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06 20:4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2)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的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2,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本课相对比较熟悉。初中历史教材有这节课的详细内容。2、 商鞅是濮阳市的历史文化名人,所以学生对商鞅的事迹相对比较熟悉和崇敬。3、学生基础不是太好,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因此适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重点难点
【重 点】
1,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2,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难 点】
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商鞅变法
[情景激发,导入新课]:齐读李白诗(课件展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联想统一的场面和气势,先感知商鞅改革的重大影响,同时课件展示图片濮阳市戚城公园里的商鞅像,让学生借此感知濮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活动2【活动】检查预习效果
一、[检查预习效果]:提问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的知识点的总结(3分钟)。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①战国初期,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②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重用商鞅 ③商鞅积极宣传变法的意义,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 ④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再让学生用1分钟时间再巩固记忆。
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探究]★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影响
[自主学习探究]。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时间5分钟,内容是教材21到24页)
★商鞅变法的内容
1.军事:
(1)废除 ,奖励军功。新法把 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同时还打击了贵族特权,树立了 的政治、经济优势(2)商鞅在奖励 的同时,也严肃军纪 。 3)实行 制度,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保证
2.经济:
(1)废除 制。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 的发展。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这些措施为稳定 ,增强 提供了保证;免除徭役以奖励耕织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直至秦汉仍继续沿用。
3.加强中央集权
(1)建立 。商鞅新法把秦国划为41个县,各县设有令和丞,由国君任免,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
(2)a.为了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新法推行 制度,不仅实行于乡里,还实行于军队之中。b.商鞅还规定 ,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只是措施过于严苛。
(3)在秦国范围内颁布 、 ,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4)在思想文化领域,商鞅采取了 的措施。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实示上与商鞅一脉相承,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商鞅变法的影响
1.对秦国: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 ,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 的目的。
2.对历史发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 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提问学生,展示成果。(5分钟)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一] 
[合作探究一] 本环节既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先课件展示生成问题。
(一)课件展示1:材料一“小马过河”的故事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小马要过河,但它不知道河水有多深,于是它去问小象河水深不深,小象说:“河水很浅,我淌着就过去了。”小马又去问小羊河水深不深,小羊说:“河水很深,千万别去,上次差点把我冲走。”最后小马勇敢地下河,才发现,河水不深不浅,它正好可以渡过河去。我们钦佩小马敢于冒着有可能被淹死的危险,迈出尝试的脚步,顺利过河。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只有自己敢于大胆尝试才能明白真相。
课件展示2:材料二:部分改革者悲惨结局。
▲吴起在魏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杀。
▲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被贬削职,郁然病逝。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试图通过光绪皇帝推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发动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仅仅实行了103天就寿终正寝,光绪皇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亡命天涯,具体实施变法的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
课件展示3:材料三:1978年11月24日,当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趁着夜色,走进那座破败的农家茅屋时,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冬日夜晚,其实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黎明。“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正是他们的“胆大妄为”,造就了包干到户,由此产生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改变亿万中国农民的生活,动员起十三亿中国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课件展示4:材料四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改革者商鞅的结局却是很悲惨。“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又说明了什么呢?
(二)问题提出:通过学习了“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以四则材料为基础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或者是感想?请同学们打开你们智慧的匣子,畅所欲言。(5分钟)
(三)探究要求:
1、都要参与讨论,积极发言。
2、组长要组织好讨论,并指定发言人。
3、发言人要认真搜集小组成员的发言,并总结到纸上便于代表小组展示。
4、每组展示发言不能超过2分钟。
5、发言人在发言的时候要使用普通话。
(四)探究成果展示。各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把本组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出来,时间不能超过2分钟。总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五)总结评价。教师根据各小组发言的情况给予打分和评价,并通过课件展示教师对本问题的参考总结,要用时2分钟。
认识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绝不能因循古代的传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不改革就会落后,不改革就会灭亡。
认识二: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这就要求改革者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甚至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大无畏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认识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
认识四:即使今天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坚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信心。
活动5【练习】[随堂巩固] 合作探究二
[随堂巩固] 合作探究二:合计用时为6分钟(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一)课件呈现问题。
1.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A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
B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C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 “为田开阡陌封疆”
2、.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 内容相同,性质相同 B 都废除奴隶制度而确立封建制度
C 都壮大了本国的实力 D 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二)合作探究要求:
1、小组用3分钟时间讨论出答案。
2、每个小组把你的结果以最快最高效的速度写到黑板或白色的展板上。
3、每答错一题扣1分。
(三)小组合作探究结果展示。
1、把答案书写在黑板上,并写明组别。
2、写完后要站在小黑板前等待对答案的解释。
3、答案书写要工整,调理。
(四)教师评价总结。教师对各小组的答题情况要给予打分,并对错答率比较高的题要给予讲解。
参考答案:BCB
活动6【活动】[情感升华]
[情感升华]。通过教师包含深情的朗读话剧《商鞅》的一段台词和学生齐读《五律·商鞅变法》来感知改革家商鞅的伟大的变革精神和现身精神。(2分钟)
1话剧《商鞅》台词:
那是两千多年以前。
那是每日都有血拼的战国时代。
那是仿佛只有战场才是英雄用武之地的时代。
那是一种人被另一种人当作会说话的牲口的悲惨时代。
那是一个一生尝尽了万箭穿心之痛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瞬也不放弃的巨人。
熊熊的烈火升起来了,而你将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
2、《五律·商鞅变法》
霸道连宵论,强国先富民。   法令传万户, 荷木赏千金。   十载洒甘血,一朝勇献身。   称雄当做首,变法古通今。
活动7【讲授】[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1分钟)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我们不仅为商鞅为改革所做的努力所鼓舞,而且为商鞅的改革精神和为改革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我们只有不断的改变和调整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记住商鞅的名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地调整好自己,改掉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善于发现和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生活可以更美好!我们的明天可以更美好,我们的前途可以更美好”。
活动8【作业】[知识梳理]
(7分钟,在导学案上让学生掌握)
背景 ①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②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③秦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
④君权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
⑤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来到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
时间:公元前356年
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内容: ①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②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普遍推行县制; 制定秦律
③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④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 “燔诗书而明法令”
⑤改革旧俗:
结果: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败因:①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②商鞅实行的酷刑也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
③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
④新法成了他逃亡的障碍,最终为变法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成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
成功的原因:①顺应了历史潮流。 ②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 ③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④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 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 ⑤秦孝公坚强有力的支持
影响(积极): ①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发展地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③壮大了军事力量;
④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⑤它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消极): ①轻罪重刑, 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特点:①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②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③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④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