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0 11:1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情境任务 :凤凰县“非遗文化宣传周”招募志愿者,请完成语言能力测试。
1.字音字形(2分)
①沱江碧波______(A.粼粼 B.鳞鳞),吊脚楼群如悬空画卷。
②苗鼓节奏______(A.急促 B.仓促),阿妹的银饰叮当作响。
2.成语运用(2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工作中总是独断专行,积极听取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深受大家喜爱。
B.蜡染工坊因地制宜,将凤凰山水融入纹样设计。
C.这家餐厅的菜品口味平平,毫无特色,却门庭若市,顾客寥寥无几。
D.游客对银匠的錾刻技艺叹为观止,直播间瞬间售罄。
3.病句修改(2分)
原句:通过参加“苗寨采风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4.综合性学习(8分)
凤凰县正在开展“数字赋能古城,传承民族文化”主题活动,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其中。
(1)【信息提取】阅读下面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近年来,凤凰古城运用5G、VR等技术,推出“云游凤凰”线上平台。游客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720度全景游览古城,还能观看苗族歌舞表演的VR视频,沉浸式体验苗绣、蜡染等非遗技艺制作过程。目前,该平台已吸引数百万国内外游客线上游览。
(2)【宣传标语】请为“云游凤凰”平台设计一条宣传语,要求体现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特点。(2分)
【口语交际】在活动现场,一位外地游客对凤凰古城的苗族银饰很感兴趣,但担心线上购买到假货,你会如何劝说他放心购买?(4分)
5.默写:(6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2分)《桃花源记》
(2)凤凰古城的沱江两岸,吊脚楼临水而立,在晨光暮色中错落有致,恰似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绘的“ , ”(2分)的优美画面,尽显湘西建筑的独特韵味。
(3)漫步凤凰古城,品尝着当地特色美食血粑鸭,感受着苗家阿妹热情的山歌,不禁让人联想到“ , ”(写两句符合语境的古诗)的淳朴民风,让人沉醉于这片充满烟火气的世外桃源。(2分)
二、整本书阅读(6分)
6.《经典常谈》由__________所著,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经典的启蒙读物。(0.5分)
7.《经典常谈》中提到,“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________》。(0.5分)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他在__________(人名)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分)
9.简答题(4分)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诗经〉第四》中介绍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请阅读《关雎》片段,结合书中讲解,完成题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经典常谈》中提到的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书中对该手法的解释,分析其作用。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3题。
材料一:湘西旅游总体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交界 ,旅游资源丰富。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65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3亿元,分别增长12.5%、12.1%。这里有被沈从文笔下描绘的凤凰古城、“鬼斧神工”的张家界峰林、“苗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德夯苗寨 ,还有“瀑布穿城的千年古镇”芙蓉镇等知名景点。湘西以独特的山水风光与民俗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来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凤凰古城旅游数据
据凤凰县公安出入境管理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3月,凤凰县入境游客达43454人次。202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凤凰古城旅游区接待游客30.7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941.04万元,其中,入境游客1335人次。近年来,凤凰古城通过多渠道海外推广、国际航班加密、签证便利政策等举措,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五一期间,古城内多语言标识、双语导游服务及跨境支付系统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境外游客的体验感。
(来源:新湖南、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
材料三:湘西旅游交通指南
1. 航空:湘西机场直飞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机场大巴至吉首市区30分钟(20元),打车约80元;张家界荷花机场,高铁至吉首东站1小时,票价50元。
2. 高铁:张吉怀高铁,长沙→吉首2小时,票价200元;张家界→凤凰1.5小时,票价80元。
3. 自驾:包茂高速、杭瑞高速贯穿全境,适合前往红石林、坐龙峡等远郊景点,但盘山路多弯道,建议避开夜间行驶,湘西机场至凤凰段限速80km/h。
