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内容和特点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商鞅变法有一定 的了解,因为初中已经学过,并且对商鞅变法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有利教学。学生全面分析能力不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辩证看法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商鞅变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 先秦史(远古时代——秦公元前221年统一)
回顾时间线索:
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
活动2【导入】组织探究 ——知识梳理
一、商鞅变法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基本特征、政、经、文方面)
2、秦国国情:
(1)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六国。
具体表现:农业生产: 社会习俗: 秦穆公后的国势:
(2)公元前362年,秦孝公下达《求贤令》,决心变法图强。
3、商鞅个人:
(1)阐述 富国强兵之术,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
(2)与旧贵族展开论战,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作了舆论准备)
(3)南门徙木,为改革造声势,取信于民。
二、主要措施与内容: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方面。
1、政治上(上层建筑)(军事上)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内容:意义:
(2)建立什伍组织。
内容:
目的:
作用:
2、经济上:
(1)废井田,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
作用:
(2)奖励耕织。
重农:
抑商:
招秤农民垦荒:
作用:
(3)统一度量衡。
3、政治上:
(1)废分封,建立县制。
内容:
作用:
(2)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作用
(3)实行严刑峻法(轻罪重刑)。
4、文化上:焚烧诗书。目的:
5、社会习俗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家单过等。
三、历史作用(评价):
1、推动秦国社会发展: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2、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政策。
3、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剥削压迫,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焚烧诗书,摧残了文化;。
4、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
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
四、成败原因:
成:(确立起封建制度;秦国强大;秦统一;深入人心;新法未废等。)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顺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顺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秦孝公支持;改革前的思想动员;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主要原因);正确的决策和推行新法的决心是关键。等。
败:(指个人被车裂而死)
触犯旧贵族利益;失掉最高统治者支持。
五、特点:
1、核心内容是:“农战”和“法治”。
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是最全面、最成功的改革
3、性质:是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
六、启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只有不断改革,使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促进国家的强大;改革是革除社会敝症,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然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改革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无私无畏;凡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的改革就应肯定,反之要否定。
七 、比较: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
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打击了贵族特权,都取得了很大成效,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都面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争战;都处于社会变动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现矛盾。
异:
内容上不同:鼓励发展工商业 ——限制工商业发展
侧重政治民主化——侧重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背景不同:雅典处于奴隶制时代——中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时代
目的不同:化解平民与贵族矛盾——富国强兵
性质不同:奴隶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是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改革彻底程度不同:不彻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改革
个人结局:梭伦实行中庸之道,为民请命,得到广大人民拥护,流芳后世。——商鞅协助确立王权至上,成为王权斗争的牺牲品,被车裂而死。
活动3【导入】尝试练习
1、(9分)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
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
图三 商鞅铜方升请回答:
(1)从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2)你从材料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2分)(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