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预习衔接】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预习衔接】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1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1 16:0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如图为某地沙丘景观图,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四幅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中,能正确示意图景观的是(  )
A. B.
C. D.
2.沙丘迎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和与背风坡坡度相比分别为(  )
A.迎风坡—由大到小 坡度较陡
B.迎风坡—由大到小 坡度较缓
C.迎风坡—由小到大 坡度较缓
D.迎风坡—由小到大 坡度较陡
3.(2024春 乌鲁木齐期末)洪积扇、三角洲是常见的流水地貌。对洪积扇、三角洲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洪积扇只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花岗岩和页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砾岩和砂岩 D.玄武岩和板岩
5.(2024 宁波二模)马蹄湾是美国科罗拉多河的一截U形河道,也是格兰峡谷其中的一小段,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如图为马蹄湾景观。完成问题。
图示马蹄湾河流两岸均存在大量沉积物,关于沉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凹岸沉积物成因与河流侵蚀有关
②凹岸沉积物为风力沉积形成
③凸岸沉积物成分与当地基岩相同
④凹岸沉积物颗粒棱角较凸岸沉积物更加明显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6.(2024 兰州校级开学)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B.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
C.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D.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7.(2024 房山区期末)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发生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如图所示)。读图,完成题目:牛轭湖的演化时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图中岩石类型的对应,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甲—喷出岩 B.乙—侵入岩 C.丙—沉积岩 D.丁—岩浆岩
9.图示⑤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
A.重熔再生
B.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C.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D.地壳抬升,岩石裸露
我国有一处神奇的水上雅丹位于蓝色的湖泊中,被称为世界上唯一的水上雅丹(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堆积 D.风力侵蚀
万寿岩是一座圆锥状石灰岩孤峰,在其不同海拔处形成了两个主要水平洞穴,并在垂直方向上有溶蚀支洞相连。灵峰洞底部保留着较为完整的钙板(似薄板的碳酸钙沉积物),船帆洞底部钙板保留较少。万寿岩山前发育洪积扇,与鱼塘溪的二级阶地相连。如图为万寿岩一鱼塘溪地区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1﹣11题。
11.河流二级阶地上存在大规模山前洪积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开阔,扇体拓展空间大
B.地势落差大,流速平缓
C.地处迎风坡,降水量大
D.地壳抬升,下切侵蚀加剧
裂点是河流纵剖面上比降突然增大的地点,其形成与河流溯源侵蚀密切相关。大别山地质构造活跃,河流裂点较多,且裂点位置不断迁移。如图为大别山裂点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测河流裂点迁移的方向是(  )
A.自上游向下游 B.自中游向上下游
C.自下游向上游 D.自上下游向中游
13.与大别山区域河流裂点的形成关联度最小的是(  )
A.气候特征 B.地壳运动 C.岩性特征 D.冰川作用
怒江河谷曾是狭窄谷地,在地质作用下演变成如今的多级阶梯状台地。台地主体在冰期形成,其中Ⅳ级台地沉积物规模巨大,表层覆盖风化形成的松散堆积物,下部为砂砾石层,大小混杂、棱角分明,花岗岩巨砾含量多。湍急的怒江从阶梯状台地侧面流过,却无碍台地主体的保存。如图示意该段河谷阶梯状台地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4.形成Ⅳ级台地下部沉积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冰川堆积 D.重力崩塌
15.从狭窄谷地向阶梯状台地演化的过程中(  )
A.地壳持续抬升
B.支沟下游洪积扇迫使怒江向西偏移
C.Ⅰ级台地最老
D.支沟为台地形成提供物源条件
图甲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乙反映图甲中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16﹣16题。
16.关于P处河谷说法正确的是(  )
A.7月地下水补给河水 B.常年盛行西风
C.河流自北向南流 D.湖泊为咸水湖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4 武进区校级开学)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源地区晚第四纪通天河与澜沧江之间发育宽阔、平坦的分水岭,其上发育一条北西—南东向的古河流,构造运动和侵蚀基准面(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其升降会引起其上游河段的冲淤变化)的变化导致河流袭夺,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如图)。
(1)图a中古河流主要侵蚀类型是    ,河谷形态是    。
(2)从湖泊成因的角度判断年吉错的湖泊类型,并描述年吉错的形成过程。
(3)说明图示区域水系的演化过程。
18.(2024 原阳县校级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暑期,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来到太行山研学考察。研学小组发现太行山东麓分布着众多冲积扇。如图为太行山东麓冲积扇的分布示意图。