4. 市内交通:市区公交1 - 2元,部分旅游专线如吉首→德夯苗寨直达;出租车起步价6元,市区内景点间约10 - 15元;包车吉首→凤凰约300元/天,适合家庭或团队出行。
(来源:《湘西|2025深度漫游指南》)
材料四:游客评论
游客A:这次去湘西,在凤凰古城住了几天,晚上的沱江真的好美,灯光和吊脚楼的倒影映在江面上。就是人太多了,拍照都不好找角度。不过体验了苗族服饰,还买了一些特色手工艺品,很有纪念意义。
游客B:德夯苗寨的民俗表演太震撼了,上刀山下火海,还有苗绣和蜡染体验也很有趣。就是交通不是特别方便,如果能多增加一些直达的班车就好了。
(来源:某旅游论坛)
10.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关于湘西旅游的哪些关键信息?请简要概括。(3分)
11.对比材料二和材料四,说说凤凰古城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2分)
12.结合材料三,如果你是一名游客,准备从长沙出发去凤凰古城旅游,你会选择哪种交通方式?请说明理由。(2分)
1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湘西旅游未来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请提出你的建议。(3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节选自改编自沈从文《边城》的文章,完成14—17题。
黄昏,如一层薄纱,轻柔地笼罩着茶峒小镇。沱江的水在余晖下闪烁着细碎的金芒,缓缓流淌,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翠翠和爷爷撑着渡船,往返于江的两岸。爷爷那饱经岁月的手稳稳地握着船桨,每一次划动都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律。翠翠则坐在船头,眼睛时不时望向远方的山峦,那被夕阳染成橙红色的天际,让她的心也变得有些恍惚。
“翠翠,去给爷爷拿壶酒来。”爷爷的声音打破了宁静。翠翠应了一声,轻盈地走进船篷,拿出那破旧的酒壶。此时,夕阳将江边鸬鹚的影子拉长,像水墨画中的枯笔 ,斜斜地映在江面上。
“爷爷,你说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翠翠突然问道。爷爷微微一愣,随后笑道:“外面的世界大着呢,但哪有咱这茶峒好,有山有水,有咱的渡船,还有你这小丫头。”翠翠撇了撇嘴,心中却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远处,传来阵阵悠扬的歌声,那是茶峒的青年们在唱着情歌。翠翠的脸微微一红,她想起了那个在端午节赛龙舟上遇到的少年,他那明亮的眼睛和爽朗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爷爷似乎看出了翠翠的心思,轻轻叹了口气,他担心着翠翠的未来,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天色渐暗,江面上的雾气慢慢升腾起来。爷爷加快了划船的速度,他想在天黑前把最后一批过渡的人送到对岸。翠翠也站起身来,帮忙收起船缆,她的眼神中,既有对平凡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14.内容概括(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
15. 句子赏析(3分)文中“夕阳将江边鸬鹚的影子拉长,像水墨画中的枯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
16. 人物心理分析(3分)从文中找出描写翠翠心理的语句,分析翠翠此时的心理状态。
17.文中翠翠和爷爷撑渡船的日常,展现出边城生活的质朴与烟火气,与我们凤凰古城的哪些生活场景相似,都体现了怎样的日常生活的特点?作为凤凰的学生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4分)答:
五、文言文、古诗阅读鉴赏。(22分)
(一)文言文对比阅读(14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8-22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节选)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①营溪②。水抵③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⑥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⑦。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合:汇合。②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③抵:击拍。④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⑤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⑥俾(bǐ):使。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⑦形胜:优美的风景。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
(3)不可名状 名:__________ (4)以裨形胜 裨:__________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20.【甲】文中描写小石潭的水,主要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分)
21.【乙】文中作者“怅然”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2. 学校开展“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主题研讨活动,同学们围绕【甲】【乙】两文展开讨论。有同学认为:“柳宗元和元结笔下的山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写照。”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并分析两位作者借山水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4分)
(二)古诗鉴赏(8分)阅读王维《汉江临眺》,完成23—25题。
汉江①临眺
