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1、 (2025广州)如图,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5cm B. 20cm C. 30cm D. 40cm
2、 (2025辽宁)来自物体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该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 像是倒立 D. 像是正立的
3、 (2025湖南长沙)晚上看电视时,小星将一个凸透镜在电视机和对面墙壁之间来回移动,发现移动到某位置时,墙上清晰地呈现出电视画面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与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情况相同( )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平面镜
4、(2025黑龙江伊春市)如图所示,轩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
B. 物体从u=32cm处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先变大后变小
C. u=24cm时,将透镜遮挡住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
D. 8cm<u<16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5、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关于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B.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C. 矫正远视眼佩戴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作的
D. 电视机遥控器通过发出的紫外线控制电视
6、(2025四川德阳)小刘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等大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7、(2025·南充)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调节方法正确的是
A.使用照相机时,先拍全身照,再拍半身照,将照相机远离人
B.使用投影仪时,显示的画面太大,只需将投影仪向前移动
C.使用放大镜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适当增大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
D.人脸识别解锁时,人脸离锁越近,拍得的像越小,更容易解锁成功
8.(2025天津) 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同一蜡烛先后放在光具座的a、b、c、d四个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观察烛焰的成像情况,则( )
A. 蜡烛在a处时,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B. 蜡烛在b处时,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比在a处时大
C. 蜡烛c处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 蜡烛在d处时,眼睛应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
9、 (2025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明发现光屏上承接到的清晰的像与光源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的像是虚像
B. 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与到光源的距离相等
C. 仅将透镜向光屏方向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D. 光源靠近透镜,同时光屏远离透镜,光屏会承接到清晰的像且越来越小
10、 (2025福建)如图,修表师傅可通过“寸镜”看清手表微小结构。“寸镜”内部有一个凸透镜,使用时手表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A. 小于1倍焦距 B. 等于1倍焦距
C. 大于2倍焦距 D. 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
11、 (2025四川乐山)每年5-6月,金口河大瓦山“转转花”竞相绽放,游客们纷纷用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象。关于此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游客能看到美丽的“转转花”,说明“转转花”是光源
B. “转转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用于拍摄“转转花”的手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D. 在拍摄时,“转转花”需位于手机镜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12、(2025江苏苏州)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先固定好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距离蜡烛为和时,光屏上先后两次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的像是缩小的 B. 第二次的像比第一次大
C. 蜡烛和光屏间的距离是 D. 凸透镜的焦距是
13、(2025四川广安)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所示,光屏上刚好得到清晰的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凸透镜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D.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此成像原理相同
14、(2025四川成都)机器人跳秧歌舞、跑马拉松、做家务……人形机器人用“眼睛”感知获取信息,如图。人形机器人“眼睛”的光学成像与人眼相似,是通过镜头使物体在图像传感器成像面上(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成像面上成放大的虚像
B. 机器人“眼睛”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C. 机器人“眼睛”光学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D. 机器人“眼睛”只能“看见”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
15、(2025四川宜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点燃蜡烛后,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第一次调节好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成像规律与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一致
B. 假设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C. 假设透镜的上半部分被遮挡,则在光屏上的像将不完整
D. 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要接收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16、(2025年上海) 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实验时,光屏和发光体在透镜的___________(选填“同侧”、“两侧”),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上,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发光体距离凸透镜16cm时,成___________(选填“正立放大”、“正立缩小”、“倒立放大”、“倒立缩小”)的实像。
17、 (2025江苏连云港)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当纸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变小,说明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_l(选填“>”“<”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是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__________。
18、 (2025四川达州)汽车仪表台上方不能放老花镜,是因为老花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易引发火灾;青少年不良用眼易引起晶状体变厚,应佩戴______透镜矫正。
19、 (2025河南)如图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进行实验探究的情景,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是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后,保持水凸透镜、蜡烛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请写出一种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法:______。
20、(2025湖北)2025年1月20日,在第九届亚冬会火种采集仪式上,现场用图甲中的冰透镜成功点燃了火炬。小红为了研究此现象,让光束透过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投射在墙上,如图乙。______(填“上”或“下”)方眼镜的透镜类型与冰透镜相同,为______透镜。
21、 (2025陕西A卷)(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打破众多影史纪录,成为我国电影的一张新名片。观影时,电影银幕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放映机成的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2.(2025四川眉山) 如图甲所示是人的眼球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类似;如图乙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成像示意图,可以用______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矫正,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23、(2025四川遂宁)西晋《博物志》中云:“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冰制成透镜,利用它对太阳光的______作用来取火。现在人们还利用这种透镜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4、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平时不注意科学用眼,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他患了___________视眼,可配戴由___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视力。
