既讲究虚实相生,也追求动静相谐。动即运动,静即静止,静止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运动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二者结合则能相得益彰,形成“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请使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一段描写夏夜景象的文字。(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照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多才多艺的王维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应用角度】 “全面发展”、“创新”、“热爱自然”等。
山城最美女孩
一位陌生老人晕倒在路边,呼吸微弱,若此时您就在他身边,您会怎么做?拨打120急救电话?大声呼救?转身离开?
2013年5月6日下午,在张家口街头,一位红衣女孩给出了她的选择:她俯身跪下去,与晕倒的老先生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当即感动了不少路过的行人。当老人被110警车送往医院后,女孩悄然离开。
后在张家口警方的帮助下,人们终于找到这位“红衣女孩”。她叫李丽君,今年26岁,是一名护士。后老人被送到医院后不久,经抢救无效死亡,但老人的家属还是表示非常地感谢。
【媒评文摘】 一个美丽的八零后女孩,在他人遇到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托举起一个当代青年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为自己的青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中国日报》
那一世的辋川
陆 虹
那一年,盛唐的阳光,照在辋川山间的湖面。山中,云自飘,水自流,花自芬芳,柳自窈窕。见与不见王维,辋川依然空山鸟鸣。王维用诗告诉我们,辋川的诗境,是他吾无隐尔、舍筏登岸的物化的世界。我相信,王维是早早沐浴了生命的阳光,他在辋川更深地成就了自己。
公元744年,王维住进陕西蓝田辋川别墅。从此,辋川成了王维的别称,王维为后世制造了一个世代不灭的精彩的梦幻之境。那一世的辋川,经历了千年的时空,依然清风晓月、柳浪飞泉般成为历代文人一生的精神之梦。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了,那是有着王维魂灵、盛唐气质的回归之地。
辋川,那鹿柴、宫槐陌、临湖亭、南诧、柳浪、白石滩、竹里馆、椒园……二十个景别,成了王维山水诗的灵感之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辋川集》成了王维诗歌创作的巅峰,而此刻的王维真是“秋水芙蕖,倚然自笑”。
与其让他人主宰,不如放飞自我。长安城里的功名利禄虽也诱人,但毕竟,王维已不再是初到长安的翩翩少年,经历过仕途的失意,不惑已过的他,更愿意在混浊的官场外找寻到一个心悦神愉的自在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维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辋川成了王维结友、奉佛、听风、赏月的田园,他骨子里的淡泊、悠然渐渐在这里突显而出,至此,王维不再有边塞时期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激昂的诗情,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简而不薄的禅意开始在他心灵开启,王维也许不知,他的单纯与直接影响了后世千年的艺术。天机自开的王维,还没有做到陶渊明那么彻底,但他和他的辋川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桃花灿烂中,王维心如满月,肌骨清凉。那山中的动静、虚实,清远、寂静都入得王维心境,不知是辋川寻王维,还是王维寻辋川,他在那花开花落的自然中获得了身世两忘、万境虚空的境界。辋川时期的王维是深情而淡远的王维,他侍老母、结道友,与空寂中望穿人生。即使后来历经“安史之乱”,即使后来人称“王右丞”,王维也从未因世间不定之事,而过于悲喜。盛唐的诗人们杜甫、岑参与他唱和,当朝的权贵也往来于他,但是,王维的心真的已经住进了辋川,自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辋川带来的不仅是世间的美景,更是王维挥之不去的心境。经年而去,那诗中的画意、音韵、禅境从未淡去——“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真是看到诗人与自然恍若一体的幻觉,在静谧的世界中蕴藏着巨大的生机。
再提辋川,清幽、明净、静寂的象征。那一千三百年前的庄园,更是后世沉浸佛教以求超脱的精神王国。辋川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充满空灵寂静的禅意,我们何时想起,何时便充满了奇特的力量。
【精要赏析】 美丽的辋川是王维的精神家园,是“与其让他人主宰,不如放飞自我”精神的象征。文章记叙了辋川时期王维的心灵历程,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辋川之于王维的重要意义。文章融议论于优美的文字中,这本身也就是辋川“清幽、明净、静寂”风采的表现。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饭讫(qì) 朝雊(ɡòu)
轻鯈(tiáo) 玄灞(xuán bà)
B.村墟(xū) 夜舂(chōnɡ)
曩昔(nǎnɡ) 沦涟(lún lián)
C.仄径(zè) 蔓发(màn)
辋水(wǎnɡ) 僮仆(tónɡ pǔ)
D.青皋(ɡāo) 黄蘗(bò)
猥(wěi) 矫翼(jiǎo yì)
【解析】 “仆”读“pú”。
【答案】 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方温经 方:刚刚
B.与山僧饭讫而去 讫:罢,结束
C.然是中有深趣矣 是中:这当中
D.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曩昔:从前
【解析】 方:正,正在。
【答案】 A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人称代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足下方温经 足下:是第二人称代词“你”
B.猥不敢相烦 猥:指本人,自我谦称
C.倘能从我游乎 我:即古文中的“吾”,同现
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我”
D.非子天机清妙者 子:指第三人称代词“他”
【解析】 “子”指第二人称代词“你”。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因”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因驮黄蘗人往
B.蒙故业,因遗策
C.因人之力而敝之
D.因河为池
【解析】 A、C、D三项都是意为“凭借”,B项意为“沿袭”。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鯈出水,白鸥矫翼 矫:矫健
B.当待春中,草木蔓发 发:生长
C.非子天机清妙者 天机:天性
D.因驮黄蘗人往 黄蘗:落叶乔木
【解析】 矫:举。
【答案】 A
