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与微之书 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11. 与微之书 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21:2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与微之书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文人书信格式,理解书信内容。
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研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心情,培养对友谊的珍视。
二、 教材分析:
《与微之书》出自于唐代名诗人白居易之手,是典型的书信体,信中感谢友人元微之对自己的关心,抒发了作者珍惜友情的思想感情。作为选修课,除了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鉴赏能力之外,还要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珍惜人间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以理解书信的内容为教学重点,通过自学和讨论突出重点。以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为教学难点,可以通过查字典,教师解释,字词训练突破。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重在学习过程;教师注意布置学习要求 、指导方法,倡导学生独立运用工具书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其中第一课时,指导学习方法,布置自学任务,学生理解第一、二段;第二课时,理解其余部分,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演示诗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点明作者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提问:(1)同学们作了预习,已基本了解了《与微之书》的内容,它的体裁是什么?是写给谁的?
(2)什么叫书信体?古代书信体与现在书信格式是否一样?不同体现在哪里?
二、介绍关于古代书信的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代书信的别称: 尺牍、简、笺、函、扎、尺素、鸿雁、双鲤。
2.复习古代书信格式,开头称谓、常用词语,结尾。
注意以下词语:启、缄、收悉、白、顿首、再拜、不具。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1、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29岁进士及第。早期积极出仕,正直敢言。元和十年(白时年43岁),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从此政治上采取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的态度。
白居易从58岁开始逐渐引退,定居洛阳。官终刑部尚书。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75岁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李商隐为其撰墓志。
2、元白交情:
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之后在宦途上同遭浮沉,交情匪浅,且在文学上又同倡新乐府运动,二人时相唱和,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元稹,字微之,新乐府运动倡导人和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爱情诗人。爱情诗风浮艳,有“元轻白俗”之讥。传奇《莺莺传》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写成。后人对其爱情、婚姻生活与其爱情作品的关系问题多有批评。
3、写作背景:
元稹元和十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倍贬江州司马。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极度震惊,不顾自己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写信,并赋诗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不久,白居易收到了这首诗,于是给元稹回信,即《与微之书》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寒暄叙情(1-2)
(情谊深厚)
第二部分::三泰言安 (3)
(恳挚体贴 旷达襟怀)
第三部分:题书咏怀 (4)
(复杂微妙)
五、品读赏析:
1、布置自学任务:参照注释,弄懂全文的大致意思。翻译第一、二段,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
2、赏析探究一、二段:
(1)提问:你从第一段获知哪些内容?本文哪个段落明显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为了直抒胸臆,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后明确:
内容:两人分隔三年;通信隔绝两年;彼此感情深厚,互相牵挂。
本文的第一段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如:“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间,进不得相合,退不得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教师归纳:本文第一段属直抒胸臆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表达别来三年想念的殷切。修辞手法有:反复和呼告,渲染一种思念的感彩。
(2)阅读第二段,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一下《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如何“恻恻”。
明确:营造氛围,融情入境: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营造出一种沉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诗人的愁苦怨恨。“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动作描写:“垂死病中惊坐起”勾画诗人瞬间的动作情状。本来诗人重病在身,久卧在床,有气无力,垂死挣扎,没想到惊闻噩耗竟然坐起!如此反常的动作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3、翻译第三、四段,赏析探究这两段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三泰的内容。
明确:流离之人得享天伦之乐;困顿之际仍可自给自足;迁谪之中竟得山水佳处
(2)对比《琵琶行》中描写江州生活的诗句,你如何看待本文中的“三泰”?
报“三泰”的目的是不让亲人朋友担心自己的情况处境,以此可见白居易对挚友的关爱思念之情,体现了两人真挚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贬谪生活已经坦然面对,流露出文人乐山乐水的雅趣和闲适的情怀。
(3)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如“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说明了作者虽然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但仍然怀念天各一方的朋友,字里行间抱有深深的哀伤之情。用“哀鸣啾啾、晓灯”来抒发哀愁万重,思念绵绵的情感。
六、拓展阅读:
读元白二人的唱和诗,进一步了解元白二人的友情。
幻灯片投影:白居易的《忆微之》和元稹的《酬乐天频梦微之》。
七、小结:君子之交淡若水, “淡若水”不是 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的像水一样,而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 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却长久而亲切。
元白的友谊在时空阻隔,宦海沉浮的考验之中,变得更加纯洁,更加牢固。当元稹听说朋友被贬官降职时,他病中惊起,愁苦万分;当元稹听说朋友梦中思念自己的时候,他病中梦非所想,悔恨交加。真是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他们这种肝胆相照,风雨同当的情谊在尔虞我诈的黑暗官场里,放射出至真至纯的人性的光辉!
八、作业: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