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7 07:51:38

文档简介


13.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学案
【画面描述】 一块方形钟表,长针针状,短针葫芦状,上写“理想”二字。表盘四角是“日”字,上下左右分别画有手枪、毛笔、二胡和足球。
【寓意点评】 一天一个理想将一事无成。
1.字音辨识
瓯越(ōu)  翼轸(zhěn)  睇眄(miǎn)
捧袂(mèi) 台隍(huánɡ) 舸舰(ɡě)
遄飞(chuán) 潦水(lǎo) 簪笏(zān)
桑梓(zǐ) 帝阍(hūn) 懿范(yì)
彭蠡(lǐ) 虢州(ɡuó)
2.通假举要
青雀黄龙之轴(“轴”通“舳”,船尾把舵处,代指船)
3.一词多义
(1)穷
(2)属
(3)引
(4)数
(5)即
(6)故
(7)矣
(8)尽
(9)且
4.词类活用
(1)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看,望)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3)上出重霄(名词作状语,向上)
(4)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衣带)
(5)腾蛟起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飞;使……飞舞)
(6)屈贾谊于长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7)窜梁鸿于海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走)
(8)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9)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开阔)
5.古今异义
(1)千里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2)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预见预兆,识时务。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3)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古义:谦词,后生,晚辈。
今义:泛指儿童。
(4)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朝廷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
今义:①指读书人;②学位中最低的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
(5)阮籍猖狂
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
今义:狂妄放肆。含贬义。
(6)俨骖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路。
今义:①动身,走上路程;②上轨道。
6.文言句式
(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判断句)
译文: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书生。
(2)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译文: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白云好像被歌声阻止了,不再飘动。
(3)杨意不逢(宾语前置句)
译文: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
(4)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句)
译文:演奏高山流水乐曲又羞愧什么呢?
(5)奉晨昏于万里(状语后置句)
译文: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母。
(6)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句)
译文:到崇山峻岭去寻访美好的风景。
(7)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句)
译文: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
初唐才子——王勃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出身望族。十四岁科举中第,不久任朝散郎,入沛王府,旋以戏文《檄英王鸡》被斥出府,遂入蜀漫游。后因赴交趾探父,渡海堕水惊悸而死。王勃诗名早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诗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最大,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古传颂,《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是天才之作。
本文选自《王子安集注》。原题为“秋日登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阁,旧址在江西省南昌市,面临赣江。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去交趾(今越南北部)省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滕王阁安排的宴会,在会上赋诗,并写下这篇序。

骈 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1.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和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开头借用排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这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2.《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韩愈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你认为文中的景色美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美的形式
例句
作用
色彩变化之美
紫电青霜/层台耸翠/飞阁翔丹/青雀黄龙之轴
“紫电、耸翠、翔丹、青雀、黄龙”,色彩缤纷,摇曳生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远近变化之美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分别是近景(阁四周景物)、中景(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远景(水天浩淼),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上下浑成之美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
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眼界开阔,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协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3.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请分析本文的思路并结合某一文段说明作者的感情起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四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4.怎样看待王勃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时时刻王勃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
①消极的一面:他年轻气盛,恃才傲物,连遭挫折,于是在文中表现出了怀才不遇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受时代的影响和个人因素的限制,出现这种怀才不遇的愤懑是可以理解的。
②积极的一面:他不甘沉沦,壮怀白首不移,又表现出一种积极用世的乐观情绪。“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表明了他高尚的人生观。“处涸辙而犹欢”则表现了他的乐观开朗。王勃正怀才不遇,且屡遭挫折,仍然有这种情怀,实在难能可贵。
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属”为“类”。
【答案】 A
2.下列各项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青雀黄龙之轴
B.云销雨霁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所赖君子见机
【解析】 “轴”通“舳”,船尾把舵处,代指船。
【答案】 A
名师讲坛
辨识通假字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偏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文意。
1.增加偏旁,找出本字。例如“系向牛头充炭直”中的“直”,在句中按字面理解不通,可视为通假,给“直”增加偏旁“亻”这样就找出了“直”的本字“值”,意义是价值。
2.更换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出本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按字面讲不通,可确定为通假字。我们把这个字的形旁“讠”换成“忄”,就找到了这个通假字的本字“悦”,按本字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很明确了。
3.取消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象,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句中“弊”字,去掉“廾”就找到了本字。
由此,我们根据字形特点用增加、更换和取消偏旁的方式掌握通假字是切实可行的。
掌握通假字的规律,可以举一反三,如果把运用字形特点和语言原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掌握通假字。
?请完成“课后知能检测”第9题
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解析】 “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说法错误,应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答案】 D
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雄伟的洪州非常繁华,有才之士多如群星般飞驰。南昌地处汉族与少数民族交界地区,(宴会上)宾客和主人囊括了东南一带所有的人才。
(2)白鹤、野鸭停息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的迂回曲回环之势;用丹桂和木兰修建的宫殿,依着冈峦的形势高低起伏。
用 典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名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定义: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使单薄的内容充实丰富、使繁琐的语言简洁明了,因而引用历史故事、名人轶文、寓言笑话、诗词格言等,这种表现手法叫做“用典”。
作用: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写法指点:1.典故,最要紧的是切题。
2.用典故还要注意推陈出新。典故是死的,而且大多是历史上的事情,如果不问今天的情况,作简单的或照搬照抄,就有掉书袋之嫌。
3.在运用典故时,最重要的是把典故用活。典故要为我所用,或借“典”发挥,或反其意而用之,或作新的解释,总之是不要被典故牵着鼻子走。