6.下列有关本文内容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维诗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本文在思想内容上和他的诗作一脉相承。
B.王维给裴迪的这封信,描绘了辋川别业的冬景春色,也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C.本段写春景,是想象中的景色,因而就显得有点粗线条了。
D.这封信之所以写景,正是为了勾起裴迪的回忆,并希望再次享受同游的深趣,同时也委婉地表现了对对方不能同游的遗憾。
【解析】 从信中看不出有遗憾之情。
【答案】 D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不是您天性高洁超尘,我怎么能拿这种游山玩水的闲事来邀请您呢?然而这其中有深远的志趣啊!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与于襄阳①书
韩 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②。”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注】 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之能垂休光 休:美好
B.未始不相须也 须:依赖
C.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 负:仗恃
D.未尝干之 干:从事
【解析】 干:请求。
【答案】 D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①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
②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①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②余亦悔随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解析】 A项,语气助词;兼词,于此。B项,副词,才;副词,竟、反而。C项,代词,这样;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均为代词,代自己。
【答案】 D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解析】 文章并无批评之意。
【答案】 A
11.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2)(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3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2)①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
②没有听到哪个后进之士得到您的赏识。
③现在我急需早晚买草料、买口粮、雇佣仆人、租赁房屋的资金。
【参考译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国子监四门博士韩愈,恭谨地上书给尚书阁下:
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显荣于当世的原因,莫不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他们的引导者。读书人能够留下壮美的光辉,照耀着后世的原因,也莫不有后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他们的继承者。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没有人做他的继承者,即使功业盛大也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尝不互相依赖。不过这种情况要经过千百年才能够碰上一次啊!难道是在上位的人没有可以攀缘的,在下位的人没有值得推举的吗?为什么互相依赖这样密切,而互相遇会却这样少呢?它的原因在于在下位的人仗恃他的才能不肯讨好他上面的人,在上位的人仗恃他的权位不肯关心他下面的人,因此有才能的人往往处于忧伤的困顿之中,身居高位的人也没有发出显赫的光辉。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没有去请求他,不可以说上面没有提携后进的人;没有去物色他,不可以说下面没有值得推举的人。我叨念这些话好久了,没有敢把它讲给别人听。
我从旁听说阁下具有不平凡的才能,立身行事不同一般,道德方正而办事讲究实际,进退不跟着时俗转,文武人才都加以使用,难道不正是我所说的那种能引导后进的人吗?但是没有听到哪个后进之士得到您的赏识,受到您的重用,难道是物色人才而没有得到吗?或者是志向倾注在立功上,行事一心在报答君主上,虽然遇到可以推举的人却没有空闲以礼相待吗?为什么应该听到的举荐人才的消息而长久听不到呢?
我虽然不是人才,可是自己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一般人。阁下可能是寻找人才却没有得到吧?古人有句话:“(招揽人才)请从我郭隗开始。”现在我急需早晚买草料、买口粮、雇佣仆人、租赁房屋的资金,这些只不过花上您一天享受的费用就足够了。如果您说“我的志向倾注在立功上,行事一心在报答君主上,虽然遇上可推举的人,却没有空闲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韩愈所敢于知道的。社会上狭隘而无远见的人,既然不值得把情况告诉他,磊落而卓越伟大的人,又不肯听我的倾诉,那我就只好相信自己命运困顿了。我恭谨地呈上过去写的十八篇文章,如果承蒙您给看一下,也足够了解我的志向所在。韩愈惶恐地拜两次呈上。
四、语言表达
12.苏轼在评价王维(字摩诘)的诗画作品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例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一诗,句句都蕴含着诗情画意。请你把其中两句诗的诗情画意用语言描述出来,要求:①想象合理,画面色彩感强;②语言简明、生动,每幅画面描述的字数不超过35个字。
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阴夏木啭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茫茫水田里的翠绿禾苗,生机勃勃;白鹭鸟在水田上方翻飞起舞,追逐戏闹;茂盛的树木沐浴着夏日,郁郁葱葱;黄鹂鸟在树林之间呼朋引伴,互相唱和。
(示例2)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神态那么闲静潇洒;听吧,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么甜美快活。
13.仿照下面的示例,仍以“生命”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生命像一粒种子,安于沉睡将成为空壳,勇于萌动才能长成大树;
生命像一眼清泉,吝于喷涌将成为枯井,志在远方才能流成大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生命像一株寒梅,恋于温室将成为枯枝,傲迎风雪才能开出绚烂;
生命像一块璞玉,安于自在将成为砾石,耐得磨砺才能琢成宝器。
课件48张PPT。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气候 (在)狭窄的小路上行走。 (在)林外明灭可见。 (在)感配寺休息。 天性 课时作业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