王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③天地外,山色④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⑤,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⑥。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临眺:登高望远。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②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③“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④“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⑤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动:震动。⑥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23.诗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24.“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两句中,“浮”和“动”两个字用得精妙,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5.学校开展“古诗中的山水哲思”研讨活动,有同学认为王维在诗中借汉江景色传达了独特的生命感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3分)
六、作文(50分)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八年级学生小明是个短视频爱好者,他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刷短视频,搞笑、美食、游戏等各类视频让他目不暇接。然而,他的成绩却因此下滑,视力也越来越差。他想控制自己刷视频的时间,却总是难以抵抗短视频的诱惑。
材料二: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名叫“手工李大爷”的老人走红。李大爷年逾古稀,却凭借精湛的木工手艺,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传统木质工艺品。他通过短视频展示制作过程,讲解传统木工知识,吸引了数百万粉丝关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了传统木工技艺。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以小明的身份,给短视频平台负责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短视频的看法以及对平台的建议。
任务二:以“短视频的利与弊”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任务三:发挥想象,以“假如短视频消失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由此发生的故事。
要求:
1.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答案】①A(“粼粼”专指水波纹)②A(“急促”呼应鼓点特征)(每小题1分,2分)
2.【答案】D。解析:A项“独断专行”意思是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与“积极听取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矛盾,使用错误;B项“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此处语境侧重于巧妙融入设计,用词不准确,使用不当;C项“门庭若市”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和“顾客寥寥无几”语义矛盾,使用错误;D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来形容游客对银匠錾刻技艺的赞叹,使用正确 。(2分)
3. 修改 :删去“通过”或“让”(主语残缺)(2分)
4.综合性学习(8分)(1)【答案】凤凰古城运用5G/VR技术推出“云游凤凰”平台吸引百万游客。 解析 : 核心要素提取 :技术(5G/VR)、平台名称(“云游凤凰”)、成果(吸引百万游客); 句式优化 :合并同类项,省略非必要细节(如“沉浸式体验”); 字数控制 :通过缩写(“VR”代指虚拟现实)和删减冗余词(“国内外”)实现精准压缩。
评分标准 :明确技术手段(1分);点明平台功能或成果(1分)。
(2)【宣传标语】(2分)【答案】"云启千年文脉,智游凤舞九天——'云游凤凰'让传统触达指尖!" 解析:此标语通过"云启"与"智游"体现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千年文脉""凤舞九天"呼应传统文化意象(凤凰既是平台名称又是中华文化符号),"触达指尖"突出移动端便捷体验,整体形成时空交融的科技人文意境。双破折号结构增强节奏感,品牌名称自然嵌入,符合2分题的简洁要求。可酌情给分。
(3)【口语交际】参考答案(4分):
"您可以通过三个放心保障:一是认准'凤凰非遗商城'官方平台,所有银饰都有苗绣传承人亲签证书;二是支持'线下体验店验货+线上直邮',扫码就能查看工匠制作过程;三是政府监管的'银饰溯源系统',每件作品都有唯一数字编号可查真伪。"
评分解析: 渠道可信度 (1分):明确指向政府背书的官方平台(如"非遗商城"); 权威认证 (1分):提及传承人证书、数字溯源等防伪措施; 服务创新 (1分):结合"线下验货+VR溯源"等凤凰特色数字化服务; 情境贴合度 (1分):用"扫码查工匠"等符合游客认知的科技话术消除顾虑。
5.默写:(6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示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二、整本书阅读(6分)
6.朱自清 (0.5分)
7.中庸 (0.5分)
8.保尔·柯察金;朱赫来(填空题每空0.5分,共1分)
9.简答题(4分)示例:运用了“兴”的手法(1分)。《经典常谈》中提到“兴”是“见景生情”,借物起兴(1分)。诗句以河洲上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男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1分),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富有诗意和感染力(1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 - 13题。