请将“杜甫独倚茅庐,心忧天下”的典故扩写成150字左右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子美,你远望泰山,意气风发,雄壮的声音回荡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久久难平。可谁料你命运多舛,一生坎坷,一介诗圣老来客居他乡,在萧瑟的秋风中抱茅叹息,凌乱的白发在风中颤抖,那伛偻的身躯弓成了一幅最悲壮的画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等悲壮!何等坚贞!你用一腔热血、半生辛酸在苦吟低叹。给我们幼稚的灵魂一份难言的厚重。
  























































































叙述说完了。

希望永远就在自己心里
王勃才华早露,仕途坎坷。年轻时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因戏为《檄英王鸡》被逐出王府,后擅杀官奴当诛,遇赦免死,其父也受累被贬。高阁盛宴,美景良辰,触景生情,引发了盛宴难再之悲、身世之悲。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王勃虽感慨自己仕途坎坷、报国无门、有志难伸,却没有停止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他懂得“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的道理,在被压抑的苦闷中,他清醒地观照前代名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他发现个体价值不能实现而辜负生命的大有人在。但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对环境的不屈,王勃发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宣言,他知道不能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王勃以大鹏自比,表达了扶摇直上九霄的凌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自己早年虽然失意,但拯时济世的信心并未泯灭;“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让人看到了他开阔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尽管空怀像心地高洁的孟尝君一样的报国热情而内心不平,但绝不学放纵不羁的阮籍为“穷途”而哭。人生总有太多的不如意,可生活还是要继续,太阳每天依旧会升起,要相信:希望永远就在自己心里。
【应用角度】 “志向”、“逆境”、“胸怀”、“理想与现实”、“怀才不遇”等。
兰亭集会日,全国书法日
农历三月初三,文人雅集,曲水流觞,皆因书法之名。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兰亭集序之日的农历三月初三,作为全民书法日?” 兰亭书法社社长王冬龄提议。2013年4月9日,文化界专家与企业家受兰亭书法社之邀,汇聚一堂,畅谈“全民书法、快乐书写”。在座专家们普遍认为,“文字书写机会,正在减少”,“现在办公,都是网上操作”, “我们正在面临文化危机”。
【媒评文摘】 1.书法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全民书法,可传承文化。而快乐书写,则是直达幸福本源的途径。
——《中国青年报》
2.现在,不少人做事,太过功利,操之过急,一哄而上。而书法,则可修身养性,能让人气定神闲。
——《新民晚报》
流泪的滕王阁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王侯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二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唯有惘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
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精要赏析】 本文宛若一首哀伤的挽歌,悼念着王勃诗意的灵魂,吟唱着阁子的感伤和忧郁。通篇的描写,细腻而清丽。优美的语言,具有诗的韵律,使文章透着一种空灵,还有一份清高,一份落寞,一份对古人的赞叹和惋惜。文章的字里行间隐藏着浅浅的悲哀,那是对一个才子怀才不遇的哀叹。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翼轸(zhěn)       捧袂(mèi)
骖(cān) 睇眄(miǎn)
B.瓯越(ōu) 潦水(lǎo)
簪笏(zhān) 桑梓(zǐ)
C.台隍(huán) 舸舰(ɡě)
帝阍(hūn) 叨陪(tāo)
D.懿范(yí) 彭蠡(ní)
虢州(ɡuó) 遄飞(chuán)
【解析】 B项,“簪”读“zān”;C项,“隍”读“huánɡ”;D项,“懿”读“yì”,“蠡”读“lí”。
【答案】 A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都是“旧有的,原来的”之意;B项,①声望,②希望;C项,①高贵的,②盛大的;D项,①写,②一种文体。
【答案】 A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雄州雾列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俊采星驰
【解析】 B项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其余是名词活用作状语。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A.童子何知
B.奉宣室以何年
C.怀帝阍而不见
D.望长安于日下
【解析】 C项是被动句;A项是宾语前置,“知何”;B项和D项是介词结构后置,“以何年奉宣室”,“于日下望长安”。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纤歌凝而白云遏     遏:停止
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机:征兆
D.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宁:宁肯
【解析】 宁:怎能。
【答案】 D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C项,介词,到;A项,表并列/表转折;B项,助词,的/动词,到;D项,介词,引出时间,在/连词,表修饰。
【答案】 C
7.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解析】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无恨主之意。
【答案】 B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险关高山难以越过,谁悲怜那不得志的人;在座者如水上浮萍相遇,都是身在异乡的游子。
(2)年老气概应当更壮,怎能在白发苍苍之年改变自己的心志;在困厄中意志更加坚强,决不放弃自己远大的志向。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  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③大号:年号。
★9.(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壮其文辞
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窃寄目偿所愿焉
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
燕:同“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
槛:门槛。
【解析】 槛:栏杆。
【答案】 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去年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D.子其为我记之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
【解析】 B项,都为连词,表承接。A项,介词,因为;介词,用。C项,语气词,啊;代词,代五人。D项,副词,表期望语气,相当于“希望”;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解析】 “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错,应为寄寓了满腔不尽之意。
