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9 22:0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狐假虎威》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寓言故事,属于“语言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文本通过以下维度构建教育价值:
1.叙事结构:采用“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幕剧模式,契合二年级学生对故事完整性的认知需求;
2.语言范式:
·动词精准化:“蒙住”“松开”体现狐狸的狡猾;
·成语集中化:“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四字词语形成表情达意集群;
3.插图功能:两幅插图分别对应“狐狸蒙骗老虎”(图1)与“百兽逃散”(图2),构成视觉化故事线,辅助低段学生突破理解障碍;
4.文化基因:通过寓言揭示“依仗势力的欺压”这一社会现象,培育初步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
·通过“汉字溯源法“掌握“神、纳、闷、受、骗、借”6个生字(如“神”字甲骨文演变:示字旁+申);
·运用“三笔定位法”规范书写“神、活”(注意“神”字示字旁的竖画与“申”的横向比例);
2.阅读理解:
·能借助插图梳理故事四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森林;人物:狐狸老虎;事件:借威风吓跑百兽);
·用“先……接着……最后……”句式复述故事脉络;
3.文学鉴赏:
·通过角色扮演体会狐狸的“狡猾”与老虎的“半信半疑”(如模仿狐狸“摇头摆尾”的动作);
·对比分析“蒙住”“松开”等动词的戏剧张力(如“蒙住”表现欺骗,“松开”暗示转折);
4.思维发展:
·开展“成语剧场”:用身体动作表现“神气活现”“东张西望”等词语(如双手叉腰表神气,转头四处看表东张西望);
·创设“森林法庭”情景:判断狐狸行为是否正当,要求引用课文原句作为证据;
5.创意表达:
·仿写寓言结尾:如果老虎再次遇到狐狸,会发生什么?要求使用“狐假虎威”成语。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狐假虎威”的双重含义(表面义:借虎威吓人;引申义:依仗势力欺压);
难点:准确表现“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表情达意词汇。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生字闯关·小火车
教师行为:
·出示“生字列车”黑板贴(车头:爷、食、物、就;车厢:神、纳、闷、受、骗、借);
·规则升级:读对生字的小组可获得“老虎爪子”道具(纸制虎爪贴纸),集满3个可兑换“森林之王”称号。
学生活动:
·纵向小火车接力:每列学生按顺序读生字,错误时其他组可“抢答”纠正;
·动作辅助记忆:读到“借”字时做双手递物动作,读到“骗”字时捂心口表惊讶。
2.课题齐诵·寓言密码
教师行为:
·带领学生用拍手节奏齐读课题:“狐—假—虎—威,狐狸借虎威!”;
·提问引导:“课题里藏着谁和谁的关系?用箭头连起来(狐→虎)”。学生活动:
·手指书空课题,在“假”字下画重点符号(表示“借助”);
·口头填空:“这是一个关于______(狐狸)和______(老虎)的故事”。
3.寓意初探·生活链接
教师行为:
·出示成语卡片“狐假虎威”,用简笔画勾勒狐狸骑虎场景;
·提问引导:“你见过谁像狐狸这样?举例子(如小明借班长名义管纪律)”。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用“狐假虎威,因为”句式造句;
·分享展示:教师用红笔在黑板“森林法庭”区记录典型例子。
环节二:对比词解码·读懂角色
1.词语寻宝·图文配对
教师行为:
·出示5张词语卡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和对应动物图片。
·规则:每组派代表用“狐狸/老虎+词语”造句,正确即可获得图片使用权。
学生活动:
·图文配对游戏:将词语卡片贴到对应动物图片下方(狐狸贴“神气活现”,老虎贴“半信半疑”)。
·口头验证:“为什么狐狸是神气活现?因为它______(借了虎威)”。
2.动作解码·身体剧场
教师行为:
·分解动作要领:
“神气活现”:挺胸+抬头+叉腰+嘴角上扬
“摇头摆尾”:头部左右摇动+臀部微翘+脚步轻快
·采访脚本:“小狐狸,你为什么要这样走路?心里在想什么?”
