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本节课(第二课时)主要结合课标第二个要求,学习明治维新的措施。引导学生掌握明治维新的过程和措施,尤其是政治改革,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是学习重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与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德意的统一战争不同,它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帮助学生理解近代化道路是多样的,应该结合国情选择近代化道路,从而加深理解中国走革命和改革相结合道路的原因。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选修历史的学生,经过高中一年半的学习,了解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有必修一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后“知识链接”---“日本的宪法考察”,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必修三20课《西学东渐》中的“维新思潮”,基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分析有了比较系统的方法,具备一定能力。通过改革史的培养学生全面、深入探究问题。
面对新时期新课标的新要求,教师的思想理念要有新的转变,这个“新”字,不仅是课堂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如何开拓新的解题思路,使之更贴近课堂、走近学生、更注重历史、实事求是。
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导学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明治维新的过程和措施,尤其是政治改革,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是学习重点。
通过改革措施总结改革特点,探究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是本课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图片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
展示出位于日本鹿儿岛的明治维新博物馆,学生一定想知道这是哪里,简单介绍一下,进入学习。由此导入,学生兴味盎然。
活动2【讲授】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1、政治措施
2、经济措施
3、文明开化
4、军事改革
5、
明治维新措施的总结
6、
明治维新措施体现的特点
7、
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活动3【活动】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师:展示图片,引入情境
展示图片,讲述小故事,设计问题
生:总结措施,黑板展示日本近代天皇体制示意图
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经济改革措施
出示材料,通过题目加深对殖产兴业的理解
生:阅读史料,同桌交流并展示日本在十九世纪70和80年代采取的不同手段殖产兴业,并分析原因,
生:观看东京银座热闹场面,仿照欧洲风格的建筑,小学教师教授学生数学
师:展示日本当时社会的流行语
启发学生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对教育重要性的感悟、评价和见解,以及日本对我国科教兴国的启示
师: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军事改革
生:总结改革措施,认识日本军事发展是双刃剑
师:表格展示内容,推荐书目《日本开国五十年史》,使学生了解更多改革措施
引导学生通过内容总结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国家通过什么方式开启近代化
生:同桌交流总结明治维新前后变化并展示
小组合作探究改革特点并展示
归纳近代化道路的种类并且分析近代化道路
活动4【测试】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评测练习
1.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2.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了( )
A.废藩置县,取消对下层人民的限制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3.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
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4.下列符合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的是( )
①天皇总揽统治权 ②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只有审议国家预算案的权力 ③内阁拥有军队的统率权 ④标志着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 )
①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 ②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 ③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 ④两国统治者都希望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柏利的访问为什么不受欢迎?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潜在的盟友”的含义。(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3)材料三说明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曾出现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解析及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比较能力。圈地运动用暴力手段夺取农民土地的过程;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十月革命中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次给农民使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即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选B项。
答案:B
2、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可推知“国之强弱”最终取决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故在其思想指导下,明治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即“殖产兴业”。
答案:C
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儿童游戏时用近代化的事物取代数字,而这些事物涉及到近代工业、文化等多领域,由此可知它反映了日本的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答案: D
4、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日本帝国宪法》的认识。该宪法规定天皇拥有军队的统率权,
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D
5、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日、俄两国之所以是通过自
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两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强大,封建势力
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改革,而不是其主动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C6、解析:本题通过三则材料分别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解题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并注意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注意和中国近代对外来文化的态度进行对比。答案:(1)原因:柏利的访问是对日本的侵略,日本幕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含义:日本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打开国门,主动学习西方才能实现自强。(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军队,依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3)全盘西化,使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不能盲目照搬。活动5【作业】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必做:结合参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观后感
选做:观看纪录片《超级中国》,思考我们应该向近邻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