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21:0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三单元
10与尹师鲁第一书
欧阳修 栏目链接dàikuànɡhuánɡbiànhuáiyǐngyòubìjièhuòpēnɡnuò 栏目链接“傍”通“旁”,旁边 栏目链接往返(送信)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栏目链接款待感慨激愤 栏目链接表目的,来相当于“而”,表顺承介词,因为介词,把介词,用派使者使命让假使 栏目链接表被动见到,看到拜见,求见会见,会面副词,有指代作用,用在动
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到像如果,假设及,赶得上,比得上 栏目链接名词活用为动词,西去名词作状语,从陆路名词作状语,从陆路 栏目链接名词用作状语,天天名词用作动词,做好本职工作 栏目链接状语后置,状语“于朋友”后置,“然师鲁又云于朋友暗”省略句,“无异”后省略介词“于”,“其心欢戚无异(于)庸人” 栏目链接被动句,“绐”表被动,被欺骗被动句,“被”表被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题 目
解 说本文是一篇书信。尹师鲁,即尹洙(1001—1047),字师鲁,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欧阳修在政治上、文学上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以终。与,给;书,信。这是写给尹师鲁的第一封信。全文行文朴实,充满着温馨和理解,是对朋友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栏目链接走 近
作 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栏目链接走 近
作 者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栏目链接写 作
背 景这封书信写于宋仁宗景禧三年秋。这一年因上书论救革新派人士范仲淹,先被贬至郢州。其后欧阳修因《与高司谏书》获罪,被贬夷陵县。这封信是到夷陵县后写的。
尹师鲁,欧阳修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而终。两人同时被贬,尹师鲁在欧阳修被贬后,对欧阳修的情况有所不解,就写信询问。于是欧阳修便写下这封信回复他的询问。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内 容
理 解1.第5段中作者回答尹师鲁的几个疑问,各反映出作者什么态度?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明确:(1)①“疑修有自疑之意者”——“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
②疑欧阳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
③疑欧阳修“非忘亲”——“此又非也”“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2)其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栏目链接内 容
理 解2.从文章中你读到了作者与尹师鲁之间怎样的感情?明确::反映了两人间深厚的友谊;作者对挚友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充满了人情味。 栏目链接内 容
理 解3.结合全文,谈谈欧阳修的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明确:对于贬官之事,欧阳修淡定、严格要求自己,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友情,他极为珍重。信的开头详述了关切、思念尹师鲁的心情,他对失约而遗憾,对行程中无法与尹师鲁通信而牵挂,急于打听尹师鲁的情况,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人情味。 栏目链接写 作
特 色1.叙议结合,情真意切。
本文一开始记叙尹师鲁远行时不得相送,然后叙述临行时及行程中不得修书以致,及到夷陵方喜得作书以奉问,急切的问询中浸透浓浓的友情。而叙述自己生活尚算安定之言,也可以看作是免去朋友牵挂之意。
对被贬之事义无反顾,讽刺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呼唤正义之气的回归。谈论欢戚之情,表明自己迁谪并不认为就应当“戚戚”。结尾处言轻意重,希望朋友保重,又是记叙。 栏目链接写 作
特 色2.语言平实,如话家常。
被贬夷陵,这是宦海浮沉的大事,而欧阳修却如同叙家常,娓娓道来。一路长途奔波,“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及至夷陵,“方喜得作以奉问”,问家人情况“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六郎旧疾平否?”这些句子口语化极强,更见亲切。答尹师鲁信中三疑,是朋友间的推心置腹之言。对被贬一事义无反顾,古今对比,于平淡中寓讽刺。表明当前心境也联系日常琐事,令人倍感亲切。结尾处的再三叮嘱,又让人在平常语言中体验到加倍的温暖。 栏目链接结 构
框 架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