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06 18:2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2重点难点
重点:⒈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⒉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改革的基本特点。
难点:分析梭伦改革各项主要措施的积极作用和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直接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要强调梭伦改革对于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奠基作用。
3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授新课
【导入新课】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是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发达,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性质的国家。而相对的雅典的地理环境是多山、少地、环海,所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雅典农业的落后,工商业经济发达。我们从地图中可以看出希腊最大的两个城邦一个是雅典,一个是斯巴达,一个是雅典,还有许多的城邦,每个城邦都有其特色,不是每个城邦都建立了民主政治,而同样的,以民主政治出名的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梭伦改革前雅典的政治状况是怎样的?(贵族政治)。在公元前8世纪,雅典国家刚刚建立的时候是由贵族把持政治。在雅典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王政政治、贵族政治、僭主政治,民主政治。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概念。
(贵族政治:由世袭的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大多数人享有管理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
僭主政治:指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
【讲授新课】
联系必修一学习的内容,我们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经历了四步:
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而梭伦改革的最重大意义就是使雅典社会从奴隶主贵族专制过渡到奴隶主民主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基础。那我们回到梭伦改革。
[问题一]公元前6世纪初的雅典为什么要改革?
讨论:贵族与平民对立的突出表现有哪些?(政治,经济)
(政治上:贵族把持国家政权,平民无权;经济上: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
方式:高利贷、债务奴隶制、兼并土地
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即讲即练:1、左面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雅典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 2、经济的发展对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起了什么作用?(工商业奴隶主经济地位提高)
讲解:工商业奴隶主原先大多出身平民阶层,尽管经济上富裕,但由于其出身低下,所以在社会上仍然遭到贵族的歧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他们不满于贵族的政治,在政治上逐渐与平民站到一起。
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更为尖锐,贵族的专权与剥削激起平民阶层的普遍不满。公元前7世纪后期,雅典社会阶级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过渡]在动荡的政治形势下,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建立僭主政治。我们来了解一下基伦暴动。
问题1:基伦暴动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企图乘机建立僭主政治建立个人专制政体;结果暴动失败)
[讲解]僭主政治实质在于独立于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之外,实行”压抑贵族,加惠平民”以努力使两个阶级的利益实现平衡和稳定的统治.由于寡头贵族阶级虽然在统治上很失败,但力量仍强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不拥有强大的力量并采取独裁的手段,不足以击败贵族阶级的力量,取得统治权.而在取得统治权之后,借助其已经拥有的强大力量,镇压人民.对于自己不可避免地日益变坏而产生的不满,僭主需要继续采取独裁和专制统治.
问题2:结合雅典平民阶层的特点,分析基伦暴动为什么失败?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原因:1、雅典公民的民主意识;2、平民和贵族联合抵制叛乱。表明雅典人对彻底改变旧制度,建立僭主政治并不认同。)
过渡:这次暴动既让统治阶级意识到了巨大的危机,也反映了雅典早期氏族社会的民主传统在雅典公民的心中根深蒂固,为梭伦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基伦暴动被镇压之后,雅典社会矛盾继续激化。
吸取基伦暴动的教训,人们试图的原先的体制内实行改革。由于国家权力掌握在贵族手中,他们在处理经济纠纷和其他诉讼案件是,处处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经济问题必然反映到政治上来。当时,雅典还没有成文法,案件审理主要参照惯例,贵族利用自己把持法庭的机会肆意歪曲法律,欺压平民。于是,实行法制改革,制定成文法,成为社会改革的方向之一。
(展示材料,问题1、材料援引自哪一部文献?代表了哪部分人的利益? 2、这部文献什么特点?如何评价?)
过渡:法典的颁布并没有化解雅典社会的重重矛盾,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典国内形式更为紧张,平民开始酝酿暴动,雅典社会危机更加严重。与此同时,雅典的西部邻居麦加拉乘机夺取萨拉米岛,使形式雪上加霜。
[结合课文回答]萨拉米危机(改革外因)
1、萨拉米岛的地理位置有何特征?
2、雅典丧失萨拉米岛的原因?
3、丧失萨拉米岛对雅典将产生什么影响?
4、围绕萨拉米岛问题,贵族是如何处理的?
5、萨拉米危机说明了什么?
