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1.D图甲中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与枪口这一位置点对应,因此为瞬时速度,选项A错误;图乙中,“漂浮”在
空间站的航天员,惯性仍然存在,选项B错误;图丙中,因为跳伞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和阻力作
用,并且受力平衡,即受到的重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C错误:图丁中,伽利路研究自由落休运动规律
时利用斜面是为了“冲淡”重力,便于测量运动时间,选项D正确.
2.Dx-1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前10s内图像的斜率不变,即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x-1图像的斜
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图像在20~40s斜率的绝对值最大,故B错误;405内汽车的路程为30m十
30m+60m=120m,放C错误;由图可知,40s内的位移为x=-60m,则平均速度为v=工=-1.5m/s,
放D正确.
3.A
根据-号5可知1a=1=1空mS=1kg(·m,放A正确
m
m
4.C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水对船桨的力与船桨对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分别作用于水和船桨上,所以水对船桨的力与船桨对水的力不能求合力,故A、B、D错误:把水对船桨的作用
力F正交分解,得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为Fsin a,故C正确.
6B由制克定律可得F=26△,则长=285Nm=20Nm,放A错误,B正确: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与弹性
绳自身因素有关,与外力无关,故C错误;若对每根弹性绳的拉力减为50N,则有F=k△x',得△x'=25m,
则此时弹性绳仲长了25cm,长度一定大于25cm,放D错误.
6.D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令×4X12m=24m,选项A错误3~4s内无人机减速上升,选项B错误:
无人机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大小a=4m/s,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一g一f=a1,诚速上升时的加速度大
小2=12m/s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2,联立解得升力大小为F=64N,无人机所受阻力大小为
=8N,选项C错误,D正确.
7.B因为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所以斜面会对手机有一个吸引力,所以手机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吸引力
共4个力,故A错误;手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纳米材料对它的作用力,二力平衡,纳米材料对手机的作用
力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上,故B正确:由平衡条件有V=Gcos 0十F,故C、D错误.
8.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归纳总结出来的,无法用实验来直接验证,但其结论是正确
的,选项A错误;各种机床的底座做得很笨重,目的是增大惯性,使其静止的状态不易改变,选项B正确:理
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相同,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选项
C正确: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选项D错误.
9.CD体重计的示数为视重,视重40kg小于实重,则小郭同学处于失重状态,但小郭同学体重不变,仍为
50kg,故A错误;由图可知,小郭同学处于失重状态,则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下,电梯可能减速上
升,也可能加速下降,设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一N=ma,解得加速度大小为a=
mg-N-50X10一40X10m/5=2m/g,放B错误,C,D正确.
m
50
10.C以木块为研究对象,木块在竖直方向上有mg=优F,解得R、=5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25m/g,A
错误,B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设铁箱的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一出1(M+m)g=(M十m)a,解得
M=0.8kg,C正确,D错误,
11.(1)C(2分)(2)力的图示(1分)(3)可以(1分)两个力的夹角为纯角时,合力小于5N(2分,表述正确
均给分)
解析:(1)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
同,采用的科学方法为等效替代法,选项C正确.
(2)要探究F与F:、F 的关系,需要绘制力的图示,因为力的图示既可以表示力的大小,也可以表示力的
方向
(3)某次实验测得F=3N,F2=4N,两个力的夹角为纯角,可以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完成本实
验,因为,若夹角为直角,两个力的合力恰好为5N,而夹角变为钝角,合力减小,5N的弹簧测力计可以完成
本实验.
12.(1)不需要(2分)(2)1.19(2分)1.72(2分)(3)2(2分)
解析:(1)由于力传感器是连接在绳子下端,研究对象是物块,利用传感器测量物块所受细绳拉力的大小,因
此本实验不需要测量力传感器的质量.
(2打下D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o=m,=山.04cm12.76c四=1.19m/s,加速度大小为a=
2T
0.2s
(D+xe)-(xB十x2=1.72m/s2.