(1)描述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并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
(2)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大小不一,分析影响冲积扇面积大小的因素。
(3)该区域城市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冲积平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19.(2024 湖北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方某山地潮湿多雨,山体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由于坡向与岩层倾向的关系,部分地区岩层有潜在滑移的风险。山地为M、N两条河流的分水岭。在房地产业繁华时期,建筑商在甲、乙两地开发了商品住宅,部分山体和植被遭到破坏。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如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山地地质剖面。
(1)说出图中山地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2)小明想从甲、乙两地促销商品房中挑选一套购买,请从地质安全隐患的角度帮小明做出合理选择并说明理由。
(3)如果降水量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该地森林植被恢复后,分析M、N两河径流量以及两河径流总量的变化。
20.(2024 武进区校级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第四纪冰期时玉木冰川只出现在易北河以东地区,因此波德平原以易北河为界东西两部分的地貌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欧洲大陆的古冰盖开始消融,易北河在下游形成深切河谷,目前,易北河下游河谷已经成为北海近岸海域海底的水下峡谷,该处水下峡谷具备良好的沉积条件。
材料二:易北河流域位置图。
(1)分析末次冰期晚期易北河下游深切河谷的形成过程。
(2)描述波德平原易北河东西两侧的地貌特征。
(3)推测易北河口的水下峡谷利于沉积的条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如图为某地沙丘景观图,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四幅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中,能正确示意图景观的是(  )
A. B.
C. D.
【分析】新月形沙丘一般分布在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坡度较缓的一侧指向盛行风坡;坡陡的坡向是背风坡。
【解答】解:根据材料,该地的主导风向是西风风,因此新月形沙丘坡度较缓、等高线较稀疏的一侧朝向西北方向,结合图中的指向标,C图符合题意,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学会了解新月形沙丘与盛行风风向的关系。
2.沙丘迎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和与背风坡坡度相比分别为(  )
A.迎风坡—由大到小 坡度较陡
B.迎风坡—由大到小 坡度较缓
C.迎风坡—由小到大 坡度较缓
D.迎风坡—由小到大 坡度较陡
【分析】一般而言,动力条件越强,沉积物颗粒越大;动力条件越弱,沉积物颗粒越小。
【解答】解: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的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由坡顶到坡底颗粒由小到大,AB错误。
根据上题可知,沙丘的迎风坡坡度较背风坡缓,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3.(2024春 乌鲁木齐期末)洪积扇、三角洲是常见的流水地貌。对洪积扇、三角洲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洪积扇只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分析】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其特点不同,在上游山区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道呈V字型;在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被称为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U”形河谷,枯水期为河漫滩平原;在河流的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减慢,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三角洲。
【解答】解:①洪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坡度变缓,泥沙堆积形成的,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故错误。
②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故错误。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是泥沙堆积形成的,故正确。
①由于入海、入湖口附近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形成三角洲,所以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塑造的地貌和分布,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4.(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花岗岩和页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砾岩和砂岩 D.玄武岩和板岩
【分析】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粒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
【解答】解: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点,而玄武岩、花岗岩是岩浆岩,不可能含有化石,故AD错误。
砾岩、砂岩是沉积岩,有可能含有化石,故C正确。
