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预习衔接】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统编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预习衔接】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统编版(201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1 15:3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货币与赋税制度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 合肥模拟)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自此地丁银基本固定下来。1723年(雍正元年),开始大规模实行“摊丁入亩”,由于各地开始时间不一,有的省份直到光绪年间才完成。由此可知清代赋税改革(  )
A.将徭役和税收合二为一
B.使国家逐渐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周期长且地方实行的时间差异大
2.(2024 成都期末)16、17世纪,西班牙所属拉美殖民地生产的白银约占世界的85%,其中半数流入到了中国。对中国而言,这一状况(  )
A.促进了赋税改革 B.扭转了贸易逆差
C.抑制了物价上涨 D.引领了商业革命
3.(2024 儋州校级期末)如表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储备变化表(单位吨)。据此可知(  )
年份 世界总额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1913 48.59 12.9 1.65 2.79 0.65
1918 68.16 26.58 5.21 5.39 2.26
1933 120.05 40.12 9.28 0.92 2.12
1938 ﹣ 145.12 26.90 0.29 1.64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C.英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削弱
D.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已形成了统一的标准
4.(2024 湖南模拟)北宋元裙年间都水使者吴安持言:“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今元裙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请除。以次降杀,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北宋李元弼在总结自己当县令的经验时说:“差夫役,总计家业钱均定;遂无偏曲。”这说明宋代(  )
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赋役负担不断加重 D.劳役制度发生变化
5.(2024 湖南学业考试)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居世界货币体系中心的货币是(  )
A.美元 B.英镑 C.日元 D.欧元
6.(2024 黑龙江期末)《全唐文》中记载:“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自建中元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矣。当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二百,税户之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矣。今税额如故,而 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赋税货币化加剧了经济的通货紧缩
B.税法改革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两税法改革违背了赋税公平的原则
D.两税法执行过程中出现一定偏离
7.(2024 上海学业考试)二战后,为重塑世界货币体系,美国主导(  )
A.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8.(2024 湖州期末)以下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实行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浮动汇率制
B.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C.20世纪80年代该体系走向瓦解
D.该体系有利于欧美推行世界霸权
9.(2024 道里区校级期末)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标志是(  )
A.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被改变
B.193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C.欧共体发展成欧盟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10.(2024 阳明区校级期中)汉文帝于公元前178年和前168年两次发布“除田租税之半”的政策,使得税率降到了三十税一,到了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更是全免田租。此举旨在(  )
A.彰显皇帝的仁政 B.系统反思秦朝的暴政
C.促进经济的恢复 D.抑制土地兼并的行为
11.(2024 天祝县校级期末)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地流行由贝币演变而来的蚁鼻钱;中原农耕地区开始使用形制仿农具铲的布币;东部、北部渔猎地区则出现了形制仿工具刀的刀币;再后来又出现了形制取自纺轮或玉璧的圜钱,从而形成了先秦货币四大体系。由此可见,先秦货币的形成(  )
A.与各地区生产活动有关
B.反映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
D.说明冶铁技术发展迅速
12.(2024 临渭区校级期末)1994年,中共中央进行了财税制度改革,原先的地方财政“包干制”逐渐变为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中央与地方税收征收体系相互独立局面形成;改革与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取消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使所有企业都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上述举措是基于(  )
A.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日益改变
B.经济市场化趋势逐渐增强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
D.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3.(2024春 晋中期末)1971年8月5日,美国不惜违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则,单方面宣布停止按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官价兑换各国持有的美元,并对外国产品加征10%进口税率,直到美国的所有贸易伙伴同意其货币对美元升值为止。这一做法(  )
A.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B.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C.反映了美国政策的单边主义色彩
D.导致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
14.(2024 市中区校级学业考试)二战后某国际文件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上述规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统一了战后全球货币核心地位关系
B.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秩序
C.确立了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勾制度
D.确立美国干涉各国货币汇率先例
15.(2024 湖州期中)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这一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B.简化税收名目
C.增强对农民的控制 D.保证财政收入
16.(2024 晋城一模)1968年,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后来演变为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并非是一种真实的货币,它只是用于成员国官方结算的一种单位。这表明(  )
A.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了挑战
B.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丧失
C.欧洲联合增强了抗衡美国的实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
17.(2024 双塔区校级期末)《新唐书》载:“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唐朝租庸调制(  )
A.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
B.实行以田亩为主的征收标准
C.适应了发达的商品经济
D.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8.(2024 湖南学业考试)唐时期创立的钱币为(  )
A.半两钱 B.五铢钱 C.通宝钱 D.交子
