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4张PPT。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诗海探珠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此诗是作者被贬谪为夷陵县令时,写给朋友丁宝臣(字元珍)的一首酬答诗。尽管题目冠以“戏”字,全诗抒写的其实是作者由早春物候而感发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谪居山乡的抑郁、寂寞,又有排遣内心苦闷的自我宽慰,更有身处逆境而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此诗的首联写山城早春的荒寒与冷落,颔联写冬去春来之际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颈联抒发身在山城的孤寂和乡思,尾联是诗人自作宽解。【思考】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基础自主学案基础自主学案有德行改正水路感动发愤七、文学常识
本文是欧阳修写给朋友尹师鲁的一封书信。尹师鲁,就是尹洙(1001~1047),宋代散文家,字____,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一生怀才不遇,郁郁以终。传说欧阳修学习古文,曾受尹师鲁的影响,他也是欧阳修在政治上、文学上的挚友。这封信写于宋仁宗景 祐三年(1036)秋。这一年尹师鲁因上书论救革新派人士范仲淹,先被贬至郢州,其后欧阳修因《与高司谏书》获罪,被贬为夷陵县令。师鲁这封信是欧阳修到夷陵县后写给尹师鲁的。在信中,欧阳修一是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并告诫尹师鲁不要仿效那些“被贬者”,要振作精神,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概;二是表现为对友情的珍重。作者于信的开头几段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关切、思念师鲁的心情,他对未能如约相送而遗憾;行程中没有寄信之处不能与师鲁通信而牵挂;本人到荆南后又急于打听师鲁任所郢州的情况;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的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人情味。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中,作者为什么运用了这么多问句?“渴”字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提示】 对朋友的关心之情溢于言表。由朋友本人问及家人、孩子,考虑多么周到,用心多么细致。一个“渴”字道出了作者极想知道朋友是否安好的心情。口语化的语言令人感到亲切、温暖。2.全信有几答几疑?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 全信有三答三疑,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二疑欧阳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三疑欧阳修“非忘亲”——“此又非也”“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其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3.欧阳修是怎样看待自己被贬的?从哪些地方看出?在这封信中,你读到了作者与尹师鲁之间怎样的感情?
【名师点拨】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欧阳修对待被贬的态度:
①认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②对史书记载义士事迹的看法,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③虽被贬,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④告诫朋友“慎勿作戚戚之文”。⑤“自言益慎职,无饮酒”。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从作者对挚友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之中,不难看出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人间真情。4.这是欧阳修被贬到夷陵县之后写给挚友尹师鲁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是怎样逐层表露自己心情的?【名师点拨】 信的开始,写相送失约的原因,写没有见面的遗憾。第二段写没能给友人写信的原因,还有对尹洙及其家人的关切之问。第三段写自己行程平安的愉快心情。第四段主要回答尹师鲁的疑问。以此表明心志。在第五段表明自己既不屑做“戚戚怨嗟”之人,也不愿做“傲逸狂醉”之人。无论是什么内容,作者都从容道来,文字没有一点悲怨之情。对此次被贬,作者没有抱怨,可见他对贬官一事不忧不惧,淡定从容,处之泰然。[细剖·深析]
[楼主]
欧阳修面对贬谪,淡然处之,我们面对作者那样的经历或人生中的坎坷,应该怎样?[沙发]
坎坷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遭遇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看待它。我认为也没必要非得高高把头抬起,忍着眼泪,硬撑着向前。我感觉自然就好,撑不住就别撑,痛哭一场也许是一个面对的方法。发泄后调整好心态再来。 [板凳]
我认为我们得学会忍耐。遇事就哭那不是坚强的表现,学会顽强面对,迎难而上才是我们所要具备的,成功的人不都是积极进取和坚持面对的吗?[三楼]
我感觉不一定非得要求我们怎么样,哪一种方法更好我们就选择哪一种,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过去这道坎,形式并不重要,哭也好笑也好,只要心态是健康的,我们就能依旧怀揣梦想在路上前行。写作素材积累亲切平易的语言
此文中不见欧阳修一贯的豪壮磅礴的气势,不见大开大合的曲折,而代之以反复亲切的慰藉、叮咛,细腻入微的表白、鼓励。作者在文中共用了12个“也”字,使行文非常自然、平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作者的措辞也非常注意亲切平易,选用了不少日常生活用词,如白头奴、家兄、家人、老母、米、面、鱼、梨、栗、橘柚、大笋、灶门老婢等,这些词语浅白、通俗,可想见作者在写此信时其神态是那么的松弛、自然。另外,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随堂练笔
结合日常口语,运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写一段对家人或友人思念的文字,约100字。1.课内素材开发
这封信写于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时,当时尹师鲁也被贬郢州,两位落难才子、至情好友在最灰暗的日子里互相慰藉,互相鼓励,读后令人感动不已。特别是作者在这封信里表现出的泰然心境、豁达心胸,无疑给同遭贬谪的朋友以心灵的安慰和最好的鼓励,也让我们欣赏到古人精神世界之美。[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友情”“豁达”“面对坎坷”“精神的力量”等相关话题和材料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
农民工代表
康厚明、胡小燕和朱雪芹成为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三位农民工代表,受到了舆论普遍的肯定。这种肯定的道德价值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心。农民工在人大中有了表达他们自己心声的代表,是一件好事,理应予以支持。然而,政治意义上的代表并不能由道德或同情心来产生。有了这三位代表,向我们提出了关于“代表”政治意义的重要问题:谁是代表?代表什么?为何代表? 农民工代表之一的康厚明在接受《新华网》记者的采访时说,他的任务是就农民工的福利待遇、生活待遇、工作条件等问题向人大“传达心声”。“代表”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但如何让代表真正成为人民的代表始终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农民工代表”进入人大也许正可以为我们认真讨论这个问题带来一个契机。[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平等”“关心弱者”“真正的公平”等相关话题作文中。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