大理岩、板岩是变质岩,不可能含有化石,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特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5.(2024 宁波二模)马蹄湾是美国科罗拉多河的一截U形河道,也是格兰峡谷其中的一小段,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如图为马蹄湾景观。完成问题。
图示马蹄湾河流两岸均存在大量沉积物,关于沉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凹岸沉积物成因与河流侵蚀有关
②凹岸沉积物为风力沉积形成
③凸岸沉积物成分与当地基岩相同
④凹岸沉积物颗粒棱角较凸岸沉积物更加明显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分析】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自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解答】解:①凹岸水流速度快,沉积物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所以凹岸沉积物与河流侵蚀有关,故正确。
②凹岸沉积物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与风力沉积无关,故错误。
③凸岸沉积物是来自于上部的物质,其成分与当地基岩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④凹岸水流速度快,对沉积物侵蚀作用强;凸岸水流速度慢,对沉积物的侵蚀作用弱,但时间长,所以凹岸沉积物颗粒棱角较凸岸沉积物更加明显,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沉积物的特点,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
6.(2024 兰州校级开学)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B.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
C.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D.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分析】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解答】解:从图中看①位于河流出山口中,为冲积扇;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冲积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7.(2024 房山区期末)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发生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如图所示)。读图,完成题目:牛轭湖的演化时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分析】牛轭湖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牛轭湖。
【解答】解:河流在平原地区流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流水发生偏转,形成河湾③;河湾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曲②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形成Ω形状的河道;遇到洪水冲破Ω的颈部,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对应①;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④,所以牛轭湖的形成顺序是③②①④,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图中岩石类型的对应,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甲—喷出岩 B.乙—侵入岩 C.丙—沉积岩 D.丁—岩浆岩
【分析】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解答】解:读图可知,丙由沉积物形成应代表沉积岩;甲由岩浆形成并形成沉积物表明其是喷出岩,乙代表侵入岩;丁接触岩浆应代表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9.图示⑤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
A.重熔再生
B.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C.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D.地壳抬升,岩石裸露
【分析】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变质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组件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解答】解:读岩石物质循环模型图,沉积物固积成岩形成沉积岩,对应的是丙;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对应的是甲喷出岩、乙侵入岩;甲、乙、丙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对应的是丁,所以图中①代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沉积物;②代表变质作用,③代表重熔再生,④代表岩浆上升侵入,冷却凝固;⑤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⑥代表固结成岩,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质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我国有一处神奇的水上雅丹位于蓝色的湖泊中,被称为世界上唯一的水上雅丹(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堆积 D.风力侵蚀
【分析】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解答】解:水上雅丹应是先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雅丹地貌,然后高原冰川融化,形成湖泊,塑造水上雅丹景观,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万寿岩是一座圆锥状石灰岩孤峰,在其不同海拔处形成了两个主要水平洞穴,并在垂直方向上有溶蚀支洞相连。灵峰洞底部保留着较为完整的钙板(似薄板的碳酸钙沉积物),船帆洞底部钙板保留较少。万寿岩山前发育洪积扇,与鱼塘溪的二级阶地相连。如图为万寿岩一鱼塘溪地区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1﹣11题。