(2T)2025 级高一 3+1 期末考试
物 理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4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每小题 4 分,第 8~10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
有选错的得 0 分)
1.以下四幅图片中:图甲是子弹射出枪口;图乙是“漂浮”在空间站的航天员;图丙是跳伞运动员
在空中匀速下降;图丁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B.图乙中,“漂浮”在空间站的航天员,惯性消失了
C.图丙中,运动员和伞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D.图丁中,利用斜面是为了“冲淡”重力,便于测量运动时间
2.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平直道路行驶,以 x 表示它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汽车在 0~40s 时间内的
x-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 10 s 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
B. t=10s 时汽车速度达到最大
C.40s 内汽车的路程为 60 m
D.40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5 m/s
3.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等于压强及其单位 Pa(帕斯卡),下列组合单位与
Pa(帕斯卡)相同的是
C. N·m
4.如图所示,某时刻船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水对船桨的作用力大小为 F,方向垂直于船桨,则
A.船桨对水的作用力大于 F
B.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比水对船桨的力先一步产生
C.将 F 沿水平与竖直方向分解,F 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大
小为 Fsinα
D.水对船桨的力与船桨对水的力的合力为 0
5.健身拉力绳是一种很好的健身器材,由脚环、两根相同的弹性绳和把手等组成.如图所示,某健身
爱好者用 200 N 的力拉开两根弹性绳,使每根弹性绳比原长伸长了 50cm,假设弹性绳的弹力与伸
长量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且未超过弹性限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根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 125 N/m
B.每根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 200 N/m
C.对拉力绳的拉力增大时,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也增大
D.若对每根弹性绳的拉力减为 50 N,则弹性绳长度变为 25 cm
6.假设一架无人机质量为 4kg,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恒定.该无人机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
运动,一段时间后关闭动力,其 v-t 图像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 g 取 1 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48 m
B.3~4 s 内无人机在下降
C.无人机的升力大小为 32 N
D.无人机所受阻力大小为 8 N
7.科技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甲所示是一款手机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纳米微吸材
料,用手触碰无粘感,接触到平整光滑的硬性物体时,会牢牢吸附在物体上.如图乙所示是手机静
止吸附在支架上的侧视图,若手机的重力为 G,手机支架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手机受到 3 个力的作用
B.纳米材料对手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C.手机受到的支持力不可能大于 G
D.手机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 Gcos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
B.各种机床的底座做得很笨重,目的是增大惯性
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9.某课外兴趣小组开展超重、失重体验与研究.在竖直运行的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小郭
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示数为 50 kg.某一段时间内,发现体重计示数稳定如图所
示.若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 ,l,则在这段时间内
A.小郭同学的体重变为 40 kg
B.电梯在向下做匀速运动
C.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 2 m/s ,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D.电梯可能在以 2 m/s 的加速度向上匀减速运行
10.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铁箱在 F=33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匀加速运动,铁箱与水平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8,铁箱内一个质量 m=0.2kg 的木块(可视为质点)恰好能相对铁箱左侧壁
静止,木块与铁箱内壁间的动摩擦因数 且处处相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重力加速度 g 取:10 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箱的加速度为 15 m/s
B.铁箱的加速度为 25 m/s
C.铁箱的质量为 0.8 kg
D.铁箱的质量为 1 kg
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
11.(6 分)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步骤一:如图甲,橡皮条的一端连接轻质小圆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 GE.
步骤二:在图乙中,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受到拉力 F 、F 的共同作用,
处于 O 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 EO.
步骤三:撤去 F 、F ,改用一个力 F 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 O 点(图丙).力 F 单独作用与
F 、F 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一样的,都能使小圆环在 O 点保持静止,由于两次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
同,即橡皮条对小圆环的拉力相同,所以 F 等于 F 、F 的合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单选)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选项前字母)
A.控制变量法
B.建立物理模型法
C.等效替代法
D.理想实验法
(2)要探究 F 与 F 、F 的关系,需要绘制 (选填“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3)某次实验测得 两个力的夹角为钝角,则 (选填“可以”或
“不可以”)用一个量程为 5 N 的弹簧测力计完成本实验,试说明理由:
12.(8 分)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某两种新型材料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把两种材料分别安装
在水平放置木板的上表面和物块的下表面,安装后测出物块的总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为 g.
(1)利用传感器测量物块所受细绳拉力的大小,本实验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
量力传感器的质量 m.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在纸带上标出了部分段长度.已
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1 s,|,由图数据可求得打下 D 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m/s,纸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结果均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3)改变所加砝码的质量,多次进行实验,测出多组拉力 F 和对应加速度 a,作 a-F 图像如图丙
所示,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大小为 b,可得μ= .
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计 40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2 分)如图所示为“眼疾手快”游戏装置示意图,游戏者需接住从支架上随机落下的圆棒.已知
圆棒长为 0.2m,圆棒下端距水平地面 1.8m.某次游戏中一未被接住的圆棒下落经过 A、B 两点,A、
B 间距 0.4m,B 点距离地面 1.2m .圆棒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重力加速度 g 取 不
计空气阻力.求:
(1)圆棒下端到达 A 点时的速度大小;
(2)圆棒经过 AB 段所需的时间.
14.(12 分)如图所示,某人用轻绳牵住一只质量 的氢气球,因受水平风力的作用,氢气
球的轻绳与水平方向成 角.已知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为 人的质量 且
人受的浮力忽略. 重力加速度 g 取 求:
(1)水平风力 的大小和绳子拉力 T 的大小;
(2)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和摩擦力大小.
15.(16 分)如图所示,水平平台 ab 长为 20m,平台 b 端与长度未知的特殊材料制成的斜面 bc 连接,
斜面倾角为 30°;在平台 a 端放上质量为 5kg 的物块,并给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 37°角的 50N
推 力 后 , 物 块 由 静 止 开 始 运 动 .已 知 物 块 与 平 台 间 的 动 摩 擦 因 数 为 0.4, 重 力 加 速 度
(结果可用分数、根号表示).
(1)求物块由 a 运动到 b 所用的时间.
(2)若物块从 a 端运动到 P 点时撤掉推力,则物块刚好能从斜面 b 端开始下滑,则 a、P 间的距
离为多少 (物块运动到 b 端速度恰好为零)
(3)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式中 Lb 为物块在斜面上所处的位置离 b 端
的距离(斜面足够长),在(2)中的情况下,物块沿斜面下滑多少距离时速度最大 最大速度为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