19.(2024 商水县校级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而建立的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024 铁岭模拟)宋朝时,江南地区开始出现稻麦两熟制,但租佃契约仍按原先每年秋熟收租旧例,佃户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规定额缴租,而所种之麦并不征租,全部归佃户所有。宋朝的这一收租做法(  )
A.使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B.有利于稻麦两熟制的推广
C.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新课预习衔接 货币与赋税制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 合肥模拟)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自此地丁银基本固定下来。1723年(雍正元年),开始大规模实行“摊丁入亩”,由于各地开始时间不一,有的省份直到光绪年间才完成。由此可知清代赋税改革(  )
A.将徭役和税收合二为一
B.使国家逐渐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周期长且地方实行的时间差异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赋税制度,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1723年(雍正元年),开始大规模实行“摊丁入亩”,由于各地开始时间不一,有的省份直到光绪年间才完成”的主旨即可。
【解答】根据材料中“1723年(雍正元年),开始大规模实行“摊丁入亩”,由于各地开始时间不一,有的省份直到光绪年间才完成”可知,清代赋税改革周期长且地方实行的时间差异大,故D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清代赋税改革周期长且地方实行的时间差异大,“将徭役和税收合二为一”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清代赋税改革周期长且地方实行的时间差异大,“使国家逐渐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
“商品经济的发展”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赋税制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2.(2024 成都期末)16、17世纪,西班牙所属拉美殖民地生产的白银约占世界的85%,其中半数流入到了中国。对中国而言,这一状况(  )
A.促进了赋税改革 B.扭转了贸易逆差
C.抑制了物价上涨 D.引领了商业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赋税制度,试题难度一般,白银大量涌入中国,推动了明朝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美洲白银大量涌入中国,推动了一条鞭法的出现,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与贸易逆差无关,B选项排除。
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必然推动物价上涨,C选项排除。
商业革命发生在欧洲,D选项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的准确把握。
3.(2024 儋州校级期末)如表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储备变化表(单位吨)。据此可知(  )
年份 世界总额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1913 48.59 12.9 1.65 2.79 0.65
1918 68.16 26.58 5.21 5.39 2.26
1933 120.05 40.12 9.28 0.92 2.12
1938 ﹣ 145.12 26.90 0.29 1.64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C.英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削弱
D.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已形成了统一的标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货币体系,要求学生结合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黄金储备快速上升,英国的黄金储备上升缓慢,这意味着英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被削弱,C项正确;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标志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排除A项;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排除B项;
通过题干无法看出当时形成了统一的货币标准,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进的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4.(2024 湖南模拟)北宋元裙年间都水使者吴安持言:“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今元裙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请除。以次降杀,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北宋李元弼在总结自己当县令的经验时说:“差夫役,总计家业钱均定;遂无偏曲。”这说明宋代(  )
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赋役负担不断加重 D.劳役制度发生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中国赋税制度起源甚早,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进一步肯定和发展了已往的赋税制度。
【解答】“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不能体现商品经济是否繁荣,故A项错误;
“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可见主要讲到了差役,没有涉及土地兼并问题,故B项错误;
“差夫役,总计家业钱均定;遂无偏曲”没有体现差役的轻重问题,故C项错误;
从“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今元裙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请除。以次降杀,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可得出差役从“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到“以次降杀,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的变化,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
5.(2024 湖南学业考试)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居世界货币体系中心的货币是(  )
A.美元 B.英镑 C.日元 D.欧元
【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解答本题需要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故A项正确。
以英镑为中心货币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之间的货币体系,故B项错误。
C项明显错误,排除。
欧元是欧盟内部的货币,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4 黑龙江期末)《全唐文》中记载:“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自建中元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矣。当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二百,税户之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矣。今税额如故,而 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赋税货币化加剧了经济的通货紧缩
B.税法改革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两税法改革违背了赋税公平的原则
D.两税法执行过程中出现一定偏离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的赋税制度,解题关键信息是“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自建中元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矣。当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二百,税户之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矣。今税额如故,而 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
【解答】A.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以征收货币为主,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发展,但过多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引发钱贵物轻的现象,即赋税货币化加剧经济的通货紧缩,故正确。