11.河流二级阶地上存在大规模山前洪积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开阔,扇体拓展空间大
B.地势落差大,流速平缓
C.地处迎风坡,降水量大
D.地壳抬升,下切侵蚀加剧
【分析】在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被称为冲积扇
【解答】解:山前地区由于地势平缓,坡度小,洪积扇发育空间大,有利于山前洪积扇的发育,所以河流二级阶地上存 在大规模山前洪积扇,A正确。
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显著,B错误。
根据题干内容无法判断是否是迎风坡,C错误。
地壳抬升导致坡度加大,下切侵蚀加剧不可能形成洪积扇,有可能形成阶地,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冲积扇形成的原因,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
裂点是河流纵剖面上比降突然增大的地点,其形成与河流溯源侵蚀密切相关。大别山地质构造活跃,河流裂点较多,且裂点位置不断迁移。如图为大别山裂点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测河流裂点迁移的方向是(  )
A.自上游向下游 B.自中游向上下游
C.自下游向上游 D.自上下游向中游
【分析】河流裂点迁移的方向与裂点发生地点、河流溯源侵蚀、坡度等有关系。
【解答】解:裂点是由于河流纵剖面上比降突然增大的地点,由上游向下游,经裂点处河流坡度往往表现为快速变大,使得河水流到此处时流水溯源侵蚀作用较强,故裂点会从河流的下游向上游移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大别山裂点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河流裂点迁移的方向,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
13.与大别山区域河流裂点的形成关联度最小的是(  )
A.气候特征 B.地壳运动 C.岩性特征 D.冰川作用
【分析】河流裂点的形成与河流落差、溯源侵蚀、裂点发生的地点等关系大。
【解答】解:大别山纬度位于30°N附近,且海拔不会太高,气温较高,受冰川作用影响小,D对。
大别山属季风气候,降水多,易受流水作用影响,下蚀和溯源侵蚀等促进了裂点的形成,A错。
地质构造活跃,受地壳运动影响大,多断层,形成裂点,B错。
岩性相对松软,易被侵蚀,形成裂点,因此与岩性特征关系较大,C错。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大别山裂点分布图为载体,考查与大别山区域河流裂点的形成关联度最小因素,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
怒江河谷曾是狭窄谷地,在地质作用下演变成如今的多级阶梯状台地。台地主体在冰期形成,其中Ⅳ级台地沉积物规模巨大,表层覆盖风化形成的松散堆积物,下部为砂砾石层,大小混杂、棱角分明,花岗岩巨砾含量多。湍急的怒江从阶梯状台地侧面流过,却无碍台地主体的保存。如图示意该段河谷阶梯状台地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4.形成Ⅳ级台地下部沉积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冰川堆积 D.重力崩塌
【分析】不同区域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
【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Ⅳ级台地沉积物下部为砂砾石层,大小混杂、棱角分明,根据所学知识风力堆积、流水堆积具有分选性,同位置颗粒物相对均匀,AB错误。
冰川堆积物不具有分选性,大小混杂,棱角分明且台地主体在冰期形成,故形成Ⅳ级台地下部沉积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堆积,C正确。
重力崩塌不会形成台地,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5.从狭窄谷地向阶梯状台地演化的过程中(  )
A.地壳持续抬升
B.支沟下游洪积扇迫使怒江向西偏移
C.Ⅰ级台地最老
D.支沟为台地形成提供物源条件
【分析】河流台地的成因与阶地较为相似,首先在外力作用下,怒江对河岸进行侧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加宽,支流携带冰碛物、洪积物等碎屑物在谷地两侧沉积;而后在内力作用下,地壳抬升,进而落差增大,怒江流速加快,以下切侵蚀为主,进而形成台地;在反复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多级阶梯状台地。
【解答】解:阶梯状台地形成和地壳间歇性抬升有关,A错误。
读图支沟下游的冲积扇迫使怒江向东偏移,B错误。
读图可知,台地距离河流最近,形成的时间最晚,C错误。
支沟中河流携带冰碛物、洪积物等碎屑物在谷地两侧沉积,为台地的形成提供物源条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阶地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图甲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乙反映图甲中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16﹣16题。
16.关于P处河谷说法正确的是(  )
A.7月地下水补给河水 B.常年盛行西风
C.河流自北向南流 D.湖泊为咸水湖
【分析】平直河道,河流两岸的外力作用类型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如北半球河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导致右岸侵蚀严重,而左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弯曲河道,河流两岸的外力作用的规律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即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和河流位于哪半球以及河流流向均无关。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解答】解: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因此该河自南向北流,C错误。
河流从湖泊流出,湖泊盐分不易累积,为淡水湖,D错误。
乙图中显示该河西岸(左岸)堆积,因此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位于北半球。因此P处位于40°N以南,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B错误。
