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与微之书 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白居易和元稹。?
2、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3、体会作者心情,培养对友谊的珍视。
4、学习通过景物描写理解古诗。
教学重点:掌握“谪、阔、因、以”等词的基础上,翻译理解文段。
教学难点:陶冶情操,珍视友谊。
教学方法:讲授、朗读法、练习法 ??????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课前小测导入课堂,阅读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回答问题????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导入课堂:白居易和元稹在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友情深厚,心有灵犀,相互慰藉,用王勃的诗句表达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天我们我们学习白居易给元稹写的一封信,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深厚友谊。
二、人物简介,了解背景。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强调诗歌讽喻社会现实的作用,创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作品。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的第二年写下著名的《琵琶行》;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也就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三个年头,他在庐山营建了一个草堂。草堂落成的第二天深夜,白居易给好友元稹写了这封信,叙述他在九江的生活状况,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夜深不寐,以笔墨畅谈,可见两人交谊之厚。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支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和十年,因与宦官不和被贬于通州司马,到任不久即得瘴病,几乎丧命,且于病危中得知好友白居易也贬,即产生强烈的政治共鸣。
三、检查预习,给加横线字注音。
牵挛??????? 仆 ????????危惙?
数帙??????幢幢? 恻恻????? 形骸???
提挈?? 蛇虺???? 蚊呐? ????自给?
墙援??? 啾啾??? 瞥然?? 笼鸟槛猿
四、初读课文,填空。
这封信叙述白居易在九江的生活状况,抒发了(???????? )之情。
五、详细品读,写出下列各段重点词(划线词语)的意义,师生共同翻译,学生作答)
第二段: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 牵挛乖隔
第三段:仆初到浔阳时??????? 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
终论平生交分 ????????危惙之际,不暇及他,
唯收数帙文章,??????????????? 便请以代书。
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第四段: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
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 此一泰也。
仆门内之口虽不少????????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 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 前有乔松十数株????? 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 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第五段:不觉欲曙????? 或坐或睡????????????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
余习所牵???????????? ??笼鸟槛猿
六、归纳文意。
1.2段:应酬语-寒暄叙情。多情?
3.4段:正文-三泰言安(体健家安.生活自足.景幽心清)恳挚体贴.安处逆境.旷达襟怀
5段:应酬语-题书咏怀。复杂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