B.说法与材料相悖,排除;
C.材料反映的是赋税货币化客观上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这与违背赋税公平无关,排除
D.材料不涉及两税法执行存在偏离无关,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的赋税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7.(2024 上海学业考试)二战后,为重塑世界货币体系,美国主导(  )
A.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学生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来分析。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在二战后为了重新塑造世界货币体系,美国主导建立了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并不是为了重新塑造战后世界货币体系;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的措施,不是美国的举措;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是在1995年,是世界贸易体系的表现。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建立的表现,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8.(2024 湖州期末)以下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实行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浮动汇率制
B.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C.20世纪80年代该体系走向瓦解
D.该体系有利于欧美推行世界霸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体系,要求学生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B项正确;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是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排除A项;
20世纪70年代该体系走向瓦解,排除C项;
该体系主要是有利于美国,而非有利于欧美,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9.(2024 道里区校级期末)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标志是(  )
A.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被改变
B.193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C.欧共体发展成欧盟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变化特征来分析。
【解答】A.显示美国的政治霸权被打破,排除A;
B.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排除B;
C.欧共体发展成欧盟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排除C。
D.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其目的就是保证美国取得二战后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标志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故选:D。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特征,还要搞清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特点。
10.(2024 阳明区校级期中)汉文帝于公元前178年和前168年两次发布“除田租税之半”的政策,使得税率降到了三十税一,到了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更是全免田租。此举旨在(  )
A.彰显皇帝的仁政 B.系统反思秦朝的暴政
C.促进经济的恢复 D.抑制土地兼并的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应重点掌握西汉初期的统治措施、目的和作用。
【解答】A.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彰显皇帝的仁政“不是汉文帝免税的本质目的,排除;
B.题干中材料强调的是休养生息,无法体现“系统反思秦朝的暴政”,排除;
C.根据题干中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两次颁布减免田租的政策,降低税率,是为了休养生息,促进经济的恢复,此项正确;
D.题干中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土地兼并的行为,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11.(2024 天祝县校级期末)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地流行由贝币演变而来的蚁鼻钱;中原农耕地区开始使用形制仿农具铲的布币;东部、北部渔猎地区则出现了形制仿工具刀的刀币;再后来又出现了形制取自纺轮或玉璧的圜钱,从而形成了先秦货币四大体系。由此可见,先秦货币的形成(  )
A.与各地区生产活动有关
B.反映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
D.说明冶铁技术发展迅速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解题关键信息是“南方的楚地流行由贝币演变而来的蚁鼻钱;中原农耕地区开始使用形制仿农具铲的布币;东部、北部渔猎地区则出现了形制仿工具刀的刀币;再后来又出现了形制取自纺轮或玉璧的圜钱”。
【解答】A.材料“贝币”“中原农耕地区开始使用形制仿农具铲的布币”“东部、北部渔猎地区则出现了形制仿工具刀的刀币”“纺轮”等体现的是各地区的生产活动对当时货币形制的影响,A项正确;
B.货币形制多仿自农业生产工具,说明了农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但不能得出农业经济繁荣,排除B项;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D.当时货币的主要材质是铜,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2.(2024 临渭区校级期末)1994年,中共中央进行了财税制度改革,原先的地方财政“包干制”逐渐变为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中央与地方税收征收体系相互独立局面形成;改革与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取消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使所有企业都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上述举措是基于(  )
A.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日益改变
B.经济市场化趋势逐渐增强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
D.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税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像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1994年”“中央与地方税收征收体系相互独立局面形成”“逐步取消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使所有企业都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尤其是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中央为适应经济市场化趋势增强的现实需要,进行了财税制度改革,B项正确;
财税制度改革无法体现公有制主导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
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C项;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3.(2024春 晋中期末)1971年8月5日,美国不惜违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则,单方面宣布停止按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官价兑换各国持有的美元,并对外国产品加征10%进口税率,直到美国的所有贸易伙伴同意其货币对美元升值为止。这一做法(  )
A.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B.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C.反映了美国政策的单边主义色彩
D.导致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根据材料“1971年8月5日,美国不惜违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则,单方面宣布停止按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官价兑换各国持有的美元,并对外国产品加征10%进口税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美国为了本国利益而采取的单边行动,这正是单边主义的表现,C项正确;
