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与微之书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与微之书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21:21:05

文档简介

11. 与微之书 学案
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你凭栏时看到的是什么?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的陶醉,还是觉得那升起的旭日和自己有点相似,那时的你就是美的代名词,喜欢你站在船头,意气风发,把自信撒向江面,那“人间四月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悉心,让人沉醉。那“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的深情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令人心恸。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在天际的原野,大火无法烧尽的枯草的枯朽的生命,却因为春风吹来,那绿色又将重回大地,无论是荒废的古路,还是荒废的古城,
甚至是你那度过童年的小小农村,都是翠绿的嫩草映衬大地。那时的你是青春大自然般的美丽,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的、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草开的伤感之花。
你是污水中的一朵青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爱憎分明,敢于自抒己见,讽刺和鞭挞贪官污吏,揭露黑暗的统治,你痛恨贪官欺压百姓的惨无人道,“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官场黑暗。你的刚正不阿,明辨是非令人佩服,与黑暗作斗争的神圣令人敬仰。
如今,物是人非,一年又一季,但你的诗歌却仍将鼓动着我们,那株小草,那轮明月,那滴感动的泪在诗中传承。
1.字音辨识
牵挛(luán)  危惙(chuò)  提挈(qiè)
蛇虺(huǐ) 蚊蚋(ruì) 瘴疠(zhànɡ lì)
数帙(zhì) 湓江(pén)
2.一词多义
(1)去
(2)书
(3)殚
(4)置
(5)怀
(6)且
(7)于
3.词类活用
(1)不觉欲曙(名词作动词,天亮)
(2)条写如后云云(名词作状语,逐条地)
(3)地少瘴疠(形容词作动词,少有)
4.古今异义
(1)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古义:心绪,心态。
今义:一寸见方。
(2)人生几何
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
(3)上报疾状,次叙病心
古义:首先告诉。
今义:向上级汇报。
(4)金銮殿后欲明天
古义:天亮。
今义:今天的后一天。
5.文言句式
(1)此一泰也(判断句)
译文: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情。
(2)流水周于舍下(状语后置句)
译文:流水在茅舍之下环绕。
(3)飞泉落于檐间(状语后置句)
译文:飞泉在屋檐间洒落。
(4)便请以代书(省略句)
译文: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
(5)红榴白莲,罗生池砌(省略句)
译文: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和水池中。
文学革新的倡导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讽喻社会现实的作用,创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作品。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这封信写于元和十二年(817),是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已度过了两个年头。担任有职无权的司马,对于才华横溢的白居易是一次最沉重的打击。在经历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他内心蓄积着愤慨和忧伤,思想上充满矛盾。除了付之于庐山山水,只能诉之于笔墨,因而满怀真情,写下了这封深挚动人的书信,以示自己的近况无恙,一方面自我安慰,一方面也宽慰朋友(元稹)。
与微之书表达思念之情
1.请对文章最后一段中白居易的“三韵”诗进行简要的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的前四句作今昔对比,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最后两句以“笼鸟槛猿”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坎坷之命运相同,但他们只要一息尚存,相见相亲的愿望就一日不止。“人间相见是何年”,以反诘语气,表达出诗人对挚友元稹的强烈思念。
2.这是一封写给好友的信,它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作最突出的特色是“掏心捣肺,感情真挚”。所写值得宽慰之事,实际上全是为了宽慰对方。如果说“形骸且健”是真心话,那么“方寸甚安”却是违心话,目的是为了安慰正在病中且同样贬谪的微之,算得是一番苦心,一片真诚了。
3.白居易写给挚友元稹的这封书信,主要抒发了一种深切的关爱思念之情。除此之外,还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白居易在《与微之书》中,主要表达了对挚友的关爱思念之情,体现了两人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像书信的开头、结尾处,基本上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那种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第二段从追述过去的两人交往之事,也可以看出二人感情的深厚。但在这封信中,并非仅仅表达这些。白居易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江州,自然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但这种思想感情在文中却很少流露。在信中第三段,作者向友人报以“三泰”,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贬谪生活已经坦然处之。作者的要求也很低微,极容易满足:有亲人在眼前,有鱼可食,有酒可饮,有食物果腹,足矣。更何况庐山秀美,生活其间,流连山水,可以穷尽平生所好。可见白居易在遭贬之后并未消极低沉,反而流露出文人乐山乐水的雅趣和闲适的情怀。
