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与微之书 课件 (5)

文档属性

名称 11. 与微之书 课件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21:1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在唐朝的历史上,有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有被称为“诗豪”的刘禹锡,也有被称为“诗佛”的王维,还有一个人,他被称为“诗魔”,这个人是谁? 据说在他五六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分辨“之“、”无“二字,后世称为”略识之无“。也是他在初次参加科举考试时,名声没有振兴,把作的诗投赠给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易也!我之前说的话只是开玩笑罢了。”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与微之书白居易有关人物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强调诗歌讽喻社会现实的作用,创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作品。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的第二年写下著名的《琵琶行》,第三年,给好友元稹写下了这封信,叙述了他在九江的生活,抒发了离别思念之情。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支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和十年,因与宦官不和被贬为通州司马,到任不久即得瘴病,几乎丧命,且于病危中得知好友白居易也被贬,即产生强烈的政治共鸣,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一诗。有关人物简介 離思(五之四)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检查预习情况: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是写给谁的?2、什么叫书信体,现代书信体和古代书信体是否一样?体现在什么地方.仔细阅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一)字词用法:
1、况:况以胶漆之心:
其余事况:
2、甚: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
虽有,甚稀:
3、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4、条写如后云云:
5、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何况事情重很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6、此一泰也:
7、量入俭用:
8、流水周于舍下: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1、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

2、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
称谓:古今异义:方寸:1、古: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2、今:方寸之地心短距离阅读、思考、探究: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情感表达方式? 1、 本文哪个段落明显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为了直抒胸臆,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本文哪一段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的是什么情?这种景物描写为什么可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世界?它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 1、明确:本文第一段属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表达别来三年想念的殷切。修辞手法有:反复和反问,渲染一种思念的感彩。 2、明确:本文最后一段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如“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说明了作者虽然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但仍然怀念天各一方的朋友,字里行间抱有深深的哀伤之情。用“哀鸣啾啾、晓灯”来抒发哀愁万重,思念绵绵的情感。 本文主要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以及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作者对友人强烈的思念感情。 在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他到贬所后的生活情状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课堂练习1.解释加红色的字词
封题其上            置于胡越之身
其若是乎            微之于我也
2.解释加红色的字词
此一泰也            量入俭用
身衣口食            条写如后云云
流水周于舍下
3.下列加红色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见足下已三年矣   足下:您
B离阔如此       阔:阔绰
C次叙病心       心:心情
D不暇及他       及:顾及它的
怎么在
对于,对待安泰的事,形作名收入,动作名身上穿的,名作动分条、逐条,名作状环绕,名作动B→久别课堂练习4.下列加红色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离阔如此 离阔:阔别
B牵挛乘隔 牵挛:牵制,拘牵
C终论平生交分 交分:分别
D危惙之际 危惙:病危
5.下列称谓中,是敬词的一项是( )
A又见家兄言 B安道与予在楚州
C不见足下已三年矣 D仆初到浔阳时C→ 交谊,情分C比较《琵琶行》和《与微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