[各抒己见]如果没有萨拉米危机就不会有首席执政官梭伦,也不会有梭伦改革?
(萨拉米危机只是一个契机,而当时雅典城邦内部社会矛盾激化,这是最主要原因。
启示: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
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问题二】:为什么人们会选中梭伦呢?
内因:具有很高的修养。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态度。
外因: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和萨拉米岛事件为其提供了机遇。
过渡: 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进行改革
总结归纳:梭伦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经济根源: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政治因素:贵族、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尖锐,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外部因素:萨拉米危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个人因素: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直接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问题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总结归纳:
经济 《解负令》
发展工商业
内容
政治 财产等级制
改革国家机构
1、梭伦颁布了什么法令来缓解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2、梭伦解决债务奴隶的法令内容?影响?
颁布《解负令》: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限制土地兼并。(保护了债务平民的利益;扩大了公民基础;缓和了社会矛盾。)
[解析]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这是一个解放平民的伟大法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同时永远禁止放债时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担保,也就是在公民中取消债务奴隶制。不仅国内因负债被奴役的公民立即获得自由,国家还负责赎回那些被卖到国外的人。与此同时,那些因负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现在也把田地上的债权一扫而光,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
(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呢?)《解负令》之所以获得成功,首先是广大受氏族贵族奴役压迫的平民群众尤其是农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就这一点说,它是具有革命意义的阶级斗争的产物。同时,又要看到它是雅典城邦发展过程中必要的产物,即它是符合巩固城邦制度、壮大公民集体的要求的。作为奴隶制国家的希腊城邦,当然以确保私有财产为自己的天职,可是在一定时期内,抑制公民集体内部剥削奴役关系的泛滥,打击贵族的特权,都是使城邦得以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保证每个公民的私有财产得以发展的前提。
3、梭伦执政时在土地问题上有何规定?
梭伦还规定了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额,以防止土地过分集中,也是对小农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保护。
过渡:《解负令》不仅使雅典公民中的贫困公民解除了最沉重的负担,而且由于它取消了债务奴隶制,对雅典和希腊的奴隶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不过,这种取消只是对公民而言,并不阻碍奴隶制本身的发展,以后雅典的奴隶便全由外邦人充当。由于公民不再受债务奴役,城邦体制更为巩固,民主政治也发展起来,雅典奴隶制经济走向繁荣。
4、梭伦在提高工商业奴隶主地位做了什么?梭伦为提高公民政治权力做了什么?
鼓励发展工商业: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学习手工技艺;鼓励进口等。(P11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将公民们的注意力引向工艺,同时梭伦鼓励有技术的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并优先授予其公民权。有过经商经历的梭伦很清楚,雅典的经济相当落后,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快速提高雅典的生产力。
出口粮食除了导致国内粮食价格居高不下以外,更造成粮食短缺。为保证有足够的农产品供应,以满足居民需要,梭伦规定除了橄榄油外,所有食品原料均不得出口。这项措施不仅降低了雅典的粮价,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而且也为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些改革措施相当高明。这些经过深思熟虑,为全面提高雅典生产力所作的尝试,其目的是让农民摆脱沉重债务的桎梏,确保当地农产品供给合理化,并鼓励贸易。结果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开始在经济上崛起,并与拥有土地的贵族开始共同掌握整个国家的命脉。
财产等级制: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四等。(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维护了工商业者的利益,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在政治上,氏族贵族利用其传统势力而身居要职,控制了各级政府机关。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因为被剥夺了政治权力而引发不满,尤其是新兴的奴隶主们对此更是愤愤不平。
梭伦对此进行了调整。为了使一切官职都和以往一样掌握在富人手里,同时又使一般公民能参加一些以往他们所不能参加的政府中无关紧要的部门,梭伦进行了一种新方法,即以公民拥有的财产为标准授予公民相应的政治权力。他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500斗级:500斗级足够养活15个家庭,或40—50名成年男性。因为“有500斗家产的人”日子过得相当舒服,但称不上大富大贵。或许所有贵族世家独立的成年男性都可轻易划入这个等级,许多非贵族出身的男性也当之无愧。
骑士级:这个头衔无疑表示,一旦战争来临,他们有能力提供马匹,并上阵担任骑兵。但在梭伦改革中,这个头衔被明确划定为一个财产等级。
