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的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并辅助多媒体教学,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通过分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增强同学间的友谊,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较系统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有一定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因此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一种平等、民主的学习气氛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商鞅变法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定向导学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秦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核心地带,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当时的秦国面临最终完成统一的关键是哪个历史事件呢?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
在学生完善导学案时,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指导方法、点拨难点。展示交流:学生按照导学案填写情况汇报学习成果,师生共同完善知识脉络。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活动4【讲授】精讲点拨
(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2)思想:以法治国
出发点: 维护秦国君主统治
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
(3)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引导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
活动5【讲授】答疑解惑
根据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
解决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问题。
活动6【讲授】小结升华
在学生谈学习体会后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战国不仅是动荡的年代,也是大竞争的年代,各国都努力想发展自已,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便是典型。 我们明白了只有不断的变革,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从历史中的改革来看现实中的改革,取得的辉煌的成就。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祝愿我们的同学们明天会更好!活动7【练习】有效训练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
(4)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活动8【作业】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大声宣读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请回答:
(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的看法如何?
活动9【讲授】板书设计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生 军事 性质
产 商 经济 对当时
力 鞅 政治 对后世
的 变 思想文化 消极
发 法 习俗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