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12 寄欧阳舍人书
曾 巩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②。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③。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④。
注释:①天末:即在远方。②君子:指李白。③魑魅(chī mèi):泛指鬼怪,此喻小人。④“应共”句:屈原含冤沉江,李白受冤遭贬,二者有相同之处,故有此语。赏析: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杜甫流寓秦州。李白在至德二年(757)因事被捕入狱,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次年中途被释放。但杜甫不知李白遇赦,遂成此诗。诗以凉风写起,对景相思,表达了对李白的一片牵挂之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杜甫把李白同屈原相提并论,对李白惺惺相惜。杜李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从诗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根据句式特点,词类活用规律,熟练准确翻译全文。
2.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德”“文章”之于人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环环相扣的写作手法。基础梳理1.题目解说
欧阳舍人,即欧阳修,因做过中书舍人,故称欧阳舍人。在曾巩写此文之前,欧阳修曾给曾巩已故的祖父曾致尧写过一篇墓志铭,这是曾巩答谢欧阳修的书信。
2.走近作者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南来(今属江西)人。嘉祐进士。少以文章见赏于欧阳修。尝奉诏编校史馆书籍,校定南齐、梁、陈三书,整理《国策》《说苑》《新序》。官至中书舍人。散文平易典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3.写作背景
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二十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作一篇墓碑铭。秋,曾巩收到了欧阳修的回信。次年,为了向欧阳修致谢,曾写了此文。这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词,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4.基础字词
(1)字音识记
淑(shū) 侈(chǐ) 徇(xùn) 遁(dùn)
(2)通假字
①则铭而见之(“见”同“现”,显现,表彰)
②至于通材达识(“材”同“才”)
③恶人无有所纪(“纪”同“记”,记载)
④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畜”通“蓄”,积蓄)(3)古今异义
①则勇于自立(古:建功立业;今: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②而世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词类活用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名词用作动词,写文章)
5.特殊句式
(1)夫铭志之著于世(状语后置)
(2)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判断句)1.结构图解寄欧阳舍人书2.主旨感悟
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并批评了当时阿谀墓中人的不良风气。
3.写作特点
层层递进,往复呼应。
这篇文章舒缓委曲,通过多次转折才归到主旨上来。每段文字的意思前后关联,而又层层递进,互相呼应,在表达主旨方面,避免了直白简单,而又使得全文布局结构严谨,这正体现了曾巩结构严密的写作风格。这篇文章其实是曾巩写给欧阳修的一封答谢信。但文章并没有开篇便表达这种感激之情,而说铭文流传于世,其作用接近于史书,而作为史书,则是非常严谨而真实的。而今铭文所以不实,则因“托之非人”,不能做到“公”与“是”。而什么人能做到这一点呢?“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而这样的人又太少了,可遇而不可求。“我”便有幸遇到了像您这样的有道德又能作文章之人,一篇铭文,惠及三代。这样便水到渠成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全文层次分明,而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语意舒缓委曲,前后互相照应,最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归结出全文的主旨。4.探究拓展
“纡徐”和“简奥”是曾巩文章的两大风格,也是本文的重难点。《宋史·曾巩传》:“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即是说,“纡徐”和“简奥”,是曾巩成为“一家”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1)纡徐。本文作为一封感谢信,起首并不言谢字,而是迂回曲折,慢慢道来。先论及古代撰写墓志铭的社会意义,在于褒扬美善,进而论及今之墓铭的流弊,即“不实”“不传”;在论及流弊时,特别突出了立言人的作用,提出只有立言人“畜道德而能文章”,才能恪守“公”与“是”的原则,才能“文章兼胜”,从而传世;既而,又言“畜道德而能文章者”,世代罕见有,文章至此才推出欧阳修来,盛赞欧阳修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是“所谓数百年而有者”,并深致谢意,这才说到了感谢信的正题。文章就是这样由远及近,从古及今。由虚及实,从泛论而及于欧阳修之身。这就是曾巩的“纡徐”之笔。沈德潜评论此文道:“逐层牵引,如春蚕吐丝,春山出云,不使人览而易尽。”(《唐宋八大家文读本》)评得形象而中肯。(2)简奥。言简而意深,乍看文句平淡,回味则意味深长。以第一段为例:“去秋人还”,“人还”犹如说“墓志铭”收到了,交代之意;“蒙赐书”及撰“铭”,点明写信之由;“反复观诵”,侧面写出欧文之精彩及作者爱不释手之情景;“感与惭并”,写作者对欧阳修的感激与敬佩。寥寥二十余字,却有四层意思,简洁精当,意蕴深长。一、积累应用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 )
(2)义近于史 ( )
(3)生者得致其严 ( )
(4)足为后法 ( )(1)去世的。(2)作用。(3)尊敬。(4)效法。(5)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 )
(6)书之非公与是 ( )
(7)有情善而迹非 ( )
(8)意奸而外淑 ( )(5)刻。(6)正确。(7)心地,情怀。(8)善。2.下列加点字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生进之 ②进道德 ③一归于先生 ④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于理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