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冬季,因此7月该河进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与地貌、陆地水体的补给、等值线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4 武进区校级开学)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源地区晚第四纪通天河与澜沧江之间发育宽阔、平坦的分水岭,其上发育一条北西—南东向的古河流,构造运动和侵蚀基准面(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其升降会引起其上游河段的冲淤变化)的变化导致河流袭夺,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如图)。
(1)图a中古河流主要侵蚀类型是  侧蚀 ,河谷形态是  宽谷或槽型谷 。
(2)从湖泊成因的角度判断年吉错的湖泊类型,并描述年吉错的形成过程。
(3)说明图示区域水系的演化过程。
【分析】(1)河流在上游山区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道呈V字型。
(2)年吉错的湖泊类型及形成过程可以从地壳运动、流水侵蚀、流水堆积等角度分析。
(3)在河流分水岭处,受河流溯源侵蚀的影响会发生河流的袭夺。
【解答】解:(1)由材料“长江源地区晚第四纪通天河与澜沧江之间发育宽阔、平坦的分水岭,其上发育一条北西—南东向的古河流”可知,古河道平坦、宽阔,水流速度较慢,以侧蚀为主,形成宽谷或槽型谷。
(2)读图可知,年吉错湖泊周围有多条断层线,因此,是由断层构造形成的构造湖。具体形成过程为:该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岩层断裂下陷,地势下降形成洼地,有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表径流量较大,大量流水在低洼处汇集形成湖泊。
(3)由材料“长江源地区晚第四纪通天河与澜沧江之间发育宽阔、平坦的分水岭,其上发育一条北西—南东向的古河流,”可知,分水岭上发育北西—南东向的古河流;地质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部分岩层相对上升,部分下陷,使古河道水系被分割成多个内流水系;地壳的抬升和通天河、澜沧江干流对基准面的侵蚀,使支流的比降加大,河流流速加快,溯源侵蚀加强,从而袭夺内流水系。
故答案为:
(1)侧蚀;宽谷或槽型谷
(2)湖泊类型:构造湖。形成过程: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湖盆,(大气降水、冰雪融水等)流水在低洼处汇集形成湖泊。
(3)分水岭上发育北西—南东向的古河流;构造运动(断层)导致局部抬升和断裂下陷,将水系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内流水系;澜沧江、通天河干流侵蚀,局部基准面下降,其支流溯源侵蚀加强,袭夺内流水系。
【点评】本题以河流水系的发展变化为背景,涉及河流袭夺成因与地质构造活动的关系、河流的补给类型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18.(2024 原阳县校级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暑期,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来到太行山研学考察。研学小组发现太行山东麓分布着众多冲积扇。如图为太行山东麓冲积扇的分布示意图。
(1)描述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并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
(2)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大小不一,分析影响冲积扇面积大小的因素。
(3)该区域城市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冲积平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分析】(1)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从坡度的变化、地势的起伏等方面解答。冲积扇是流水携带的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的。
(2)影响冲积扇面积大小的因素可以从流量、地形、岩性等因素分析。
(3)冲积平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主要有水源、土壤、农业、城市建设等方面解答。
【解答】解:(1)从外部形态看呈扇状;结合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扇顶海拔高,扇缘低,横向看中间海拔高,两侧低;随着流水速度的降低,沉积物由扇顶到扇缘颗粒逐渐变细。上游山区,流水侵蚀作用强,有丰富的碎屑物质,为冲积扇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河流出山口后,地势低平而开阔,流速变缓,为泥沙的堆积提供了动力条件。
(2)流量因素:河流流域面积大,地表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冲积扇沉积物多;地形因素:地势起伏大,河床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作用强,碎屑物多,冲积扇面积大;岩性因素:岩性松软易受侵蚀,侵蚀搬运碎屑物多,为冲积扇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源,冲积扇面积大。
(3)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便于农业耕作,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河流流经,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提供充足水资源;冲积平原形成地区地势平坦,便于城市建设,节省建设投资。
故答案为:
(1)呈扇状;扇顶高,扇缘低(中间高,两侧低);沉积物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上游有丰富的碎屑物质,提供物质来源;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泥沙大量堆积。
(2)流量因素,地表径流量大,冲积扇沉积物多;地形因素,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碎屑物多,冲积扇面积大;岩性因素,岩性松软易受侵蚀,侵蚀搬运碎屑物多,冲积扇面积大。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
【点评】本大题以太行山冲积扇为背景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和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9.(2024 湖北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方某山地潮湿多雨,山体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由于坡向与岩层倾向的关系,部分地区岩层有潜在滑移的风险。山地为M、N两条河流的分水岭。在房地产业繁华时期,建筑商在甲、乙两地开发了商品住宅,部分山体和植被遭到破坏。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如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山地地质剖面。
