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1教学目标
①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②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③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2学情分析
关于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改革措施等内容,初中历史课已经学过,高中生再进一步学习这段历史,认识上应该有所深入。着重于分析与评价能力的提高。本课把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作为教学重点
3重点难点
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过程和内容、历史地位。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活动
一、历史背景:
1.幕府统治的危机:封建统治的基础开始动摇(内忧外患)
(1)内忧:幕府成为众矢之的: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①政治上,四民不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幕府对内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顽固坚持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改革力量形成:
A.中下级武士(领导)、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B.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反幕府统治的力量,有变革体制的强烈愿望,成为明治维新的领导者。
②经济上,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发展,导致近代日本的落后。
A.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B.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
③外交上,闭关锁国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大趋势。
A.禁止日本人出海;B.只允许荷兰等国的商船在长崎一地从事有限的贸易。(2)外患:黑船来航的冲击(1853年),欧美列强的侵略,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1)情况:①培理叩关:1853年,率美舰以武力打开日大门;②幕府被迫开国:与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2)影响: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①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积极探寻救亡图存之路;②产生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吉田松阴等人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民族独立。(3)幕府高压政策:
①幕府竭力维持旧的统治秩序,镇压要求改革的有志之士;②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激化了日本社会的内部矛盾。2.武装倒幕运动的成功,建立明治新政府.
(1)倒幕派及其主张:①部分下级武士形成改革派;②主张:A.对内:用天皇亲政取代幕府统治,抨击幕府篡权;B.对外:要求废除幕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驱逐侵略者。
(2)武装倒幕胜利原因:
①目的明确,要求富国强兵;②采取割据富强的策略,增强经济、军事实力;③得到下层民众支持;④利用年轻的天皇倒幕,在政治上有一定优势。二、明治维新:
1.颁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决心改革。核心: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实现近代化
①政治: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②经济: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③对外:摆脱外来压迫;④总体: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2.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废除旧体制,确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A.减少了改革的阻力;B.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②实行“四民平等”:取消封建等级身分制和武士特权。③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2)经济:殖产兴业。利用政府力量发展新经济,大力促进工业化,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②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③创办国营“模范工厂”,扶植私人企业,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④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3)文化: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①生活习俗西化:全盘欧化,出现追逐西方文明的皮毛和崇洋媚外倾向;②建立近代教育体制:A.实行义务教育B.确定“国民皆学”的方针C.实行“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③大力培养本国人才;④发展新闻出版事业,让更多日本国民了解西方文明。
(4)军事:建立新军队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组建常备军;②设立现代化军工企业;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新组日军与英、美等国不同之处在于:
①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②保留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三、对明治维新的评价、影响、历史地位:
1.历史地位: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2.意义(作用):①崛起为东方强国;②促进了日本社会发展;③使日本的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A.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增强了国力;B.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C.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工业化的历程).
政治:A.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政治体制;B.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
文化教育:A.文明开化,西学东渐;B.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对外:A.国力不断增强,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B.是东方国家中,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为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3.历史局限性(消极):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①经济上,确立地主土地所有制,造成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工业的发展;②国际,军国主义发展,走上对外扩张道路;③政治上:藩阀长期垄断政权,人民没有民主自由的权利。④文化:推行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