4.在这封信中,我们看到:微之报之以病,而乐天报之以“三泰”,体会我们常言的“平安信”、“报平安”的社会心理。想一想,如果你写一封家书,是报喜呢,还是报忧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平安信”、“报平安”为的是让亲人朋友关心远在他方的人,这是关心亲人朋友的一种表现,但“平安信”往往存在报喜不报忧、隐瞒实况的情形,使另一方的亲朋不能了解实际的情况。(可联系自己的实际或者有过的经历,思考一下“平安信”的现象。)
阅读课文第三、四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地少瘴疠
B.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C.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D.条写如后云云
【解析】 A项,少:形容词作动词,少有;B项,衣:名词作动词,穿衣;C项,曙:名词作动词,天亮;D项,条:名词作状语,逐条地。
【答案】 A
名师讲坛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滕王阁序》)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威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使动词。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泊船瓜州》 )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桃花源记》 )
?请完成“课后知能检测”第13题第(2)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C项,“因”,副词。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就”。A项,“若”,①如同,像;②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B项,“且”,①副词,相当于“暂且”;②副词,相当于“将”、“将要”。D项,“于”,①介词,表示处所,可译为“在”;②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与元稹友情深厚,如胶似漆,却相距遥远,如处胡越。别久思切,所以悲叹人生苦短,未来不可预测,命运无力改变,深感凄楚无奈。
B.白居易叙写读到元稹病危时写给他的书信,吟诵元稹病中“闻君谪九江”时所写的诗作,这既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又体现了二人是患难相扶的知己。
C.白居易倾吐了贬官后的三泰:亲人团聚,衣食自给,山水胜绝。将困窘生活诗意化,既表现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也表现了唯恐好友“忧望”的良苦用心。
D.白居易夜深不寐,赠诗元稹,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喻自己和好友遭贬的困顿处境,表现出宦海浮沉、相见无期的失意抑郁之情。
【解析】 “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有误,应为“表达了对元稹信任和关怀自己的感激”。
【答案】 B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久前还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
(2)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书信,一定更加担忧和盼望,现在特意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
直抒胸臆
本文第一段采取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表达别来三年殷切的想念之情。如“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白居易与微之感情真挚,却各据一方,相思而不得相见,这难道不是官场倾轧的悲剧吗?“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反映出作者不平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作者的满腹怨恨,只能表现为呼天抢地的呐喊。
定义: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它不同于间接抒情,它不凭借外物作依托,心里有什么话,有什么想法,有怎样的感情,和盘托出,全抒之而后快。
作用:这种抒情方式看似平淡,但是它的难于掌握之处就在于此,平淡之处见真情。平淡在真情实感,平淡在朴实自然。
写法指点:直抒胸臆要有特定的氛围,要水到渠成,要有真情实感,要注意场合,不能无病呻吟。

请以“人生如歌”为题,写一段文字,直抒胸臆,表达出对人生的看法。(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不论是多明亮的艳阳天,也会有乌云突罩的可能,世上没有永远风平浪静的海,人生也有颓丧消沉的时刻。遭遇挫折时的心境就如令人闻之会莫名感伤的低音号——低沉,低沉!仿佛正走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径,颠仆跌踬,使人气馁,但这是真正的转折点,能坚持到底便是成功,否则就要失败;最撼人的人生却常于此际产生,雄伟浑宏的低音能引起人最大震荡!
一首歌必定是由许多高高低低的音符组成,我们的生命之歌不也如此吗?有艰苦才显得幸福的可贵,有平凡才烘托出灿烂的日出。其实只要你好好把握,人生必会有意义,何必埋怨上天呢?