(1)说出图中山地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2)小明想从甲、乙两地促销商品房中挑选一套购买,请从地质安全隐患的角度帮小明做出合理选择并说明理由。
(3)如果降水量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该地森林植被恢复后,分析M、N两河径流量以及两河径流总量的变化。
【分析】(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断块山又称地垒山,是地壳断裂抬升所形成的块状山体。一般都具备山峰高耸、山势陡峻、山形奇特的特点,并且多悬崖峭壁、幽谷危岩,如泰山、华山等。
(2)挑选一套商品房应从坡向和地质灾害角度分析。
(3)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解答】解:(1)读图可知,该山地由砂岩、页岩相间分布,具有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读图可知,山地两侧有断层线分布,且岩块上升为地垒,故地质构造是断层;构造地貌是块状山。
(2)读图可知,乙地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为逆向坡,岩石稳定性较好,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小;而甲地坡向与岩层倾向一致,为顺向坡,岩层不稳定;加之该山地潮湿多雨,透水层的地下水顺坡向甲地流动,容易发生滑坡灾害;故从地质安全隐患的角度考虑,应该挑选乙地的商品房。
(3)如果降水量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提升,坡面地表水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含量增加;从岩层倾斜情况来看,岩层向M河的方向倾斜,造成更多的坡面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M河流,M河流流量增加;相应地N河补给水量减少,N河流量减少;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直接进入河流的降水减少;而地下水并不是全部补给给地表河流,所以M、N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
故答案为:
(1)沉积岩(该山地主要是砂岩和页岩构成);断层;块状山。
(2)乙地。甲地(顺向坡)坡向与岩层倾向一致;且该地潮湿多雨,容易发生滑坡;乙地(逆向坡)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岩层倾向坡内),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小。
(3)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从岩层倾斜情况来看,更多的坡面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M河流;所以N河流量减少,M河流流量增加;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而地下水并不是全部补给给地表河流,
所以M、N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
【点评】本题以我国南方某山地地质剖面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20.(2024 武进区校级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第四纪冰期时玉木冰川只出现在易北河以东地区,因此波德平原以易北河为界东西两部分的地貌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欧洲大陆的古冰盖开始消融,易北河在下游形成深切河谷,目前,易北河下游河谷已经成为北海近岸海域海底的水下峡谷,该处水下峡谷具备良好的沉积条件。
材料二:易北河流域位置图。
(1)分析末次冰期晚期易北河下游深切河谷的形成过程。
(2)描述波德平原易北河东西两侧的地貌特征。
(3)推测易北河口的水下峡谷利于沉积的条件。
【分析】(1)末次冰期晚期易北河下游深切河谷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径流量、流速、冰川消融、地势落差等角度分析。
(2)波德平原易北河东西两侧的地貌特征可以从地貌类型、形态、坡度等角度分析。
(3)易北河口的水下峡谷利于沉积的条件可以从物源、流速、沉积环境稳定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1)深切河谷是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流水下切侵蚀的强弱与流量、流速有关,末次冰期晚期易北河下游深切河谷,说明当时易北河流量大、流速快;由材料“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欧洲大陆的古冰盖开始消融”可知,末次冰期晚期,随着气温升高,欧洲大陆古冰盖刚开始消融,易北河流量加大;此时气温仍较低,两极及高纬高山地区冰川储量仍较大,当时海平面仍处于较低位置,使得河流下游落差大,流量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形成深切河谷。
(2)读材料“由于第四纪冰期时玉木冰川只出现在易北河以东地区,因此波德平原以易北河为界东西两部分的地貌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可知,北德平原以易北河为界,东部冰碛地貌明显,冰川堆积作用下,海拔较高,地表起伏大,坡度较陡;而西部地区受温暖西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河流发育,在长期的流水侵蚀搬运下,冰碛地貌削低变小,甚至消失,冰川遗迹不明显,形成起伏和缓的低平原。
(3)流水沉积是指流水搬运的物质,遇到障碍或者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物质逐渐沉积。水下峡谷位于易北河入海口处,易北河流域受中纬西南风影响,降水多、径流量大、侵蚀搬运作用强,从陆地带来了丰富的沉积物;水下峡谷地处浅海大陆架,水浅,海岸线曲折,有陆地削弱西南风,风力小,河口处不易受风浪的扰动,泥沙容易持续沉积。
故答案为:
(1)末次冰期晚期,随着气温升高,欧洲大陆古冰盖刚开始消融;由于当时海平面仍处于较低位置,河流下游落差大,流量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形成深切河谷。
(2)易北河以东:冰碛地貌,海拔较高,坡度较陡;易北河以西:流水地貌,海拔较低,较平坦。
(3)水下峡谷位居易北河入海口处,河流带来了丰富的沉积物;加上其地处浅海大陆架,水浅浪小,泥沙容易持续沉积。
【点评】本题以欧洲易北河下游河谷为材料,涉及河流侵蚀地貌、地貌特征及沉积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