25、(2025黑龙江绥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再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5cm,调整光屏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与此成像原理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26. (2025北京)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两个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并用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分别射向两个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至在各自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的亮斑,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凸透镜_______(选填“M”或“N”)对光的会聚作用更强。
(2)该同学继续利用上述器材及一个发光体、刻度尺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焦距是否有关。实验中需要选用凸透镜_______(选填“M和N”或“M或N”),将发光体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距离处,用光屏接收像,若_______,则说明像的高度与焦距有关。
27、 (2025广东)放大镜属于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如图,邮票通过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邮票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透镜的焦距。
28、 (2025辽宁)如图,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透镜。
29、(2025广东)请在图中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光线。
30、(2025四川眉山) 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完成下列光路图。
31、 (20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请根据图甲中的入射光线画出其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1、 (2025广州)如图,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5cm B. 20cm C. 30cm D. 40cm
【答案】A
【解析】
【详解】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像,说明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即
则,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2025辽宁)来自物体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该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 像是倒立 D. 像是正立的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正确,B错误;
CD.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3、 (2025湖南长沙)晚上看电视时,小星将一个凸透镜在电视机和对面墙壁之间来回移动,发现移动到某位置时,墙上清晰地呈现出电视画面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与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情况相同( )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平面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墙相当于光屏,在墙上清晰地呈现出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此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此应用于照相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5黑龙江伊春市)如图所示,轩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
B. 物体从u=32cm处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先变大后变小
C. u=24cm时,将透镜遮挡住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
D. 8cm<u<16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像可知,
因此焦距,故A正确;
B.物体从处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在之前,物体在光屏上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在之后,成虚像,光屏上不成像,故B错误;
C.时,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将透镜遮挡住一部分,光屏上还能成像,只是由于通过的光线变少,所处的像会变暗,故C正确;
D.当时,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C。
5、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关于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B.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C. 矫正远视眼佩戴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作的
D. 电视机遥控器通过发出的紫外线控制电视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故A错误;
B.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任何情况都不能成正立的实像,故B错误;
C.远视眼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佩戴用凸透镜制作的镜片矫正,故C正确;
D.电视机遥控器通过发出的红外线控制电视,故D错误。
故选C。
6、(2025四川德阳)小刘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等大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得,此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5·南充)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调节方法正确的是
A.使用照相机时,先拍全身照,再拍半身照,将照相机远离人
B.使用投影仪时,显示的画面太大,只需将投影仪向前移动
C.使用放大镜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适当增大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
D.人脸识别解锁时,人脸离锁越近,拍得的像越小,更容易解锁成功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 A.使用照相机时,先拍全身照,再拍半身照,像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变大,物距变小,所以应将照相机靠近人,故A错误;
B.使用投影仪时,显示的画面太大,即减小像的大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应减小像距,增大物距,所以应将投影仪向前移动,同时将投影片远离镜头,故B错误;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用放大镜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适当增大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故C正确;
D.人脸识别系统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人脸识别解锁时,人脸离锁越近,拍得的像越大,更容易解锁成功,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B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
C.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小,物远像远大。
8.(2025天津) 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同一蜡烛先后放在光具座的a、b、c、d四个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观察烛焰的成像情况,则( )
A. 蜡烛在a处时,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B. 蜡烛在b处时,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比在a处时大
C. 蜡烛c处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 蜡烛在d处时,眼睛应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蜡烛在a处时,物距是50.0cm-10.0cm=40.0cm>2f=30cm,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缩小的像,故A符合题意;
B.蜡烛在b处时,物距是50.0cm-20.0cm=30.0cm=2f,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比在a处时大,故B符合题意;
C.蜡烛在c处时,物距是50.0cm-25.0cm=25.0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可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在d处时,物距是50.0cm-40.0cm=10.0cm故选ABD。
9、 (2025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明发现光屏上承接到的清晰的像与光源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的像是虚像
B. 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与到光源的距离相等
C. 仅将透镜向光屏方向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D. 光源靠近透镜,同时光屏远离透镜,光屏会承接到清晰的像且越来越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光屏上的像是实像,故A错误;
