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寄欧阳舍人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寄欧阳舍人书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23:4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三单元
12寄欧阳舍人书
曾 巩 栏目链接shūchǐxùndùn 栏目链接见现显现,表彰材才纪记记载畜蓄积蓄 栏目链接建立功业以及 栏目链接一般人求学的人 栏目链接尊敬严厉,严格猛烈,厉害根据根本,基础的东西本来的,原来的本来 栏目链接有的,有的人或许,也许又,且进言,动词提携,推举,动词出仕,晋升,动词超过,超出,动词 栏目链接通“现”,动词被,动词看见,动词见解,见识,名词 栏目链接名词作动词,写文章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 栏目链接使动用法,使……显使动用法,使……宠荣 栏目链接判断句,“……也”表判断判断句,“非”表判断宾语前置,宾语“安”前置,“非近乎史,其将近安” 栏目链接宾语前置,宾语“之”前置,“立言者既莫拒而不为之”宾语前置,宾语“人情”借助“之”前置,“则所不得人情”状语后置,状语“于世”后置,“夫铭志之于世著”判断句,“……也”表判断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题 目
解 说欧阳舍人,即欧阳修,因做过中书舍人,故称欧阳舍人。在曾巩写此文之前,欧阳修曾给曾巩已故的祖父曾致尧写过一篇墓志铭,这是曾巩答谢欧阳修的书信。 栏目链接写 作
背 景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20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庆历六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于庆历七年,作者29岁。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内 容
理 解1.本文第1段写了什么?
明确:第1段,首先交代写这封信的缘起与观诵墓碑后的总的感受。接着叙及撰写暮志铭的意义。先提出论点“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然后比较铭、史之异同。先言其异,次言其同。本段借助铭、史对比展开文章,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世作用。 栏目链接内 容
理 解 2.本文第3段开头“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这句话说明撰写墓志铭能做到完全公正和正确的,必须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为后文赞扬欧阳修埋下伏笔。 栏目链接内 容
理 解3.作者借本文想表达什么?明确:本文以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志铭为切入点,论述了墓志铭的作用及后来流于不实的原因,指出作好墓志铭应具备的条件,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所作墓志铭的“公与是”,并对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深表钦佩。 栏目链接写 作
特 色1.层层递进、往复呼应的写法。
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向欧阳修致谢的,但却不拘于此,而是先从墓志铭和史传作用的异同说起,然后写墓志铭不实的原因,接着进一步说明什么人方能“尽公与是”,言“非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这段文字写得郑重曲折,才真正地牵扯到欧阳修。这样写来,作者的感激、颂扬之情自然流露,不做作、勉强。
通篇围绕对欧阳修的赞美,反复咏叹,转折多而开合自然。 栏目链接写 作
特 色2.“纡徐”“简奥” 的艺术特色。
(1)纡徐。本文作为一封感谢信,起首并不言谢字,而是迂回曲折,慢慢道来。本文由远及近,从古及今,由虚及实,从泛论而及于欧阳修之身。这就是曾巩的“纡徐”之笔。
栏目链接写 作
特 色(2)简奥。言简而意深,乍看文句平淡,回味则意味深长。以第一段为例:“去秋人还”,“人还”犹如说“墓志铭”收到了,交代之意;“蒙赐书”及撰“铭”,点明写信之由;“反复观诵”,侧面写出欧阳修文之精彩及作者爱不释手之情景;“感与惭并”,写作者对欧阳修的感激与敬佩。寥寥二十余字,却有四层意思,简洁精当,意蕴深长。
栏目链接结 构
框 架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