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
生物学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号、班级用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故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用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下列述错误的是
A.高茎和矮茎是豌豆的表型
B.DD和dd是一对等位基因
C.DD、Dd和dd叫作基因型
D.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2.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3.某男孩患血友病,他的父母、外祖父母和祖母均正常,祖父患血友病。在该家族中,血友病基因的
传递顺序是
A.祖父一父亲一男孩
B.外祖母一母亲一男孩
C.祖母一父亲一男孩
D.外祖父一母亲一男孩
4.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预防遗传病
的产生和发展。下列检测手段不属于产前诊断的是
A.羊水检查
B.孕妇血细胞检查
C.基因检测
D.推算后代发病风险率
5.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准备制作一个有150个减基对且含40个
碱基A的DNA片段。下列有关材料需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氢键的连接物340个
B.碱基G的塑料片35个
C.碱基与脱氧核糖的连接物300个
D.磷酸与脱氧核糖的连接物600个
6.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在特定位置加人或诚少部分基因序列,实现对基因的定点编辑。对月季
色素合成酶基因进行编辑后,其表达的酶的氨基酸数量减少。月季细胞内不会发生的是
A.基因的结构改变
B.基因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改变
C.基因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改变
D.基因表达时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高一生物学试卷第1页(共8页)
7将自体骨髓千细胞植人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可用于
治疗糖尿病。骨髓干细胞、“胰岛样”细胞与胰岛B细胞都具备的生理过程是
A.DNA→RNA→蛋白质的信息流动
B.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与翻译
C.染色体与染色质之间的相互转换
D.通过细胞增殖实现自我更新
8.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功能下降,导致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ROS会攻击细胞的DNA、蛋
白质等,会导致端粒功能障碍,进而抑制PGC1-o/B基因的表达,PGC1-a/B减少会进一步导致线
粒体功能下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ROS攻击DNA,可能|起基因突变
B.ROS攻击蛋白质,可使蛋白质活性降低
C.降低细胞内ROS的含量,可能延缀细胞衰老
D.通过抑制PGC1-o/B基因的表达可抑制细胞衰老
9.我国科研人员利用DNA序列,重建传粉榕小蜂、造瘿非传粉小蜂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传粉榕小
蜂与造瘿非传粉小蜂是通过竞争相同的雌花资源而协同进化的。下列关于传粉榕小蜂与造瘿非
传粉小蜂协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序列为研究二者协同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B.二者之间的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二者协同进化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室会发生改变
D.二者与它们竞争的“雌花”植物之间也存在协同进化
10.某种植株的花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当显性基因A、B、D同时存在时,表型为蓝色,其他
情况均为白色。某一植株控制花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Dd,花色为蓝色
Dd
B.该植株可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C.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有蓝色纯合植株
D.该植株测交后代中的花色全为白色
注:不考愿互换及致死
11.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3、Ⅱ-7均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X、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口正常男
○
正常女
肠
患病男
⑦患病女
8
10
A.该致病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患该遗传病的概率为1/4
D.Ⅲ-8为杂合子的概率为3/5,Ⅲ-10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
12.铜绿假单胞菌可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部位。欲利用噬菌体及其宿主铜绿假单胞菌的相互作
用,来达到杀灭铜绿假单胞菌的目的,研究人员先将噬菌体PP1的DNA和噬菌体JG的蛋白质
外壳重组,形成重组噬菌体。再利用重组噬菌体、噬菌体JG和噬菌体PP1侵染不同类型铜绿
假单胞菌(PA1、PAO1),测得各自的吸附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高一生物学试卷第2页(共8页)内江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
1-5 BCBDC 6-10 BADAC 1I-15 DBDBC 16-20 DDBC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11分)
类囊体薄膜(1分)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2分)
(2)无水乙醇(1分)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2分)
(3)K1-K3组施钾后,K+泵人保卫细胞增多,使其细胞液浓度增大,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2 分)
(4)K2(1分) K2组叶绿素b/a值最大,对光能的捕获能力最强,光反应强;K2组气孔导度最大利于 CO2的固定,暗反应强;Fv/Fm的比值最大,植物的光合性能最强(2分,答2点即可)
22.(9分)
(1)减数分裂(1分) BACD(1分)
(2)32(1分)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1分) A(1分)
(3)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使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1分,答1点即可) ②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具有随机性(1分)
(4)骡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无法进行正常联会,不能形成可育配子(2分)
23.(9分)
(1)转录(1分)作为翻译的模板(1分)
(2)大于(1分)
(3)苏氨酸(1分)
(4)未发生(1分) 抑制(1分)
(5)抑制(1分) 促进(2分)
24.(9分)
(1)性状分离(1分)
(2)8(1分) 抗稻瘟病和易感稻瘟病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或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抗稻瘟病对易感稻瘟病为完全显性;含任一显性基因就表现为抗稻瘟病:F2中抗稻瘟病和易感稻瘟病存活的几率均等(2分,答2点即可)
(3)①让突变体戊与甲进行杂交后再自交,观察F2表型及比例(2分)
② a.F2均为抗稻瘟病(1分)
b.F2中抗稻瘟病:易感稻瘟病=15:1(1分)
e.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1分)
25.(12 分)
(1)16(1分) 低温(1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2分)
(2)24h(1分) 秋水仙素对幼苗细胞有毒害作用,随处理时间延长,幼苗细胞死亡增多(2分)
(3)由其祖先的8、9号染色体连接而成(2分)
(4)没有(1分) 该香艾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