B.当物距等于像距且均为2倍焦距时,像与物大小相等,此时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像距)等于到光源的距离(物距),故B正确;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将透镜向光屏方向适当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的位置不动,无法满足新的像距要求,故光屏无法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光源靠近透镜,物距减小,同时光屏远离透镜,像距增大,光屏会承接到清晰的像且越来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10、 (2025福建)如图,修表师傅可通过“寸镜”看清手表微小结构。“寸镜”内部有一个凸透镜,使用时手表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A. 小于1倍焦距 B. 等于1倍焦距
C. 大于2倍焦距 D. 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寸镜”能看清手表微小结构,此时“寸镜”作为放大镜使用,则需满足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1倍焦距,此时会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便于观察微小结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2025四川乐山)每年5-6月,金口河大瓦山“转转花”竞相绽放,游客们纷纷用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象。关于此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游客能看到美丽的“转转花”,说明“转转花”是光源
B. “转转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用于拍摄“转转花”的手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D. 在拍摄时,“转转花”需位于手机镜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太阳光照射到景物上后发生反射,反射光进入人眼被游客看到,“转转花”反射的是太阳的光,不是自行发光的物体,因此不是光源,故A错误;
B.“转转花”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景物上后被阻挡形成的,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B正确;
C.手机镜头拍摄“转转花”时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C错误;
D.拍摄照相时,物距应大于手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即“转转花”应该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D错误。
故选B。
12、(2025江苏苏州)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先固定好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距离蜡烛为和时,光屏上先后两次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的像是缩小的 B. 第二次的像比第一次大
C. 蜡烛和光屏间的距离是 D. 凸透镜的焦距是
【答案】C
【解析】
【详解】ABC.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先固定好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距离蜡烛为和时,光屏上先后两次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第一次物距等于第二次的像距,第一次的像距等于第二次的物距,所以第一次物距是16cm,像距是24cm;第二次物距是24cm,像距是16cm;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16cm+24cm=40cm
第一次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二次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第二次像比第一次小,故C正确,AB错误;
D.在第二次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24cm>2f①
像距2f>16cm>f②
由①和②得到12cm>f>8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20cm,故D错误。
故选C。
13、(2025四川广安)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所示,光屏上刚好得到清晰的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凸透镜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D.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此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B.由图可知,物距
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为
像距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正确;
C.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故C错误;
D.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与题目中成像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4、(2025四川成都)机器人跳秧歌舞、跑马拉松、做家务……人形机器人用“眼睛”感知获取信息,如图。人形机器人“眼睛”的光学成像与人眼相似,是通过镜头使物体在图像传感器成像面上(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成像面上成放大的虚像
B. 机器人“眼睛”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C. 机器人“眼睛”光学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D. 机器人“眼睛”只能“看见”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C.由题意可知,人形机器人“眼睛”的光学成像与人眼相似,由于人眼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似,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人形机器人“眼睛”的光学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物体在成像面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C正确;
B.机器人“眼睛”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相似,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成像,所以机器人“眼睛”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D.机器人“眼睛”与照相机的镜头相似,能接收光源发出的光,也能接收物体反射的光,所以不仅能“看见”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也能看到反射光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15、(2025四川宜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点燃蜡烛后,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第一次调节好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成像规律与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一致
B. 假设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C. 假设透镜的上半部分被遮挡,则在光屏上的像将不完整
D. 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要接收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u = 30.0cm,像距v=15.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成像规律与图中所示一致,故A正确;
B.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假设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假设透镜的上半部分被遮挡,烛焰发出的光仍能通过透镜的下半部分成像,只是像会变暗一些,但像仍然是完整的,故C错误;
D.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像距应减小,要接收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故D正确。
故选 ABD。
16、(2025年上海) 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实验时,光屏和发光体在透镜的___________(选填“同侧”、“两侧”),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上,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发光体距离凸透镜16cm时,成___________(选填“正立放大”、“正立缩小”、“倒立放大”、“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 ①. 两侧 ②. 主光轴 ③. 倒立放大
【解析】
【详解】[1]做凸透镜实验时,发光体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所以光屏和发光体在透镜的两侧。
[2]为了能清晰的观察像,应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所以应调整发光体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即它们的中心在主光轴上。
[3]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发光体距离凸透镜16cm时,即物距为16cm,则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7、 (2025江苏连云港)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当纸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变小,说明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_l(选填“>”“<”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是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__________。
【答案】 ①. < ②. 缩小 ③. 照相机
【解析】
【详解】[1]当纸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变小,说明距离为l时得到的光斑不是最小光斑,即l不是焦距,凸透镜的焦距f[2][3]据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且在光屏上成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18、 (2025四川达州)汽车仪表台上方不能放老花镜,是因为老花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易引发火灾;青少年不良用眼易引起晶状体变厚,应佩戴______透镜矫正。