【答案】 C
1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2)①可是我们袁州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作为出行的理由,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您的接待人员呢?
②至如今已过了三十年,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到今天刚好满一个月,您又来这里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感情呢?
【参考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江南有许多适合于登临观赏的美景,而滕王阁独自排在第一位,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等到看到了三王所写的《滕王阁序》、《滕王阁赋》、《修滕王阁记》等文章,我觉得它们文辞壮美,更想去看一看滕王阁,再读一读这些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到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我因为谏迎佛骨的事情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时选择走近便快速之道而到海上,又不能够经过南昌参观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进封(“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的)尊号,在国内施加恩德,我转任袁州刺史。袁州是南昌的下属区域,我私下感到高兴和庆幸地对自己说,我认为应当有机会亲自到南昌府述职,承受南昌府差役人员的管束。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得到一个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私下里注视胜景,满足我的心愿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诏书下达,把中书舍人太原人王仲舒先生作为御史中丞,任命为江南西道的观察使;洪州、江州、饶州、虔州、吉州、信州、抚州、袁州都是他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缺乏便利的事情以及不能满足的愿望,王公到了之后,(缺乏便利的事情)都停止了,(不能满足的愿望)都实现了。大的事情通过驿使迅速上报,小的事情立刻处理。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阳气上升,阴气闭合。在数日之内百姓就修炼出美好的品德,而您在千里之外的湖光山色中怡然自得。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您的府下听从命令,可是我们袁州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借来作为出行的理由,又怎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您的接待人员呢?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关系融洽,您和监军派人在这个阁上设宴,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参加宴会。酒宴进行到中途,综合各种意见说:“这阁子如果再不修整,将会毁坏。以前您在这里任刺史的属官,有恰当的理由来翻新滕王阁;您所写的文章,确实还题写在墙壁上。到如今已过了三十年,您来到南昌担任地方长官,到今天刚好满一个月,您又来在这里设宴,您怎么能够没有感情呢?”您回答说:“是的。”因此,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浸坏模糊不鲜艳的色彩,修治一下就停止。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损害可供后人观赏的景观。工程完成之后,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说:“希望您替我记录这件事情!”我既因为不能够到达滕王阁观赏而叹息,又私下里高兴自己的名字能够写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没有推辞而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欢乐,即使我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跟着您一起游玩的话,我还能为您做文章。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写下这篇阁记。四、语言表达
13.下面是关于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新闻,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和自己的理解,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近日,有江西“滕学”专家公布,根据日藏唐本研究成果,《滕王阁序》中传唱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恐怕要改写。
根据日藏唐本《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日本文武天皇庆云四年即公元707年抄本,一些专家认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雾”而不是“孤鹜”。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华》本以来,两宋、明、清,历代官、坊诸本均作“孤鹜”,惟见此日藏唐本作“孤雾”。日藏古本写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距王勃《滕王阁诗序》面世不足32年,应最接近王勃原著原始面貌。
赞成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对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赞成:因为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冒出来动物“孤鹜”一词,不那么对仗,从意境上来说也不是十分协调。
反对:静态的秋水、长天加上相对动态的落霞、“孤鹜”,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比略显呆板的“孤雾”,更加生动形象。
14.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来说明网络积极的正面的作用。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4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把裹挟风沙的尖刀,会刮蚀我们美丽的心田;又是一道污浊的水流,会浸黑我们思想的堤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它既是一片缀满奇珍的天空 能激发我们创造的激情 又是一泓漫溢的春水 能滋养我们瑰丽的生命
课件92张PPT。13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谦词,后生,晚辈。 预见预兆,识时务。 迎接。 高高的路。 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 朝廷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 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 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白云好像被歌声阻止了,
不再飘动。 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书生。 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 到崇山峻岭去寻访美好的风景。 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母。 演奏高山流水乐曲又羞愧什么呢? 课时作业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