【答案】
1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交界,旅游资源丰富;2024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增长;拥有凤凰古城、张家界峰林、德夯苗寨、芙蓉镇等知名景点。(每点1分,共3分)
11.(2分)优势: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入境游客数量增长,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了境外游客体验感;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美丽风光,吸引众多游客,旅游收入可观。(1分)不足:旅游旺季游客过于拥挤;部分景区交通不够便利。(1分)
12.(2分)示例:选择高铁。从长沙到凤凰古城,高铁只需约3.5小时(先长沙到吉首2小时,再吉首到凤凰1.5小时) ,价格相对合理(200 + 80 = 280元),且高铁速度快、准时,能更舒适便捷地到达目的地。(交通方式选择1分,理由阐述1分)
13.示例:①改善交通,增加景区之间以及景区与市区的直达班车,优化交通线路;②控制旅游旺季游客数量,可通过提前预约、分时段游览等方式,提升游客体验;③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开发更多特色文化体验项目,提升旅游文化内涵;④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消费市场,保障游客权益。(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其他合理建议酌情给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12分)【答案】
14.内容概括(2分)人物:翠翠和爷爷;时间:黄昏;地点:茶峒小镇的沱江;主要事件:翠翠和爷爷在黄昏撑渡船,翠翠询问爷爷外面世界的样子,听到远处青年唱情歌,想起端午节遇到的少年,爷爷看出翠翠心思叹气,天色渐暗,爷爷加快划船速度,翠翠帮忙收起船缆(人物、时间、地点1分,主要事件1分)。
15.句子赏析(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夕阳下鸬鹚的影子比作水墨画中的枯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鸬鹚影子在夕阳下的独特形态(1分),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增添了文章的诗意和美感(1分)。
16.人物心理分析(3分)描写翠翠心理的语句:“翠翠的脸微微一红,她想起了那个在端午节赛龙舟上遇到的少年,他那明亮的眼睛和爽朗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她的眼神中,既有对平凡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迷茫”(1分)。心理状态分析:翠翠脸红想起少年,体现出她情窦初开,对少年的爱慕之情;眼神中既有对平凡生活的眷恋,表明她对当下和爷爷在一起、撑渡船等熟悉生活的不舍(1分);又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出她对未知的爱情和生活走向感到困惑、不知所措(1分)。
17.相似之处(2分):文中翠翠和爷爷撑渡船的日常,展现出边城生活的质朴与烟火气,与凤凰古城清晨苗歌晨练、银匠敲打银饰的场景相似,都体现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特点;沱江边的宁静与诗意,和万名塔旁游客感受凤凰古韵的氛围相通,都彰显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与发扬方式(2分):作为凤凰学生,我们可以主动学习苗歌、银饰制作等传统技艺,参与古城文化宣传活动;在校园中组织民俗文化展览、诗歌朗诵会,分享家乡故事;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记录凤凰的美景与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五、文言文对比阅读(14分)【答案】
18.(1)格外 (2)大约 (3)说出 (4)补助,增添 (每空0.5分,共2分)
19.(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2)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2分)
20.水的特点:清澈。描写方法: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日光、鱼影来突出水的清澈。(特点1分,描写方法1分,共2分)
21.右溪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作者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
22.答案示例:这一观点正确。两文都通过描绘山水寄托情感。相同点:柳宗元笔下小石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元结笔下右溪“无人赏爱”,都借山水的幽僻无人赏识,表达自身被贬后不被重用的孤寂与失落。不同点:柳宗元侧重借小石潭的凄清抒发个人被贬后的悲凉心境;元结除了感慨怀才不遇,还通过“疏凿芜秽”“刻铭石上”的行动,表达希望右溪美景被世人所知,暗含渴望施展抱负、有所作为的期待 。(理解观点1分,异同分析1分,共2分)
(二)古诗鉴赏(8分)【答案】
23.答案:江水仿佛奔流到天地之外,远处的山色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2分)
24.答案:“浮”字生动写出江水上涨时,岸边城郭仿佛漂浮在水面的动态感;“动”字夸张地表现出波涛汹涌,似要撼动天空的磅礴气势。两字以动写静,突出汉江的雄浑壮阔,也体现诗人开阔的胸襟。(3分)
25.诗中汉江的浩渺、山色的朦胧,展现出大自然的广袤与变幻,暗含“天地万物皆在变化中”的哲思;尾联“留醉与山翁”表达诗人沉醉山水、超脱世俗的心境,体现了对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思考,以及寄情山水的豁达情怀。(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