【答案】 ①. 会聚 ②. 凹
【解析】
【详解】[1]老花镜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如果将老花镜放在汽车仪表台上方,在阳光照射下,会聚的光线可能会使局部温度升高,易引发火灾。
[2]青少年不良用眼易引起晶状体变厚,此时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眼。为了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19、 (2025河南)如图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进行实验探究的情景,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是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后,保持水凸透镜、蜡烛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请写出一种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法:______。
【答案】 ①. 缩小 ②. 将光屏向左移动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此时物距变大,则像距会变小,所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即左边移动。
20、(2025湖北)2025年1月20日,在第九届亚冬会火种采集仪式上,现场用图甲中的冰透镜成功点燃了火炬。小红为了研究此现象,让光束透过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投射在墙上,如图乙。______(填“上”或“下”)方眼镜的透镜类型与冰透镜相同,为______透镜。
【答案】 ①. 下 ②. 凸
【解析】
【详解】[1][2]图甲中的冰透镜成功点燃了火炬,所以冰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图乙中,物距大于二倍焦距,上面的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下面的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下面的凸透镜,和冰透镜类型相同。
21、 (2025陕西A卷)(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打破众多影史纪录,成为我国电影的一张新名片。观影时,电影银幕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放映机成的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答案】 ①. 不是 ②. 漫 ③. 放大
【解析】
【详解】[1]观影时,电影银幕反射放映机发出的光,所以电影银幕自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2]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朝向各个方向。
[3]放映机的原理是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2.(2025四川眉山) 如图甲所示是人的眼球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类似;如图乙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成像示意图,可以用______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矫正,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答案】 ①. 照相机 ②. 凹透镜
【解析】
【详解】[1]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推迟会聚。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提前会聚。为了使远处物体的像能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佩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3、(2025四川遂宁)西晋《博物志》中云:“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冰制成透镜,利用它对太阳光的______作用来取火。现在人们还利用这种透镜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答案】 ①. 会聚 ②. 远视眼
【解析】
【详解】[1]把冰制成透镜,举以向日能取火,是因为这种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能将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使该点温度升高达到艾的着火点从而取火,这种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因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用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4、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平时不注意科学用眼,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他患了___________视眼,可配戴由___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视力。
【答案】 ①. 近 ②. 凹
【解析】
【详解】[1]小明只能将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说明他患了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前面。
[2]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能使成像后移,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可以矫正近视眼。
25、(2025黑龙江绥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再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5cm,调整光屏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与此成像原理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答案】 ①. 10 ②. 投影仪
【解析】
【详解】[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距等于物距
则此透镜的焦距
[2]再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5cm,此时物距为15cm,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调整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二倍焦距以外,生活中与此成像原理相同的是投影仪。
26. (2025北京)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两个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并用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分别射向两个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至在各自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的亮斑,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凸透镜_______(选填“M”或“N”)对光的会聚作用更强。
(2)该同学继续利用上述器材及一个发光体、刻度尺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焦距是否有关。实验中需要选用凸透镜_______(选填“M和N”或“M或N”),将发光体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距离处,用光屏接收像,若_______,则说明像的高度与焦距有关。
【答案】(1)M (2) ①. M和N ②. 相同 ③. 光屏上所成的像高度不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会聚点越靠近透镜,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由图可知,光线经凸透镜M折射后会聚点更靠近透镜,所以凸透镜M对光的会聚作用更强。
【小问2详解】
[1][2][3]要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焦距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物距相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进行实验。这里有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M和N,所以实验中需要选用凸透镜M和N。同时,要将发光体放在相同距离处(即控制物距相同)。如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高度不同,就说明像的高度与焦距有关。
27、 (2025广东)放大镜属于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如图,邮票通过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邮票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透镜的焦距。
【答案】 ①. 凸 ②. 虚 ③. 小于
【解析】
【详解】[1][2][3]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如图所示),邮票到透镜的距离是 小于焦距,看到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8、 (2025辽宁)如图,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透镜。
【答案】
【解析】
【详解】由给出的光线可知,虚线框内的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如图所示:
29、(2025广东)请在图中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光线。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如图所示:
30、(2025四川眉山) 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完成下列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射出,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虚焦点。如图所示:
31、 (20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请根据图甲中的入射光线画出其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析】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光路如图
【小问2详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