学生活动:
·镜子反馈练习:学生面对镜子练习表情,同伴用“表情星星”贴纸(金色表夸张,银色表平淡)评价;
·角色日记:用“今天我扮演狐狸,(动作描述),因为(心理活动)”句式记录。
3.心理探秘·采访互动
教师行为:
·创设“森林新闻发布会”场景,教师扮演记者提问:
“狐狸先生,你为什么要大摇大摆走路?”
“虎大王,你东张西望时在找什么?”
·提示回答方向:狐狸(装样子/怕露馅)、老虎(怀疑/想验证)
学生活动:
·角色轮换:学生A扮记者举“话筒”(纸卷),学生B扮狐狸/老虎回答;
·记录要点:用简笔画在“心理活动板”记录关键词(如狐狸:怕、装;老虎:疑、看)。
环节三:动物反应解码·读懂场景
1.反应观察站·情景再现
教师行为:
·出示百兽图片(野猪、小鹿、兔子),提问:“它们为什么撒腿就跑?用课文原句回答”;
·朗读指导:用“越来越快”的语速读“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配合拍手节奏。
学生活动:
·动作模仿:学生扮演小动物,听到“老虎来了”时做奔跑动作(教室空地);
·语气对比:分别用平静语气和紧张语气读“纳闷”,体会情感差异。
2.演评工作坊·7.8段精读
教师行为:
·出示评价单(星星贴纸区):
词语准确度(3★)
动作表现力(3★)
语气贴合度(4★)
·示范指导:教师扮狐狸,学生扮老虎,演示“大摇大摆”与“东张西望”的对比。
学生活动:
·同桌合作:A读旁白,B演角色,每2分钟交换角色。
·自评互评:完成表演后,在评价单上贴星星,并说明理由(如“他摇头摆尾很夸张,得2★”)。
环节四:寓意升华·生活链接
1.真相揭秘·课文精读
教师行为:
·提问引导:“老虎最后松开了爪子,说明它明白了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
·出示最后一段板书:“原来……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学生活动:
·填空练习:“真相是______借______的威风,这叫做______”;
·简笔画创作:在黑板“寓言树”上画狐狸掉下虎背的场景。
2.生活辩证会·道理应用
教师行为:
·出示生活案例卡:
案例1:小美借班长名义让同学排队
案例2:小刚自己打扫卫生获老师表扬
·辩论引导:用“我认为______是对的,因为______”句式发言
学生活动:
·快速站队:认为案例1正确的学生站左边,认为错误的站右边;
·代表陈述:每组派1人用课文原句支持观点(如“狐假虎威是错的,因为不能借别人威风”)。
环节五:汉字美学·书写指导
1.字理溯源·神字解码
教师行为:
·动态演示“神”字演变:示字旁(祭祀)+申(伸张),配古代祭祀场景简笔画;
·口诀记忆:“示字旁小又斜,申字伸长像闪电”。
学生活动:
·身体摆字:用身体组成“神”字(左半身示字旁,右半身申字);
·找错游戏:在黑板故意写错“神”(如示字旁写太大),学生举手纠正。
2.关键笔画·活字特训
教师行为:
·对比展示:“活”字正确写法(三点水成弧线)与错误写法(三点水直线排列);
·慢动作书写:用红色粉笔书写“舌”部分,强调“口”字要小。
学生活动:
·描红比赛: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活”,教师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作品;
·互评活动:用彩笔圈出同伴字中的“漂亮笔画”,如“活”的三点水像小水滴。
3.综合练写·作品展示
教师行为:
·出示书写评价表(自评+互评):
结构正确(2★)
笔画到位(3★)
卷面整洁(1★)
·巡回指导:用红笔在优秀作品旁画“老虎印章”
学生活动:
·独立练写:在《写字本》完成“神、活”各4行,每行中间空一格;
·作品上墙:将满意作品贴在“寓言字画廊”展示区。
环节六:成语拓展·寓言链接
1.成语接龙·动物专场
教师行为:
·出示成语卡片(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画龙点睛);
·规则:用“狐→守→亡→画”顺序接龙,错误时其他组可“抢答”。
学生活动:
·小组竞赛:用接龙成语造句,如“我们不能守株待兔,要主动学习”;
·记录收藏:将新学成语写在“寓言宝盒”卡片上,存入班级图书角。
2.寓言推荐·亲子共读
教师行为:
·推荐书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任务布置:与家长共读《守株待兔》,用“故事山”模型(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情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