“彻底瓦解”说法夸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一个过程,排除A项;
材料主要表现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单边主义行动,没有体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事件,排除B项;
美元并未丧失国际货币地位,美元至今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之一,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阅读史料、历史解释能力。
14.(2024 市中区校级学业考试)二战后某国际文件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上述规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统一了战后全球货币核心地位关系
B.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秩序
C.确立了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勾制度
D.确立美国干涉各国货币汇率先例
【分析】本题以二战后某国际文件规定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可知,以上述规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秩序,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关键信息“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的分析理解。需要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1)积极作用:①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③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④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2)消极作用:①使美国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②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确立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15.(2024 湖州期中)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这一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B.简化税收名目
C.增强对农民的控制 D.保证财政收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古代税收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人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可得出两税法将唐中期以来名目繁多的杂税统一为户税和地税两种,并规定“此外敛者,以枉法论”,这样既简化了征税名目,又可使赋税相对稳定,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土地兼并解决不了,排除A;
B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
两税法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排除C。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古代税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6.(2024 晋城一模)1968年,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后来演变为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并非是一种真实的货币,它只是用于成员国官方结算的一种单位。这表明(  )
A.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了挑战
B.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丧失
C.欧洲联合增强了抗衡美国的实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学生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过程和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元在60年代后期出现了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规定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了冲击。
B.但是美元并没有丧失主导的地位。
C.材料没有体现出欧洲联合的作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在60年代后期还没有瓦解。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其次,搞清楚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
17.(2024 双塔区校级期末)《新唐书》载:“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唐朝租庸调制(  )
A.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
B.实行以田亩为主的征收标准
C.适应了发达的商品经济
D.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赋税制度,侧重于考查的是唐朝的租庸调制。
【解答】A.根据“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可以看出唐朝的租庸调的征收标准之一是人丁,故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租庸调是以人丁为主的服役制度,故排除;
C.租庸调主要是以人丁为征收标准,没有放松对于人身的控制,所以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
D.以庸代役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租庸调制,答题的关键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难度系数易。
18.(2024 湖南学业考试)唐时期创立的钱币为(  )
A.半两钱 B.五铢钱 C.通宝钱 D.交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货币,要求学生结合中国货币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唐时期创立的钱币为通宝钱,C正确;
A是秦朝,B是汉朝,D是宋朝,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货币,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9.(2024 商水县校级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而建立的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解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负责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故D项正确;
联合国属于全球性的政治合作组织,欧共体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针对的是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关税,不符合题意,故A、B、C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对教材知识的运用能力,难度不大。
20.(2024 铁岭模拟)宋朝时,江南地区开始出现稻麦两熟制,但租佃契约仍按原先每年秋熟收租旧例,佃户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规定额缴租,而所种之麦并不征租,全部归佃户所有。宋朝的这一收租做法(  )
A.使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B.有利于稻麦两熟制的推广
C.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根据材料“佃户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规定额缴租,而所种之麦并不征租,全部归佃户所有”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分析作答。
【解答】由材料可知,佃户种两季庄稼却只交一季的租赋,另一季收获全部归自己所有,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稻麦两熟制的推广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B项正确;
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推广能改善民众饮食结构,但不可能根本改变民众的饮食结构,A项说法绝对,排除A项;
仅凭材料中稻麦的种植情况和收租情况,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故C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农产品和市场的联系加强,不能得出“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的结论,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