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5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2025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1 14:4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1月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史书、档案、日记和报刊等都是重要的文献史料。以下可用于研究夏朝历史的文献史料是( )
A.青铜器 B.神话传说 C.《史记·夏本纪》 D.二里头遗址
2.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无为而治 B.专制集权 C.为政以德 D.仁者爱人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国土分封给其子弟。此后,王国土地越来越小。这说明“推恩令”(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C.巩固了丞相权力 D.确立儒学主流地位
4.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纺织、矿冶、陶瓷、造船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表明当时( )
A.南方得到开发 B.佛教广泛传播 C.国家分裂混战 D.中外交流频繁
5.宋朝书商开设书坊,刻书销售牟利,书坊遍及全国各地。这种现象得益于( )
A.铁制农具出现 B.门第观念淡化 C.书法艺术普及 D.印刷术的发展
6.北宋都城东京人口多时超过百万;元朝,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美丽名贵之城”。这反映了宋元时期( )
A.城市兴盛 B.海外贸易活跃 C.纸币出现 D.政府重农抑商
7.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其中长篇的代表作品是( )
A.《论语》 B.《九章算术》 C.《本草纲目》 D.《红楼梦》
8.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有的货物进出口税率甚至降低了90%。由此可知,英国意在( )
A.倾销商品 B.抢占土地 C.掠夺人口 D.控制内政
9.太平天国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森严,王出行时,百姓必须回避,否则被处死。这反映了( )
A.农民阶级存在局限 B.清朝坚持闭关自守
C.西方列强侵略加剧 D.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10.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呼吁“申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由此可知,维新派倡导( )
A.自强求富 B.政治变革 C.扶清灭洋 D.实业救国
11.新文化运动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意在( )
A.传承儒学 B.发展经济 C.解放思想 D.打倒列强
12.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体现了(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北伐战争的胜利 C.国共合作的形成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3.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写道:“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突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生龙活虎。”这说明遵义会议( )
A.创建了革命军队 B.挽救了党和红军 C.实现了联蒋抗日 D.结束了军阀统治
14.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军发动全面反攻。这表明( )
A.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B.抗日战争走向胜利
C.国共内战爆发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顺利完成,广大农民获得了解放。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解放军提供了丰富的兵源。这反映土地改革( )
A.打倒了北洋军阀 B.推动了革命发展 C.稳定了全国物价 D.废除了列强特权
16.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同仁堂作为北京市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这可用于说明社会主义改造( )
A.完善了民主法制 B.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C.实现了国家独立 D.加速了西部大开发
17.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为此毛泽东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这一巨大成功体现了( )
A.教育事业发展 B.工业成就突出 C.医疗卫生进步 D.国防力量增强
18.同1978年相比,1987年我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成分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国有企业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抗美援朝 B.一五计划 C.三线建设 D.改革开放
19.进入21世纪,中国继续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这反映了中国( )
A.商品出口增加 B.全面深化改革 C.承担大国责任 D.强调民族团结
20.2015—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体现了我国( )
A.高等教育普及 B.社会保障完善 C.科技自立自强 D.综合国力提升
21.人类文明产生之初,各个地区基本独立发展,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这反映了文明的( )
A.开放性 B.多元性 C.交融性 D.相似性
22.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这反映了( )
A.古代帝国的兴起 B.文学艺术的繁荣 C.农耕经济的发达 D.希腊文化的推
23.古代美洲的玛雅人创造出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能推算出月球和行星的运行周期,这反映了古代美洲( )
A.科技成就突出 B.城市建筑精美 C.手工技艺高超 D.道路系统完善
24.文艺复兴时期,但丁提出“高贵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皮科认为人具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这体现出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唯物主义 D.民族主义
25.下表为某高中生的历史学习笔记,据此推断,该笔记的主题是( )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A.封建专制制度 B.欧洲宗教改革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人运动兴起
26.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领域成就显著。以下属于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是( )
A.载人飞船 B.人造卫星 C.蒸汽机 D.火车
27.《共产党宣言》自发表以来已经有了200多种文字的译本,并传遍世界各个国家。这说明《共产党宣言》( )
A.吸收了前人思想 B.主张自由竞争 C.建立了工人政权 D.产生深远影响
28.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的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近殖民地的人数生活在半殖民,这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大型垄断组织出现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29.1917年11月8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成立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启蒙运动 B.明治维新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30.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下降的问题,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固定农产品收购量,实行超额奖售。这些举措体现苏联( )
A.推行经济改革 B.加速工业发展 C.忽视农民利益 D.加强集体领导
31.据下表可知,美苏冷战( )
冷战初期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统计
年份 贸易出口额(百万美元)
1948 397
1949 145
A.影响了经济交流 B.缓和了地区冲突 C.加剧了军备竞赛 D.推动了科技进步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国际经济组织增多 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D.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33.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广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由此可知,“福利国家”在一定程度上( )
A.保持了社会稳定 B.减少了财政开支 C.激化了社会矛盾 D.限制了人民权利
34.冷战结束后,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 )
A.全球化进程加快 B.国际局势动荡 C.世界多极化趋势 D.美国一超独大
35.从古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发展到现代“家中手机浏览,看中点击下单”,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 )
A.航天技术发展 B.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C.内燃机的应用 D.网络信息技术进步
二、综合题
36.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全球性物种的交流。殖民者入侵驱动了人口的迁移,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同时,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农作物以及家畜家禽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等也流向世界各地。然而,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水痘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传入中国。16世纪末,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18世纪中期,玉米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促进了明清时期的人口增长和边疆地区的开发。但过度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高产粮食作物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认识。
37.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一脉相承,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民族精神来源于社会实践,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名称 内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两弹一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互利合作、开放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脱贫攻坚精神 精准扶贫、开拓创新;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搜集相关材料?
(3)通过以上材料,谈谈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传承对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D
6.A
7.D
8.A
9.A
10.B
11.C
12.C
13.B
14.B
15.B
16.B
17.C
18.D
19.C
20.D
21.B
22.A
23.A
24.B
25.C
26.D
27.D
28.A
29.D
30.A
31.A
32.D
33.A
34.C
35.D
36.(1)表现:动植物的全球传播、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以及疾病的全球传播。
(2)促进了人口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但也导致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全球性物种交流具有双重性,既推动了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也带来了疾病传播和生态破坏。我们应全面、辩证地看待其历史作用。
37.(1)主题: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时代传承与创新发展
阐述:中华民族精神谱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体现了坚定信念与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弹一星"精神,展现了自力更生与团结协作;改革开放时期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了思想解放与制度创新;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些精神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延续性与时代创新性,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查阅档案、图书馆、权威文献,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采访当事人搜集口述历史。
(3)提供精神动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塑造国家形象;传承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应对挑战与危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