  







































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社会现实和个人见闻,使白居易立志要“为民请命”。他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写成《策林》75篇,向朝廷提出了改革意见;同时又利用诗歌的特点来配合斗争。《秦中吟》和《新乐府》等一批讽喻诗,就是这个时期写出来的。这些诗像弩箭一样射向黑暗的现实,刺痛了权贵们的心。
有一次,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皇帝,要求严厉惩治杀人凶手,权贵们则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最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自己也很清楚,他得罪的真正原因是那些“为民请命”的意见和讽喻诗,所以他自己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白居易以后又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做了许多有益于当地人民的好事。如在杭州任刺史期间,发动人民,筑堤浚井,治理西湖,深得人民拥戴。今天西湖上的白堤,据说就是以他的姓命名的。
【应用角度】 “正直”、“为民请命”、“主政为民”等。
用生命托举歼-15
罗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留给航空人的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媒评文摘】 1.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人民网
2.战机起飞和英雄的陨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同等的震撼。罗阳是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情怀的高度凝聚,是“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精神后人。中国需要更多的罗阳。
——《齐鲁晚报》
元稹,唐诗的意象
杨建华
元稹,在时光行进的长河中,可谓是大唐诗歌中的一盏灯光。
千年前的古通州,这片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由此得到歌唱和照耀。元九,乳名中的排行数字,明澈了唐朝的一方天空。透过千年的沧海桑田,一缕缕诗韵,依然在滋育他诗气浩然的落魄之地——古通州默然生长,葱茏绽放。匆忙行进的时光,把元九的称谓提炼成一张现代文明的名片,叠印着唐朝诗歌的璀璨,呈现千年风雨的韵律,贴在达州娇艳与壮美的骨骼之上。
屹立于翠屏山麓的戛云亭,在历史的遗迹里,与元稹降任通州司马时的悲愤心境相映成景。我敬畏这座与唐诗一脉生辉的建筑物体,它点缀了达州曾经的苍凉之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明媚在中华诗歌内核的灵魂元素,隐埋在元稹笔下的诗意情趣,是否是借用了大唐广阔版图上的通州山水,层峦叠嶂的脉络?我想,是否是因此地的豪迈与挺拔的气质,恩赐了他对生命、山水,以及爱情的感悟呢?越过时光的诗篇,似乎用手能触摸到元稹当年落寞时,慨叹“巴山楚水凄凉地”的某个早晨或黄昏时,徜徉在烟雨之中的沉吟;徘徊在雾岚弥漫之中的借酒抒情;在一盏细小灯花的伴随下,也许一双粲然的目光,在黑夜中的莽莽山峦间穿行,一条坚硬的州河幻化成内心的水城,层峦叠嶂的千里巴山,阻隔了他飞翔的目光,长安都城那灯光辉煌的城墙,在笔下涌动着对偏僻山水的抚慰,对生命沧桑的许多祈望。
拂过历史的尘埃,应当说元稹的心迹、人迹,都留在通州的云水之间,浸润着这块肥沃的土地。可他不曾想到千年之后,让他因痛感与骨质坚硬的通州相拥,穷困的道道沟壑,坎坎山梁,在大唐诗歌的意象中,倔强地挺立成道道风景,一座油亮的现代城市,以蓬勃朝气的生机与活力,释放着千年墨香与诗意华丽的精神意蕴,被达州河环绕的气质和采,簇拥着元九登高的诗话。年年的元九登高,年年的春光拂面,难道不是你我手捧唐诗的酒碗,饮醉千年风月的一份慨叹!难道不是你我举起唐诗的意象,在这块丰润的土地上追逐的希望和梦想!