双牛级:指全副武装的步兵。
日佣级:指任何受雇于他人的劳动人口。根据梭伦的制度,日佣级是指每年产量不及200斗的人。雅典公民至少半数(在梭伦的时代甚至超过半数或更多)都隶属这个等级。
[讲解]因为任选国家公职人员的资格由“门第和财富”变成了单一的财富,这便打破了氏族贵族们依靠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而为非贵族出身的新兴的富有奴隶主开辟了取得政治权利的途径。
国家公民的权力与义务,按照他们财产的多寡来规定,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得到势力,旧的血缘系属团体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一措施实施后,公民享受到了民主权力,而新兴的奴隶主也越来越多地获得了官职,掌握政权的要求,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过渡:梭伦改革旨在摧毁旧贵族的势力与氏族制度残余。他所制定的以财产等级为资格来享有政治权力的制度,也仅以富豪政治代替贵族政治,广大的下层公民仍被排斥在国家权力之外。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仍是一个进步。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P11)
四大财产等级的成员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这意味着所有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与。四百人会议获得原属贵族会议的众多权力,如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提出议案,成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等。贵族会议虽然保存,却没有原先的威风与实权了。
对比于贵族会议权力地位的降低,原先形同虚设的公民大会却逐渐恢复了它作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的威严,因为选举执政官和通过各项改革法令都必须在公民大会进行,公民参加大会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梭伦针对司法审判进行了彻底且激进的改革。梭伦建立了陪审法庭,地位相当于雅典的最高法院。各级公民都可通过抽签任职,审案时投票作出判决,因此比较民主,破除了贵族垄断司法的积弊。
思考:梭伦改革前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何变化?反映什么本质问题?
梭伦改革前:
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改革后:
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本质上反映了雅典贵族政治逐渐被民主政治取代。
探究: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梭伦
改革前
元老院
执政官
贵族法庭
改革后
公民大会
(四百人会议
为常设机构)
民众法庭
(取得多数
司法职权)想一想:这样的政治改革对后世有何深远影响?
(是近代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源头,首创了陪审员制)【问题四】对梭伦改革的评价(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
问题1、 梭伦是站在哪一阶层立场上的?改革的原则是什么?
(梭伦曾经说过“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站在整个雅典城邦的利益之上的,采取了“中庸”(折中)的原则
2、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哪一阶层?(工商业奴隶主)
3、各阶层对改革的态度是什么?
[解析]平原派(贵族寡头政治)要求推翻改革,山地派(激进民主政治)要求进一步改革,海岸派(温和改革)拥护新政,这两个派别都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
梭伦改革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的根本矛盾。贵族在改革中利益受损失比较多,对改革十分不满;下层平民由于重新分配土地而广泛参政议政的愿望未能充分实现,也有许多抱怨。平民和贵族矛盾又趋尖锐,梭伦成为矛盾的焦点。当时,希腊一些城邦实行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有些人劝梭伦利用自己的权威,在雅典建立僭主政治,但遭到了梭伦的拒绝。梭伦认为僭主政治将使人民“沦为卑贱的奴役地位”,不会有好下场。面对各方的责难与讥讽,梭伦决定放弃权力,离开雅典,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漫游。
[探究]梭伦改革为什么没有解决雅典面临的社会问题?
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改革中他主要扮演了“调停者”角色。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的色彩。结果两边都不讨好。
评价:
(1)性质:奴隶制阶级性质的改革
(2)意义:1、梭伦改革的政治措施,打击贵族势力,使平民得以参与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也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2、梭伦改革的经济措施,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雅典成为希腊最繁荣的城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改革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3、精神: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3)局限性:1、梭伦以财产划分等级,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力,贵族势力没有被彻底清楚。
2、以“折中”的手段来协调矛盾,结果两面都不讨好,社会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3、实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奴隶主内部的民主)
【补充】
探究一:梭伦改革的有何特点?出发点是什么?
(特点:节制、折中、公平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出发点:缓和社会矛盾,振兴雅典城邦。)
探究二:联系我们的改革开放,我们从梭伦改革中能得到哪些正确的认识?(可以从原因、内容、影响角度思考)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要坚持平民情怀,坚持正义原则。
3、说明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往往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