唐时风,徐徐而来的诗歌声响,穿过宋时雨的婉约,密集的一匝匝诗句,犹如一座座竞秀的群峰,一条条争艳的河流。让一叠叠田园村庄,一簇簇炊烟,以别样的姿影映衬了唐朝的厚度、岁月的高度、时光的深度,激越地飘舞在大唐诗歌的云朵之上。
走进凤凰山山腰的元稹纪念馆,似觉大唐天空中的那缕缕阳光慢慢移向头顶,顿感唐诗的音符把飘逸的思绪紧紧跟随,某种情愫又被悄悄包围,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达州的过去与今天的容颜、泪水与欢笑……
元九登高,牵引一种激情向上。如今的达州人,正被这种精神火光所照耀。记得去年正月初六,我有幸参加全国第二届杜甫草堂“人日”诗歌颁奖会暨诗歌朗诵会。梅香弥漫的草堂,在诗歌的温暖下,与50多位成都诗人相聚,侃读时,说起达州的元九登高节,年年都有不可或缺的诗歌朗诵会,以同样的方式展现诗歌的力量,巴蜀两地的歌者,饮酒歌唱两位唐代诗人的诗墨、诗韵和诗情。酒过三巡,一位诗人欣然举杯说道:成都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魂,让我们景仰;达州因‘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意,让我们凝望……如果说,草堂孕育了唐朝的火焰,那元九登高却茂盛了唐诗的意象。
又是一年春燕剪柳,又是一年花草芬芳,又是一年元九登高,达州,正以坚毅的步伐,激切而坚定地向上攀越。万人空巷的欢悦,难道不是吟唱元稹当年远离通州时的船帆或车马……
【精要赏析】 本文用蘸满诗情的文字抒写了元稹被贬达州后的创作以及达州元九登高的习俗,表现了元稹对达州文化的影响,展示了达州在元稹牵引下快速发展的喜人面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牵挛(luán)       幢幢(zhuànɡ)
啾啾(qiū) 数帙(zhì)
B.记载(zǎi) 憧(chōnɡ)憬
恻(cè)隐 殚(dān)记
C.瞥(piě)见 佚(yì)事
危惙(chuò) 湓(pén)江
D.形骸(hé) 提挈(qiè)
金銮(luán) 元稹(zhěn)
【解析】 A项,“幢”读“chuánɡ”,“啾”读“jiū”;C项,“瞥”读“piē”;D项,“骸”读“hái”。
【答案】 B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离阔如此   离阔:阔别
B.牵挛乖隔 牵挛:牵掣,拘牵
C.终论平生交分 交分:分别
D.危惙之际 危惙:病危
【解析】 交分:交谊,情分。
【答案】 C
3.下列称谓中,是敬辞的一项是(  )
A.又见家兄言
B.安道与予在楚州
C.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
D.仆初到浔阳时
【解析】 A项,是谦称,B、D项,指自己,可译为“我”。
【答案】 C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便请以代书
A.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B.流水周于舍下
C.何不试之以足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析】 例句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A项,为省略句,“生”省略“于”。B、C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即“于舍下周”“以足试之”。D项,为被动句。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阔:宽广
B.次叙病心 次:其次
C.牵挛乖隔 乖:分离
D.犹恻恻耳 恻恻:悲伤的样子
【解析】 阔:久远。
【答案】 A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C项,之:都是指示代词,这。A项,若:连词,像/代词,你们。B项,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D项,于:介词,对于/动词,到。
【答案】 C
7.下列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白居易对元稹思念的一项是(  )
①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②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③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
④微之微之,如何如何!
⑤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 ③⑤是元稹对白居易的思念。
【答案】 B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2)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报孙会宗书①(节选)
杨 恽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②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尚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③,毋多谈。
【注】 ①《汉书·杨恽传》记载恽失爵位家居,以财自娱。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与恽书谏戒。恽内怀不服,写了这封回书。②炰(páo):裹起来烧烤。③旃:兼词,“之焉”的合音。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陪辅朝廷之遗忘     遗忘:缺失
B.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 素餐:向来承担
C.小人全躯,说以忘罪 说:通“悦”,高兴
D.明明求仁义 明明:急急忙忙的样子
【解析】 素餐:指不做事而白吃饭。
【答案】 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总领从官,与闻政事
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
B.君子游道,乐以忘忧
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C.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
D.尚何称誉之有
尚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
【解析】 C项,助词,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的事情。A项,前者是动词,可译为“参与”;后者是连词,可译为“和”。B项,都是连词,前者表承接,相当于“而”;后者表目的,可译为“用来”。D项,都是助词,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可译为“的”。
【答案】 C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杨恽反抗世俗的行为的一组是(  )
①戮力耕桑,灌园治产 ②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③家本秦也,能为秦声 ④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 ⑤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 ⑥明明求财利,尚恐困乏者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解析】 ③原籍秦地,善唱秦歌,交代自己的情况;⑤是卿大夫的心情。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恽对自己“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时未能宣扬皇帝的德政,也未能与同僚齐心协力协助朝政追悔莫及。
B.杨恽本以为会遭灭门之祸,没想到竟得以保全性命,使他能再去奉祀祖先的坟墓,因此感念浩荡皇恩,以至俯伏在地上叩谢圣恩。
C.杨恽于“酒后耳热,仰天拊缶”时所吟的诗歌充满了愤激之情,诗中用比喻的手法,大胆抨击了朝政腐败、小人当道、方正不能见容的黑暗现实,展现了杨恽敢于反抗世俗、蔑视权贵、桀骜不驯的性格。
D.杨恽被废退后自甘堕落,过着饮酒作乐、追财逐利的生活,友人相劝却不知悔改,虽然其中包含有对朝廷的不满,但其唯利是图、醉生梦死的生活毕竟为后人所诟病。
【解析】 A项,文中没有“追悔莫及”之意。B项,文中没有说杨恽俯伏在地上叩谢圣恩之意。D项,“其唯利是图、醉生梦死的生活”的说法不当,文中并无此意。
【答案】 C
13.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
★(2)(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1题)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
(2)①自己觉得合族抄斩也不足以抵偿罪责,哪里想得到竟能保住脑袋,再去奉祀祖先的坟墓呢?(“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保全,保住”)
②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参考译文】
我家正当兴盛的时候,做大官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人,我也位在九卿之列,爵封通侯,总管宫内的侍从官,参与国家大政。我竟不能在这样的时候有所建树,来宣扬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齐心协力,辅佐朝廷,补救缺失,已经受到窃居高位白食俸禄的指责很久了。我贪恋禄位和权势,不能自动退职,终于遭到意外的变故,平白地被人告发,本人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观内,妻子儿女全被关押在监狱里。在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合族抄斩也不足以抵偿罪责,哪里想得到竟能保住脑袋,再去奉祀祖先的坟墓呢?我俯伏在地想着圣主的恩德真是无法计量。君子的身心沉浸在道义之中,快乐得忘记忧愁;小人保全了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过。我私下里想,过错已经犯大了,行为也有亏欠,那就长久地做一个农夫淹没于世人中吧。因此亲自率领妻子儿女,竭尽全力耕田种粮,植桑养蚕,灌溉果园,经营产业,用来向官府交纳赋税,想不到因为这样做而又被人指责和非议。
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能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父亲,为他们送终服丧,(至多三年)也有结束的时候。我得了罪以来,已经三年了。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唱秦地的民歌。妻子是赵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种田辛勤,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候!”碰上这样的日子,我拂动衣服内心喜悦,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低低,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的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正经营着贱买贵卖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利。这是君子不屑,只有商人才干的事情,备受轻视耻辱,我却亲自去做了。地位卑贱的人,是众人诽谤的对象,我常因此不寒而栗。即使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来讥刺我,哪里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董仲舒不是说过吗:“急急忙忙地求仁求义,常担心不能用仁义感化百姓,这是卿大夫的心意;急急忙忙地求财求利,常担心贫困匮乏,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现在你怎能还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
如今正当大汉朝的鼎盛时期,祝你飞黄腾达,不要再来同我多谈了。
四、语言表达
14.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下面这首诗的前两句已经被描绘成一幅画,请依据后两句诗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可感的画面。要求:①想象合理;②描绘要有诗意;③字数不超过50字。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画面一: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苍苍。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吟唱。
画面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独自走出大门,看到的是一大片田地。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15.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浙江攻克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
课件67张PPT。11 与微之书心绪,心态。 天亮。 首先告诉。 多少。 飞泉在屋檐间洒落。 流水在茅舍之下环绕。 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情。 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
下和水池中。 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 课时作业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